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PNAS:地球最早的大陆何时开始高出海平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大陆地壳的浮现(即大陆地壳抬升至海平面之上)对地球大气圈-水圈的化学性质和气候的长期变化造成剧烈影响。大量证据表明,大陆地壳在2.5 Ga之前就已经抬升至海平面之上 (Bindeman et al., 2018; Kump and Barley, 2007),如克拉通盖层广泛发育有2.7 Ga之前的古土壤和陆相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从2.8 Ga开始呈现更为多样的年龄组成。此外,一般认为太古宙大陆的浮现是俯冲-碰撞过程通过岩浆作用和挤压变形形成加厚的陆壳所致。然而,板块构造在太古宙是否普遍存在仍存争议。因此大陆地壳抬升至海平面的确切时间和机制仍存较大争议。
  印度Singhbhum克拉通以典型的穹隆-龙骨构造为特征,记录有长期的(~3.53~3.1 Ga)岩浆过程,克拉通内部缺乏较年轻的构造活动,这为研究大陆地壳增厚、成熟和浮现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详细而原始的记录。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Priyadarshi Chowdhury博士等对保存在印度Singhbhum克拉通的古-中太古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和沉积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Singhbhum克拉通盖层可能沉积于3.08-2.94 Ga。考虑到此时普遍发育的陆相-浅海相沉积环境、富石英成分、碎屑锆石和古土壤证据,他们认为Singhbhum克拉通在3.08 Ga-2.94 Ga期间已部分高出海平面。
  对Singhbhum克拉通广泛发育的TTG进行模拟计算可知,这些TTG可能形成自洋底高原基底的部分熔融。而地球化学模拟和La/Yb变化趋势均表明,TTG的形成压力在3.5-3.24 Ga 时期从0.9 GPa增加到1.2 GPa,对应于克拉通厚度从32 km增加到45 km。因而Singhbhum克拉通的TTG片麻岩记录了3.5-3.24 Ga之间地壳的逐步增厚和成熟过程。而在3.2 Ga之后,TTG向钾质花岗岩的转变则反映了熔体源区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克拉通抬升至海平面前所形成的巨厚长英质的大陆地壳一致。此外,与这些长英质岩浆活动相伴随的构造热事件则以穹隆-龙骨构造为特征,可能表明垂向构造体制在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综合这些证据,他们认为Singhbhum克拉通的加厚是由3.5-3.2 Ga巨量TTG的侵位造成,而与水平挤压引起的构造加厚无关。

图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图B)和La/Yb变化规律(图C)均指示Singhbhum克拉通逐渐增厚(Chowdhury et al., 2021)
  进一步的均衡计算也证实了Singhbum克拉通地壳的增厚与其浮出海平面之间的联系。均衡计算结果表明,在3.5Ga到3.1Ga这四亿年间,克拉通相对于海床的高度增加了约3.7km。考虑到3.2-3.0 Ga的海平面相要比现今的海平面(深度为3.7 km)高0.73-1 km (Rosas and Korenaga, 2021),因而在3.5-3.1 Ga时期,海平面深度可达4.4-4.7 km。计算结果表明,如果海平面深度为4.4 km, Singhbum克拉通将会在3.1 Ga浮出海平面。但如果海水深度在4.7 km,那么克拉通仍位于水下。但地质证据证实Singhbhum克拉通在3.29-3.08 Ga之间已经出现了陆相地层,表明海水深度并未达到4.7 km。

图2 均衡计算和地质证据都表明Singhbhum克拉通在3.1Ga之前就已经抬升至海平面之上(Chowdhury et al., 2021)
  类似的演化过程同样也存在于其他的古老克拉通,如Pilbara, Yilgarn, Slave, Dharwar和Kaapvaal等克拉通同样也发育有大量中太古代的陆相-浅海相沉积地层,可能也记录了3 Ga左右的大陆浮现过程。尽管一些克拉通发育有2.9-2.8 Ga的造山带,但是这些造山带明显发育在地壳加厚-成熟-浮现过程之后,说明板块构造在这些克拉通的抬升过程中并不必要。他们进一步推测,早期克拉通的浮现可能也诱发了太古宙地球局部短暂出现的大气-海洋的氧化事件。

图3 古-中太古代地壳演化过程示意图(Chowdhury et al., 2021)。在3.6Ga,地幔上涌发生熔融形成镁铁质的初始地壳;3.55-3.25Ga,镁铁质初始地壳逐渐加厚并熔融产生TTG,促进地壳进一步向长英质方向演化;3.2-3.1Ga长英质地壳低压熔融形成钾质花岗岩,标志着克拉通的稳定,同时大陆抬升至海平面之上;3.1-2.9Ga,陆相-海相沉积物大量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Bindeman I N, Zakharov D O, Palandri J, et al. Rapid emergence of subaerial landmasses and onset of a modern hydrologic cycle 2.5 billion years ago[J]. Nature, 2018, 557(7706): 545-548.
  Chowdhury P, Chakraborty S, Gerya T V. Time can tell: Secular change in metamorphic timescales and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s[J]. Gondwana Research, 2021, 93: 291-310.
  Chowdhury P, Mulder J A, Cawood P A, et al. Magmatic thickening of crust in non–plate tectonic settings initiated the subaerial rise of Earth’s first continents 3.3 to 3.2 billion years ag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118(46): e2105746118.(原文链接
  Kump L R, Barley M E. Increased subaerial volcanism and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oxygen 2.5 billion years ago[J]. Nature, 2007, 448(7157): 1033-1036.
  Rosas J C, Korenaga J. Archaean seafloors shallowed with age due to radiogenic heating in the mantle[J]. Nature Geoscience, 2021, 14(1): 51-56.
  (撰稿:刘鹏/岩石圈)
相关话题/过程 计算 地球化学 地球 土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NG:地球自转速率与大氧化事件的潜在联系
    地球自转的变化主要分为自转轴瞬时位置(也称为极移)和速率的变化,其中自转速率的变化通常使用日长(一天的时长,即白昼和黑夜总时长)来表示。由于地球自转变化的不规则性,没有一天是标准的24小时 (图1)。日长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会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由于日月引力引发的地球上的潮汐摩擦现象造成的地球自转速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早期地球CO2温室效应可解释“黯淡太阳悖论”和低海水18O/16O比值
    摘要:如果太古宙时期海水氧同位素的组成与现在相近,那么根据古沉积物较低的18O/16O的比值(δ18O),可以推断当时海洋温度可达70℃,这与地球早期气候并不寒冷、有液态水存在相吻合。但是,由于新生太阳辐射强度较低(约为现在的70%),地球本应较现今地球寒冷得多、不应存在液态水(图1),这就是19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汇聚板块边缘的地球构造活动对生物圈-地圈反馈机制的影响
    汇聚板块边缘是两个相互汇聚和消亡板块间的边界,包括一系列重大地质过程: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板块在不同深度发生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流/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地幔楔部分熔融引起弧岩浆作用形成弧型新生地壳,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和分异结晶产生陆壳等,因而是连接地球深部圈层与表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 钾钠长石连续的钠-钾蚀变——受控于自我驱动的动力学过程
    地壳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交代作用过程控制着地壳流变学性质、孔隙度结构和金属元素重新分布。许多世界级金属矿床,例如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和斑岩铜金矿床,通常形成从钠化到钾化的蚀变分带。这些蚀变带是岩石和流体之间热力学不平衡的结果。主流的共识是:这种蚀变分带是由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引起,例如流体冷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从锂同位素来看地球历史上碳和硅循环演化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太阳亮度、大气氧浓度和地壳化学演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过去 35 亿年大部分时期地球表面一直保持着气候温和(Jaffrés et al., 2007)。气候的稳定使地球能够在数十亿年期间维系宜居性和复杂生命的增殖。通过调节大气的CO2水平,地球耦合的碳和硅循环内的反馈使这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深源气体释放视角下的青藏高原东南部生长动力学过程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Ramstein et al., 1997)、大气环流(An et al., 2001)、地貌水系(Hilton and West, 2020)、深源气体释放(Guo et al., 2021)等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早期火星的多期变暖、氧化和地球化学转变的耦合模式
    类地行星的大气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气和次生大气。原始大气来自行星形成过程中吸积的宇宙物质,以氢气(H2)和氦气(He)为主。早期太阳的太阳风和太阳超紫外辐射都很强,类地行星的原始大气很快就被太阳风剥蚀逃逸掉了。原始大气逃逸掉后,类地行星的地质和火山等排气活动产生了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成分主要由行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金伯利岩揭示早期地球分异的残留地幔储存在核幔边界的LLSVPs
    地幔是地球上体积占比最大的圈层,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分异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前人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研究提出存在不同的地幔储库,包括亏损地幔(DMM),富集I型地幔(EM-I)、富集II型地幔(EM-II)、高238U/204Pb地幔(HIMU)等(Z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W同位素制约地球早期地幔对流模式
    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地球具有与现代板块构造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地球早期构造样式研究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早期地幔性质及其对流模式是揭示地球早期构造样式关键。最近发表的关于太古宙岩石样品的W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宙地幔主要以局部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对流为主(Mei et al., 20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在生命起源前地球协同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和多肽
    地球演化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生命。但是生命起源于何因、何时、何处、何物,长期以来是自然科学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一般认为,地球早期的非生物有机反应是生命起源的前奏。从溶液中的小分子(单体)过渡到低聚物以形成蛋白质和其他大型固体分子组装体,对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至关重要。  多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工业上普遍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