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C:深源气体释放视角下的青藏高原东南部生长动力学过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汇聚、碰撞和俯冲过程造就了现今高耸辽阔的青藏高原,由此导致的海陆格局(Ramstein et al., 1997)、大气环流(An et al., 2001)、地貌水系(Hilton and West, 2020)、深源气体释放(Guo et al., 2021)等地球深部-表层响应变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的生长过程包括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前人对此提出了地壳缩短-走滑逃逸、下地壳通道流、岩石圈拆沉以及地幔整体对流等多个高原生长模型,但这些模型在地表隆升和侧向扩展的驱动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其中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是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发生的深度(或尺度)。上述争议问题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生长机制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地区自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生长过程,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青藏高原通过地壳缩短实现地表隆升,而后沿大规模走滑断裂体系逐步向东南方向扩展,其中走滑逃逸过程可能发生在岩石圈地幔尺度上(Tapponnier et al., 200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藏高原地表基本不变形,而是通过下地壳流动实现高原向东南方向的边界扩展,强调地壳尺度上的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Royden et al., 1997)。由此可见,厘清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发生的深度是区分上述模型的关键。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以及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能够为理解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但目前仍缺乏能够有效指示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发生深度的地球化学指标。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来自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研究团队,聚焦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主要活动断裂带和第四纪火山区(图1),利用温泉气体的化学成分、He-C-N同位素组成以及定量计算模型,有效区分并厘清了温泉气体中幔源和壳源气体的贡献比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建立了印度-亚洲大陆汇聚背景下深源气体释放与区域应力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历史,探讨了中-晚中新世(13–10 Ma)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侧向扩展和局部地表隆升的可能机制。该研究近期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Zhang et al., 2021),取得以下主要认识。

图1 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格局和深源He释放特征示意图(Zhang et al., 2021)。EHS,喜马拉雅东构造结;IACB,印度-亚洲汇聚边界;TC,腾冲地块;BS,保山地块;SM,思茅地块;CD,川滇地块;SETP,青藏高原东南部。黄色实心圆圈表示气体样品具有明确的幔源He贡献(例如,>2%亏损地幔He),黑色实心圆圈表示壳源He占绝对比例(>99%)的气体样品。灰色阴影区域表示样品空间分布及分组,依次如下:Three Rivers faults (TRF),三江断裂带;Litang fault (LTF),理塘断裂;Xianshuihe fault (XSHF),鲜水河断裂;Anninghe-Xiaojiang fault (AXF),安宁河-小江断裂;Bookshelf faults (BF) & Red River fault (RRF),书列式断裂带和红河断裂;Tengchong volcanoes (TCV),腾冲火山;Simao volcanoes (SMV),思茅火山;Sichuan basin (SB),四川盆地
  1.青藏高原东南部深源气体释放的空间变化特征
  基于温泉气体的He-CO2-N2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人员在腾冲地块和思茅地块的第四纪火山区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主要活动断裂带(鲜水河断裂、理塘断裂、三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图1)的温泉气体中识别出显著的幔源气体贡献。例如,鲜水河断裂康定-磨西段的幔源He贡献比例达到10%–47%,理塘断裂、红河断裂和三江断裂带的温泉气体中也普遍存在1%–13%的幔源He贡献(图2)。相比之下,安宁河-小江断裂的温泉气体主要为地壳来源(壳源He比例超过99%),这与四川盆地的温泉和天然气样品一致。上述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幔源气体释放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一个岩石圈尺度的走滑断裂体系。其中,He同位素证据明确地指示部分活动断裂带的切割深度达到了岩石圈地幔,证实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侧向扩展过程发生在地幔尺度上。此外,在康定-磨西地区观察到的高3He/4He比值、高应变速率和贡嘎山快速剥露隆升表明,受鲜水河断裂带左旋走滑挤压作用控制的局部地表隆升也与地幔尺度上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图2 青藏高原东南部温泉气体的3He/4He比值和δ13C值分布特征(Zhang et al., 2021)。(A)和(B)展示了气体log(3He/4He)值与采样点至IACB距离的投图结果;(C)和(D)展示了气体δ13C-CO2值与采样点至IACB距离的投图结果。样品分组及缩写参考图1  
  2.印度-亚洲大陆汇聚背景下深源气体释放与区域应力分布的耦合关系
  结合温泉气体3He/4He比值分布与区域应变速率场特征,研究人员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深源气体释放与区域应力分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沿印度大陆向亚洲大陆汇聚的方向(即,NE方向),随着采样点与印度-亚洲汇聚边界(IACB;图1)距离的增加,三江断裂带、理塘断裂和鲜水河断裂温泉采样点对应的气体3He/4He比值和应变速率均逐渐增加(图3)。也就是说,温泉气体3He/4He比值与采样点对应的应变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观测结果与北美西部的盆岭省地区非常相似(Kennedy and van Soest, 1997),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界断裂和内部断裂所承载的构造应力存在明显差异。位于高原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具有较高且相对集中的剪切应力,有利于断裂深切岩石圈、断裂带渗透性增强以及幔源He的快速释放(即幔源He的地壳混染程度低),因此在地表采集的温泉气体中能观察到较高的3He/4He比值。相对来说,位于高原内部的三江断裂带和理塘断裂所承载的构造应力较低,温泉气体的3He/4He比值也相应较低。

图3 温泉气体3He/4He比值和区域应变速率的空间关系(Zhang et al., 2021)。(A)青藏高原东南部应变速率分布;(B)温泉气体3He/4He与总体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C)温泉采样点至IACB距离与总体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样品分组及缩写参考图1  
  3.中-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生长动力学过程
  由于高原生长过程伴随着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并且深源气体释放对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性,现今观测到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对于理解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厘清现今深源气体释放与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结合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历史,探讨了中-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生长的可能机制和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活动断裂带的启动时间(约为13–10 Ma)代表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高原生长阶段的起始时间;在动力学机制上,中-晚中新世印度-亚洲大陆汇聚方向的转变、印度俯冲板片后撤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应力调整,可能触发并主导了13–10 Ma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侧向扩展和局部隆升,相关的地幔尺度动力学过程对高原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Zhang et al.(2021)总体认为,中-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侧向扩展和局部地表隆升与一系列地幔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一方面,13–10 Ma以来印度俯冲板片后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应力调整提供了动力触发机制,导致云南和缅甸地区发生近EW向岩石圈伸展,为腾冲地块、思茅地块以及缅甸火山弧(Zhang et al., 2020)的晚新生代火山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与该地区晚新生代时期经历的主要活动断裂运动学性质反转相一致(Wang et al., 2016)。另一方面,上述区域应力调整导致青藏高原东南部走滑断裂体系在中-晚中新世启动或再活化,断裂体系总体上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顺时针展布,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构造应力分布的不均一性,促进了主要走滑断裂向岩石圈地幔深切和断裂带渗透性增加。现今观测到的温泉气体3He/4He比值分布与区域应力分布的耦合关系,可能反映了13–10 Ma以来印度-亚洲大陆汇聚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生长动力学过程的总体特征。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深源气体释放与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证实了深源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别是3He/4He比值)是约束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及其发生深度的有效地球化学定量指标,为构建高原生长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An Z, Kutzbach J E, Prell W L, et al. Evolution of Asian monsoons and phased uplift of the Himalaya–Tibetan plateau since Late Miocene times[J]. Nature, 2001, 411: 62–66.
  Guo Z, Wilson M, Dingwell D B, et al. India-Asia collision as a driver of atmospheric CO2 in the Cenozoic[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3891.
  Hilton R G, West A J. Mountains, erosion and the carboncycle[J].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2020, 1: 284–299.
  Kennedy B M, van Soest M C. Flow of mantle fluids through the ductile lower crust: Helium isotope trends[J]. Science, 2007, 318: 1433–1436.
  Ramstein G, Fluteau F, Besse J, et al. Effect of orogeny, plate motion and land–sea distribution on Eurasian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30 million years[J]. Nature,1997, 386: 788–795.
  Royden L H, Burchfiel B C, King R W, et al.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lower crustal flow in eastern Tibet[J]. Science, 1997, 276: 788–790.
  Tapponnier P, Xu Z, Roger F, et al. Oblique stepwis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Tibet Plateau[J]. Science, 2001, 294: 1671–1677.
  Wang Y, Zhang B, Schoenbohm L M, et al. Late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fault (SE Tibet): Implications for kinematic change during plateau growth[J]. Tectonics, 2016, 35: 1969–1988.
  Zhang L Y, Fan W M, Ding L, et al. Quaternary Volcanism in Myanmar: A Record of Indian Slab Tearing in a Transition Zone From Oceanic to Continental Subduction[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20, 21: e2020GC009091.
  Zhang M, Guo Z, Xu S, et al. Linking deeply-sourced volatile emissions to plateau growth dynamics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4157. (原文链接
  (撰稿:郭正府/新生代室)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过程 空间 比例 地球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NG:早期火星的多期变暖、氧化和地球化学转变的耦合模式
    类地行星的大气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气和次生大气。原始大气来自行星形成过程中吸积的宇宙物质,以氢气(H2)和氦气(He)为主。早期太阳的太阳风和太阳超紫外辐射都很强,类地行星的原始大气很快就被太阳风剥蚀逃逸掉了。原始大气逃逸掉后,类地行星的地质和火山等排气活动产生了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成分主要由行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金伯利岩揭示早期地球分异的残留地幔储存在核幔边界的LLSVPs
    地幔是地球上体积占比最大的圈层,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分异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前人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研究提出存在不同的地幔储库,包括亏损地幔(DMM),富集I型地幔(EM-I)、富集II型地幔(EM-II)、高238U/204Pb地幔(HIMU)等(Z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W同位素制约地球早期地幔对流模式
    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地球具有与现代板块构造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地球早期构造样式研究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早期地幔性质及其对流模式是揭示地球早期构造样式关键。最近发表的关于太古宙岩石样品的W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宙地幔主要以局部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对流为主(Mei et al., 20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P:太阳耀斑辐射扰动磁层空间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爆发现象。耀斑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出几十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相当的能量,耀斑期间产生的X射线及极紫外辐射等不同波段辐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造成电离层各高度的电子密度不同程度增加,从而使各种电离层产生突然扰动现象,影响高频无线电通信质量甚至使通信中断。近来的研究发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在生命起源前地球协同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和多肽
    地球演化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生命。但是生命起源于何因、何时、何处、何物,长期以来是自然科学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一般认为,地球早期的非生物有机反应是生命起源的前奏。从溶液中的小分子(单体)过渡到低聚物以形成蛋白质和其他大型固体分子组装体,对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至关重要。  多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工业上普遍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孙卫东:西太平洋地质过程
    报告人:孙卫东 | 整理:褚伟(油气室)  摘要: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Science】海底光纤地球物理学研究
    摘要: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是地球内部结构和震源研究的空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詹中文等利用现有海底通信光缆,在不添加新设备、不影响正常光纤通讯的情况下,发展了探测地震和海浪运动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有望填补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的空缺,推动建立更经济、更广泛的全球海底地球物理监测网,助力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地球富氧大气的未来寿命
    科学家利用下一代空间和地面的望远镜寻找宜居地外星球,对发现具有可能生命特征的光谱寄予厚望(NASEM, 2019)。无疑,O2和它光化学产物O3仍是遥感生命探测的首选。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光合作用每年向海洋-大气系统提供大约9×1015 mol O2,使O2占大气体积的~20%(Houghton e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20·总第3辑)
    文章序号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20·总第3辑) 作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REE:地球深部地幔弹性性质的实验进展
    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着地幔的动力学过程,不仅控制了地幔内部的行为,对地表板块构造的性质同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准确和定量地理解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助于我们探索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演化历史。然而,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是对其进行研究的最大难题,人们主要通过反演地震观测数据来约束深部地幔的物质成分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