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吴子木等-JGR: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横向结构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伊朗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图1a),形成于特提斯域板块间的长期汇聚作用,特别是新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紧随其后的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造成高原隆升。相比位于同一构造域、发育更为“成熟”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具有平均海拔低、初始碰撞晚、汇聚速率慢等特点,因此常被视为认识和探索俯冲-碰撞连续过程和高原早期演化的天然实验室。
  然而,目前关于伊朗高原构造变形和深部动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亟需解决,比如,高原岩石圈如何吸收板块汇聚量?对应怎样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高原不同地区响应具有怎样的异同特征?要回答这些问题,获取高原下方岩石圈-软流圈系统(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system, LAS)的横向结构变化信息至关重要。
  尽管近年来针对伊朗高原深部结构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人们对高原广袤的陆内地区下方LAS结构的认识还远不够充分。近日,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岩石圈演化动力学学科组博士生吴子木与导师陈凌研究员以及来自伊朗地质调查局等的****合作,基于“中-伊伊朗高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CIGSIP)”计划第二期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图1b、图1c),利用S波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和波形分析,获得了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LAS分层结构信息,为认识伊朗高原陆内岩石圈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地震学约束。

图1 (a)伊朗高原地形及研究区位置;(b)观测系统与主要构造单元:密集流动台阵(橙色三角),主成像剖面L-L’(黑实线)及其成像范围(黑虚线),Sp震相在50-km深度(红点)与120-km深度(蓝点)的采样点分布,DFS即Doruneh左旋走滑断层系(高原东部、东北部的主要构造分界线);(c)远震事件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LAB)深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图2):伊朗东部LAB起伏平缓,深度80-90 km;而在伊朗东北部,LAB由~80 km向北逐渐加深至高原东北缘的120 km,并呈现“根状”形态。研究区Moho一阶起伏特征与LAB相似,在伊朗东部浅(<45 km)且平缓,在东北部显著加深(~50-55 km)。结合对研究区活动构造、中晚新生代岩浆活动等的已有认识,提出伊朗东北部较厚的地壳和岩石圈可能是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过程中远场应变集中导致岩石圈整体增厚的结果;而伊朗东部的薄地壳、薄岩石圈以及相对平坦的Moho、LAB形态,可能是陆陆碰撞以来岩石圈垂向变形增厚较为有限、岩石圈地幔在中晚新生代多期次对流减薄共同作用所导致。

图2 (a)主剖面L-L’地形与主要构造分区:伊朗高原东部(EIR),伊朗高原东北部(NEIR),图兰地台(TU);(b-c)不同频率下主剖面S波接收函数叠后偏移结果,红色正极性震相代表速度随深度增加界面,蓝色负极性震相代表速度随深度降低界面;(d) ENE-WSW向分布叠加窗(对应图1b中三个相邻的黄色虚线框)波形
  此外,成像结果和信号稳定性测试表明,在伊朗东部~170 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速度随深度增加界面(positive-velocity discontinuity, PVD;图2)。而在伊朗东北部~140-150 km深度处观测到强度相对较弱的正极性信号,可能对应较浅的PVD。该界面的深度变化与前人层析成像模型中软流圈低速层的深部形态有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

图3 (a)用于拟合速度间断面结构的1-D速度模型;(b)软流圈低速层底界面(PVD)拟合结果;(c)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拟合结果
  波形分析和模拟表明,LAB(30 km深度范围内S波速度降低>4.0%)和PVD(20 km深度范围内S波速度增加4.0-5.0%)均为强波速界面(图3),难以用单纯的温度、化学成分或水的效应解释其成因。综合研究区晚新生代OIB-型玄武岩源区含挥发分特征和熔融实验结果,推断软流圈低速层中可能存在部分熔融,LAB和PVD分别代表了含熔体低速层与几乎不含熔体的岩石圈、更深部地幔的边界。依据部分熔融模型,PVD非常接近或代表了初始熔融深度。而在伊朗东部该界面比在东北部更深,说明前者软流圈局部温度更高或/和更富挥发分,这可能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伊朗东部岩石圈拆离并在软流圈中去挥发分作用有关(图4)。

图4 地震学成像结果解释卡通图。图中示意了被交代的富挥发分岩石圈在拆离后可通过于软流圈中去挥发分和诱发局部热物质上涌使初始熔融(PVD)深度增加;LVL表示低速层
  该研究表明,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背景下岩石圈的差异性变形,以及与新特提斯洋俯冲脱水、交代作用有联系的构造-热事件,可能共同导致了伊朗东北部-东部现今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横向结构变化。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在典型大洋地区和大陆活动构造带软流圈顶部观测到低速、富水熔融层的现象结合,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复杂相互作用及其对板块构造的影响提供了深部观测依据。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学术期刊JGR-Solid Earth。(吴子木,陈凌*,Morteza Talebian, 王旭,姜明明艾印双, 兰海强,高一帆,Mohammad Mahdi Khatib, 侯广兵, 鍾孫霖,梁晓峰, 赵亮, Nasser Naimi-Ghassabian,肖文交朱日祥. Lateral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system in the northeastern to eastern Irani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21, 126(1): e2020JB020256. DOI:10.1029/2020JB020256)(原文链接)。本研究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302)、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项目(GJHZ17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5207, 41688103, 41888101, 41822204)以及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Z201704-11712180)资助。
相关话题/结构 观测 实验室 过程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凌媛等-Tectonophysics:云南地壳对青藏高原东扩和新生代印度板块俯冲的结构响应
    中国云南地区位于东扩的青藏高原和新生代以来强烈伸展的东南亚之间。根据地表构造和变形观测,通常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向东的块体挤出,或是下地壳通道流是云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成因。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分析了云南地区密集地震台阵的地震记录,通过对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研究,集前人地质、地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解海永等-GRL:白天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特征与起源
    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是指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低密度等离子体在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作用下,快速上升到F区顶部,并扩展到低纬甚至中纬度地区而形成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耗空。它能够对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信号造成闪烁现象,严重影响卫星通讯质量和导航定位精度。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自1976年首次被位于秘鲁Jic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张驰等-APJ:单点卫星方法分析磁绳结构
    在宇宙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广泛存在着磁绳结构(magnetic flux ropes)。在磁绳结构中,磁场会绕着某一方向旋转,形成螺旋形的磁力线结构,且常能“裹挟”着粒子和电流,形成“桥梁”,促进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不同区域间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比较常见的磁绳结构有太阳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中的大尺度磁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蔡垚等-AFM等:基于铁蛋白纳米颗粒的肿瘤成像及药物靶向递送系统
    纳米颗粒凭借其小尺寸、高比表面积、易修饰等特性在靶向治疗、分子影像、早期诊断和药物递送等方面可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型的造影剂和药物载体,纳米颗粒未来将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成像和治疗。但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成像诊断及药物递送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在生物环境下的稳定性,对机体的安全性以及对肿瘤的靶向性和有效性等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张金海等-NA:嫦娥四号揭密月球背面浅层精细结构和演化历史
    月球很早就停止了大规模构造活动,较完整地保留了天体撞击的痕迹,是研究行星早期演化历史的理想场所。撞击作用会深刻地改造原始的月壳物质,是月面物质大规模运移的重要动力,影响范围可达几百乃至上千公里。探测月球浅层结构是深入认识月球撞击和火山喷发等历史的关键,对于月球环绕探测、着陆巡视探测和采样返回等均具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尧中华等-JGR:磁重联和偶极化过程驱动木星的晨爆和极光注入现象
    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现象,其紫外极光图片提供了诸多丰富的特征。事实上,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的首批极光观测中,人们就发现了巨大的极光增强区域。根据极光形态和发生位置等特征,该现象被命名为木星极光晨爆(Auroral Dawn Storm)。虽然木星晨爆事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其物理机制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