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硅基掺铒二氧化钛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共掺镱的增强发光作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在我们以前的工作(Zhu C, Lü C Y, Gao Z F, Wang C X, Li D S, Ma X Y, Yang D R 2015 Appl. Phys. Lett. 107 131103)中, 利用掺铒(Er)二氧化钛薄膜(TiO2:Er)作为发光层, 实现了基于ITO/TiO2:Er/SiO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约1540 nm)电致发光. 本文将镱(Yb)共掺入TiO2:Er薄膜中, 显著增强了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电致发光. 研究表明, 一定量Yb的共掺会导致TiO2:Er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 从而使得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 此外, Yb3+离子比Ti4+离子具有更大的半径, 这使TiO2基体中Er3+离子周围的晶体场进一步畸变. 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及畸变使得Er3+离子4f能级间的跃迁概率增大. 由于上述原因, Yb在TiO2:Er薄膜的共掺显著增强了相关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关键词: 硅基/
电致发光/
掺铒二氧化钛薄膜/
镱共掺

English Abstract


--> --> -->
多年来, 基于铒(Er)掺杂的绝缘体或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的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 EL)在硅基光电子领域中备受瞩目. 这是由于Er3+离子内4f能级的第一激发态(4I13/2)到基态(4I15/2)的跃迁产生的近红外发光(约1540 nm)正对应于石英光纤的最小损耗窗口, 对未来的硅基光互联有着重要意义[1,2]. 基于掺Er的SiO2或Si3N4等薄膜的发光器件的EL已有很多报道[3-7], 但SiO2或Si3N4的高绝缘性使得发光器件存在电注入困难和易疲劳等问题. 后来, 人们发展了基于掺Er的GaN薄膜的发光器件[8-10], 虽然不存在电注入困难等问题, 但是其制备工艺与硅基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性较差, 且从长远来看, 将会受到Ga资源匮乏的限制. TiO2是一种廉价的氧化物半导体, 有着稳定的化学性质、较高的介电常数、较低的声子能量, 并且在可见及近红外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性. TiO2主要存在三种晶型, 即: 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 其中, 前两种更为常见. 不同晶型的TiO2的禁带宽度有所不同, 锐钛矿相TiO2的禁带宽度一般约为3.2 eV, 金红石相TiO2约为3.0 eV. 由于锐钛矿和金红石相TiO2具有禁带宽度较大且声子能量较低的特点, 所以它们可作为良好的稀土发光的基体材料. 多年来, 人们对稀土掺杂的TiO2薄膜和纳米颗粒等的PL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11-14]. 近年来, 我们利用掺Er的TiO2薄膜(TiO2:Er)作为发光层, 制备了基于TiO2:Er/p+-Si异质结[15]以及ITO/TiO2:Er/SiO2/n+-Si多层结构[16]的发光器件, 实现了Er相关可见以及约1540 nm近红外EL. 这两种发光器件的EL分别源于TiO2基体向Er3+离子的能量传递和进入TiO2基体中的热电子对Er3+离子的碰撞激发. 然而, 上述器件的发光效率仍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 自由Er3+离子的4f能级间的跃迁是宇称禁止的, 但是处在TiO2晶格中的Er3+离子的对称性将偏离反演中心, 因而Er3+离子的4f能级间的跃迁将部分或完全解除宇称禁止, 使辐射跃迁成为可能[17]. 因此, 降低Er3+离子周围晶格场的对称性或者增大其畸变, 就有可能增大Er3+离子的4f能级间的电子跃迁概率, 从而增强相应的发光. 有相关研究表明, 利用Yb共掺, 可实现Er3+离子相关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的调控[18-22]. 那么, 能否利用共掺Yb的途径增强基于TiO2:Er薄膜的发光器件的EL呢?
本文将Yb共掺入TiO2:Er薄膜中, 以调控基于ITO/TiO2:Er/SiO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EL. 研究表明, 当Yb在TiO2:Er薄膜中的掺杂量约为5 mol.%时, 上述发光器件在可见及近红外区的与Er3+离子相关的EL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这主要归因于Yb共掺对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增强以稀土掺杂氧化物薄膜为发光层的硅基发光器件的EL指明了一个方向.
基于Yb共掺的TiO2:Er [记为TiO2:(Yb, Er)]薄膜的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TiO2:(Yb, Er)/SiO2/n+-Si, 其制备过程如下: 1)将电阻率约为1.5 × 10–3 Ω·cm、晶向为$ \left\langle 100 \right\rangle$、直径为100 mm的重掺磷硅片(n+-Si)以标准RCA清洗工艺清洗, 随后在干氧气氛中1100 °C热氧化5 min, 形成约10 nm厚的SiO2层. 再将氧化后的硅片切成约1.5 cm ×1.5 cm大小的方形衬底片, 用于沉积薄膜. 2)利用射频溅射法, 以掺有摩尔比为2.5 mol.% Yb2O3和0.75 mol.% Er2O3的TiO2陶瓷靶作为靶材, 在上述硅片衬底上沉积TiO2:(Yb, Er)薄膜. 首先将溅射台的腔体抽真空至5 × 10–3 Pa, 接着向腔体通入Ar气并调节至1 Pa的工作气压, 最后在上述陶瓷靶上施加120 W的功率溅射1 h, 以得到约80 nm的薄膜. 在溅射过程中, 硅衬底的温度保持在100 °C. 3)将溅射得到的薄膜放在氧气气氛中800 °C热处理1 h, 以促进薄膜的晶化. 4)利用直流磁控溅射, 在TiO2:(Yb, Er)薄膜的表面和硅衬底的背面分别沉积约150 nm厚的ITO薄膜和约150 nm厚的Au薄膜作为电极, 这里电极的直径为1.0 cm. 为了进行对比, 按照上述步骤, 制备了ITO/TiO2:Er/SiO2/n+-Si多层结构的器件, 所使用的TiO2陶瓷靶仅掺有0.75 mol.% Er2O3. 通过上述步骤制备而成的发光器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
实验中, 所有薄膜的厚度均采用DEKTAK XT台阶仪测定. 对硅基TiO2:(Yb, Er)和TiO2:Er薄膜进行了如下表征: 采用5SDH-2型的卢瑟福背散射质谱仪(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RBS)对薄膜中Er的实际含量进行分析; 采用Rigaku D/max-gA型X射线多晶衍射仪(X-ray polycrystalline diffractometer, XRD)表征薄膜的晶体结构; 利用JEOL JEM-2100F型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对薄膜的截面进行微结构的表征. 为测试器件的EL, 分别采用Acton SpectraPro 2500i和Edingburgh FLS920P光谱仪获取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的光谱. 获取光谱时, 需对器件施加正向偏压, 即: ITO电极接正压, 而Au电极接负压. 需要说明的是, 在对器件施加反向偏压(Au电极接正压, 而ITO电极接负压)的情况下, 不能探测到器件的发光.
图 1 正偏压下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evice under forward bias.

根据RBS测试结果, 以掺有Yb2O3 (2.5 mol.%)和Er2O3 (0.75 mol.%)的TiO2陶瓷靶溅射得到的TiO2:(Yb, Er)薄膜中, Er/Ti和Yb/Ti的实际摩尔比分别为2.43%和6.01%; 而以仅掺有Er2O3 (0.75 mol.%)的TiO2陶瓷靶溅射得到的TiO2:Er薄膜中, Er/Ti的实际摩尔比为2.46%. 上述结果表明TiO2:(Yb, Er)和TiO2:Er两种薄膜的Er/Ti实际摩尔比相差无几. 图2给出了经氧气氛下800 °C热处理1 h后的TiO2:Er薄膜和TiO2:(Yb, Er)薄膜的XRD谱. TiO2:Er薄膜的XRD谱中的所有衍射峰均对应于锐钛矿相TiO2的晶面, 而TiO2:(Yb, Er)薄膜的XRD谱中的所有衍射峰则对应于金红石相TiO2的晶面. 两种薄膜的XRD谱中没有出现Er相关物相的衍射峰, 表明Er3+离子已很好地掺入TiO2基体中. 不过,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两种薄膜都呈多晶形态, 因此在每种薄膜中不是所有Er3+离子都会进入TiO2晶格中, 部分Er3+离子会不可避免地偏析于多晶TiO2基体的晶界中, 而只有溶于TiO2晶格中的Er3+离子才具有发光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 与TiO2:Er薄膜的XRD谱相比, TiO2:(Yb, Er)薄膜的XRD谱的衍射峰较宽且强度较低, 这说明TiO2:(Yb, Er)薄膜的结晶性较差. 由于Yb3+离子和Er3+离子的半径(分别为0.868 ?和0.881 ?)均远大于Ti4+离子的半径(0.605 ?), Yb3+离子和Er3+离子的共掺会在TiO2基体中引入足够大的应力, 从而促进金红石相TiO2的形成[23,24].
图 2 经氧气氛下800°C热处理的TiO2:Er和TiO2:(Yb, Er)薄膜的XRD谱
Figure2. XRD patterns of the TiO2:Er and Yb-codoped TiO2:Er films annealed at 800 °C in O2 ambient.

图3(a)图3(b)分别给出了在经过热氧化的硅衬底上沉积的且经过氧气氛下800 °C热处理1 h后的TiO2:Er和TiO2:(Yb, Er)薄膜的截面TEM照片. 从图3可知, 两个样品中的SiO2层的厚度基本相同, 约为10 nm. 该SiO2层的作用将在后文阐述器件发光机理时提到. 图3(c)图3(d)分别给出了TiO2:Er和TiO2:(Yb, Er)薄膜的表面HRTEM照片. 图3(c)中标示出的晶面间距约为3.49 ?, 对应于TiO2:Er薄膜的锐钛矿相TiO2的{101}晶面. 图3(d)中标示出的晶面间距约为1.68 ?, 对应于TiO2:(Yb, Er)薄膜的金红石相TiO2的{211}晶面. 需要提到的是, 与TiO2:Er薄膜的HRTEM表征相比, 在TiO2:(Yb, Er)薄膜的HRTEM表征中只能在相对较少的区域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晶格条纹, 这也说明TiO2:(Yb, Er)薄膜的结晶性比TiO2:Er薄膜的差一些.
图 3 在热氧化的硅衬底上生长并经过氧气氛下800 °C热处理1 h后的(a) TiO2:Er和(b) TiO2:(Yb, Er)薄膜的截面HRTEM照片; (c) TiO2:Er薄膜的HRTEM照片; (d) TiO2:(Yb, Er)薄膜的HRTEM照片
Figure3. Typical cross-sectional HRTEM images of (a) TiO2:Er and (b) TiO2:(Yb, Er) films annealed at 800 °C for 1 h on the SiO2/Si substrates; typical HRTEM images of (c) TiO2:Er and (d) TiO2:(Yb, Er) films.

图4(a)给出了基于ITO/TiO2:Er/SiO2/n+-Si和ITO/TiO2:(Yb, Er)/SiO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在注入电流为5 mA时测得的可见和近红外光区域的EL谱. 需要指出, 在本工作中并未检测到与Yb相关的EL, 这可能是由于Yb的掺杂量高达6%左右, 产生了发光的浓度猝灭效应. 由图4(a)可知, 两种器件在可见及近红外光区域均有显著的Er相关EL. 对于可见光区域的Er相关发光, 最为显著的是位于约524和550 nm处的绿光, 分别源自Er3+离子的激发态能级2H11/24S3/2向基态能级4I15/2的跃迁. 除此之外, 在约410和656 nm处存在两个较弱的可见发光峰, 分别对应于2H9/24I15/24F9/24I15/2的跃迁. 在近红外区域, 峰位位于约1534 nm处的发光源于Er3+离子的4I13/24I15/2跃迁. 需要指出的是, 图4(a)中的可见和近红外EL光谱是使用不同类型的光谱仪测得的, 因此两个波长区域的发光强度不能被直接对比. 由图4(a)可知, 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比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有更高的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EL强度. 图4(b)图4(c)分别给出了上述两种器件在约550和1534 nm处发光峰的积分强度随注入电流的变化, 以此进一步展示在TiO2:Er薄膜中共掺Yb所导致的增强EL的效果. 可以看到, 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大, 两种器件在约550和1534 nm处发光峰的积分强度都随之增大, 并且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在积分强度上显著高于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 值得一提的是, 如图4(a)所示, 尽管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需要在稍大的偏压下才会具有与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相同的注入电流, 但是对前者而言, 发光强度的增强因子比偏压的增大因子更大. 也就是说, 在输入功率相同的情况下, 前者的EL强度更高. 顺便指出, 研究还表明: 当Yb的名义掺杂量(即在溅射靶材中的掺杂量)为2.5 mol.%时, 器件的Er相关EL的增强效果不太显著; 而当Yb的名义掺杂量为7.5 mol.%时, 器件的Er相关EL强度反而被降低. 总之, 研究表明, Yb在TiO2基体中的共掺量需在合适的范围内, 才能明显地增强Er相关EL. 图4所展示的是Yb名义掺杂量为5 mol.%时的增强Er相关EL的效果. 由此看来5 mol.%是Yb共掺的较优名义掺杂量.
图 4 基于TiO2:Er和TiO2:(Yb, Er)薄膜的两种发光器件 (a) 在相同注入电流下获得的可见及近红外EL谱图; (b)约550和(c) 1534 nm处的发光峰在不同注入电流下的积分强度
Figure4. Two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the TiO2:Er and TiO2:(Yb, Er) films: (a)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EL spectra under the same injection currents; integrated EL intensities of the bands peaking at (b) about 550 and (c) 1534 nm under different injection currents.

图5(a)给出了基于ITO/TiO2:Er/SiO2/n+-Si和ITO/TiO2:(Yb, Er)/SiO2/n+-Si结构的两种发光器件的I-V特性曲线. 由图5(a)可知, 对于任一器件而言, 当外加偏压大于某一阈值时, 电流就会急剧增大. 相对应地, 器件的EL即可被光谱仪探测到. 施加相同的外加偏压时, 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的电流要比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的小一些. 由于SiO2的电阻率极高, 在给定的外加偏压下, 通过上述两种器件的电流大小主要由器件中的SiO2层决定. 在我们以前的工作中, 已经报道过基于ITO/TiO2:Er/SiO2/n+-Si结构的器件的EL, 并且已经证明, 在驱动EL的电压下, SiO2层中的电子输运主要依靠缺陷辅助隧穿(trap-assisted tunneling, TAT)机制[16]. 有理由认为TAT机制对基于ITO/TiO2:(Yb, Er)/SiO2/n+-Si结构的器件仍然适用. 在足够高的正偏压下, n+-Si中的一些导电电子就可以通过SiO2层中的某些缺陷能级隧穿进入SiO2层的导带中, 由此导致的通过器件的电流密度可表示为[25,26]
图 5 (a) 基于TiO2:Er和TiO2:(Yb, Er)薄膜的两种器件的I-V特性曲线; (b) 两种器件中的SiO2层在I-V特性曲线的快速上升部分所对应的lnJ和1/E的关系曲线
Figure5. (a) I-V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wo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the TiO2:Er and TiO2:(Yb, Er) films; (b) plot of InJ versus 1/E corresponding to the fast rising part of I-V characteristics in SiO2 layer for the two LEDs with the TiO2:Er and TiO2:(Yb, Er) films, respectively.

${J_{{\rm{TAT}}}} \propto {\rm{exp}}\left( {{\rm{ - }}\frac{{8{\text{π}}\sqrt {2q{m^*}} }}{{3h{E_{{\rm{ox}}}}}}{\varPhi }_{\rm{t}}^{{\rm{3/2}}}} \right),$
其中: JTAT为隧穿电流密度, Φt 为SiO2层导带与缺陷能级间的能量差, m*为电子的有效质量, Eox为SiO2层中的电场强度. 图5(b)给出了从两种器件的I-V特性曲线的快速上升部分(即器件能产生EL的偏压范围)中推导出的SiO2层的lnJ和1/E的关系, 可以看出, 在器件能产生EL的情形下, lnJ和1/E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通过SiO2层的电子是以TAT机制来输运的. 如前所述, TiO2:(Yb, Er)薄膜呈金红石相, 而TiO2:Er薄膜呈锐钛矿相. 已有研究表明金红石相TiO2比锐钛矿相TiO2具有更高的电阻率[27,28]. 因此, 在相同的偏压下, 与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变比, 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中的SiO2层上的电压(或SiO2层中的电场强度Eox)会略小一些. 也就是说, 为了获得相同的注入电流, 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所需的电压要比基于TiO2:Er薄膜的器件略大一些.
图6给出了基于TiO2:Er薄膜的发光器件在正向偏压下(即硅衬底接负电压)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同时也展示了Er3+离子受热电子的碰撞激发及其退激发导致发光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 TiO2和SiO2的能带均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向上弯曲. n+-Si导带中的一些电子通过如上所述的TAT机制进入SiO2层的导带, 再跳下TiO2基体的导带. 由于锐钛矿相TiO2和SiO2的电子亲和能(分别约为5.1和0.9 eV)存在差值[29,30], 使得进入TiO2导带的电子获得约4 eV的额外能量, 从而成为热电子. 这些热电子随后会碰撞激发TiO2基体中的Er3+离子, 而在Er3+离子退激发时产生相关的可见和近红外光区的发光. 上述情况同样发生在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 如前所述, TiO2:(Yb, Er)薄膜呈金红石相, 由于金红石相TiO2的电子亲和能为约为4.8 eV[29,30], 故金红石相TiO2的导带与SiO2的导带也存在约为4 eV的差值. 如前所述, TiO2:Er和TiO2:(Yb, Er) 两种薄膜中的Er含量相近. 并且, 在相同的注入电流下, 可以认为基于这两种薄膜的器件中的热电子数量也几乎相等. 因此, 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发光得以增强的原因可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由于金红石相TiO2的产生以及比Ti4+离子具有更大离子半径的Yb3+离子的掺入, 使得Er3+离子周围的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并产生更大的畸变, 从而导致TiO2:(Yb, Er)薄膜中的Er3+离子4f能级间跃迁的概率比TiO2:Er薄膜中的更高[31,32], 进而导致更强的与Er3+离子相关的发光.
图 6 在足够高的正向偏压下, 基于ITO/TiO2:Er/SiO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能带结构示意图以及Er3+离子的碰撞激发和退激发的示意图
Figure6. Schematic energy band diagram for the TiO2:Er-based device under sufficiently high forward bias voltage and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impact excitation and de-excitation processes for Er3+ ion.

本文利用ITO/TiO2:Er/SiO2/n+-Si的器件结构, 通过在TiO2:Er薄膜中共掺一定量的Yb, 实现了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光区EL的增强. Yb的共掺会导致TiO2:Er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 从而使得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 此外, 比Ti4+离子具有更大半径的Yb3+离子掺入TiO2基体中使Er3+离子周围晶体场发生畸变. 因此, TiO2:(Yb, Er)薄膜中Er3+离子4f能级间的跃迁概率比TiO2:Er薄膜的高, 从而使得基于TiO2:(Yb, Er)薄膜的器件能产生更强的Er相关EL. 我们认为本文的工作给如何提高硅基稀土掺杂TiO薄膜发光器件的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关话题/结构 电子 薄膜 工作 概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方镁石高压结构预测和高温结构稳定性研究
    摘要:方镁石是镁方铁矿的终端组分,化学组成为氧化镁(MgO).理论预测的MgO熔化线和高压下实验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为澄清歧见人们展开了对MgO高压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方镁石MgO高压结构预测及温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一直是高压凝聚态物理和地球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二维含多孔介质周期复合结构声传播分析
    摘要:为取得理想的隔声性能,本文结合多孔介质和周期结构两类声振调控方案,讨论了一种新型含多孔介质周期复合结构;采用等效模型描述振子系统,利用薄板理论和Biot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声振耦合理论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与文献中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振子系统或组合振子系统都可以在其特征频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N型纳米晶硅氧电子注入层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摘要:钙钛矿材料由于其禁带宽度可调、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色纯高等优点,使得其在发光器件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电子注入材料是钙钛矿发光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n-i-p型发光器件,其直接影响后面钙钛矿的生长情况.本文通过向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中引入一种新型电子注入材料,n型纳米晶硅氧(n-nc-Si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sup>7</sup>Li<sub>2</sub><sup>(0, ±1)</sup>分子体系基态振-转能级的全电子计算
    摘要:采用单参考与多参考耦合簇理论结合相关一致高斯基组计算研究了7Li2(0,±1)分子体系的电子基态的势能曲线,计算考虑了体系所有电子的关联效应与相对论效应,拟合得到了体系的光谱常数,并获得了电子基态的振动-转动能级信息.计算得到的中性与阳离子体系的光谱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对于阴离子体系,平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退火温度对Ta<sub>2</sub>O<sub>5</sub>/SiO<sub>2</sub>多层反射膜结构和应力特性的影响
    摘要:介质膜反射镜是星载激光测高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薄膜元件,其面形质量直接影响探测系统测距的分辨率和精度.本文采用离子束辅助电子束蒸发工艺在石英基底上沉积Ta2O5/SiO2多层反射膜,并在200—600℃的空气中做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及激光干涉仪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氮化铁薄膜晶相合成热分析及其磁性
    摘要:研究Fe-N体系晶相转变(相变)规律对于高效合成高自旋极化率的γ'-Fe4N薄膜材料非常重要.利用同步热分析(TG-DSC)研究了氮化铁薄膜的相变规律.TG-DSC的结果显示,在10℃/min的升温速率下,γ''-FeN薄膜在常温到800℃之间共有5次相变,分别为I,γ''-FeN→ξ-Fe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N型稀磁半导体Ge<sub>0.96–x</sub>Bi<sub>x</sub>Fe<sub>0.04</sub>Te薄膜的磁电
    摘要:GeTe基稀磁半导体材料因具有可独立调控载流子浓度和磁性离子浓度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该体系的单晶外延薄膜,并通过高价态Bi元素部分取代Ge元素的方法实现了材料中载流子类型从空穴向电子的转变,即制备出N型GeTe基稀磁半导体.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室温还是低温下的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CdSeS合金结构量子点的多激子俄歇复合过程
    摘要:多激子效应通常是指吸收单个光子产生多个激子的过程,该效应不仅可以为研究基于量子点的太阳能电池开拓新思路,还可以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供新方法.但是,超快多激子产生和复合机制尚不明确.这里以CdSeS合金结构量子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多激子生成和复合动力学.稳态吸收光谱显示,510,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InGaZnO薄膜晶体管背板的栅极驱动电路静电释放失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阵列基板栅极驱动(gatedriveronarray,GOA)电路中发生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的InGaZnO薄膜晶体管(InGaZnOthin-filmtransistor,IGZOTFT)器件发现:栅极Cu金属扩散进入了SiNx/S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钫原子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及其同位素的磁偶极矩的理论计算
    摘要:应用基于B样条基组的相对论耦合簇理论方法,计算了212Fr原子的nS(n=7—12),nP(n=7—12)和nD(n=6—11)态的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与精确实验值的比较说明这套理论方法能精确计算出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其中7P态的磁偶极超精细常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小于1%.在忽略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