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农户生计视角下农地流转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户调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陈曼, 甘臣林, 梅昀,, 陈银蓉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obsta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livelihood: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of greate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EN Man, GAN Chenlin, MEI Yun,, CHEN Yinro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通讯作者: 梅昀,男,江西湖口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经济学。E-mail: meiyun@mail.hzau.edu.cn

收稿日期:2018-12-3修回日期:2019-06-13网络出版日期:2019-08-25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20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14


Received:2018-12-3Revised:2019-06-13Online:2019-08-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陈曼,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管理E-mail:792760919@qq.com。






摘要
农户是农地流转最直观的感受者,农户生计满意度是农户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计变化做出的主观评价,是农地流转绩效的终端评价。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农地流转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对于改善流转绩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心理、政策7个维度构建满意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主要流转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区的流转绩效水平一般;②影响农地流转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资本、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③影响农地流转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1)、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1)、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4)。可见,在推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绩效水平,政府应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健全流转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机制,防范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
关键词: 农地流转;生计资本;生计满意度;绩效评价;障碍因子;熵权TOPSIS法;武汉城市圈

Abstract
Farmers are the most directly affected by farmland transfer policy. Their livelihood satisfaction is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livelihood change based on their own standards and the ultimate assessment of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Exam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and its barri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livelihoo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atisfaction index system from seven dimensions of natural, human, physical, financial,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olicy capitals. Th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was selected for case study, and the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and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policy and reveal the obstacles. We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entire surveyed area is averag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are policy capital, natur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 main obstacle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were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government’s respect for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PS1),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changes in land quality after transfer (N1),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government’s farmland transfer policy supervision work (PO4). The governmen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farmland transfer system and process,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revent the non-food produc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use of the transferred la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specting the farmers’ wishes.
Keywords:farmland transfer;livelihood capital;livelihood satisfac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obstacle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Wuhan Metropolitan Area


PDF (392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陈曼, 甘臣林, 梅昀, 陈银蓉. 农户生计视角下农地流转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户调查. 资源科学[J], 2019, 41(8): 1551-1562 doi:10.18402/resci.2019.08.14
CHEN Man.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obsta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livelihood:Based on rural household survey of greate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RESOURCES SCIENCE[J], 2019, 41(8): 1551-1562 doi:10.18402/resci.2019.08.14


1 引言

为解决中国农村承包地细碎化、经营效率低下、撂荒闲置等问题,实现土地规模、集约化经营,农地流转成为土地制度改革道路上的必然选择[1,2]。近年来,为推动农地流转规模化、市场化运作,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2008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4](2014年)、《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5](2016年)等政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保护好小农户利益等政策导向,旨在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流转双方互利共赢。

土地流转提出伊始,国内****对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流转现状[6]、模式[7],以及流转的情况等方面展开。近年来,国内相继有****利用实证模型对土地流转参与意愿[8]、影响因素[9]、绩效[10]以及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影响[11,12]等领域进行研究。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农地流转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已成为现阶段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新导向、新课题之一,相关****围绕该话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刘莉君[13]按照流转参与主体将农地流转划分为直接式、政府参与的间接式、中介参与的间接式3种类型,并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流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3种流转类型的绩效差异;程飞等[14]则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构建流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得出股份合作制的综合绩效最大,集体参与模式次之,农户自发模式最小的结论;郝丽丽[15]则基于产权理论,从流转各参与主体(农户、政府、企业)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熊口镇现存4种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益,发现农户对土地流转满意度的影响远大于政府和企业;甘臣林等[16]从微观农户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农地流转的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武汉、鄂州两地典型调查样本为例评估农地转出绩效,发现两市农地转出绩效整体较好,且逐渐由“良好”转向“优秀”。

目前****对农地流转绩效的研究大多采用客观绩效评估法——多指标综合评价[13,14];也有个别****采用主观绩效评估法,从流转参与主体满意度的角度对农地流转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15,16],但鲜有****从农地流转实施对象(农户)生计满意度的视角对农地流转绩效展开讨论。农地流转作为一项在农村广泛开展的政策模式,其实施对象是广大农民,在强调保护好小农户利益的政策导向下,如不关注农户的合理需求,不仅难以保障农户的合法利益,同时也将极大地限制农地流转效益的发挥。因而只有取得农户的支持与响应,才能确保农地流转工作在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在农地流转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流转取得的“结果”,如投入产出、农户收入、化肥施用量等物质形态的绩效;也要关注农民的期望与需求,即农民对流转政策实施的主观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满意程度等精神产出绩效。

基于已有****对生计资本的内涵界定,本文将农户生计满意度定义为农户依据自身设定标准对流转过程中涉及的生计资本变化的一种综合性主观感受与评价。农户作为理性决策人,将会格外关注流转过程中自身的损益得失,其参与农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相应的流转效益以提高自身生计资本。农户生计资本是农户应对社会、经济、制度等环境变化而作出决策的反映,其禀赋程度影响着农户生计风险的强弱[17],且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农地流转中,农户会因流转前后生计资本的差异对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效果(绩效)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通常,生计资本越多的农户更能灵活应对农地流转后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18],对农地流转的接受程度越高,其在农地流转后也将对生计资本持有较高的满意度,反映出农地流转绩效越高。因而农户在农地流转后的生计满意度是对农地流转绩效最直接、最有效的衡量,直接影响农地流转效率和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城市发展也已进入城市群时代,有政府和相关****相继关注到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农业问题。武汉城市圈不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而且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有鉴于此,本文从农户满意度视角出发,以可持续生计资本理论为切入点,构建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9市483个调查样本为例,定量评估农地流转绩效及其障碍因子,以期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提供建议参考。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覆盖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城市的城市群区域经济综合体。武汉城市圈地处湖北省东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域,为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截至2017年年末,武汉城市圈土地总面积为58306.92 km2,占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31.31%;圈内常住人口3162.0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3.58%;地区GDP为22623.35亿元,占全省总GDP的60.28%。武汉城市圈地域面积虽不足湖北省的三分之一,却承载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GDP值,反映了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汉城市圈在2013年正式启动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并于2015年联网正式运行,实现了跨区域流转互通,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圈内农村土地流转日趋活跃。武汉城市圈内流转多以出租与土地作价入股(股份合作制,以下简称入股)模式为主,也存在代耕、转包等其他流转方式,在此统一将其归为出租模式。圈内出租模式一般是农户自发进行的,主要集中在本村或邻村,规模较小;入股模式一般由村集体介入,规模较大形成如农业观光园、光伏农旅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据湖北省农村经管局统计,2014年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率为32.6%。圈内地区除咸宁外,其他地区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鄂州市高达40%[19],农地流转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因而选择武汉城市圈作为研究区域开展农地流转绩效研究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2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性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8年7—8月对武汉城市圈内转出土地的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区域涉及10个镇,共计16村,样本数据分布情况如表1,样本区域如图1。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农户直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83份,样本有效率达到96.60%。数据处理前,对调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所有生计资本变量组的Cronbachs’s α系数在0.747~0.876之间,大于0.7,问卷可信度较高,比较能反映农户的真实情况。

Table 1
表1
表1研究区域样本数据分布情况
Table 1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ample data
被调查村组个数有效样本数/户样本比例/%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2438.90
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38317.18
天门市皂市镇2387.87
潜江市龙湾镇15110.56
仙桃市杨林尾镇15210.77
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高桥镇2438.90
黄石市大冶市茗山乡25010.35
鄂州市鄂城区燕叽镇26914.29
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15411.18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研究区域概况图

Figure 1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s



对研究样本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得到表2,圈内样本中参与流转的农户共483户,其中出租模式232户,占总量的48.03%;入股模式251户,占总量的51.97%。出租、入股模式的受访农户在性别构成、社会身份上分布大体一致;在年龄分布、文化水平、近3年家庭平均年总收入分布上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入股模式的受访农户年龄相对较小,文化水平较高,同时家庭年总收入中高收入者明显多于出租模式受访农户。

Table 2
表2
表2样本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2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特征类别出租入股
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
性别28559.0113859.4814758.57
19840.999440.5210441.43
社会身份普通群众46796.6923099.1423794.42
党员112.2810.43103.98
村干部51.0410.4341.59
年龄/岁<35193.9341.72155.98
[35, 45]6012.42229.483815.14
[46, 55]14830.647532.337329.08
[56, 65]14129.197733.196425.50
>6511523.815423.286124.30
文化程度未上过学11022.776528.024517.93
小学16233.549038.797228.69
初中15832.715825.0010039.84
高中(中专)489.94166.903212.75
大学(高专)及以上51.0431.2920.80
近3年家庭平均年总收入/万元<49419.465222.414216.73
[4, 9)27657.1414361.6413352.99
[9, 13)5912.22219.053815.14
[13, 16)244.97104.31145.58
≥16306.2162.59249.56
注:当受访农户社会身份同时为“党员”与“村干部”时,按“村干部”统计。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3 研究方法

2.3.1 农地流转满意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有文献针对农户生计与农地流转的研究多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展开的,该框架下,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包含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5个资本维度[20,21]。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与满意度除了与传统的5维度生计资本密切相关外,还与流转过程中农户的心理感受、历程变化以及农地流转政策因素有关[22,23]。因此在DFID生计资本基础上加上心理资本、政策资本,将农户生计满意度扩展为7个维度(图2)。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农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绩效评价7维度模型

Figure 2A 7-dimensional model of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farmers’ livelihood satisfaction



结合已有研究,选取19个指标分别测度农地流转后农户对7类生计资本变化的主观感受,构造农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3)。其中:自然资本满意度(N)表示农户对农地流转后有利于其生计的自然资源及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人力资本满意度(H)表示农户对流转后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源状况、权益变化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物质资本满意度(P)表示农户对流转后生产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金融资本满意度(F)表示农户在流转后的生产生活中,对为维持生计可支配和筹措资金的满意程度;社会资本满意度(S)表示农户对流转后为维系生计而构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可利用社会资源)的满意程度;心理资本满意度(PS)表示农户对流转后当前、未来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政策资本满意度(PO)表示农户对与其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政策、制度等的满意程度。

Table 3
表3
表3农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Table 3Farmers’livelihood satisfaction-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armland transfer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取值权重
农户生计满意度绩效自然资本N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11~50.0841
对流转期限的满意度N21~50.0597
对流转土地面积占家庭土地总面积比重的满意度N31~50.0465
人力资本H对流转后家庭生活水平的满意度H11~50.0513
对流转后家庭权益保障的满意度H21~50.0541
对流转后家庭劳动力就业状况的满意度H31~50.0451
物质资本P对流转后农业发展的满意度P11~50.0316
对流转后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的满意度P21~50.0356
金融资本F对流转收益的满意度F11~50.0638
对流转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F21~50.0502
社会资本S对流转后家庭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的满意度S11~50.0210
对流转后亲朋邻里关系的满意度S21~50.0231
心理资本PS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11~50.1002
对流转后家庭生活幸福感的满意度PS21~50.0446
对完成此次农地流转难易程度的满意度PS31~50.0245
政策资本PO对政府的农地流转政策宣传、咨询指导的满意度PO11~50.0714
对流转合同条款规定及签订方式的满意度PO21~50.0716
对流转相关扶持政策的满意度PO31~50.0534
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41~50.0680
注:表中各指标权重值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到。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量表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即通过赋值“1~5”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对7类生计资本的19个指标进行衡量。

2.3.2 农户生计满意度绩效评价方法——熵权TOPSIS法

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又称为“接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方法[24]。即通过设定多个评价指标的正、负理想解,并根据评价目标靠近正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的程度作为评判目标优劣依据的方法。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规范化处理。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在该指标权重中所处的位置,计算公式为:

rij=xij-xminxmax-xmin
式中: xij为第i种农地流转模式第j项指标的实际值; xminxmax是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经过指标标准化后,得到 rij,其中 i=1,2,?,n, j=1,2,?,m。根据标准化后的 rij建立规范化决策矩阵 R

(2)权重的计算,构建权重决策矩阵。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合理有效地设置指标权重系数,进而科学评判、分析农地流转政策实施绩效,本文采用熵权法。

ej=-ki=1nfijlnfijwj=1-ejm-j=1mej
式中: wj表示第j个指标的熵权系数, ej表示第j个指标的熵值;信息熵 k=1lnm;指标的特征比重 fij=riji=1nrij,当 fij=0时,设定 fijlnfij=0

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 wj表3)后,构建加权规范化值 vij

vij=wij×rij
(3)确定正、负理想解。根据 vij确定正理想解 M+和负理想解 M-

M+=maxvij1inj=1,2,?,m=v1+,v2+,?vm+M-=minvij1inj=1,2,?,m=v1-,v2-,?vm-
(4)计算距离尺度。分别计算评价向量到正理想解的距离 D+和到负理想解的距离 D-

D+=j=1mvij-vj+2D-=j=1mvij-vj-2i=1,2,?,n
式中: D+D-表示评价向量与最优、最劣目标的接近程度, D+越小,说明农户满意度评价的效果越优; D-越小,说明农户满意度评价的效果越差。

(5)计算评价向量与理想值的相对贴近度。

Ci=Di-Di++Di-i=1,2,?,n
式中: 0Ci1。靠近正理想解的贴近度 Ci越大,表明农地流转绩效评价越优;当 Ci=0时, Vj=M-,表明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最差,农地流转政策在生计资本层面完全没有达到农户的预期目标。本文参照余亮亮[25]的研究,将贴近度 Ci按4个等级进行划分,用以表征农地流转绩效的程度(表4)。

Table 4
表4
表4农地流转绩效评判标准
Table 4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transfer policy
绩效水平较差一般良好优秀
贴近度0.00~0.300.31~0.600.61~0.800.81~1.0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3.3 障碍度模型

在评价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绩效的过程中,不仅分析了研究区内农地流转绩效水平,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在于了解农地流转政策基于各生计资本层面的阻碍因素,以便对农地流转绩效进行病理诊断,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农地流转政策,为进一步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提供决策参考。具体方法如下:引入因子贡献度 Fj(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 Ij(单因素指标与农地流转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即单项指标标准化值与100%之差),障碍度 yijYj(单项指标和分类指标对农地流转绩效的影响程度)3个指标进行诊断分析[26]。计算公式如下:

yij=Iijwijj=1mIijwij
式中: Fj=wj, Iij=1-rij, rij为指标标准化值。

在分析各单因素指标限制程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准则层目标对农地流转绩效的障碍度,公式为:

Yij=yiji=1,2,?,n;j=1,2,?,m

3 结果及分析

3.1 农户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整理的农户满意度绩效评价指标结果如表5,当询问农户对采取流转形式的总体满意度指标时,研究区内流转总体满意度的加权平均值为3.199,出租、入股模式的总体满意度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25、3.467。就两种模式而言,对出租流转模式持比较满意以上的农户占46.12%,入股模式则达到了52.19%,显然农户对入股模式的评价更高。受访农户各项指标满意度的加权平均值为3.057,出租模式、入股模式分别为2.828、3.269,入股模式的农户满意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出租模式。然而入股模式的农户满意度标准差略高于出租模式,说明农户对入股模式的评价值波动性较大,因而不能简单地评判农户更倾向于哪种流转模式,应综合考量各因素,进一步讨论分析。

Table 5
表5
表5不同流转模式农户满意度评价值
Table 5Farmers’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ndex under different farmland transfer modes
指标出租入股
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
N12.8011.1001.0005.0002.7721.0481.0005.0002.8291.146
N22.9230.9891.0005.0002.7111.0081.0005.0003.1200.929
N33.1040.9661.0005.0002.8920.8771.0005.0003.2991.003
H13.0951.0231.0005.0002.8530.9631.0005.0003.3191.027
H23.2281.0781.0005.0002.9741.0941.0005.0003.4621.007
H33.1240.9851.0005.0002.9270.9231.0005.0003.3071.005
P13.5240.9661.0005.0003.1291.0052.0005.0003.8880.765
P23.3810.9651.0005.0003.0300.931.0005.0003.7050.880
F12.8821.0401.0005.0002.6720.9761.0005.0003.0761.059
F23.0020.9661.0005.0002.7630.8951.0005.0003.2230.977
S13.1390.6781.0005.0003.0690.6661.0005.0003.2030.682
S23.2420.7571.0005.0003.1940.7201.0005.0003.2870.787
PS12.6831.1431.0005.0002.4141.0951.0005.0002.9321.129
PS23.1040.9581.0005.0002.9830.9101.0005.0003.2150.987
PS33.3040.7961.0005.0003.1340.7571.0005.0003.4620.799
PO12.8961.0931.0005.0002.5560.9621.0005.0003.2111.111
PO22.9751.1051.0005.0002.6681.0331.0005.0003.2591.094
PO32.9900.9871.0005.0002.6290.9051.0005.0003.3230.942
PO42.6870.9781.0005.0002.3620.8751.0005.0002.9880.972
均值3.0570.9771.0005.0002.8280.9291.0535.0003.2690.964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2 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绩效评价及贴近度分析

根据公式(3)至(6),计算得到武汉城市圈内总体流转、出租、入股模式的综合绩效值、正理想解的贴近度(表6)。由表6可知,总体流转综合绩效为0.597,正理想解的贴近度为0.487,绩效水平一般。出租模式的综合绩效为0.550,正理想解的贴近度为0.434;入股模式的综合绩效为0.641、正理想解的贴近度为0.536,入股模式的综合绩效、贴近度明显高于出租模式。其原因可能是入股模式流转期限相对较长,克服了出租流转期限较短而导致的土地经营短期行为,同时市场化程度较高;并且其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实物化,由物权保障转化为股份收益保障,体现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了土地的资本化流动,稳定了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持续实施的预期,使农户获得较高的满足感,因而绩效相对较高。

Table 6
表6
表6农地流转绩效及贴近度
Table 6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loseness degree of farmland transfer
模式综合绩效贴近度绩效水平
0.5970.487一般
出租0.5500.434一般
入股0.6410.536一般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3 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绩效障碍因子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公式(7)至(8),计算影响总体流转、出租、入股模式绩效的障碍因子,并进行诊断分析,厘清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子。

3.3.1 准则层障碍因子

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见表7,影响总体流转绩效评价的主要障碍因子有政策、自然和心理资本,其农户平均满意度分别为2.883、2.913、2.884,均处于一般满意以下。对出租、入股两种模式而言,影响其准则层指标的障碍度排序大体相同,且主要障碍因子依然是政策、自然和心理资本,但相同变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出租模式的政策、自然、心理资本维度的农户平均满意度分别为2.551、2.782、2.668,入股模式这3项的农户平均满意度则分别为3.189、3.035、3.084。虽然入股模式相对出租模式较高,但总体仍偏低。从农户访谈的情况来看,可能的原因是:一是调研区域农地流转政策的执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地方政府、村集体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多数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出发,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命令,致使政策下达过程中出现偏差,以致出现政策宣传、监督不到位、流转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农户基于政策资本的满意度最低。二是对中国传统农户而言,农地仍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职能,承担着农业生产、生活保障的职能,土地自然资本更是大龄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和后顾生计资本,故其对土地格外看重。然而调研区域有相当比例的耕地被掠夺性开发,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因此农户的自然资本满意度较低。三是农户作为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主体,由于个人及家庭、社会特征差异,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限制,其行为偏好也将随之呈现异质性。心理资本作为影响个体的重要因素,是农户发展的“内因”之一,对农户情感和认知变量的作用尤为显著,心理资本越强的农户,对农地流转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越高。

Table 7
表7
表7农地流转绩效准则层障碍因子及障碍度
Table 7Sub-index level obstacles and their degree of impact on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
模式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政策资本
19.7913.575.1412.374.4217.5327.19
出租18.7613.605.7811.643.9017.4528.87
入股20.7413.544.5413.054.9017.6025.63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3.2 指标层障碍因子

由于指标层指标较多,为便于研究,本文对指标层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排序,并选取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表8)。结果显示,影响总体农地流转绩效前5位的障碍因子分别是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1)、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1)、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4)、对流转收益的满意度(F1)、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的满意度(PO1);影响出租、入股两种模式的农地流转绩效前5位的障碍因子大体与总体流转一致。因而本文仅针对两种模式排序前5位的因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分析相同变量对不同流转模式的影响作用。

Table 8
表8
表8农地流转绩效指标层障碍因子及障碍度
Table 8Indicator level obstacles and their degree of impact on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
模式类别指标排序
12345
障碍因素PS1N1PO4F1PO1
障碍度11.219.177.747.277.19
出租障碍因素PS1N1PO4PO1PO2
障碍度11.328.318.117.747.34
入股障碍因素PS1N1F1PO4PO1
障碍度11.109.967.887.406.69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两种模式排序前2位的障碍因子相同。其中障碍度最大的因子是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1),农户平均满意度较高的入股模式仅为2.932(表5,下同),而出租模式的分值相对更低,仅为2.414,可见,研究区域内存在地方政府、村集体为了自身的业绩,采取行政命令强迫不愿流转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现象,使得农户满意度普遍不高。农户作为土地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其意愿对土地流转的实施有重大的影响。当政府能切实保障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权利表达,并充分尊重农户流转意愿,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进而提升流转绩效水平。障碍度第2位的因子是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1),出租模式和入股模式的农户平均满意度相差不大,分别为2.772和2.829,处于不满意与一般满意之间。这表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大,存在“恋土情结”,对转出农户而言,土地依然是他们的“命根子”,是其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因此,若土地转出后面临“非粮化”“非农化”、甚至大规模撂荒等情况,会明显降低传统农户对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若能充分约束土地转入方行为,使其对转出户主的土地负责,保证使用期间的土地质量不降低,将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满意度。

对于出租模式,障碍度第3位的因子是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4),其平均满意度仅为2.362,在所有指标中平均满意度最低。这表明政府在政策监督管理工作上还不够严格,流转过程中需做好对流转政策的监管服务工作。尽管出租模式多是农民自发发起的,但中国农民本能的对政府充满了信赖,会优先寻求政府的帮助,特别是大的方针和政策方面。若政府能根据农户异质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关注、了解农户的可持续生计状况,及时发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形式的监管措施,将有助于保障农户合法权益,确保农地流转的高效运作。障碍度第4、5位的因子分别是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的满意度(PO1)、对流转合同条款规定及其签订方式的满意度(PO2)。研究区域内出租流转多为农户自发组织开展,因而政策的宣传活动和合同的拟定、执行情况不如入股模式正式、规范,政府在出租模式上的相关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若政府能主动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进行政策解读和指导,保证政策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并注重流转合同的书面化、规范化,确保农户同土地转入方当面且自愿签订流转合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将有助于提高农地流转政策的绩效。

对于入股模式,障碍度第3位的因子是对流转收益的满意度(F1),在农户心里,流转收益是其参与流转的重要利益驱动,流转收益越高,农户受益越大,其对农地流转的满意程度自然越高。但调研中发现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农地流转是由村集体代理,对流转租金的确定没有很好地体现农地的差异和多功能价值,且时有拖欠流转租金、不按时分红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户利益,甚至由此引发社会冲突,明显降低了农户满意度。因此依托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适当地提高农地流转租金和分红有助于提高农户满意度。障碍度第4、5位的因子分别是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督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4)、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的满意度(PO1)。这表明在当前农村特定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政府流转政策的宣传评价与监督管理工作对农户流转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若政府流转政策的相关工作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公开,监督管理、决策等操作不透明,将使农户与村集体之间日渐产生“信任壁垒”,极大地削弱农户农地转出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加大流转知识与流程的宣传,努力提高农户流转政策认知;加大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力度,加强流转各方面的监督管理,进而保障农户合法权益,确保其生产生活的稳定。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从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心理、政策7个生计资本维度出发,构建了农户生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农地流转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1)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村地区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村民自发流转的出租模式和村集体主导的入股模式。农户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发现,研究区内受访农户对入股模式的总体满意度、各项指标综合满意度的平均值均比出租模式高,然而农户对入股模式评价值的波动性略大于出租模式。按农地流转绩效评判标准划分,研究区内总体流转、出租、入股模式的绩效水平均为一般,但入股模式的综合绩效、贴近度明显高于出租模式,由此可见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入股模式比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出租模式能带来更好的综合绩效。

(2)从准则层指标障碍度看,影响农地流转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户对政策资本维度的评价,其次是对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维度的评价。从指标层指标障碍度看,影响农地流转绩效前5位的障碍因子分别为:是否尊重农民流转意愿,农地流转后的质量问题,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农地流转收益是否合理,政府农地流转政策宣传,咨询指导服务工作是否完善等问题。由此可见,政府及其中介服务组织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将显著提高农户响应农地流转政策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4.2 讨论

基于上述结论可知,提高农地流转绩效需从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资本维度的满意度入手,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户自然、心理资本维度的满意度。当然,也不能忽视人力、物质、金融、社会资本在提高农地流转政策满意度绩效中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水平,应设法使政府在农地流转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得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拥护,使农地流转政策的真正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其次,应充分维持并致力于提升农地资源禀赋,充分保证转出后农地使用过程中土地质量不下降;最后,把握农户心理,应基于现有农地流转驱动因素,充分尊重农户的实际流转意愿,努力提升农户生活幸福感,正确引导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本文在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同其生计资本变化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进行划分,构建了农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创新之处在于在DFID生计资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政策资本,从与农户(流转直接参与者与利益主体)息息相关的生计资本出发,从而能更加全面、具体的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农户的满意度与参与度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与已有利用经济、社会、环境等宏观统计数据分析测度流转绩效的研究相比,基于农户微观主体的数据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农地流转绩效,可靠性更强。但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有限,今后有待于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本文对于农地流转绩效测定是建立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之上的,弥补了单一指标表征系统不够全面的不足,但也存在指标体系构建不够严谨的局限性;同时鉴于农地流转农户满意度绩效测度的主观和模糊性,可能会使最终评价结果与现实存在一定偏差,为此,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验证和深入探讨。

(2)本文选择武汉城市圈的农村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受限于研究区域农地流转主要为出租和入股两种模式,得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入股模式比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出租模式农地转出综合绩效较优的结论,该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还有待更多的验证,同时对于其他模式的绩效也还缺乏分析,也需要在更为广阔的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马贤磊, 仇童伟, 钱忠好 .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 裁判员抑或运动员: 基于苏、鄂、桂、黑四省(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J]. 经济学家, 2016, ( 11):83-89.

[本文引用: 1]

[ Ma X L, Qiu T W, Qian Z H .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farmland transfer: Referee or playe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ouseholds’ satisfaction about farmland transfer in Jiangsu, Hubei, Guangxi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J]. Economist, 2016, ( 11):83-89.]

[本文引用: 1]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 , .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38(3):73-78.

[本文引用: 1]

[ Huang D X, Cheng J M, Fei L C , et al.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Anhui Provi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7,38(3):73-78.]

[本文引用: 1]

李军波 . 试论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关内容为分析视角
[J]. 理论导刊, 2009(12):69-71, 75.

[本文引用: 1]

[ Li J B .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rural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in the new era: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on Promoting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J].Theory Guide , 2009(12):69-71, 75.]

[本文引用: 1]

韩长赋 . 切实把《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J]. 农村经营管理, 2015, ( 1):10-14.

[本文引用: 1]

[ Han C F . Effectively publicize and implement the “opinions on guiding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o develop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n rural cooperative
[J].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n Rural Cooperative, 2015, ( 1):10-14.]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J]. 新农村, 2017, ( 1):3-4.

[本文引用: 1]

[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pinions on improving the separation of management rights of rural land ownership contracting rights
[J]. New Countryside, 2017, ( 1):3-4.]

[本文引用: 1]

严立冬, 刘新勇 . 河南省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 1):90-93.

[本文引用: 1]

[ Yan L D, Liu X Y .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Hebi City, Henan Province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8, ( 1):90-93.]

[本文引用: 1]

杨德才 .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 12):49-52.

[本文引用: 1]

[ Yang D C . On the pattern of rural land deal and the choice
[J]. 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2005, ( 12):49-52.]

[本文引用: 1]

钟晓兰, 李江涛, 冯艳芬 , . 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3,35(10):2082-2093.

[本文引用: 1]

[ Zhong X L, Li J T, Feng Y F , et al. Farm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in the perspective of farm household cogni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J]. Resources Science, 2013,35(10):2082-2093.]

[本文引用: 1]

王亚运, 蔡银莺, 李海燕 . 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 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29(6):18-25.

[本文引用: 1]

[ Wang Y Y, Cai Y Y, Li H Y . The status of farmland transfer in the context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ase studies in Wuhan, Jingmen and Huanggang
[J]. China Land Science, 2015,29(6):18-25.]

[本文引用: 1]

刘卫柏, 李中 .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与对策
[J]. 经济地理, 2011,31(2):300-304.

[本文引用: 1]

[ Liu W B, Li Z .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the mode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and strategies in new times
[J]. Economic Geography, 2011,31(2):300-304.]

[本文引用: 1]

赵立娟, 康晓虹, 史俊宏 .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38(8):158-163.

[本文引用: 1]

[ Zhao L J, Kang X H, Shi J H .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the farmland transfer on households’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7,38(8):158-163.]

[本文引用: 1]

翟黎明, 夏显力, 吴爱娣 . 政府不同介入场景下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基于PSM-DID的计量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 2):2-15.

[本文引用: 1]

[ Zhai L M, Xia X L, Wu A D .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behavior in 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pproache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7, ( 2):2-15.]

[本文引用: 1]

刘莉君 .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本文引用: 2]

[ Liu L J.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Rural Land Transfer Modes[M]. Beijing: 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11.]
[本文引用: 2]

程飞, 信桂新, 魏朝富 , . 农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7(1):110-117.

[本文引用: 2]

[ Cheng F, Xin G X, Wei C F , et al.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37(1):110-117.]

[本文引用: 2]

郝丽丽, 吴箐, 王昭 , . 基于产权视角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益研究: 以湖北省熊口镇为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1):55-63.

DOI:10.11820/dlkxjz.2015.01.007Magsci [本文引用: 2]
快速城镇化地区面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用地矛盾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土地权属不清、土地功能发生转变、流转各方利益冲突与保障措施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流转推进受到阻碍。本文运用产权理论,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性质、运作机制、产权关系、流转收益变化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土地流转各方满意度及满意要素需求。研究表明:熊口镇现存的4 种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户+政府+企业”模式由于流转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各方收益得到保障等而成为比较容易接受的流转模式;满意度评价中,涉及农户流转满意要素重要性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的满意要素,但其满意度均比较低;在总共15 个要素中,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整体评价、企业对土地流转中风险控制、土地流转对地方经济带动等因素获得满意度最高。最后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
[ Hao L L, Wu Q, Wang Z , et al.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odels and benefits based on property rights in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 A case of Xiongkou Town in Hubei Province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34(1):55-63.]

DOI:10.11820/dlkxjz.2015.01.007Magsci [本文引用: 2]
快速城镇化地区面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用地矛盾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土地权属不清、土地功能发生转变、流转各方利益冲突与保障措施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流转推进受到阻碍。本文运用产权理论,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性质、运作机制、产权关系、流转收益变化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土地流转各方满意度及满意要素需求。研究表明:熊口镇现存的4 种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户+政府+企业”模式由于流转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各方收益得到保障等而成为比较容易接受的流转模式;满意度评价中,涉及农户流转满意要素重要性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的满意要素,但其满意度均比较低;在总共15 个要素中,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整体评价、企业对土地流转中风险控制、土地流转对地方经济带动等因素获得满意度最高。最后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

甘臣林, 陈璐, 陈银蓉 , .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转出绩效评估研究: 以武汉、鄂州两地典型调查样本为例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8,32(10):28-35.

[本文引用: 2]

[ Gan C L, Chen L, Chen Y R ,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transfer based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in Wuhan and Ezhou
[J]. China Land Science, 2018,32(10):28-35.]

[本文引用: 2]

苏芳 . 农户生计风险对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 12):87-97.

[本文引用: 1]

[ Su F .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armers’ livelihood risks on their livelihood capital: A case study of Shiyang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7, ( 12):87-97.]

[本文引用: 1]

赵雪雁 .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以甘南高原为例
[J]. 地理研究, 2011,30(4):687-698.

[本文引用: 1]

[ Zhao X Y .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capital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peasants and herdsmen: A case of Gannan Plateau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30(4):687-698.]

[本文引用: 1]

贾玉荣 .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 11):1-3.

[本文引用: 1]

[ Ja Y R . Study on rural land transfer: A case of Hubei Province
[J]. Assets and Finances in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ion, 2017, ( 11):1-3.]

[本文引用: 1]

De S A, Vanwey L, Mcsweeney K , et al. Rural household demographics, livelihoods and the environment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8,18(1):38-53.

[本文引用: 1]

朱兰兰, 蔡银莺 . 农户家庭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以湖北省不同类型功能区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31(9):1526-1539.

[本文引用: 1]

[ Zhu L L, Cai Y Y . The impacts of farmer households’ livelihood endowment on farmland transfer: Cas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functional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6,31(9):1526-1539.]

[本文引用: 1]

Deininger K, Jin S, Nagarajan H K . Efficiency and equity impacts of rural land rental restrictions: Evidence from India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8,52(5):892-918.

[本文引用: 1]

李广东, 邱道持, 王利平 , . 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 渝西方山丘陵不同地带样点村的实证分析
[J]. 地理学报, 2012,67(4):504-515.

[本文引用: 1]

[ Li G D, Qiu D C, Wang L P , et al. Impacts of difference among livelihood assets on the choice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pattern for farmer households farmland protection in Chongqing City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67(4):504-515.]

[本文引用: 1]

韦俊敏, 胡宝清 .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等4个农场为例
[J]. 资源科学, 2013,35(7):1407-1414.

URL [本文引用: 1]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黔江、新兴及良圻等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土地整治实施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整治效益输出4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其合理度并诊断障碍因子,以期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为土地整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均较高,其中金光农场土地整治合理度最高,量化分值为87.83%;黔江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最低,量化分值为78.94%。对金光农场、黔江农场及良圻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整治效益输出;对新兴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利用结构;对4个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土地质量改善值。
[ Wei J M, Hu B Q . Reasonability degree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Improved TOPSIS method: A case study of Guangxi Jinguang etc four farms
[J]. Resources Science, 2013,35(7):1407-1414.]

URL [本文引用: 1]
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黔江、新兴及良圻等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土地整治实施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整治效益输出4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合理度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其合理度并诊断障碍因子,以期探索节约、集约、高效、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并为土地整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4个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均较高,其中金光农场土地整治合理度最高,量化分值为87.83%;黔江农场的土地整治合理度最低,量化分值为78.94%。对金光农场、黔江农场及良圻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整治效益输出;对新兴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最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是土地利用结构;对4个农场土地整治项目合理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土地质量改善值。

余亮亮, 蔡银莺 .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30(7):1092-1103.

DOI:10.11849/zrzyxb.2015.07.003URL [本文引用: 1]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影响三个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绩效评价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耕地保护补偿账务公开是否满意(C8)、对政府部门关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满意(C10)、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是否满意(C9)、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否满意(C3)和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是否满意(C7);3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不仅如此,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其指标评价信息可以揭示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存在的绩效问题,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 Yu L L, Cai Y Y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indicator diagnose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policy based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30(7):1092-1103.]

DOI:10.11849/zrzyxb.2015.07.003URL [本文引用: 1]
农户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成效。论文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来研究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及其障碍因子的诊断方法,可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决策依据。选取在全国创新探索农田生态补偿的上海市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和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典型地区,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张家港市和上海市闵行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评价的绩效值分别为0.529、0.494和0.461,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和较差,农户满意度绩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影响三个地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绩效评价排序前5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耕地保护补偿账务公开是否满意(C8)、对政府部门关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满意(C10)、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使用要求是否满意(C9)、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否满意(C3)和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是否满意(C7);3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不仅如此,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其指标评价信息可以揭示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存在的绩效问题,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 .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重庆市为例
[J]. 资源科学, 2011,33(3):535-541.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 Lu C Y, Wen F, Yang Q Y , et al. An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us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and diagnosis of its obstacle indicator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33(3):535-541.]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相关话题/土地 政策 指标 城市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