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P:太阳耀斑辐射扰动磁层空间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爆发现象。耀斑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出几十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相当的能量,耀斑期间产生的X射线及极紫外辐射等不同波段辐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造成电离层各高度的电子密度不同程度增加,从而使各种电离层产生突然扰动现象,影响高频无线电通信质量甚至使通信中断。近来的研究发现:X5级以上强耀斑会加热中性大气,引起热层大气温度升高及密度增加(Le et al., 2012,2015),增加低地球轨道航天器在轨运行的阻力,使得航天器消耗更多燃料以维持既定轨道,从而影响其工作寿命。

图1 2017年9月6日爆发的X9.3级太阳耀斑(图片来源:NASA/GSFC/SDO) 
  但迄今为止,所有的研究都认为太阳耀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电离层与热层高度,对于更高的磁层几乎不会有任何的影响。磁层位于电离层之上几千至几万公里高度的区域,被太阳风包围着,并受地球磁场和太阳风磁场的共同影响和控制。因太阳风粒子无法穿透地球磁层而直接进入地球空间,故一般将磁层视为地球抵御太阳风粒子“攻击”的屏障或铠甲。但是,当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磁场方向相反时,源自双方区域的磁力线会发生磁重联过程,即太阳风磁力线与地球磁力线相互连通,导致太阳风中的粒子直接传输至地球空间。那么,以增强辐射为主要特征的耀斑过程,除了直接影响地球电离层区域外,能否也像太阳风那样引起磁层区域的扰动呢?
  为破解这一科学问题,山东大学刘晶教授团队针对2017年9月6日发生的X9.3级强耀斑(如图1),联合多种观测数据开展了系统的分析(Liu et al., 2021)。分析的观测数据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网、覆盖南北极区的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电离层卫星和月球轨道卫星等,将这些数据联合分析,便获得日侧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球磁层-极区电离层大尺度对流、沿磁力线的场向电流和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等多参量(如图2)、多区域的对应参数分布。同时,他们还结合了大型数值模式:高时空分辨率磁层-电离层-热层理论模型(LTR)的数值模拟,再现了观测到的由耀斑触发的磁层-电离层耦合系统的变化,首次揭示了太阳耀斑对磁层的影响。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耀斑对磁层的影响。

图2 太阳耀斑对极区场向电流影响的模拟结果。第一列是AMPERE观测的结果,第二列是LTR模拟的结果,第三列是LTR计算的Pedersen积分电导率。第一行是耀斑前的结果,第二行是耀斑峰值的结果,第三行是耀斑前后的差值(Liu et al., 2021)
  刘晶等的研究表明,当耀斑发生时,突然增强的太阳辐射通量会引起电离层电导率的迅速增加,从而使太阳风“冲破”地球日侧“铠甲”进入地球空间变得更加困难,减弱了太阳风-磁层-电离层间的能量耦合效率,也减少了太阳风和磁层向地球高空大气注入的能量;此外,相应极区电离层电导率梯度的剧变(如图2所示)会影响到磁层等离子体的对流过程,使之重新分布(如图3所示),减弱了极区电离层电场,并调制极区电离层高能粒子的沉降过程。因此,该研究证实耀斑所产生的电离层效应可通过电动力学耦合扩展并影响到包括广袤磁层在内的整个地球空间区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先前认为的高层大气与电离层区域,这一研究发现更新了人们对太阳-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全局认识。

图3 2017 年 9 月 6 日有无太阳耀斑效应情形下,磁层-电离层-热层理论模型(LTR)模拟的磁层赤道平面等离子体对流速度 (a-c) 和极区电离层电势分布图 (d-f)。箭头表示投影到赤道平面上的对流速度的方向和大小。(a、d)有太阳耀斑效应的模拟结果;(b、e) 无太阳耀斑效应的模拟结果;(c、f)有无耀斑效应的结果差异(Liu et al., 2021)
  该发现有望改进现有的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模型,例如在模型中采用更高时间分辨率的时变太阳辐射光谱数据,提升模型诊断地球空间响应太阳瞬时辐射变化的能力,为预测包括磁层在内的整个地球空间响应太阳瞬时辐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由于其它类地行星也广泛存在着类似的太阳-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该研究还为探索和理解太阳耀斑对其他行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线索。例如,研究耀斑对同样具有磁层的行星(如木星、金星和土星等)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洞悉行星早期的大气演化,揭秘究竟是怎样的“幕后推手”影响其中生命出现的机会!这为科学家们研究行星空间环境与行星大气变迁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Le H, Liu L, Wan W. An analysis of thermospheric density response to solar flares during 2001–2006[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2, 117(A3), 117: A03307.  
  Le H, Ren Z, Liu L, et al. Global thermospheric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a solar flare: a modeling study[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15, 67(1): 1-14.  
  Liu J, Wang W, Qian L, et al. Solar flare effects in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J]. Nature Physics, 2021:10.1038/s41567-021-01203-5.(原文链接)  
  (撰稿:乐会军/地星室,刘晶/山东大学)
相关话题/地球 辐射 空间 过程 大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PNAS:在生命起源前地球协同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和多肽
    地球演化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生命。但是生命起源于何因、何时、何处、何物,长期以来是自然科学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一般认为,地球早期的非生物有机反应是生命起源的前奏。从溶液中的小分子(单体)过渡到低聚物以形成蛋白质和其他大型固体分子组装体,对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至关重要。  多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工业上普遍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孙卫东:西太平洋地质过程
    报告人:孙卫东 | 整理:褚伟(油气室)  摘要: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Science】海底光纤地球物理学研究
    摘要: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是地球内部结构和震源研究的空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詹中文等利用现有海底通信光缆,在不添加新设备、不影响正常光纤通讯的情况下,发展了探测地震和海浪运动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有望填补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的空缺,推动建立更经济、更广泛的全球海底地球物理监测网,助力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地球富氧大气的未来寿命
    科学家利用下一代空间和地面的望远镜寻找宜居地外星球,对发现具有可能生命特征的光谱寄予厚望(NASEM, 2019)。无疑,O2和它光化学产物O3仍是遥感生命探测的首选。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光合作用每年向海洋-大气系统提供大约9×1015 mol O2,使O2占大气体积的~20%(Houghton e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协调新生代大气CO2浓度、风化和碳酸盐补偿深度
    新生代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早始新世以来长期降温,并伴随大气CO2浓度降低、两极冰盖出现和扩张,从“温室地球”演变为“冰室地球”(Zachos et al., 2001)。现有地质证据表明,新生代长期降温主要是由大气CO2浓度的持续降低引起(Beerling and Royer, 2011)(图1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20·总第3辑)
    文章序号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20·总第3辑) 作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REE:地球深部地幔弹性性质的实验进展
    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着地幔的动力学过程,不仅控制了地幔内部的行为,对地表板块构造的性质同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准确和定量地理解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助于我们探索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演化历史。然而,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是对其进行研究的最大难题,人们主要通过反演地震观测数据来约束深部地幔的物质成分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REE:扩散年代学——揭秘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
    扩散作用是物质内质点运动的基本方式,是重要的传质过程之一,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定向迁移,包括化学扩散(化学浓度梯度驱动)和热扩散(温度梯度驱动),其支配着元素/同位素在物质内的迁移和再分配,广泛存在于矿物、熔体、流体和气体中。在给定的条件下,化学扩散引起的元素丰度变化是时间的单调函数,这正是扩散年代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cience:海洋铁汇在调控早期大气氧化中的角色——三铁同位素的限制
    铁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且相比于其他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敏感度,因而沉积物中的铁组分可准确地记录地球历史上大气、海洋和陆地的氧化状态及转变历程 (Raiswell and Canfield, 2012)。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氧化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进程,经过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地球地壳的硅含量至少从太古宙早期开始一直保持恒定
    地球拥有两种在组成和形态上截然不同的地壳——被海洋覆盖的以玄武质成分为主的洋壳和具有较高硅含量的陆壳,这在太阳系行星中是唯一的。地球洋壳与太阳系其它硅酸盐星球的地壳成分类似,而长英质陆壳则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主要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地幔熔融并经过一系列的分异演化而成。很多研究者认为密度较小、酸性的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