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张维骐等-JP:超慢速扩张脊下洋壳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成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大洋中脊是现今地球上最长火山链,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地壳增生场所。根据全扩张速率,全球洋中脊可以分为快速扩张(>80 mm/yr)、慢速扩张(20-80 mm/yr)以及超慢速扩张(<20 mm/yr)三种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脊占据了全球洋脊总长度的36%,主要分布在西南印度洋脊和北冰洋脊。对于快速扩张洋脊(如东太平洋隆)研究的结果表明,洋壳厚度约7 km,并具有层状结构,上部洋壳主要由玄武岩和辉绿岩墙组成,下部洋壳为辉长岩。超慢速扩张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洋壳厚度变化极大,变化范围从0-9.5 km,表明沿洋脊轴走向岩浆供给量的剧烈变化;2)超慢速扩张脊通常发育大型拆离断层,可以将深部的下洋壳堆晶岩甚至是地幔橄榄岩直接剥露至洋底,从而形成大洋核杂岩,具有不完整的洋壳结构。
  已有的研究表明,大洋核杂岩的下洋壳岩性组成与结构受岩浆供给量的影响较大。当岩浆供给量较少时(如大西洋的Atlantis Massif),大洋核杂岩下洋壳在成分上通常不发育明显的分层结构,仅发育微弱的塑性变形。但当岩浆供给量比较大时(如西南印度洋的Atlantis Bank),大洋核杂岩的下洋壳具有显著的分层,并发育强烈的塑性变形。根据深潜、拖网和钻探等多种手段,已经清楚地揭示了Atlantis Bank大洋核杂岩在垂向上存在岩性的分带,其中上部以氧化物辉长岩为主,中部以橄榄辉长岩为主,而底部以橄长岩或纯橄岩为主,部分辉长岩发育强烈的塑性变形(图1)。关于岩浆供给量如何影响大洋核杂岩岩性成分与结构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图1 Atlantis Bank核杂岩的位置(a,b)、钻孔位置(c)和推测的内部分层结构(d)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维骐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刘传周研究员的指导下,对2015年IODP 360航次在西南印度洋Atlantis Bank大洋核杂岩上实施的U1473A钻孔辉长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Atlantis Bank大洋核杂岩水深~ 700 m,面积约700 km2,主体为下洋壳辉长岩。IODP U1473A钻孔总共809 m,主体岩性为橄榄辉长岩,并发育有氧化物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不同类型的晚期脉体。其中,U1473A钻孔上部(0-589 m)变形较强,多处发育糜棱岩带,而下部(589-809 m)变形相对较弱。本研究的对象包括岩芯下部弱变形带(Group-I)和上部剪切带(Group-II)的橄榄岩辉长岩。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两组橄榄辉长岩经历了截然不同的熔岩反应过程。其中,Group-I橄榄辉长岩在形成后,与后期Fe-Ti氧化物不饱和熔体发生了熔岩反应,主要堆晶矿物(即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溶解和再结晶过程。除了早期与Fe-Ti氧化物不饱和熔体的熔岩反应,Group-II橄榄辉长岩在后期还经历了富Fe-Ti氧化物熔体的熔岩反应,造成橄榄辉长岩不同程度富集钛铁矿和韭闪石。早期的Fe-Ti氧化物不饱和熔体的熔岩相互作用与岩浆房内晶粥体的压实作用有关,而晚期富Fe-Ti氧化物熔体的熔岩反应过程则与拆离断层控制下韧性剪切带的发育密切相关。
  据此建立了在Atlantis Bank大洋核杂岩拆离断层发育过程中,其下洋壳的增生过程的两阶段模型(图2)。首先,原始MORB岩浆在下洋壳较深的部位发生侵位形成晶粥体,在压实作用的影响下内部熔体发生显著流动并与早期结晶的橄榄岩辉长岩发生熔岩反应。其次,下洋壳辉长岩体随拆离断层被抬升至塑性变形区域内,发育塑性剪切带。与此同时,早期Fe-Ti氧化物不饱和熔体经过结晶分异形成Fe-Ti氧化物饱和熔体(Fe-Ti玄武质熔体),在拆离断层的控制下汇聚至剪切带内,在剪切作用下逐渐向上流动,与其围岩(即变形橄榄岩辉长岩)发生熔岩反应,并最终沿拆离断层主断裂带附近出露。

图2 Atlantis Bank核杂岩下洋壳的增生历史
  本项成果的意义在于构建了大规模韧性剪切带与超慢速扩张脊岩浆供给量和下洋壳组成和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岩浆供给量较大的超慢速扩张洋脊(如西南印度洋的Atlantis Bank),下洋壳内部的几百米规模的韧性剪切带可以作为晚期富Fe-Ti熔体向上流动的通道,造成下洋壳上部大量富集氧化物辉长岩,进而导致下洋壳岩性与成分上发生分层。而在岩浆供给量较小的超慢速扩张洋脊(如大西洋Atlantis Massif)对于贫岩浆的大洋核杂岩,由于受辉长岩体快速冷却和应变集中于蛇纹石化橄榄岩等因素的影响,下洋壳辉长岩通常只经历有限的塑性变形,导致晚期富Fe-Ti氧化物熔体难以有效地迁移并聚集到下洋壳上部,从而下洋壳不出现明显的成分与岩性的分层结构。
  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etrology。(张维骐, 刘传周, Dick H J B. Evidence for Multi-stage Mel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Ocean Crust: the Atlantis Bank Gabbroic Massif (IODP Hole U1473A, SW Indian Ridge)[J]. Journal of Petrology, 2020, 61(9): egaa082)(原文链接
相关话题/结构 塑性 过程 控制 实验室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黄晓林等-EG:风化作用下岩石微观结构劣化—力学参数弱化定量刻画
    岩石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通常含有多种物理力学性质和几何形貌各异的矿物,同时其内部发育有大量的孔隙、缺陷、微裂纹等,形成极不均匀的微观结构。在风化作用下,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最终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岩石风化作用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李继磊等-GCA&IGR:流-岩交换过程解译俯冲带中硫的迁移
    俯冲带是地球一级物质循环体系,控制着地球内部与地表之间各种元素与挥发份的交换过程,影响着全球的元素循环。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实验岩石学研究,目前的共识是板片向上覆地幔楔输送挥发份物质的主要介质是俯冲带流体。深俯冲的沉积物、蚀变洋壳和蛇纹石化地幔通过变质脱水反应形成的富水流体充当了C、S、N、B、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吴子木等-JGR: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横向结构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伊朗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图1a),形成于特提斯域板块间的长期汇聚作用,特别是新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紧随其后的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造成高原隆升。相比位于同一构造域、发育更为“成熟”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具有平均海拔低、初始碰撞晚、汇聚速率慢等特点,因此常被视为认识和探索俯冲-碰撞连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凌媛等-Tectonophysics:云南地壳对青藏高原东扩和新生代印度板块俯冲的结构响应
    中国云南地区位于东扩的青藏高原和新生代以来强烈伸展的东南亚之间。根据地表构造和变形观测,通常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向东的块体挤出,或是下地壳通道流是云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成因。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分析了云南地区密集地震台阵的地震记录,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前人地质、地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解海永等-GRL:白天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特征与起源
    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是指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低密度等离子体在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作用下,快速上升到F区顶部,并扩展到低纬甚至中纬度地区而形成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耗空。它能够对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信号造成闪烁现象,严重影响卫星通讯质量和导航定位精度。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自1976年首次被位于秘鲁Jic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张驰等-APJ:单点卫星方法分析磁绳结构
    在宇宙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广泛存在着磁绳结构(magnetic flux ropes)。在磁绳结构中,磁场会绕着某一方向旋转,形成螺旋形的磁力线结构,且常能“裹挟”着粒子和电流,形成“桥梁”,促进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不同区域间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比较常见的磁绳结构有太阳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中的大尺度磁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