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最新的估算表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脱碳通量接近甚至高于洋中脊和岛弧的脱碳通量,说明造山过程中变质脱碳是进行地球碳源—碳汇平衡估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实验岩石学表明变质碳酸盐岩(大理岩)在岩石圈深度的温压条件下很难通过自身分解或熔融释放CO2。但是在富硅酸盐的熔/流体参与下(如高温熔/流体渗透),大理岩则可以发生显著的变质脱碳。然而,整个造山旋回过程通常涉及多阶段的熔/流体渗透。这些化学成分和温压条件迥异的多期次熔/流体在大理岩中是如何流动的(沿单一的通道运移vs. 沿不同的通道运移)?不同的运移方式又将如何影响大理岩的脱碳量?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准确估算释放的碳通量。
熔/流体在大理岩中的渗透作用常常导致反应带(reaction zones)或交代脉体(metasomatic veins)的形成。一部分的反应带或交代脉体可以形成(矽卡岩型)金属和宝石矿床。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缅甸中部的抹谷(Mogok)变质带发育了全球最顶级的尖晶石、红宝石和蓝宝石以及超过100种的稀有矿物(图1)。宝石矿物通常产出于大理岩的反应带中。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郭顺副研究员联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初旭博士、瑞士伯尔尼大学Joerg Hermann教授及所内合作者等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宝石矿物揭示变质碳酸盐岩中熔/流体引发的变质脱碳过程。他们对抹谷带富尖晶石的“脉状”反应带和围岩白云石大理岩(图2a)进行了精细岩石学、地球化学、斜锆石/锆石年代学、热力学模拟计算、物质迁移计算和碳酸盐溶解计算的综合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反应带中(宝石)矿物均发育明显成分环带或矿物取代结构(图2b-图2d),指示单一反应带经历了至少三个期次的流体渗透(图3a、图3c、图3e、图3f):第一期在35-36 Ma;第二期在23-24 Ma;第三期在17 Ma;(2)第一/二期流体(形成斜锆石和橄榄石)比第三期流体(形成锆石)具有更低的SiO2活度和XCO2值;(3)初始流体渗透引发的脱碳反应和硅酸盐矿物生长导致反应带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图3b、图3d),有利于后期(第二/三期)流体沿原有的通道运移;(4)定量计算了总体脱碳量和各个渗透期次的脱碳量,发现第一期流体渗透作用引发的CO2释放量占总体CO2释放量(time-integrated)的78%以上(图2e)。
图1 (a)抹谷变质带Lin-Yang-Chi地区的宝石级尖晶石晶体(微量Cr致紫红色),寄主岩石为白云石大理岩。尖晶石(MgAl2O4)的生长消耗白云石(MgCa(CO3)2),同时形成方解石(CaCO3)并释放CO2;(b)抹谷变质带Dattaw地区的红宝石(Al2O3),寄主岩石为方解石大理岩
图2 (a)白云石大理岩中富集尖晶石、橄榄石、金云母和斜锆石的“脉状”反应带,反应带形成于多期次流体渗透作用;(b)尖晶石的Cr环带 (X-ray面扫图);(c)方解石的阴极发光图像;(d)斜锆石的单偏光和阴极发光图像,斜锆石发育明显的核-边环带。根据b-d,共识别出三期流体交代作用;(e)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不同期次流体交代过程中CO2的释放量
图3 抹谷大理岩中多期次流体渗透交代过程、渗透性演化和变质脱碳示意图。(a,c,e,f )大理岩中三个阶段的流体交代、(宝石)矿物生长和各个期次脱碳量;(b,d)多期交代过程中反应带的渗透性演化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1)发现多期次(间隔超过5 Ma)流体在大理岩内的迁移方式,即后期流体总是沿着早期流体开辟的反应通道运移,除非新的构造事件导致新的高渗透性区域出现;(2)揭示大理岩经历多期次的脱碳过程。其中第一期的流体渗透作用对脱碳的贡献最大,而后期渗透流体不论体积和成分如何,导致的脱碳量均非常有限。即流体通量和脱碳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3)总结了变质脱碳两种方式:i) 白云石的脱碳反应和ii)方解石的溶解作用。(4)首次确定抹谷变质带矽卡岩型宝石的形成时代(35-36 Ma)。
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Guo S*, Chu X, Hermann J, Chen Y, Li Q L, Wu F Y, Liu C Z, Kyaing Sein. Multiple episodes of fluid infiltration along a single metasomatic channel in metacarbonates (Mogok metamorphic belt, Myanmar) and implications for CO2 release in orogenic belts[J]. DOI: 10.1029/2020JB020988)(原文链接)。该成果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青促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矿物 过程 宝石 计算 岩石
刘沛余等-EM:趋磁细菌生物与矿物多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种类和数目最多、功能最全的一种生命形式。通过矿化作用,微生物直接参与地球上至少六十余种矿物的形成和转化。研究自然界中能够矿化的微生物及微生物形成的矿物对认识现今和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参与及微化石记录的地球与生命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然而,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般多杂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杨明等-GGR: 中国GSR岩石标准物质Lu、Hf含量及Hf同位素组成
近十多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快速发展,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试变得简便和快捷,使得176Lu-176Hf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和环境科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和经典的热电离质谱仪(TIMS)一样,MC-ICP-MS的质谱测试也依赖于化学分离后样品的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尧中华等-JGR:磁重联和偶极化过程驱动木星的晨爆和极光注入现象
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现象,其紫外极光图片提供了诸多丰富的特征。事实上,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的首批极光观测中,人们就发现了巨大的极光增强区域。根据极光形态和发生位置等特征,该现象被命名为木星极光晨爆(Auroral Dawn Storm)。虽然木星晨爆事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其物理机制依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鑫等-EPSL:峨眉山古地幔柱改造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南向深部弱物质流阻挡作用的大地电磁证据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GPS和地质研究均表明藏东浅部物质正围绕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但人们对高原深部物质的变形和运移机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苏本勋等-CMP: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
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研究幔源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对该类型岩体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也引领了这些领域的科学前沿。这类岩体赋含有丰富的铬铁矿、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等矿床资源,其中的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储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70%。尽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贺可洋等-QSR:长江下游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导致水稻驯化过程延长
农业起源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学术界对野生植物被驯化成作物的过程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例如对于农作物是快速驯化还是缓慢驯化的,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农作物驯化是一个快速过程,20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但越来越多的西亚小麦、大麦和中美洲玉米植物考古学证据显示,农作物驯化开始于约1万多年前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林红磊等-GRL:嫦娥四号揭示月壤形成机制中的关键过程
在过去的四十几亿年里,小行星撞击产生的粉碎、熔融、粘合和混合等物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月球表面。在太空风化的共同作用下,月球表面形成了一层广泛分布、厚约2-15 m的月壤。理解月壤的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月壤剖面记录了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辐射历史,以及小行星对月面的撞击历史;另一方面,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兴辉等-GCA:H2O-NaCl-CO2体系热力学模拟及石英溶解度计算对金矿床成矿过程的指示
H2O-NaCl-CO2三元混合流体在岩浆、变质和热液系统中很常见,在成岩和成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造山型金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矿化以多期H2O-NaCl-CO2±CH4流体叠加成矿为特征。衡量热液系统中流体相平衡和热力学性质(PVTx),对分析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