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平板俯冲置换大陆岩石圈地幔基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全球俯冲带之下的板片展现出多样性的俯冲角度和形态,据此可将俯冲带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马里亚纳型与秘鲁-智利型。前者以年老的大洋板块大角度俯冲为代表,后者则指年轻的大洋板块以低角度或平板形式俯冲的样式(见Manea et al., 2017综述)。
  绝大部分俯冲板片都是以一定的正角度下插到周边较热的地幔之中,平板俯冲则是例外,在沉入地幔之前,它能在上覆板块之下近水平地运动数百乃至上千公里(Manea et al., 2017)。作为一种非同寻常的俯冲模式,平板俯冲仅占现今全球俯冲带的10%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墨西哥、秘鲁和智利(Gutscher et al., 2000;Manea et al., 2017)。
  平板俯冲的形成机制长期处于争论之中,一般认为是俯冲板块自身的浮力异常(如大洋高原、无震洋脊或海山链)、海沟后撤、俯冲板块与上覆板块之间的吸力或上覆板块向海沟的运动等因素的组合效应(Manea et al., 2017)。平板俯冲可以有效地将应力传递至上覆板块的内部,同时冷的俯冲板片会置换热的软流楔(asthenospheric wedge),因此它会造成:(1)上覆板块变形向内侧的迁移;(2)岛弧岩浆作用减弱或消失,即岩浆作用的间隙。这些是判断或推测平板俯冲的重要地质依据(Manea et al.,2017)。例如,Li and Li(2007)提出平板俯冲导致了250-190 Ma华南1300 km宽的陆内造山。根据美国西部晚白垩Laramide造山运动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历史,****们推断在80-50 Ma期间,Farallon板块以平板的形式俯冲到了美国西部之下(见Gutscher,2018)。针对北美大陆下方曾经可能存在的平板俯冲,前人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Liu et al., 2010),但是某些关键的观测现象,例如存在从西到东的挤压变形但并无相应的岩浆迁移,难以在统一框架下再现(Gutscher,2018)。
  最近,Nature Geoscience发表了Axe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二维热-力学模型探讨了Farallon板块以平板形式俯冲到北美大陆之下的动力学演化。模型以Farallon板块的陡俯冲为起始,当轻而厚的洋壳(the conjugate Shatshy Rise, CSR)进入俯冲带,俯冲板片开始变平(图1)。CSR的俯冲对上覆板块产生了一个端元载荷,导致大陆岩石圈处于挤压应力状态。随着密度大的前端板片的断离,平板俯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他们发现平板俯冲能从上覆板片的底部刮掉20-50 km厚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ML)。被刮下的CML充填了软流楔,他们推测该过程抑制了软流楔的熔融,最终导致岛弧岩浆作用减弱或终止。如果被刮下的物质密度轻,它则能在俯冲板片的前端聚集,形成一个“铲刮楔”(bulldozed keel);如果被刮下的物质密度大,它则随板片下沉。

图1 平板俯冲的演化过程(Axen et al., 2018)。左边是成分和温度,右边是水平偏应力(挤压为正,拉张为负);在该模型中,上覆大陆岩石圈地幔中度亏损(密度为3230 kg/m3),强度中等(10倍于湿的橄榄岩)
  Axen等的模型凸显了平板俯冲在铲刮大陆岩石圈底部和建造一个迁移的铲刮楔中的作用,为Laramide造山运动的一些主要特征提供了解释,包括:CSR轨迹上方的岩浆作用没有随着平板的推进而向内迁移,新墨西哥州东部和德克萨斯州西南部上地幔重力异常可能是古老铲刮楔的残留,科罗拉多州西南部下方厚达50 km的岩石圈厚度突变可能是平板俯冲回撤后的遗迹等。根据他们的平板俯冲模型,上覆板块内部的挤压变形是由施加在大陆边缘的端元载荷所致,而非由俯冲板块与上覆板块之间的剪切引起(图2)。这是因为只有强度弱的CML才会被刮掉,通过铲刮楔只有很少的应力能传递到上覆板块内部。此外,他们的模型还预测在轻的铲刮楔的上方存在一个水平拉张带(图1)。这解释了Laramide造山运动造成的从西到东逐渐变年轻的断块隆起,同时也回答了为何秘鲁平板俯冲的上方发育的是活动的正断裂而非挤压变形(Gutscher,2018)。

图2 平板俯冲中更少的底部剪切、更多的铲刮(Gutscher, 2018)。(a)Gutscher et al.(2000)早期提出的平板俯冲模型,认为平板推进产生的底部剪切是导致上覆板块内部挤压的原因;(b)Axen et al.(2018)提出的新的平板俯冲模型,认为平板俯冲铲刮上覆岩石圈基底,形成铲刮楔,轻的铲刮楔的移动导致了上覆板块挤压变形向陆内迁移和平板上方的拉张。绿色圆圈代表地壳地震活动性
  平板俯冲作为一种特殊的俯冲模式,它通过置换上覆岩石圈的基底、充填软流楔,可能在陆内构造变形、岩浆作用等地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xen等提出的模型为北美晚白垩Laramide造山运动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释,模型预测平板上方的区域性拉张对过去和现今的平板俯冲带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现今秘鲁平板俯冲上方的活动正断已初步验证了这一预测,但模型的普适性仍有待进一步野外应力观测和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的检验。
  
  相关参考文献
Axen G J, van Wijk J W, Currie C A. Basal continental mantle lithosphere displaced by flat-slab subduction[J]. Nature Geoscience, 2018. DOI: 10.1038/s41561-018-0263-9.(原文链接
Gutscher M A, Spakman W, Bijwaard H, et al. Geodynamics of flat subduction: Seismicity and tomographic constraints from the Andean margin[J]. Tectonics, 2000, 19(5): 814-833.(原文链接
Gutscher M A. Scraped by flat-slab subduction[J]. Nature Geoscience, 2018, 11: 890-891.(原文链接
Li Z X, Li X H. Formation of the 1300-km-wid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 and postorogenic magmatic province in Mesozoic South China: a flat-slab subduction model[J]. Geology, 2007, 35(2): 179-182.(原文链接
Liu L, Gurnis M, Seton M, et al. The role of oceanic plateau subduction in the Laramide orogeny[J]. Nature Geoscience, 2010, 3(5): 353.(原文链接
Manea V C, Manea M, Ferrari L, et al. A review of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flat slab subduction in Mexico, Peru, and Chile[J]. Tectonophysics, 2017, 695: 27-52.(原文链接
  
  (撰稿:颜智勇,陈林 / 岩石圈室)
相关话题/地震 运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前沿报道】Nature:马里亚纳俯冲带携水量估计——来自海底地震观测数据的约束
    俯冲带是地球上的巨大物质传输带。伴随着大洋板块俯冲,地表的水、流体和挥发份被携带进入地球内部。在历经一系列过程后,深部的水又随着火山喷发回到地表的海洋和大气中,从而构成地球深部的水循环系统。  水对地球表层和深部动力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岩浆形成,润滑深部断裂,极大地改变地幔岩石的强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前沿报道】Science:注水井可诱发远距离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是科学家、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人们早就知道,水库蓄水、地下采矿、从地下注入、抽采流体或气体,都能够诱发地震。特别是向地下注入流体诱发地震(这里面包括水力压裂,泡沫压裂,污水回灌等),已成为一个研究焦点,因为新的钻井和开采技术需要通过注入法,从地层中取出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前沿论坛】彭志刚:地震学的最新发展及未来展望
    报告人:彭志刚∣整理:范兴利,陈棋福(地球与行星室) 摘要: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利用背景噪声和重复地震研究震中区介质速度结构变化的进展,对2004年Parkfield 6.0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的研究表明,同震阶段介质速度都出现了降低变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前沿报道】Science:韩国最大的Mw5.4破坏性地震可能为诱发地震
    2017年11月15日韩国浦项发生Mw5.4级地震,震源深度9km,这是韩国1905年有仪器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破坏性地震。2018年6月1日,Science刊出的2份基于地震、大地测量学和地质资料的互补性研究报告(Grigoli et al., 2018;Kim et al., 2018)表明,该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赵亮等-NC:地震探测发现板块俯冲界面的巨量蛇纹岩层
    板块俯冲作用是驱动板块构造的引擎,是地球演化甚至是蓝色地球宜居性的深部控制因素。板块俯冲初始启动、连续消减的动力过程与机制受控于俯冲界面的流变特征。蛇纹石的粘度比普通地幔岩石的粘度低几个数量级,因此俯冲界面地幔岩石蛇纹石化可显著改变岩石圈流变特性,促进板片获得持续俯冲的“正反馈”。此外,蛇纹石也是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臧明东等-NHESS:考虑结构面粗糙度影响的区域地震滑坡预测模型
    地震滑坡是由地震触发的边坡失稳事件,常常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关于地震滑坡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长期面临着极高的地震滑坡风险,准确预测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研究,对于地震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量野外调查发现,自然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刘震等-EPSL:地震波成像发现印度大陆俯冲板片撕裂
    自印度与欧亚发生碰撞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在青藏高原下方至少俯冲了数百公里,俯冲板片东西向变化明显,西部为平俯冲,中部为小角度俯冲,东部为大角度俯冲,俯冲距离由西到东逐渐变小。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发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裂谷(地堑),近年来的研究根据裂谷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成分、地震波走时和剪切波分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郝金来等-NSR:日本地震的发震时刻具有统计意义上的24小时周期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岩体受到构造应力长期作用所导致的突然断裂和错动。地球上平均每天发生各种震级大小的地震约上万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感知的微小地震。地震的发震时刻总体而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没有清晰可辨的周期性。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震自身的规律,很多研究人员针对 “地震的发震时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建等-JGR: 地震波各向异性揭示的俯冲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洋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并发生扩张,最终通过俯冲作用消亡,俯冲过程与地震、火山及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对俯冲带的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演化及其动力学系统的有效途径。地震各向异性记录了俯冲系统的重要动力学信息,是窥测地球深部构造变形及物质循环的探针,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易佳等-Geophysics: 最小二乘全走时反演浅层地震速度建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陆上尚未探明的油气资源66%集中在山地复杂构造中,利用地震勘探手段发现并探明这些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山地地表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高陡复杂及地下地层速度埋深纵横向变化大等因素,使精确地震成像成为了极大的挑战。  浅层地下速度结构的分辨率是影响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