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GRL Highlight-AGU Press Release:高分辨率探测揭示雷电连接过程“最后一跳”特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连接过程”是云对地闪电的下行先导放电靠近地面时,诱发地面一个或多个物体产生上行先导放电,二者最终发生连接从而导致大电流回击的重要过程。其发生对于确定地面雷击目标物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雷电防护领域受到长期关注。然而,在雷电连接过程中,正、负先导之间发生击穿导通的“最后一跳”(Final Jump, or, Breakthrough Phase),持续时间仅微秒量级,探测相当困难,一直是雷电物理研究面临的瓶颈。
  大气所郄秀书团队利用高耸铁塔易遭受雷击的特点,围绕325米气象塔设计了周密的光、电、磁多手段同步综合观测方案,既着眼于高塔雷电的发生环境、整体物理过程特征等宏观机理,也特别关注闪电先导传输、连接等过程的详细演变和微观物理机制。经过多年的坚持,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自然雷电连接过程最后一跳的连续帧光学探测资料。
  蒋如斌副研究员和Srivastava Abhay博士后等开展深入研究,获得了相互靠近的正、负先导头部之间的公共流光区(common streamer zone)特征,并发现公共流光区建立后,正、负先导的热电离通道均继续向前进行了延伸。公共流光区从弱发光、低电离状态演变为强发光、热电离状态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导流光路径的优势增长过程,这一路径在正、负先导的流光发生接触时即已基本确定。研究还在公共流光区内发现了空间先导发光段,为解释以往观测到的异常连接行为(如负先导头部连接至正先导头部后方的通道)提供了新的有利证据。
  研究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论文接收版在线上刊出后,第一时间被作为PRESS RELEASES新闻在AGU NEWsroom主页推介(链接),并被列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主页的Highlight板块。此外,美国《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迈阿密先驱报等也对成果作跟进报道。
  研究工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FYC1501502)”、“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J-SSW-DQC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5)”等资助。
  论文信息:
  Jiang Rubin, Srivastava Abhay, Qie Xiushu, Yuan Shanfeng, Zhang Hongbo, et al. (2021), Fine structure of the breakthrough phase of the attachment process in a natural lightning flash, Geophys. Res. Lett., 48, 10.1029GL091608,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GL091608

  论文线上刊出后,被AGU NEWsroom网站主页推介(https://news.agu.org/press-release/new-video-captures-lightnings-final-jump/

基于325米气象塔闪电连接过程观测,首次获得自然闪电“最后一跳”的连续帧光学图像(见b、c)。
图像拍摄速率38万幅/秒,时间分辨率2.63微秒,图中蓝色三角表示气象塔所在位置。

闪电最后一跳的演化机制:(a)根据传统认识推测的物理情景,(b)(c)新观测结果指示的物理情景。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过程 物理 公共 观测 论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GRL: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污染过程区域输送特征研究
    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区域输送在重污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掌握不同气溶胶输送的时空尺度、 区分二次气溶胶本身及其前体物输送的影响是了解京津冀区域污染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为合理制定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基于自主发展的三维空气质量数值模式NAQPMS,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CB: 北极苔原春秋过渡季冻融过程差异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
    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北极苔原是北冰洋海岸与泰加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其贡献着北极地区所有甲烷源排放的约45%,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极的变暖速率比全球其它区域更快,温度升高加速苔原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导致更多的甲烷排放。尤其是最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PV-Q观点揭示冬季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过程的新机制
    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众多成果中,垂直运动方程和位涡理论是中纬度天气、气候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成就。近期,我所吴国雄院士团队通过提出一个新的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将垂直速度的发展与非绝热加热和准地转位涡平流联系在一起,并以2008年1月18-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例,解释了冬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青藏高原北缘辐射-气溶胶-臭氧观测研究
    青藏高原独特的热动力过程对北半球天气和气候影响显著,特别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其成为一个热源,是对流层低空污染物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通道。但是,由于高海拔和严峻气候条件,目前青藏高原的辐射和气溶胶等相关研究主要使用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开展,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地区,亟需基于地面实测和高空原位探测资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4–2010年当雄高寒草甸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为研究高海拔、高寒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碳水通量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及整理。本数据集为高寒草原化草甸生态系统2004–201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野外台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3–2015年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动相关(EC)系统,开展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元江站作为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元江稀树草原生态系统通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14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橡胶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区域水文、气侯和碳–水循环。涡度相关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广泛而精确的研究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涡度相关技术使精确测定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水热通量和CO2通量成为可能,其观测数据是有关碳水循环模型开发和验证、精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和水分平衡所需数据的重要来源。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内蒙古站(位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7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