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G:侵蚀作用控制下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风化对二氧化碳释放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全球气候变化被认为受到大陆风化及其调控下的碳循环的影响。硅酸盐岩风化消耗大气二氧化碳,而碳酸盐和硫化物风化在地质历史时间尺度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源,后者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硅酸盐风化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甚至影响气候变化。不同矿物种类与风化流体的反应在自然界中同时发生,但目前还缺乏碳酸盐和硅酸盐的不同风化反应类型对物理侵蚀作用的响应,以及它们对大气二氧化碳源汇作用的定量研究,尤其是在造山带区域,构造隆升导致的强烈侵蚀作用不断将岩石新鲜面暴露在地表风化流体中,使其持续发生水岩反应。不同种类岩石的化学风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效应不同,比如,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与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发生反应,是一个将大气二氧化碳长期封存的过程;另一种情况是,硫化物矿物(比如黄铁矿)风化产生的硫酸,与碳酸盐反应,这个过程释放CO2。造山运动和化学风化的关系被认为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影响气候变化,然而,目前还有很多环节没有弄清,尤其是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等造山带的隆升对气候的影响。它们是否引起了硅酸盐风化和CO2消耗的加速,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抑或是硫酸风化碳酸盐并释放二氧化碳作为主导,使得大气CO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
  为回答这些问题,来自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的研究人员Aaron Bufe等对中国台湾南部侵蚀速率跨越三个数量级、但年平均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较小的40个页岩和砂岩小流域进行样品采集和水化学分析,研究侵蚀速率对流域硅酸盐、碳酸盐、硫化物风化及CO2消耗-释放速率的影响。
  研究人员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得到侵蚀速率与流域平均坡度指数(ksn)的拟合关系,反推研究流域的侵蚀速率,得到的最小侵蚀速率<0.004 mm/yr,最大侵蚀速率>2 mm/yr。水化学数据显示Ca2+和SO42-浓度随着侵蚀速率的增大而升高,而Na+和溶解性Si浓度在低侵蚀速率时相对稳定,当侵蚀速率增高时,反而呈现明显的降低。运用反演法计算来自硅酸盐、碳酸盐等不同物质端元的溶质贡献,以及碳酸盐风化贡献的总阳离子份额,进一步计算硫化物氧化贡献的硫酸根、以及发生次生沉淀的Ca2+份额。结果显示,风化输入平均占到总溶解质的88%。在侵蚀速率小于0.1mm/yr的时候,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贡献的阳离子份额相近。当侵蚀速率升高,[Cat]carb升高了5-10倍,而[Cat]sil却保持不变,甚至发生降低,也就是说,侵蚀速率升高时碳酸盐岩风化逐渐占主导。同时,硫化物风化产生的硫酸根浓度也从<50μmol/L升高到了>2000μmol/L(图1)。不同流域之间径流量和温度的变化幅度不足以解释碳酸盐风化速率及其对流域河水溶质贡献份额的升高。作者通过探讨碳酸钙过饱和状态下河水样品的平衡pH值(pHeq)与硫酸导致的pH值(pHSO4),以及侵蚀速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图2),提出碳酸盐风化随着侵蚀速率的升高而持续增强,并且这一现象与硫酸的供应密切相关。所研究小流域的硅酸盐风化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并不随侵蚀速率的大幅升高而发生明显升高,甚至还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整个研究区的硅酸盐风化处于被反应动力学限制的状态。pH值虽然也是限制硅酸盐风化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6-8的pH值之下,长石风化速率对pH值的变化响应是不敏感的,硫酸的存在甚至会通过降低风化流体的pH值,抑制硅酸盐风化反应的进行。本研究发现硫化物风化并不会同时增强流域内碳酸盐和硅酸盐的风化作用,尤其是对于页岩,变质沉积岩等富含碳酸盐基岩为主的流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另外,基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水文季节的样品数据,作者认为以上现象不受水量变化的影响。

图1 流域水化学与侵蚀速率的变化关系(Bufe et al., 2021)

图2 流域水pH值与侵蚀速率、硫酸风化的关系(Bufe et al., 2021)
  当前碳循环模型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所有矿物的风化速率都随着侵蚀作用加强而升高,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新生代以来大气CO2水平的降低,也被认为是Alpine–Himalayan造山带隆升,侵蚀作用增强导致的硅酸盐风化加速消耗大气CO2导致。本研究显示,海相碎屑沉积岩侵蚀速率的升高,并不能直接导致硅酸盐风化的加强,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硅酸盐风化反应的进行;另同时,碳酸盐和硫化物的风化反应还会向大气中释放CO2
  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风化速率的相对变化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调节大气CO2的收支。尤其是在侵蚀作用加剧时,硫化物风化相对于硅酸盐风化的增强,将会导致地表的风化作用由碳汇转化为碳源。在本文的研究区台湾南部,源汇的拐点出现在0.3-0.8 mm/yr的侵蚀速率之下,侵蚀速率大于1 mm/yr流域的碳释放速率均高于侵蚀速率小于0.1 mm/yr流域的碳消耗速率(图3)。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根与海洋硫酸根还原作用是平衡的。因此,以上碳酸盐被硫酸风化释放CO2引起的风化碳源汇转化机制,在碳酸盐补偿(~103-104 年)和海洋沉积物硫化物形成(~106-107 年)之间的时间尺度上是普遍适用的。这也是长期气候变化和造山运动的时间尺度。作者将本研究的发现拓展到新生代,认为新生代大气CO2水平的降低,不能确定是造山运动导致的新鲜硅酸盐矿物暴露增加的直接结果。在整个地史时期,富含碳酸盐的大陆架沉积物在地壳的暴露,会将造山带由碳汇转化为碳源,本研究的结果对新生代以来的造山带风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可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图3 侵蚀作用对长期碳循环的影响(Bufe et al., 2021)
  主要参考文献
  Bufe A, Hovius N, Emberson R, et al. Co-variation of silicate, carbonate and sulfide weathering drives CO 2 release with erosion[J]. Nature Geoscience, 2021, 14(4): 211-216.(原文链接
  (撰稿:刘文景/新生代室)
相关话题/大气 矿物 过程 海洋 数据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PNAS:沉积物中的岩相碳限定元古宙大气氧含量
    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大气氧含量密切相关。例如,需氧生物出现在能够制造氧气的蓝藻(又名蓝细菌)之后,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也和它们的身体大小成正比。低氧环境只适合真核微生物生存,而不适合哺乳动物。这样看来,大气中的氧含量既限制、又促进了需氧生物的演化和发展(Knoll, 2003)。要想完全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cience:温度对海洋弱光带碳循环和生物演化的控制
    “生物碳泵”(BCP)是指表层海水生成的颗粒有机碳(POC)通过沉降转移到深海的过程,此过程对全球碳循环及海洋生物循环有重要的影响,备受****关注。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控制,研究认为BCP对温度变化也非常敏感。近期发表在Science的一项研究,聚焦于距今15 Ma以来全球变冷的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微量元素催化矿物交代反应并促进超大型矿床的形成
    地壳流体作为物质组分迁移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交代反应的速率,促进新生矿物的成核、生长和重结晶等。水/岩反应导致的孔隙是促进地壳中流体-岩石长期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在超大型矿床形成过程中,含矿流体引起的大规模热液蚀变以及交代作用(例如白云石化和蛇纹石化)需要流体能够在几米到数百千米的范围内迁移。然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前沿论坛】孙卫东:西太平洋地质过程
    报告人:孙卫东 | 整理:褚伟(油气室)  摘要: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地球富氧大气的未来寿命
    科学家利用下一代空间和地面的望远镜寻找宜居地外星球,对发现具有可能生命特征的光谱寄予厚望(NASEM, 2019)。无疑,O2和它光化学产物O3仍是遥感生命探测的首选。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光合作用每年向海洋-大气系统提供大约9×1015 mol O2,使O2占大气体积的~20%(Houghton e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协调新生代大气CO2浓度、风化和碳酸盐补偿深度
    新生代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早始新世以来长期降温,并伴随大气CO2浓度降低、两极冰盖出现和扩张,从“温室地球”演变为“冰室地球”(Zachos et al., 2001)。现有地质证据表明,新生代长期降温主要是由大气CO2浓度的持续降低引起(Beerling and Royer, 2011)(图1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地下水排泄影响海洋Li、Mg、Ca、Sr和Ba同位素的均衡
    在海洋同位素均衡中,地下水输入的溶质通量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不变的,且经常被忽视,即使不能完全忽视,也将这一部分归于河流输入的通量。由于缺乏对地下水排泄溶质通量的约束,海洋同位素δ7Li、δ26Mg、δ44/42Ca、87Sr/86Sr、δ88/86Sr和δ138Ba的均衡和依赖它们的准确性建立的地球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PNAS:一种对矿物进行分类的新方法
    钻石恒远,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钻石都有共同的历史。每一颗钻石在成分和成因上都与其他钻石不同,但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权威规定,它们都被归类为“钻石”。对于物理学家而言,这种不一致不构成任何问题,但是对于行星科学家以及其他努力了解矿物历史背景的人,这种分类系统埋下了问题。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REE:扩散年代学——揭秘岩浆过程的时间尺度
    扩散作用是物质内质点运动的基本方式,是重要的传质过程之一,宏观上表现为物质的定向迁移,包括化学扩散(化学浓度梯度驱动)和热扩散(温度梯度驱动),其支配着元素/同位素在物质内的迁移和再分配,广泛存在于矿物、熔体、流体和气体中。在给定的条件下,化学扩散引起的元素丰度变化是时间的单调函数,这正是扩散年代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cience:海洋铁汇在调控早期大气氧化中的角色——三铁同位素的限制
    铁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且相比于其他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敏感度,因而沉积物中的铁组分可准确地记录地球历史上大气、海洋和陆地的氧化状态及转变历程 (Raiswell and Canfield, 2012)。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氧化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进程,经过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