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GCB: 北极苔原春秋过渡季冻融过程差异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北极苔原是北冰洋海岸与泰加林之间广阔的冻土沼泽带,其贡献着北极地区所有甲烷源排放的约45%,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极的变暖速率比全球其它区域更快,温度升高加速苔原冻土中有机碳的分解,导致更多的甲烷排放。尤其是最近的研究已发现北极增温效应在非生长季比生长季表现得更加显著。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苔原的非生长季,特别是过渡季的甲烷排放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北极过渡季甲烷观测数据十分匮乏,人们对这个特殊阶段的甲烷排放过程和影响机制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包韬博士,徐希燕副研究员,贾根锁研究员和合作者基于北极苔原区多站点甲烷通量观测数据,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的算法对非生长季数据进行插补,揭示了北极苔原春秋过渡季甲烷排放的特征和机制。
  该研究发现,北极苔原过渡季甲烷排放总量约占全年累计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且秋季过渡季甲烷排放贡献是春季过渡季的三到四倍。相对于春季过渡季,秋季过渡季有着更高的排放通量及更长的持续时间。两个过渡季的显著差异归因于不同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组成与活性,同时春季解冻过程和秋季冻结过程的差异影响甲烷从土壤向大气输送(图1)。
  研究还发现,北极苔原表层土壤温度并不能反映土壤深层的冻融过程,且对甲烷季节性排放有着显著的滞后影响(图2)。因此,该研究对理解苔原区域冻融过程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对变暖情景下北极苔原碳排放与气候系统反馈的认识。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19070203)资助。
  文章引用:Bao, T., Xu, X.*, Jia, G., Billesbach, D., & Sullivan, R. (2020). Much stronger tundra methane emissions during autumn-freeze than spring-thaw. Global Change Biology. doi: 10.1111/gcb.15421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gcb.15421

图1 北极苔原春(a)、秋(b)过渡季冻融过程和甲烷排放的差异

图2 北极苔原表层土壤温度对甲烷季节性排放的滞后影响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过程 土壤 大气 数据 观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GMD: 大气所自主研发模型估算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排放
    甲烷(CH4)是全球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精准定量全球自然湿地CH4排放是当前“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对排放过程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范围的自然湿地CH4排放定量估算存在着极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E: HONO来源机制揭示华北大气氧化能力被严重低估
    大气亚硝酸(HONO)是对流层氢氧自由基(HOx=OH+HO2)的重要来源。白天HONO光解对OH自由基的贡献可高达60%以上,在加速气相化学反应的同时,可导致硝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爆发性增长从而促进重霾污染发生。但气态亚硝酸来源尚未完全厘清,尤其是其非均相形成过程,探索其来源已成为大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A: PV-Q观点揭示冬季青藏高原影响下游天气过程的新机制
    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众多成果中,垂直运动方程和位涡理论是中纬度天气、气候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成就。近期,我所吴国雄院士团队通过提出一个新的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将垂直速度的发展与非绝热加热和准地转位涡平流联系在一起,并以2008年1月18-22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例,解释了冬季青藏高原大地形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C: 大气所研究解析半世纪以来海洋层结变化及其三维结构
    9月28日,中科院大气所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题为“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C: IAP海洋盐度数据正式发布:显示海洋咸、淡差异加剧,全球水循环加速
    2020年9月9日,《Journal of Climate》刊发了题为“Improved estimates of changes in upper ocean salinity and the hydrological cycl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一套更为准确的长时间序列(>60年)全球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 大气所揭示罕见的闪电正地闪多回击特征和产生机制
    自然界的闪电一般分为发生在云中的云闪(约占全部闪电的2/3)和击中地面的地闪(约占全部闪电的1/3)。正极性地闪将云中的正电荷释放至地面,仅占所有地闪的约10%,虽然发生比例较低,但是正地闪的电流强度大、对地转移电荷量高,不仅对所击中的地面目标物造成强烈破坏,还会诱发地面高建筑物形成上行闪电,更有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青藏高原北缘辐射-气溶胶-臭氧观测研究
    青藏高原独特的热动力过程对北半球天气和气候影响显著,特别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其成为一个热源,是对流层低空污染物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通道。但是,由于高海拔和严峻气候条件,目前青藏高原的辐射和气溶胶等相关研究主要使用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开展,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地区,亟需基于地面实测和高空原位探测资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单元素掺杂的TiO<sub>2</sub>光催化材料数据库
    摘要&关键词摘要:TiO2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由于其禁带宽度仅能吸收太阳光的紫外光部分,导致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通过掺杂来调控TiO2的禁带宽度是提高TiO2光催化效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已有不同的研究对单个元素掺杂TiO2的机理进行探索,但是从零散的数据中很难发现系统的规律,因此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科技工作者的文化类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当代自然科学研究工作中,更好体现文化因素作用的需求日益显著。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研究中,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服务,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都是构建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体系和环境治理的关键。MaryDouglas的文化理论为人类的文化偏好判定提供了有效的视角,使得地理****、生物多样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