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李玮等-JGR:地震各向异性指示地幔柱作用对岩石圈的强化效应及对现今深部过程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Liu et al., Nature,2021)。那么,地幔柱作用会对克拉通岩石圈的内部性质产生何种影响,在后期变形中又会表现出何种行为特征呢?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一般认为其形成与二叠纪末的地幔柱作用有关(Xu et al., Geology, 2004);同时,该区位于青藏高原、扬子克拉通和印支块体的交汇部位(图1),块体相互作用强烈且深部过程复杂,是研究地幔柱作用对克拉通性质改造效应的理想窗口。

图1 COMPASS-ELIP台阵位置及所用地震事件分布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壳幔结构探测学科组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组织实施了系统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图1),通过几何结构-物性结构-动力学属性参数之间的联合约束,可靠地揭示了与古地幔柱作用有关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导致的地壳结构和组分变化(Chen et al., EPSL, 2015),以及对现今青藏高原“地壳流”的阻滞作用(Li et al., EPSL, 2020)。在此基础上,壳幔结构探测学科组博士后李玮与合作导师陈赟梁晓峰,以及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等合作,利用远震剪切波分裂研究,进一步识别了岩石圈地幔中的地幔柱作用“遗迹”及现今深部地幔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效应耗散殆尽后,峨眉山地幔柱垂向作用“遗迹”固结于内带(INZ)核心区的岩石圈地幔中(上地幔呈现高波速异常、低热流,SKS到时提前、视各向异性弱等特征);地幔柱作用强化了克拉通岩石圈,在其阻挡下现今青藏高原“地幔流”以泊肃叶流的形式沿三江构造带(TRZ)向南挤出(上地幔呈现低速异常、高热流,SKS到时滞后、视各向异性弱等特征);同时,内带和三江构造带之间却凸显强各向异性,结合该区出露的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富集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挤出的青藏高原软流圈地幔与扬子克拉通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横向剪切作用,并导致扬子克拉通西缘发生了部分侵蚀(图2,图3)。

图2 (a)150km深度穿透点处的单个事件分裂结果;(b-d)单台平均分裂参数、SKS到时和地表热流沿剖面的变化特征;(e)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深度菲涅尔带分析结果

图3 单台平均横波分裂分布特征及动力学解释模型
  该项研究揭示了峨眉山古地幔柱作用对扬子克拉通西缘岩石圈的强化效应,并对现今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得益于线性密集阵列探测在高分辨率揭示壳幔横向结构变化方面的效能,该观测也为深入认识上地幔顶部地震各向异性的起源,以及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GR(李玮,陈赟*梁晓峰,徐义刚. Lateral Seismic Anisotropy Variations Record Interaction Between Tibetan Mantle Flow and Plume-Strengthened Yangtze Crat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21, 126: e2020JB020841. DOI: 10.1029/2020JB020841.)。本项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402)、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XDB18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科学基金联合资助。
相关话题/结构 青藏高原 地幔 学科 实验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綦超等-JGR:富铁橄榄石中的显微结构演化
    橄榄石的流变性质影响着地球和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的多种地质过程。过去的实验研究发现橄榄石的流变不仅取决于应力、温度、围压、氧逸度、熔体含量、水含量等热力学参数,也受晶粒尺寸和显微结构所影响。过去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与地球地幔天然橄榄石成分相近的富镁橄榄石。然而橄榄石作为一种固溶体,它的成分可以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吕彦等-JGR:东加勒比地区俯冲弧后地幔结构新认识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在弧下100±20 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这导致了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也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千米深的区域,如小安的列斯岛弧的弧后海域(图1),地表不存在火山活动,但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崔安宁等-GRL:不同周期的西风、季风调控了青藏高原北部干旱区降水变化
    摘要:20世纪末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引起的生态、环境、灾害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其降水变化的过程、机制和发展趋势,是西北地区发展规划中争论较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年纹层沉积物孢粉分析,通过孢粉-降水转换函数重建了该区过去1656年(公元350年到公元2006年止)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朱日祥等-中国科学:大地幔楔诱发克拉通破坏型金矿
    环太平洋成矿域是全球三大成矿域之一,探明金储量超过全球探明储量的10%,被称为“金指环”。其中,太平洋西岸的华北克拉通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吨,是中国最大的金成矿带,多个矿集区分布在两条北北东向展布的带上(图1)。太平洋东岸的内华达探明金储量超过6000吨,也主要分布在两条带上(图2)。两条成矿带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何熹等-JGR: 地震Lg波衰减成像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软弱地壳和地壳物质运移机制
    大约从55个百万年之前开始,来自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持续挤压和汇聚作用使青藏高原平均抬升达4 km,同时也导致了高原内地壳和地幔物质的大量流失。数值模拟和大地测量研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高原物质向外运移的主要通道。非常发育的深大断裂将这一地区划分为多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其中东南向运动并顺时针旋转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孙文杰等-JGR:中国区域大尺度强Es结构观测研究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其层内电子密度高,会使经过它的无线电波产生反射、散射或折射,实现远距离高频或甚高频通信,强的Es结构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可引起无线电信号闪烁、卫星信号失锁、测距误差等,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黄晓林等-EG:风化作用下岩石微观结构劣化—力学参数弱化定量刻画
    岩石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通常含有多种物理力学性质和几何形貌各异的矿物,同时其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孔隙、缺陷、微裂纹等,形成极不均匀的微观结构。在风化作用下,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最终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岩石风化作用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张维骐等-JP:超慢速扩张脊下洋壳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成因
    大洋中脊是现今地球上最长火山链,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地壳增生场所。根据全扩张速率,全球洋中脊可以分为快速扩张(>80 mm/yr)、慢速扩张(20-80 mm/yr)以及超慢速扩张(<20 mm/yr)三种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脊占据了全球洋脊总长度的36%,主要分布在西南印度洋脊和北冰洋脊。对于快速扩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吴子木等-JGR: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横向结构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伊朗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图1a),形成于特提斯域板块间的长期汇聚作用,特别是新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紧随其后的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造成高原隆升。相比位于同一构造域、发育更为“成熟”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具有平均海拔低、初始碰撞晚、汇聚速率慢等特点,因此常被视为认识和探索俯冲-碰撞连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