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石的流变性质影响着地球和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的多种地质过程。过去的实验研究发现橄榄石的流变不仅取决于应力、温度、围压、氧逸度、熔体含量、水含量等热力学参数,也受晶粒尺寸和显微结构所影响。过去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与地球地幔天然橄榄石成分相近的富镁橄榄石。然而橄榄石作为一种固溶体,它的成分可以从纯镁硅酸盐(Mg2SiO4,Fo)变化到纯铁硅酸盐(Fe2SiO4,Fa)。地球地幔中的橄榄石平均成分为Fo90(纯镁橄榄石占90 mol.%),而火星地幔中橄榄石的成分约为Fo75到Fo77。此外,富铁橄榄石Fo50,因其更容易在实验室条件下变形,常常被用作模拟天然橄榄石。然而,铁含量对橄榄石显微结构演化的影响却缺乏深入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綦超副研究员,联合北京大学赵永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Kohlstedt教授和Zimmerman研究员、韩国极地研究所金大旲研究员,对一系列不同铁含量的橄榄石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变形实验,并分析了变形后样品的显微结构,旨在揭示铁含量对晶格优选定向(CPO)和晶粒尺寸的形象,为变形与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提供更进一步的理解。
图1 变形的Fo50样品的CPO。(a)无水条件;(b)含水条件。在每个小图中,左上方为径向截面的显微结构图,左下方为不同半径位置的CPO强度(J-和M-indexes)图,右方为不同半径位置的晶轴分布极图。在显微结构图上,晶粒的晶轴取向以颜色表示,剪应变和剪应变率分别以绿色和红色间断线画出。对每一个选择的半径位置,表示[100]、[010]、[001]轴取向的极图所用的数据取自以这一半径位置为中心,0.4 mm宽的范围,在显微结构图上以灰色带标出。极图为下半球投影。所有晶格取向数据都经过了转动,使得剪切方向为上方向右
研究发现,随着应变的增长,CPO从(010)[100]和(001)[100]两个滑移系的位错滑移所产生的D型组构,变为(010)[100]滑移系的位错滑移所产生的A型组构。这一CPO的演化与Fo90相似,同时和铁含量无关。基于CPO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分析也发现,不同铁含量的样品在剪切应变达到3.5之后,会达到相同的径向各向异性的最大值~1.15。这一结果说明利用富铁橄榄石中产生的CPO来模拟地幔橄榄石的地震波各向异性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应用在地球富铁橄榄石上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富铁的火星地幔。这一研究为使用地球上的研究手段来研究火星地震数据提供了支持。
图2 (a)CPO强度和(b)径向各向异性随着剪应变的演化。橙色是Fo70,绿色是Fo50,蓝色是Fo0。实心圆和实线为不含水条件,空心圆和间断线为含水条件
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GR: Solid Earth(綦超,赵永红,Zimmerman M E,Kim D, Kohlstedt D L.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in sheared iron-rich olivine[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21, 126(3): e2020JB019629. DOI: 10.1029/2020JB019629)。本研究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自主部署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韩国极地研究所研究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綦超等-JGR:富铁橄榄石中的显微结构演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地球 结构 物理 地质 数据
吕彦等-JGR:东加勒比地区俯冲弧后地幔结构新认识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在弧下100±20 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这导致了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也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千米深的区域,如小安的列斯岛弧的弧后海域(图1),地表不存在火山活动,但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孙文杰等-JGR:中国区域大尺度强Es结构观测研究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其层内电子密度高,会使经过它的无线电波产生反射、散射或折射,实现远距离高频或甚高频通信,强的Es结构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可引起无线电信号闪烁、卫星信号失锁、测距误差等,进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晓林等-EG:风化作用下岩石微观结构劣化—力学参数弱化定量刻画
岩石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通常含有多种物理力学性质和几何形貌各异的矿物,同时其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孔隙、缺陷、微裂纹等,形成极不均匀的微观结构。在风化作用下,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最终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岩石风化作用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维骐等-JP:超慢速扩张脊下洋壳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成因
大洋中脊是现今地球上最长火山链,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地壳增生场所。根据全扩张速率,全球洋中脊可以分为快速扩张(>80 mm/yr)、慢速扩张(20-80 mm/yr)以及超慢速扩张(<20 mm/yr)三种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脊占据了全球洋脊总长度的36%,主要分布在西南印度洋脊和北冰洋脊。对于快速扩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吴子木等-JGR: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横向结构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伊朗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图1a),形成于特提斯域板块间的长期汇聚作用,特别是新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紧随其后的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造成高原隆升。相比位于同一构造域、发育更为“成熟”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具有平均海拔低、初始碰撞晚、汇聚速率慢等特点,因此常被视为认识和探索俯冲-碰撞连续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王佳敏等-EPSL:喜马拉雅首次发现榴辉岩叠加超高温变质——对地球早期碰撞构造的启示
研究概要: 1. 首次报道喜马拉雅存在超高温变质作用(900–970 ℃),模拟了加厚酸性地壳(~60 km)和岩石圈减薄(<90 km)共同作用作为其热源的可能性。 2. 提出了碰撞初期形成冷的榴辉岩vs.成熟期由于地壳加厚而形成麻粒岩化榴辉岩的构造模式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凌媛等-Tectonophysics:云南地壳对青藏高原东扩和新生代印度板块俯冲的结构响应
中国云南地区位于东扩的青藏高原和新生代以来强烈伸展的东南亚之间。根据地表构造和变形观测,通常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向东的块体挤出,或是下地壳通道流是云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成因。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分析了云南地区密集地震台阵的地震记录,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前人地质、地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耿智等-EG: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物理机制约束下的大数据智能学习技术
人工智能地质大数据分析是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核心是在物理规律约束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挖掘有价值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证据,以解决地质学的认知、发现、决策和评价等理论以及地质资源探测中的实际问题。 深地非常规资源钻探地质风险的钻前预测是长期难题,其中钻井井壁失稳是钻探地质与工程风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解海永等-GRL:白天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特征与起源
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是指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低密度等离子体在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作用下,快速上升到F区顶部,并扩展到低纬甚至中纬度地区而形成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耗空。它能够对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信号造成闪烁现象,严重影响卫星通讯质量和导航定位精度。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自1976年首次被位于秘鲁Jica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