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31日和2021年1月6-8日两次强寒潮天气接连袭击中国大陆,由此上演了破纪录的大范围极端低温天气。2021年1月6-8日,中国大陆再次受到强寒潮侵袭,华北60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在北极变暖加剧的背景下,竟然接连发生了上述两次强寒潮,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布和朝鲁研究员团队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研究了这两次强寒潮的关键特征及其发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大范围纬向伸展的寒潮关键区冷堆的形成是这次东亚超强寒潮出现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北极放大’的背景下,偏北或偏东的亚洲阻塞高压环流型和偏向东亚/西北太平洋的极涡相匹配,可以促成大范围纬向伸展的西伯利亚地面冷堆的形成,从而引发类似于2020/2021冬季的超强东亚寒潮”,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布和朝鲁研究员说。“的确,这两次寒潮关键区冷堆的形成由两路(西北路径和超极地路径)冷空气共同完成,这恰好与关键区冷堆大范围纬向伸展的特征相吻合。上世纪类似的强寒潮大多由一路冷空气就能完成关键区冷堆的形成”,论文的第二作者彭京备研究员说。
这项研究也从Rossby波能量频散和位涡平流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这两次寒潮爆发过程中的“横槽转竖”现象以及低频波和高频波的协同作用现象。布和朝鲁研究员提到,“低频和高频过程在寒潮过程中既有协同作用,也有‘分工’现象。高频过程主要作用于西伯利亚高压核心区和前缘的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向东南移动,而低频过程主要控制西伯利亚高压东部边缘的超极地路径冷空气活动。”
该研究成果已被《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的“2020/21冬季东亚和北美地区极寒天气过程”专刊接收并在线发表。
请查阅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virtualTopic?id=8532b9f7-1db2-4e56-97fe-03b127795991 查看更多专刊文章。
Citation: Bueh, C., J. B. Peng, D. W. Lin, and B. M. Chen. 2021: On the two successive supercold waves straddling the end of 2020 and the beginning of 2021. Adv. Atmos. Sci., doi: 10.1007/s00376-021-1107-x.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21-1107-x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AAS: 2020/2021跨年度两次强寒潮的鲜明特征及其成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过程 高压 论文 历史 控制
EP: 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量的观测估算方法
201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级各地政府在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近40%。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GEODERMA: 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和影响土壤有机碳物理保护等过程进而改变土壤固碳的效率
土壤是陆生植物的天然载体,其存储了大气中近三倍的碳。农田土壤固碳(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对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提高碳输入(carbon input)可有效促进土壤固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碳输入本身也改变原始土壤有机碳(soil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JGR-A: 对流解析模式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增值
大气水循环是气候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但是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皆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此前研究认为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AAS专刊: 大气氧化能力,臭氧和PM2.5污染:定量表征方法,形成机制,模拟和控制
地球诞生之初,大气以还原性物质为主。随着地球的演化,大气中的还原性物质逐渐被氧化,演变成现在氧化性为主的大气环境。在氧化性环境中,人为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发生类似于人体排异反应的现象,被各种氧化剂氧化为二次污染物并逐渐从大气中去除。影响大气污染物去除速率的指标被称为大气氧化能力(AOC)。可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JC: 乌拉尔阻塞对北极增暖的非线性响应及平流层过程在其中的调制作用
乌拉尔阻塞是乌拉尔山地区高纬度持续性大尺度的经向环流异常,其异常活跃时会在欧亚大陆中纬度造成寒潮等极端天气。近年来,北极海冰持续减少,冬季北极增暖远快于全球平均。此前有研究指出,冬季乌拉尔阻塞的活动会受到北极海冰融化和北极增暖的影响:当冬季巴伦支-喀拉海海冰较少、增暖加强时,冬季乌拉尔阻塞增多并且呈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AOSL: 2020年北极海冰创历史第二低,海冰精准预测有待提高
2020年9月15日,北冰洋海冰范围达到了年度的最小值,约为374万平方公里,比1980-2010年期间的平均值(627万平方公里)小约40%。这一数值仅比2012年9月16日的334万平方公里大,大幅度小于之前的历史第二(2016年9月7日的414.5万平方公里)和第三(2007年9月14日的41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GRL Highlight-AGU Press Release:高分辨率探测揭示雷电连接过程“最后一跳”特征
“连接过程”是云对地闪电的下行先导放电靠近地面时,诱发地面一个或多个物体产生上行先导放电,二者最终发生连接从而导致大电流回击的重要过程。其发生对于确定地面雷击目标物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雷电防护领域受到长期关注。然而,在雷电连接过程中,正、负先导之间发生击穿导通的“最后一跳”(Final Jump, o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GRL: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污染过程区域输送特征研究
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区域输送在重污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掌握不同气溶胶输送的时空尺度、 区分二次气溶胶本身及其前体物输送的影响是了解京津冀区域污染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为合理制定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基于自主发展的三维空气质量数值模式NAQPMS,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GCB: 北极苔原春秋过渡季冻融过程差异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
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北极苔原是北冰洋海岸与泰加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其贡献着北极地区所有甲烷源排放的约45%,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极的变暖速率比全球其它区域更快,温度升高加速苔原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导致更多的甲烷排放。尤其是最近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JGR-A: PV-Q观点揭示冬季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过程的新机制
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众多成果中,垂直运动方程和位涡理论是中纬度天气、气候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成就。近期,我所吴国雄院士团队通过提出一个新的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将垂直速度的发展与非绝热加热和准地转位涡平流联系在一起,并以2008年1月18-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例,解释了冬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如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