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苏本勋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北美Stillwater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超镁铁岩和铬铁矿石进行了细致的矿物岩石学观察和元素及Li-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
(1)最早结晶的橄榄石和铬铁矿极少直接接触,多由斜方辉石和/或单斜辉石等粒间矿物相隔;不同岩相以及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之间,矿物组合和橄榄石颗粒大小呈规律性变化(图1)。
![](http://www.igg.cas.cn/xwzx/yjcg/202007/W020200730383139757968.jpg)
图1 Stillwater层状岩体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2)铬铁矿石中的硅酸盐矿物元素含量(尤其是过渡族元素和流体活动性元素)明显区别于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铬铁矿石中橄榄石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斜方辉石更大,而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中橄榄石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小(图2)。
![](http://www.igg.cas.cn/xwzx/yjcg/202007/W020200730402905183006.jpg)
图2 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硅酸盐矿物元素组成特征
(3)橄榄石具有重于共生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同位素组成,且δ7Li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图3a);大部分橄榄石的O同位素组成在正常地幔范围内,斜方辉石的δ18O值多高于正常地幔值,单斜辉石则具有最大的δ18O变化范围(图3b);异常的矿物Cr同位素组成,即δ53Cr呈现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规律(图3c;Bai et al. GCA 2019)。
![](http://www.igg.cas.cn/xwzx/yjcg/202007/W020200730383139945281.jpg)
图3 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矿物Li-O-Cr同位素组成特征
(4)这些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与不同岩相转变过程中矿物组合、矿物颗粒大小存在一定的联系(图4)。
![](http://www.igg.cas.cn/xwzx/yjcg/202007/W020200730383140027302.jpg)
图4 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铬铁矿细脉的产出形态及其与橄榄岩的接触关系
这些特征揭示:
(1)硅酸盐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与铬铁矿的结晶聚集相关。
(2)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更多地反映了演化岩浆的组分变化,在过渡族元素含量以及O-Cr同位素方面则明显受到铬铁矿的影响。
(3)橄榄石结晶后经历了强烈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改造,是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的结果,或者说以熔/流体为介质进行的矿物间元素交换比单一的亚固相元素交换更为有效快捷。
(4)这一熔/流体不仅包括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粒间熔体,也有铬铁矿就位压实过程中释放早期吸附流体的重要参与。
研究成果发表于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苏本勋,白洋,崔梦萌,王静,肖燕,Davide Lenaz,Patrick Asamoah Sakyi, Paul T. Robinson. Petrogenesis of the Ultramafic Zone of the Stillwater Complex in North America: constraints from mineral chemistry and stable isotopes of Li and O[J].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20, 175(7): 68. DOI: 10.1007/s00410-020-01707-y)(原文链接)。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