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赵亮等-NC:地震探测发现板块俯冲界面的巨量蛇纹岩层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板块俯冲作用是驱动板块构造的引擎,是地球演化甚至是蓝色地球宜居性的深部控制因素。板块俯冲初始启动、连续消减的动力过程与机制受控于俯冲界面的流变特征。蛇纹石的粘度比普通地幔岩石的粘度低几个数量级,因此俯冲界面地幔岩石蛇纹石化可显著改变岩石圈流变特性,促进板片获得持续俯冲的“正反馈”。此外,蛇纹石也是水和CO2等流体的主要携带矿物,因此是地球深部-浅部物质能量交换(mass and energy transport)的重要媒介。岩石学证据表明,蛇纹岩带在古/新俯冲边界广泛出露,例如阿尔卑斯Viso单元就出露~10 km厚的蛇纹岩带。尽管如此,由于俯冲界面只有数公里的厚度,传统的地震学手段很难观测到深部俯冲边界蛇纹岩层的存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与“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下,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亮研究员组织中-意-法阿尔卑斯地震观测计划(CIFALPS)团队在经典的大陆深俯冲地区——西阿尔卑斯开展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成像研究(图1)。应用新一代的跨维度反演算法,显著提高了对俯冲界面的观测精度和准确性。新的三维横波速度图像发现欧洲大陆-Adrian板块俯冲界面50-7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15-25 km厚横波速度≤3.7 km s-1 的低速层(图2)。综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推断在50-70 km深度P-T条件下稳定具有≤3.7 km s-1 低速性质的最优合理解释是蛇纹岩,可能由俯冲洋底蛇纹岩薄层和流体导致蛇纹石化的地幔堆积形成。正是这种堆积以及成像精度的提升使得地震学成像能够发现它的存在:在西阿尔卑斯下方低速体体积达到~300,000 km3(图1c、图1d)。蛇纹岩层一方面促进了大陆板块的深俯冲和折返,另一方面为俯冲带深部水、碳循环提供了巨量容器。
  本研究获得的俯冲板片界面精细图像有助于构建俯冲界面成分模型,为理解大陆深俯冲及深部水、碳循环过程与动力学机制提供定量化的证据。

图1 西阿尔卑斯地质构造图(a和b)及40 km(c)、60 km(d)深度横波速度分布图。浅绿色和亮黄色突出显示巨量低速体的分布

图2 沿着中-意-法西阿尔卑斯地震观测线的横波速度分布。(a)速度横截面;(b)典型控制点下方的速度剖面。绿色五角星显示低速层的位置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Zhao L, Malusà M G, Yuan H, Paul A, Guillot S, Lu Y, Stehly L, Solarino S, Eva E, Lu G, Bodin T, CIFALPS groupGroup, AlpArray Working Group. Evidence for a serpentinized plate interface favou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2171. DOI: 10.1038/s41467-020-15904-7)(原文链接)。这是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引领的中-意-法阿尔卑斯地震观测计划取得的第15项国际期刊论文成果。
相关话题/观测 地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臧明东等-NHESS:考虑结构面粗糙度影响的区域地震滑坡预测模型
    地震滑坡是由地震触发的边坡失稳事件,常常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关于地震滑坡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多山多地震的国家,长期面临着极高的地震滑坡风险,准确预测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研究,对于地震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量野外调查发现,自然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刘震等-EPSL:地震波成像发现印度大陆俯冲板片撕裂
    自印度与欧亚发生碰撞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板片在青藏高原下方至少俯冲了数百公里,俯冲板片东西向变化明显,西部为平俯冲,中部为小角度俯冲,东部为大角度俯冲,俯冲距离由西到东逐渐变小。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发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裂谷(地堑),近年来的研究根据裂谷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成分、地震波走时和剪切波分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李国主等-GRL:IONISE观测揭示行星际磁场Bz极性变化导致低纬电离层TEC振荡
    地球电离层是指地球高空60~1000 km高度中性大气被部分电离的区域。在低纬赤道,电离层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受行星际磁场Bz极性变化影响,其引起的行星际穿透电场可导致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重新分布,造成电离层时空变化。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GPS信标观测反演的电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尧中华等-GRL:木星极光与磁层能量的对应关系——Juno,哈勃太空望远镜与Hisaki卫星的联合观测证据
    极光是太阳系行星的普遍现象,甚至也被认为存在于系外行星。绚丽的光学现象背后对应的是丰富的空间等离子体过程。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能量最强的极光活动,而驱动木星极光的木星磁层空间有地球磁层空间的1000倍大。   在地球上,太阳风通过磁层顶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将能量和物质输入进地球磁层,储存为磁能,当地球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郝金来等-NSR:日本地震的发震时刻具有统计意义上的24小时周期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岩体受到构造应力长期作用所导致的突然断裂和错动。地球上平均每天发生各种震级大小的地震约上万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感知的微小地震。地震的发震时刻总体而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没有清晰可辨的周期性。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震自身的规律,很多研究人员针对 “地震的发震时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建等-JGR: 地震波各向异性揭示的俯冲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洋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并发生扩张,最终通过俯冲作用消亡,俯冲过程与地震、火山及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对俯冲带的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演化及其动力学系统的有效途径。地震各向异性记录了俯冲系统的重要动力学信息,是窥测地球深部构造变形及物质循环的探针,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易佳等-Geophysics: 最小二乘全走时反演浅层地震速度建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陆上尚未探明的油气资源66%集中在山地复杂构造中,利用地震勘探手段发现并探明这些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山地地表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高陡复杂及地下地层速度埋深纵横向变化大等因素,使精确地震成像成为了极大的挑战。  浅层地下速度结构的分辨率是影响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建等-JGR: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震相自动拾取
    地震震相数据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资料。随着近些年来地震观测的不断增多,地震记录的数量飞速增长,通过人工的方式已经无法及时高效地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震相走时信息。尽管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经典的自动拾取算法,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对噪声组成复杂的数据适应性差,且拾取精度无法达到人工拾取水平。因此,在进行层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张艳等-EPSL:远场大地震引发的出乎意料的水力响应
    渗透率是水文地质和岩石物理学中重要的参数,控制着浅地表流体的传输过程。近期大量国际研究表明,渗透率在大地震动态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对于地下水资源运输和污染扩散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多采用地下水对固体潮的加载响应来探究渗透率的变化,但对于加载响应往往存在多种解释,导致较难探知真正的水文物理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孙伟家等-EPP:行星地震事件探测
    行星地震事件探测是研究火星、金星等行星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因为地震事件所激发的地震波穿过行星内部而载有其内部结构信息。然而行星地震事件的探测非常困难。相较地球,其他行星的板块构造活动很弱或已停止,因而发生在行星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能量弱、震级小而较难被探测到。目前Insight SEIS记录的1个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