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纳米尺度硼烯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硼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二维材料, 其界面动力学行为值得探讨. 本文采用解析法研究了石墨烯与六方氮化硼(h-BN)以及一种硼烯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石墨烯在六方氮化硼上滑动时, C原子和B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于C原子和N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与硼烯界面间的势能起伏明显小于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之间的势能起伏, 表明其界面摩擦力可能更小. 此外, 石墨烯从硼烯上滑出时拉出力较小, 其边界效应更弱, 因此硼烯有望成为一种摩擦性能优异的二维材料.
关键词: 硼烯/
石墨烯/
势能起伏/
摩擦

English Abstract


--> --> -->
石墨烯[1]因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2-5]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有望应用于高性能纳电子器件和微纳机电系统中[6]. 在石墨烯的应用中, 界面摩擦、黏着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研究者对石墨烯的摩擦行为已经开展了较为充分的研究, 如Zheng等[7]发现通过摩尔纹超晶格适配可实现石墨烯的超低摩擦. Guo等[8]模拟了层间距对石墨烯摩擦的影响, 指出随着层间距的减小摩擦力增大. 层数[9]、褶皱[10]对石墨烯摩擦的影响已被充分讨论. 氢化[11]、氟化[12]、羟基[13,14]对石墨烯运动和摩擦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 此外, Berman等[15]还采用石墨烯与纳米粒子的组合实现了宏观尺度界面间的超低摩擦.
石墨烯与其他二维材料之间由于晶格失配, 具有不公度接触构型[16-18], 对减小摩擦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异质结构的摩擦行为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如石墨烯与h-BN之间的超低摩擦行为得到了研究者的确认. Leven等[19]研究了方向性、厚度和滑动约束对石墨烯和h-BN之间层间滑动的影响. Wang等[20]研究了氟化石墨烯和MoS2之间的超低摩擦行为. Spear等[21]综述了二维材料应用于控制表面和界面摩擦性能的最新进展.
在目前制备的多种二维材料中, 二维硼烯(Borophene)[22, 23]表现出独特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24],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程鹏等[25]制备出了单层硼烯, 并指出一些硼烯结构可在大气环境下稳定存在. 但目前对硼烯的摩擦特性以及其与其他二维材料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为欠缺. Crisafulli等[26]的研究表明采用解析法研究石墨烯层间滑动的动力学行为具有可行性, 因此本文采用解析法研究了石墨烯和一种稳定的二维平面结构的硼烯之间的层间相互作用, 并与石墨烯和h-BN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较, 讨论了硼烯在摩擦学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本文建立了两种模型, 包括石墨烯在h-BN基底上滑动以及石墨烯在硼烯基底上滑动的模型. 其中为了简化计算, h-BN和硼烯基底均固定, 滑动的石墨烯片为刚性, 并在滑动过程中保持匀速. 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模型a, b分别为石墨烯/h-BN和石墨烯/硼烯组成的模型. 考虑到石墨烯和h-BN均为六角形蜂巢结构, 为了方便计算模型的尺寸, 可定义两个参数a0 = 0.142 nm和a1 = 0.246 nm, 如图1(a)中所示. 对于模型a, 固定h-BN的尺寸为: Lx = 3.37 nm, Ly = 2.18 nm, N = 256; 模型b中固定硼烯的尺寸为: Lx = 3.33 nm, Ly = 2.00 nm, N = 272. 其中Lx, Ly分别指两组模型中固定基底(硼烯和h-BN)在x, y方向上的长度; N为原子个数.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模型的简化, 该模型的建立仅适用于二维平面、无褶皱的结构, 若应用于二维结构中存在较大褶皱的情况时则会存在构型不准确的问题. 两组模型中滑动石墨烯片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 1 石墨烯在固定基底上滑动的模型 (a) 石墨烯在h-BN上, 模型a; (b) 石墨烯在硼烯上, 模型b
Figure1. Graphene slides on substrates: (a) On h-BN, model a; (b) on borophene, model b.

${L_x} = {a_0} \times {h_x} + 2{a_0} \times \left( {{h_x} - 1} \right),$
${L_y} = {a_1} \times {h_y},$
$N = 2{h_x} \times \left[ {3 + 2 \times \left( {{h_y} - 1} \right)} \right],$
其中(hx, hy)指在x, y方向分别有hxhy个正六边形.
基于固定基底假设以及石墨烯为刚性的假设, 模型中需要考虑的作用力仅为固定基底和滑动石墨烯之间的范德瓦耳斯力[26-28]. 范德瓦耳斯力采用Lennard-Jones势函数[29]描述:
${U_{{\rm{LJ}}}}\left( {{r_{ij}}} \right) = 4{\varepsilon _{ij}}\left[ {{{\left( {{{{\sigma _{ij}}} / {{r_{ij}}}}} \right)}^{{1 / 2}}} - {{\left( {{{{\sigma _{ij}}} / {{r_{ij}}}}} \right)}^6}} \right],$
相应的作用力函数是
${F_{{\rm{LJ}}}}\left( {{r_{ij}}} \right) = 4{\varepsilon _{ij}}{{\left[ {12{{\left( {{{{\sigma _{ij}}} / {{r_{ij}}}}} \right)}^{{1 / 2}}} - 6{{\left( {{{{\sigma _{ij}}} / {{r_{ij}}}}} \right)}^6}} \right]} / {{r_{ij}}}},$
其中, rij指固定基底上的原子与石墨烯滑动片上的原子之间的距离, εij为势能阱的深度, σij为相互作用势能为零时的两体距离. 计算中εijσij的取值如表1所列[27].
模型原子σ/nmε/kJ·mol–1
Graphene/h-BNC—B0.3430.329
C—N0.3380.407
Graphene/BoropheneC—B0.3430.329


表1Lennard-Jones势函数参数表
Table1.Parameters for Lennard-Jones potential.

2
3.1.石墨烯与h-BN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h-BN在结构上是由B原子和N原子交替连接而成的多个正六边形, 因此分析石墨烯在h-BN上的滑动能够比较由于原子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界面间势能起伏的差异. 在h-BN上滑动的石墨烯片由28个原子组成, 其中hx = 2, hy = 3, 在x, y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0.57, 0.74 nm. 本文对石墨烯与h-BN之间法向载荷Fz为25, 50, 75, 86, 100, 125和150 nN的情况进行了计算. 由于不同载荷下界面间的作用力和势能曲线具有相似性, 这里选择载荷为86 nN的情况进行讨论.
石墨烯中C原子与h-BN中B, N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石墨烯与h-BN间的总作用力和势能如图2所示. 图2(a)显示了滑动过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I, 石墨烯从开始进入至刚好完全进入h-BN的过程; 阶段II, 石墨烯在h-BN上滑动的过程; 阶段III 石墨烯从即将开始滑离h-BN至完全滑出h-BN的过程. Ps为阶段I最后时刻所对应的势能数值, Pb为阶段II中势能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即界面间势能起伏的幅值. 界面间的最大作用力产生在石墨烯片完全进入h-BN以及石墨烯片即将开始滑离h-BN的时刻, 可将其命为拉出力, 意为滑动片滑离h-BN时需克服的层间作用力, 记作Fexit, 如图2(b)所示.
图 2 石墨烯与h-BN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层间作用力FLJ与势能VLJ (a) 石墨烯与h-BN之间的势能; (b) 石墨烯与h-BN之间的作用力; (c) 石墨烯中的C与N原子的相互作用; (d) C与B原子的相互作用
Figure2. Force and interface potential between graphene and h-BN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 (a) The interface potential from phase I to phase III; (b) the force between graphene and h-BN; (c)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and N atoms; (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and B atoms.

图2(c)图2(d)为石墨烯中的C原子和h-BN中的N, B原子之间的范德瓦耳斯力和势能图. 可知整个滑动过程C, B原子之间的最大层间作用力小于C, N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并且当石墨烯完全在h-BN上滑动时(阶段II), C, B之间的作用力比C, N之间小, C, B之间的Pb值也明显小于C, N之间. 研究者的结果表明[30], 在纳米尺度界面间势能的起伏与摩擦相关. 鉴于此, 石墨烯和硼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进行探讨.
2
3.2.石墨烯与硼烯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石墨烯与硼烯组成的模型中, 基本设定与前一模型类似. 石墨烯依然由28个原子组成, 其中hx = 2, hy = 3, 在x, y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0.57, 0.74 nm. 法向载荷Fz也选择25, 50, 75, 86, 100, 125和150 nN进行计算. 图3显示了当界面法向载荷为86 nN时石墨烯与硼烯之间的范德瓦耳斯力和势能图, 曲线形式与石墨烯和h-BN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 图4(a)图4(b)分别为不同的载荷下, 石墨烯与硼烯和h-BN之间的势能起伏Pb和拉出力Fexit. 可以看出载荷在25—150 nN之间时, 在相同的载荷下, 石墨烯和硼烯之间的势能起伏更小. 由于界面间作用力与势能之间为偏导关系(见(5)式), 势能起伏小意味着界面间相互作用力弱, 摩擦力更小. 此外, 由图4(b)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载荷下石墨烯与硼烯之间的拉出力也更小. 这一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硼烯之间的摩擦可能更小, 并且边界效应更不明显.
图 3 石墨烯与硼烯相对滑动过程中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势能
Figure3. Force and interface potential between graphene and borophene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

图 4 不同载荷下石墨烯与h-BN和硼烯之间势能起伏和拉出力 (a) 势能起伏Pb; (b) 拉出力Fexit
Figure4. Corrugation and pull out force between graphene and h-BN, borophene under different load: (a) Pb; (b) Fexit.

图5显示了在不同的载荷25, 50, 75, 100, 125和150 nN下, (2, 3), (4, 3), (4, 5)和(6, 5)四种不同尺寸的石墨烯相对硼烯滑动时的Pb值, 其中(2, 3), (4, 3), (4, 5)和(6, 5)尺寸石墨烯的LxLy可以根据(1)和(2)式计算, 其数值分别为0.57, 0.74, 1.42, 0.74 nm和1.42, 1.23, 2.27, 1.23 nm. 可以看出石墨烯片的尺寸与Pb数值的大小为正相关, 原因是原子数的增加增大了界面间的相互作用. 载荷越大Pb的数值越大, 这与文献[26]结果一致.
图 5 在不同的载荷下, 不同尺寸的石墨烯相对硼烯滑动时界面间的势能起伏
Figure5. Influence of graphene size on Pb under different load

本文采用解析法分别研究了石墨烯在h-BN、硼烯上滑动时界面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石墨烯的运动可分为进入、稳定滑动和滑出三个阶段. 在稳定滑动阶段, 当基底为h-BN时, C, B原子之间的势能起伏弱于C, N原子之间. 滑出阶段C, B原子作用导致的拉出力也比C, N原子作用小. 石墨烯与硼烯界面间的势能起伏以及拉出力均比石墨烯与h-BN之间小, 表明界面间的摩擦力可能更小, 因此硼烯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润滑材料.
相关话题/材料 计算 过程 结构 石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Ga, Ge, As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sub>2</sub>CoSiO<sub>4</sub>的电化学特性和电子结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由于硅酸盐类正极材料Li2CoSiO4具有较高的理论放电容量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较高的放电平台使得现有电解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本文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结合Hubbard修正的广义梯度近似(GGA+U),系统地研究了Ga,Ge和As掺杂对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矩形纳米狭缝超表面结构的近场增强聚焦调控
    摘要:为了实现对入射光的近场亚波长增强聚焦,设计了一种由内部矩形纳米狭缝圆环阵列和外部多圆环狭缝构成的超表面结构,得到了该结构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电场表达式,并从物理机理上解释了该结构中心聚焦及增强聚焦的原理.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仿真研究了该超表面结构在不同偏振态入射光下的激发场聚焦特性.根据理论推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石墨炔/石墨烯异质结纳米共振隧穿晶体管第一原理研究
    摘要:石墨烯和石墨炔的化学相容性表明它们能够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构建新型超高频纳米晶体管.通过石墨烯-石墨炔-石墨烯异质结纳米带构建双极器件模拟了两种新型纳米共振隧穿晶体管,根据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对该晶体管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电子透射谱和电流-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镍层间掺杂多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镍原子层间掺杂对多层石墨烯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掺杂镍原子后的石墨烯电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双层和三层石墨烯的带隙均可打开,最大带隙为0.604eV;镍原子掺杂后的石墨烯d轨道电子的态密度在费米能级处产生尖峰效应,体系等离子能量增强;介电常数虚部和消光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掺杂在GaAs材料中Be受主能级之间的跃迁
    摘要:通过远红外吸收谱、光致发光光谱和拉曼散射光谱,对均匀掺杂在GaAs材料中Be受主能级之间的跃迁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使用的GaAs:Be样品是通过分子束外延设备,生长在半绝缘(100)GaAs衬底之上的外延单层.在4.2K温度下,对样品分别进行了远红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Raman光谱的实验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共振X射线衍射研究高温超导Sr<sub>2</sub>CuO<sub>3.4</sub>晶体中的调制结构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Sr2CuO3.4高温超导样品中调制结构与超导电性关系,本文对其调制结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采用同步辐射共振X射线衍射技术在CuK边附近探测调制结构随入射光能量的变化,探测到Cu2+,Cu3+变价有序,并用于解释Sr2CuO3.4高温超导样品中调制结构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力磁耦合效应的铁磁材料修正磁化模型
    摘要:Jiles-Atherton(J-A)模型和ZhengXiao-Jing-LiuXing-En(Z-L)模型在分析应力对铁磁材料磁化的影响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目前,J-A模型中的磁致伸缩应变与应力和磁化强度的关系式采用Jiles给出的经典拟合公式,该拟合公式中磁化强度的二次项和四次项系数与应力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重费米子材料与物理
    摘要:作为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重费米子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量子基态,如反铁磁序、铁磁序、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自旋液体、轨道序和拓扑态等.相比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重费米子体系的特征能量尺度低,可以通过压力、磁场或掺杂等参量对不同量子态进行连续调控,因而是研究量子相变、超导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体系.本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外电场作用下MoS<sub>2</sub>的分子结构和电子光谱
    摘要:各种新型材料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二维纳米材料更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二硫化钼(MoS2)作为过渡金属硫化物的代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为研究其外场效应,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优化了MoS2分子在0—0.1a.u.(0—5.1423×1010V/m)的静电场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构建核壳结构增强Ho<sup>3+</sup>离子在镥基纳米晶中的红光上转换发射
    摘要:本文主要以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LuF4:Yb3+/Ho3+/Ce3+纳米晶体为核,采用外延生长法构建具有同质结构的NaLuF4:Yb3+/Ho3+/Ce3+@NaLuF4:Yb3+核壳纳米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在近红外光980nm激光激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