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规划文本分析的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研究——黄河石林案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王丽丽, 马晓龙
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 100005

Geotourism resource value evolution based on planning text analysis for the Yellow River Stone Forest

WANGLili, MAXiaolong
China Tourism Academy,Beijing 100005,China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马晓龙,E-mail:hbmxl@163.com
收稿日期:2016-01-10
修回日期:2016-08-29
网络出版日期:2016-09-25
版权声明:2016《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129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丽丽,女,山东德州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E-mail:wll1127@163.com



展开

摘要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关键词:规划文本;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特征向量中心性;中介度中心性;黄河石林
Abstract
Geotourism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material carriers of tourism attra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geotourism resource value evolution in order to guide geopark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 policy basis for geotourism resource comprehensive value release within a specific time. High-frequency words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previous planning text and the Eigenvector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zation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geotourism resource value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Stone Forest. From the evolution process we can see that the geotourism resource valu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protection with development stag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geopark’ in the first stage. For example,‘landform,park,protection’ own the highest frequency,‘protection,nature,park,landform,tourism,scenic region’ are in dominant position,and ‘park,protection’ own the biggest impact. ‘Tourism’ is taken as the theme in the second stage. For example,‘tourism,scenic region,project,planning’ own the highest frequency,‘tourism,scenic region,development,planning,construction,service’ are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and ‘tourism’ owns the biggest impact. The direct reason why the value changed is because of economic interests. However,the government determines value orientation in China and this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evolution. Our finding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Chines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etermine the geotourism development pathwa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and that this character is just an effective verifi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s in geography.

Keywords:planning text;geotourism resource;value;eigenvector centralization;betweenness centralization;Yellow River Stone Forest

-->0
PDF (1485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王丽丽, 马晓龙. 基于规划文本分析的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研究——黄河石林案例[J]. , 2016, 38(9): 1653-1662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6.09.03
WANG Lili, MA Xiaolong. Geotourism resource value evolution based on planning text analysis for the Yellow River Stone Forest[J]. 资源科学, 2016, 38(9): 1653-1662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6.09.03

1 问题的提出

地质遗迹资源是在地球演化地质历史时期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遗存[1,2]。这种遗存构成了地质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3,4]。在实践中,地质公园不但是地质遗迹开发的有效空间载体,构成提升现代都市生活品质的游憩场所[5,6],同时,也成为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的最佳方式[7]。截止到2015年底,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大陆范围内共分7批正式批准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已达190处1)(1)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2016。),且都不同程度地用于旅游开发。随着对地质公园利用的逐渐升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8,9]。以一度成为新闻焦点的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百龙电梯为例,从旅游发展角度看,增加游客舒适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满意度;但从地质旅游资源保护角度看,则是对遗产资源原始风貌的破坏,本质上是地质遗产保护与其市场价值最优化之间的冲突[10]。从概念本质看,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和进行科学普及的功能可视作保护价值,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可归为开发利用价值,地质公园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问题的本质就是保护与开发两种价值的冲突。价值是特定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判断,判断会根据时空条件特征发生变化,就地质公园而言,不同时空背景下价值会存在一定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辨识不仅对于特定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
学术界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①强调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认为保护先于开发,即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发地质遗迹资源时若不具备保护的技术支撑能力,也要暂缓开发利用[11];②看重地质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认为某些地质遗迹的保护技术可能不成熟,但考虑到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释放能够满足地质公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设宗旨,主张进行深度开发[12];③较为中庸,认为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应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为前提[13]。尽管三种观点体现了对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的认识差异,但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理论研究的难点。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现有研究成果多以描述为主,关注特定地质公园的阶段性价值,缺乏历时性跟踪研究和过程分析,对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深入探讨较少。从历时性角度看,价值是决定保护与开发认识和取向的基础,然而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是什么? 是如何演化的? 演化的驱动力何在?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是对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理念的一种有效表达,在理论上能够消除学界对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平衡点的争论,同时在实践上,能够构建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现实价值的利用方案,以带动相关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案例地的选择

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的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获批,以发育典型新构造运动地貌为特征[14]。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品牌,黄河石林进行了系列旅游开发,先后有代表政府的景泰县旅游局、国土资源局、文化局、园林局、工商局、白银市旅游局、白银市政府等,代表社区的龙湾村居民,代表旅游企业的黄河石林旅游投资公司等多利益主体介入。由此出现当地居民阻碍旅游开发诸如挡路、阻挠水利设施建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释放。从产业实践来看,黄河石林的旅游人数长期维持在20~30万人次,从阶段性特征看,这些问题在国内旅游发展中具有普遍性。如何在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实现旅游发展的突破? 成为国内地质公园面临的共性问题。根据黄河石林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分析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演化,相关结论有望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实现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现实价值的发展定位、人地关系改善提供参考。案例选择的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特征明显。

2.2 研究方法

旅游规划是融合多利益主体看法的组织制定的旅游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旅游规划文本通过文本和图件等形式反映出保护和开发的价值取向,是多重利益主体集中意志的表达和载体。文本分析是以测量变量为目的,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5],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文献资料中[16-21]。ROST Content Mining提取高频词和统计词频以表征对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视程度与认知变化,社会网络分析通过模拟特征词的属性结构来实现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取向的判断,尤其是该模块中的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zation)能从网络结构整体意义上,探究哪些特征词占据主导地位,而中介度(Betweenness)能表征某个特征词的影响力度[22]

2.3 数据来源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自成立以来进行了5次规划,包括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黄河石林景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和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本研究使用的规划文本材料均由景泰县人民政府官方提供1)~5)(1)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2002年。2)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3)中国旅游研究院. 景泰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年。4)北京联合大学. 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2013年。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白银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2015年。)。这些规划的编制有其外生和内在两方面原因:2002-2015年是中国旅游市场纵深推进的14年,旅游市场和规模加速发展,旅游产品形态日新月异,旅游市场增长速率保持在10%以上。在旅游市场倒逼机制下,规划之间相互配合与层次推进,修编是对总体规划的修正,重点项目策划是对当地旅游深入发展的挖掘,同时规划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旅游市场大发展背景下,黄河石林不断整合多种旅游资源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规划编制。规划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性质,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而如果以规划名称为依据,会在主观上影响这种价值判断。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研究忽略规划名称的差异,而从规划内容上进行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分析。本文选取可进行文本分析的规划文本,按照文本分析法的过程对规划文本进行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历时性分析。

3 特征词提取与结果分析

3.1 规划文本高频特征词提取

在对规划文本格式调整基础上,设定词频统计模块参数文本框中最后保存和显示的高频词个数为50,剔除与研究主题关系不大的诸如“提高、包括”等词汇,并将含义相同的高频词进行归并,如“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参考现有研究中多以前10个高频率词作为分析对象的做法[19,21],其中,词语的出现频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F=R/Q(1)
式中F为词语频率;R为词语频次;Q为总词频数。分别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特征词,这些词汇集中反映了不同规划文本中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取向(表1)。
Table 1
表1
表1文本前10位高频特征词及词频
Table 1The top 10 high-frequency words
2002年2005年2012年2013年2015年
高频词频次频率/%高频词频次频率/%高频词频次频率/%高频词频次频率/%高频词频次频率/%
地貌431.00地质公园3352.63旅游6292.69项目1551.22规划902.28
地质公园420.97旅游1471.15景区3461.48景区690.54旅游792.01
景区300.70地质1180.93游客2571.10规划490.38用地471.19
形成300.70规划1030.81规划1790.77旅游480.38景区441.12
地质250.58游客960.75活动1330.57休闲度假450.35旅游区390.99
保护区220.51景观950.74项目1290.55策划350.27区域340.86
遗迹210.40资源850.67旅游区1090.47文化350.27游客330.84
旅游190.44接待600.47景观1000.43景观330.26设施300.76
景观190.44地貌560.44体验940.40游客320.25项目260.66
开发170.39景区490.38开发900.39建筑280.22休闲250.63


新窗口打开
统计显示,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分为2002-2005年和2012-2015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色彩较为明显,“地貌”、“公园”和“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景区”和“旅游”。总体上看,该阶段黄河石林是以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为宗旨的,也就是说,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保护与开发。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2012年“旅游”和“景区”的频率为所有规划文本中最高的,2013年和2015年统计结果中“项目”和“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同时出现了“休闲度假”和“用地”,表明黄河石林将发展旅游作为重点任务进行深度开发,更加重视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区域发展联系在一起,即该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开发利用。
第一阶段中,2002年总词频有1980个,总词频数为4316,排在前10位的高频词分别是“地貌、地质公园、景区、形成、地质、保护区、遗迹、旅游、景观、开发”,其中“地貌、地质公园、地质、保护区”这4个词都是现行国家地质公园标准中的专用词。“地貌”是黄河石林地质遗迹资源的泛称,“地质公园”构成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说明本规划强调的是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科普价值。与此对应,2002年的规划中将黄河石林定位为“景泰县最具潜力的旅游产品”,规划目标是打造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功能区包括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区、地质旅游开发区、人工绿化区和基础建设规划区,旅游产品主要是地学科普和景观观光,满足了游客旅游研学和观光的诉求。相对而言,2005年总词频有3897个,总词频数为12 752,排在前10位的高频词分别为“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规划、游客、景观、资源、接待、地貌、景区”,其中“地质公园、地质、景观”反映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占总词频数的4.3%。“旅游、规划、游客”为旅游开发常用词,占总词频数的2.71%。可见,2005年的规划是在保护地质遗迹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这些从规划的定位、目标、功能区、旅游产品几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印证。同时本次规划中的区域发展定位是以地质旅游带动龙湾村的发展建设,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景泰的支柱产业,未来目标是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力求在保护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建设,打造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场所,设立大众休闲区、沙地动植物观赏区、专项旅游活动项目区。从时序关系上看,后期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在保护价值基础上有向开发利用价值倾斜的趋势,反映了产业发展对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需求不断加大的现实。
第二阶段中,2012年总词频有6108个,总词频数为23 367,而排在前10位的高频词分别是“旅游、景区、游客、规划、活动、项目、旅游区、景观、体验、开发”,很显然这些词语与地质公园的相关性不大,均为旅游开发的常用术语,其中“旅游”提高到了高频词汇的首位,占总词频数的比例提高了1.54%,与此相似,“游客”的比例提高了0.35%。本规划文本与2005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弱化了地质公园的色彩,更多的从旅游开发的和满足游客需求的视角进行规划。同时在2012年的规划中将黄河石林发展定位为甘肃省旅游发展龙头、甘肃省新兴旅游增长极、5A级旅游景区,并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空间载体,未来力争打造5A级旅游景区,设立石林观光区、黄河古村落风情体验区、龙滩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休闲区,主打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和深度探索三类旅游项目,该规划的特色在于将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和休闲分别设立相应的功能区,更加深入的挖掘潜在游客的不同兴趣点以扩大相应的旅游市场,这与“游客”高频词的词频是相互对应的,表明本规划更加注重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运营,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逐渐与旅游市场相衔接。2013年总词频有3897个,总词频数为12 752,排在前10位的高频词分别是“项目、景区、规划、旅游、休闲度假、策划、文化、景观、游客、建筑”,与2012年相比,高频词中“项目”的比例提高了0.67%,并且首次出现高频词“休闲度假”,统计显示本次规划重点是对旅游项目的策划,以更多的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本规划中以九曲黄河旅游度假区为发展定位,以5A级景区为发展目标,主打休闲、度假、运动、生态型旅游项目,而地质遗迹资源被作为旅游项目开发的物质基础和和环境基底。2015年总词频有1583个,总词频数为3939,排在前10位的高频词分别是“规划、旅游、用地、景区、旅游区、区域、游客、设施、项目、休闲”,“规划”首次居于高频词之首,与之相对应的“用地”反映本次规划重点强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频词中首次出现“旅游区、区域”则说明本次规划的范围有所扩大。与此对应本次规划文本中,规划范围由最初的50km2扩大为86.60km2,将旅游区定位为丝绸之路旅游带黄金节点、甘肃省核心景区、白银市旅游龙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观光旅游度假区、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最具品质度假基地、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规划设立文化体验区、生态休闲区、坝滩影视基地三个板块。规划范围的扩大,说明当地旅游发展不再只是拘泥于地质旅游资源周边,而是更多的融入其他旅游元素共同开发。从时序关系上看,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深层次的开发利用且程度不断加大,并逐渐与区域发展相关联和融合。

3.2 规划文本特征向量中心性分析

特征向量网络结构图(图1)显示,2002年规划中各个特征词之间的结构特征:“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核心地位,而“开发、建设、规划”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观赏、游客”处于边缘位置,表明2002年黄河石林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以地质公园的保护为主,旅游开发力度很小且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局限于观光,说明本规划的主体是地质公园,而不是以游客为中心。从相对特征向量中心度(表2)可以看出,2002年“保护”和“公园”分别以0.377和0.347的相对特征向量中心度居于整个网络的中心,是网络中最核心的特征词,这意味着本规划内容围绕“地质公园的保护”进行,使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价值居于主导地位。紧随其后的是“自然”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为0.321,表明该阶段的规划内容强调地质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但同时,“旅游”和“开发”分别以0.297和0.232的相对特征向量中心度居于网络的次核心位置,说明规划中也涉及到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2002年的规划文本中,“保护工程规划”独立的一章节中对地质遗迹资源和相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措施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如地质遗迹资源要设立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并且各级保护区的面积、范围以及重要拐点的地理坐标都落实到了规划图中以作为后期建设的依据。与此相比,规划中旅游相关的内容中最核心的就是设计了合理的旅游观光游览路线,同时在公园外围设立相应的解说系统、餐饮住宿和购物娱乐设施,但总体篇幅上要远小于保护工程规划部分。可见,该阶段规划中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为保护,旅游开发还停留在初始的观光阶段,且这种旅游方式对地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2002年与2012年规划文本特征向量网络结构
-->Figure1Eigenvector centralization network of planning text in 2002 and 2012
-->

Table 2
表2
表22002年与2012年相对特征向量中心度
Table 2Eigenvector centrality of 2002 and 2012
2002年2012年
特征词特征向量中心度特征词特征向量中心度
保护0.377旅游0.489
公园0.347景区0.380
自然0.321发展0.289
景观0.306规划0.239
旅游0.297建设0.221
资源0.262服务0.207
开发0.232项目0.200
建设0.223设施0.198
地貌0.219游客0.198
规划0.162开发0.155


新窗口打开
但比较而言,2012年规划特征词中“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核心地位,其中“旅游”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与2002年相反的是“保护”处于最外围的边缘位置,并且在网络中出现了“市场、企业”这类代表市场价值的词汇,同时出现了“休闲、体验、文化”和“管理、政府、政策”,也就是说,2012年黄河石林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是用于旅游开发利用,关注其市场经济价值进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也是从游客的视角进行的,并且开始注重旅游管理的问题,而“政府、企业、游客”则表明此时地质旅游资源已经有多个利益主体介入。表2显示,2012年“旅游、景区”分别以0.489和0.380的相对特征向量中心度居于整个网络的中心,前10位特征词中均没有涉及到有保护意义的词汇,反映出本阶段规划内容强调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直接忽略保护价值,其规划目的就是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此对应,2012年规划文本中的十个章节也均是围绕旅游开发的各个要素展开,包括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旅游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旅游产品设计与项目策划、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业要素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然而对于如何保护地质旅游资源的内容则相对空白,即规划内容也围绕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展开。总体来看,该阶段规划中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为开发利用,旅游发展已经进入到关注游客体验和休闲度假的深度开发阶段且旅游项目直接围绕地质旅游资源展开,并没有执行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之初划定的相应保护区内的建设标准,与最初规划中的内容大相径庭。

3.3 规划文本中介度中心性分析

中介度社会网络显示(图2),2002年中介度网络中整体有两个中心:“公园”和“保护”。但是外围形成四个孤立的小团体,其中既有“河曲、绿洲、戈壁、沙丘”这类描述地貌的特征词,也有“容量、营业、收入”这种描述旅游发展的关键词,说明这些内容在规划文本中相对独立,且影响力较小,并非规划的主要内容。2002年中介度网络中一共有50个特征词,有27个特征词的中介度值为0。中介度值最高的是“公园”为222.149,其次“保护”为174.796,而“旅游”只有99.590,“旅游”中介度值的锐减说明规划内容中旅游对主体内容的影响力度要远远小于“公园、保护”的影响力度。显然,该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保护,而旅游开发为其次。
然而,2012年“旅游”居于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景区、项目、发展、规划”围成网络的次级中心,而中介度值较低的节点呈放射状居于整个网络密度较低的一侧,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反映出“旅游”在规划文本中对其他内容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处于完全支配地位。2012年中介度网络中一共有46个特征词,中介度值为0的有33个,其中就包括了“保护”。但是,“旅游”的中介度值为788.733,并且居于第二位的“景区”中介度值仅为121.233,出现断崖式减少,表明“旅游”拥有绝对的权利去影响其他规划内容,即其他33个特征词都是被“旅游”直接掌控和影响的。因而可以判定本阶段的规划以旅游开发为核心内容,即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开发利用。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2002年和2012年规划文本中介度网络结构
-->Figure2Betweenness centralization network of planning text in 2002 and 2012
-->

3.4 理论解释

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有从保护向开发利用演化的趋势,这与经济利益是相互关联的。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人”会从个人偏好和效用函数出发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交易活动中寻求和创造使自己获利的机会。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抓手,从而使国内出现建设地质公园的“趋热”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经济目标的“经济人”,地质公园也就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旅游产业载体,产业的发展必将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而旅游市场又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旅游市场直接影响到了规划中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2002-2005年的规划中,在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旅游产品除了科普、观光,逐步向休闲度假、保健疗养转化;2012-2015年期间的规划中,旅游产品多为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型。总体来看,2002年和2012年相比,观光游览和度假休闲的比例分别为41.10%、18.00%和28.10%、25.60%,无论是旅游产品形态还是市场份额,旅游市场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规划中旅游产品的转化是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不断增长的出游能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地质公园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由此,这种潜在的经济利益驱动,也影响到本就有扶贫功能的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导向,产生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经济开发价值最优化之间的冲突,成为影响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直接驱动力。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与经济发展路径的不同,其决定因素在于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不同[23]。中国的制度环境决定了自然遗产管理体制的设计,目前国内以地质公园为代表的自然遗产地的实际控制与管理权都由地方政府所掌握。由于地质旅游资源的公共属性,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是分离的[24],公众将公共遗产资源的处置权交给政府来行使代理权,但实际上,同一自然遗产委托给林业、环保、国土等多个部门进行代理,且各政府部门对自然遗产的“处置权”不具有排他性,在实际中相互竞争使用。与此相适应,从制度环境来看一方面以政府各部门为代表的多利益主体的竞争,再加上不同利益主体对资源价值认识的差异,加剧了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博弈;另一方面,基于种种现实压力,地方政府的地质遗产资源管理目标不得不以经济发展为主,明确的经济利益驱动与短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使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形成一种强势力量,力量对比悬殊使地质遗产保护工作弱化。从制度安排来看,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主管部门为景泰县政府职能部门的国土局,但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垂直管理系统下的代表机构。2002年《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1)(1)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2002年。)、2005年《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2)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均是以国土资源部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标准进行的,体现的是国家地质公园的三大目标价值,即科普价值、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重在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设立专门的等级保护区,对公园内各级保护区能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怎样建设均有严格要求。第二阶段,景泰县人民政府直接管理黄河石林,2012年《景泰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25)》3)(3)中国旅游研究院. 景泰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年。)、2013年《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4)(4)北京联合大学. 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2013年。)、2015年《白银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5)(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白银黄河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2015年。)都打破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框架和建设要求,而是按照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要求,发展定位为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5A级景区,但由于缺乏更多关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文件和法规要求,相比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而言,规划中更多的设计了旅游产品和建设项目,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为以深度开发为手段的经济目标。地质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价值定位和演化方向。

4 结论

与发达国家地质公园发展不同,中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被政府列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形态,并对其冠以多个品牌,推行“推进型”产业政策,从而进行深度的旅游开发。因此,以适当的方法分析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辨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构成,对于地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并利用社会网络计量方法,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演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演化,从最初的保护价值为主到目前开发价值优先, 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
文本分析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规划文本的关键词和频次,客观展现规划中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演化趋势,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使其更具有直观性。但是该方法并不能客观地提取和分析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真正原因,如行政和市场因素,这些是需要对特征词进行主观性的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演化,需要辅以关键人物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来相互印证,以此来规避文本分析的片面性。
对于不可再生的地质旅游资源,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如何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关键在于能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从国外地质旅游发展的经验来看,地质旅游资源在发达国家,是作为保护区的形态和公民的度假游憩场所来发展的[25]。但是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有其特殊的人地关系背景,由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等现实问题,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品牌的景区多数呈现为“九龙治水”的局面[26],由此就造成了地质旅游资源价值辨识不清和竞争性开发。总体上看,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在保持基本初衷的同时,仍处于不断的悄然演化之中,从最初的保护大于开发到目前的保护小于开发,这种片面强调经济开发价值而忽视保护价值的认识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地质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景区,不同的规划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定位不同,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重叠或者互相矛盾的问题。鉴于此,建议多规合一,在规划中划定地质旅游资源保护区并明确保护措施,建设中严格执行,从而把握好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价值之间的平衡点。实际上,多规合一本身就是体现保护与开发之间协同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建设国家公园体制,采取国家统一管理的强硬政府管制,同时这也是多规合一的前提,使具有保护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有必要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从而使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综合释放。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赵汀,赵逊.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
[J]. 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本文引用: 1]

[Zhao T,Zhao X.Geoheritage tax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
[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2009,30(3):309-324.]
[本文引用: 1]
[2]Ghazi J M,Ólafsdóttir R,Tongkul F.Geological features for geotourism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ahand Volcano,NW Iran
[J]. Geoheritage,2013,5(1):23-34.
[本文引用: 1]
[3]陈安泽,卢云亭. 旅游地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引用: 1]

[Chen A Z,Lu Y T.An Introduction of Tourism Geology[M]. 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Peking University,2001.] [本文引用: 1]
[4]Hose T A.3G's for modern geotourism
[J]. Geoheritage,2012,4(1):7-24.
[本文引用: 1]
[5]方世明,李江风. 地质遗产保护与开发[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引用: 1]

[Fang S M,Li J F.Study on the Geological Heritag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M]. Wuh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2011.] [本文引用: 1]
[6]赵逊,赵汀.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
[J]. 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
[本文引用: 1]

[Zhao X,Zhao T.The process from the geoheritage conserv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geoparks
[J]. Geological Review,2003,49(4):389-399.]
[本文引用: 1]
[7]Prosser C D,Bridgland D R,Brown E J,et al.Geoconservation for science and societ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2011,122(3):337-342.
[本文引用: 1]
[8]Dowling R,Newsome D.Geotourism:Geotourism's issues and challenges
[M]. Elsevier:London,2006.
[本文引用: 1]
[9]Gray M.Geodiversity:Developing the paradigm
[J].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2008,119:287-298.
[本文引用: 1]
[10]张朝枝. 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引用: 1]

[Zhang C Z.Tourism and Heritage Protection-The Theory Study Based on the Case[M]. Tianjin:Nankai Univer-sity Press,2008.] [本文引用: 1]
[11]王长生. 暂缓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J]. 四川地质学报,2005,25(3):173-174.
[本文引用: 1]

[Wang C S.Putting off development-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vestiges resources
[J]. Acta Geological Sichuan,2005,25(3):173-174.]
[本文引用: 1]
[12]蒋芩,殷继成.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深度开发模式探讨-以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2):40-45.
[本文引用: 1]

[Jiang Q,Yin J C.Research on deep exploitation model of geological relic sight resources valuation in National Geoparks:A case study of Anxian National Geopark
[J].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2013,30(2):40-45.]
[本文引用: 1]
[13]Wang L L,Tian M Z,Wen X F,et al.Geoconservation and geotourism in Arxan-Chaihe Volcano Area,Inner Mongolia,China
[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4,349:384-391.
[本文引用: 1]
[14]范文静,唐承财. 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探析-以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J].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本文引用: 1]

[Fan W J,Tang C C.Geological heritage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convergence:A case study on Yellow River Stone Forest
[J]. Resources Science,2013,35(12):2376-2383.]
[本文引用: 1]
[15]Thomas J S.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M]. Orlando,USA:Harcourt Collge Publishers,200l.
[本文引用: 1]
[16]陆林.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J]. 地理研究,1997,16(2):105-112.
[本文引用: 1]

[Lu L.Analysis on the documentations of tourism geography
[J]. Geographical Research,1997,16(2):105-112.]
[本文引用: 1]
[17]杨家骥. 以内容分析法改进网站内容之探讨
[D].南投:暨南国际大学,2000.


[Yang J J.A Discussion to Improve the Website Content with Text Content Analysis
[D].Nantou:Jin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0.]

[18]朱峰,吕镇. 国内游客对饭店服务质量评论的文本分析-以e龙网的网友评论为例
[J]. 旅游学刊,2006,21(5):86-90.


[Zhu F,Lv Z.The post-purchase evaluation of the China’s star rated hotel service quality:A content analysis of guest comments on third party hotel booking websites
[J]. Tourism Tribune,2006,21(5):86-90.]

[19]赵振斌,党娇.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太白山背包旅游行为研究
[J]. 人文地理,2011,26(1):134-139.
[本文引用: 1]

[Zhao Z B,Dang J.The travel behavior of backpackers of Moutain Taibai based on internet text content analysis
[J]. Human Geography,2011,26(1):134-139.]
[本文引用: 1]
[20]孙小培. 基于网络评论的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Sun X P.A Study on the Tourists’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e Online Reviews
[D].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

[21]付业勤,王新建,郑向敏.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J]. 旅游论坛,2012,5(4):59-66.
[本文引用: 2]

[Fu Y Q,Wang X J,Zheng X M.Study on tourism image based on web text analysis:Case of Gulangyu
[J]. Tourism Forum,2012,5(4):59-66.]
[本文引用: 2]
[22]李林艳.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J]. 社会学研究,2004,(3):64-75.
[本文引用: 1]

[Li L Y.A kind of imagi-nation of social space-structur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J]. Sociological Study,2004,(3):64-75.]
[本文引用: 1]
[23]North D C.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本文引用: 1]
[24]胡敏. 风景名胜资源产权辨析及使用权分割
[J]. 旅游学刊,2003,18(4):24-27.
[本文引用: 1]

[Hu M.On the property rights of scenery resources and the separation of rights to use
[J]. Tourism Tribune,2003,18(4):24-27.]
[本文引用: 1]
[25]谢洪忠,刘洪江. 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色及借鉴意义
[J]. 中国岩溶,2003,22(1):73-76.
[本文引用: 1]

[Xie H Z,Liu H J.The pro-perties of National Park of America and its significance used for reference
[J]. Carsologica Sinica,2003,22(1):73-76.]
[本文引用: 1]
[26]马晓龙. 区域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测度与适应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本文引用: 1]

[Ma X L.The Measurement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n the Unbalance of Regional Tourism in China[M]. Beijing:China Travel & Tourism Press,2015.]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地质 规划 旅游 资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