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JGR: 大气所揭示罕见的闪电正地闪多回击特征和产生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自然界的闪电一般分为发生在云中的云闪(约占全部闪电的2/3)和击中地面的地闪(约占全部闪电的1/3)。正极性地闪将云中的正电荷释放至地面,仅占所有地闪的约10%,虽然发生比例较低,但是正地闪的电流强度大、对地转移电荷量高,不仅对所击中的地面目标物造成强烈破坏,还会诱发地面高建筑物形成上行闪电,更有可能激发中高层大气(40-90 km)瞬态放电事件,是一种高影响闪电类型,绝大多数正地闪只包含一次回击(强烈电流闪击)过程。由于正地闪发展传输过程中,其先导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难以识别,高时空分辨率探测资料比较有限,因此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
  多回击正地闪非常罕见,国际上对其形成原因多停留在猜测阶段。大气所袁善锋博士、郄秀书研究员、蒋如斌副研究员等,利用自主建立的北京闪电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BLNET)多站快电场变化仪对闪电放电过程的辐射源进行了三维高分辨率的精细定位,成功获得并精细刻画了闪电通道在云内的动态发展演变,结合高速光学等观测手段,对发生于北京夏季强对流系统发展后期的一例罕见的三回击正地闪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发现正地闪先后产生的三次正回击过程具有完全不同的击地点,相邻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5毫秒和222毫秒,不同击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在4-8公里范围。三次回击之间通过云内水平发展的负先导通道建立联系,回击点位置处于负先导正下方。常规理解认为正地闪由云内双向先导的下端正先导分叉接地所产生,而新的研究结果则澄清了下行正先导可以从熄灭的负先导通道或者正在发展中的负先导通道相反端始发,最终接地形成正回击,从而深化了对正地闪形成原因的具体认识,也表明正、负先导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于闪电发展传输和放电行为可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闪电的放电机理和物理效应异同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文章已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5)和中以合作项目(41761144074),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J-SSW-DQC007)的资助。
  文章信息
  Yuan, Shanfeng, Qie, Xiushu, Jiang, Rubin, Wang, Dongfang, Sun, Zhuling, Srivastava, Abhay, & Williams, Earle. (2020). Origin of an uncommon multiple‐stroke positiv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flash with different termin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5, e2019JD032098. https://doi.org/10.1029/2019JD032098

图1. 利用北京闪电网(BLNET)进行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重构刻画的正地闪详细发展过程。辐射源的发生时间以深蓝色到深红色渐变表示,黑色十字表示三次正回击的位置。

图2 具有不同回击点的多回击正地闪的形成机制概念图。红色实线表示发展中的正先导,蓝色实线表示发展中的负先导,虚线表示先导通道的熄灭。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过程 北京 大气 博士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1990–2015年亚洲区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包括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和净生产力,它们是衡量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固碳效应以及气候调节强度的最直接的生态系统指标。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亚洲区域(除中国区域外)1990–2015年间基于涡度相关协方差技术观测获取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数据,经过数据质量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辐射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太阳辐射控制着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他作用。太阳辐射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热量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维持本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对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生态系统碳交换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贡嘎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2–2018年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含水量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枯落物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分量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界面的土壤蒸发、水分下渗、产流等水文过程起关键作用。枯落物类型、组成及分解程度等是影响其含水量的重要方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work,CERN)将枯落物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2年北京MST雷达(香河站)大气水平风场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大气水平风场是研究大气动力特征、过程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动力耦合的重要参数。MST(MesosphereStratosphereandTroposphere)雷达在大气风场探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廓线数据。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20年北京北大站电离层高频多普勒频移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电离层高频多普勒效应是电离层扰动对被其反射的高频无线电波产生的影响。从多普勒频移可以获知电离层反射面的垂直运动(多普勒速度)等重要信息,对电离层扰动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数据集由北京北大站(116.31°E,40.00°N)电离层高频多普勒监测仪观测形成,通过接收经电离层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20年大气电场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大气电场的变化同时受到闪电活动和太阳活动影响,大气电场的变化代表着全球大气电路的状态。其日平均变化特点代表着平静时期该地区近地面大气电场的平均值,这对于研究中低纬地区近地面大气电场由于太阳活动引起的扰动具有重要意义。子午工程建立了大气电场的黑龙江漠河站、长春农安站、武汉九峰站、成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禹城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简称禹城站)地处黄河下游灌区,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灌溉农田的典型代表。禹城站是中国最早开展碳水通量长期观测的农田站之一。本数据集为禹城站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2003–2010年通量观测数据,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6–2015年中国大气无机氮干沉降时空格局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干沉降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分,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由于干沉降组分复杂、观测技术难度大,我国干沉降观测的站点少、时间短,如何获取精度高、时间序列长的干沉降空间格局数据是评估干沉降对我国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干沉降的站点观测数据和NO2、NH3遥感柱浓度数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延庆作为北京生态涵养的重要承载主体,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客观科学的定量评估,可为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及支撑。基于InVEST模型中碳储存、水源供给、土壤保持子模型生产函数原理,采集整理2004–2014年延庆区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土地数据、土壤数据、农业专业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专题》卷首语
    野外观测实验研究是了解自然规律,认识科学规律的重要科学方式。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建立,是国内外最有影响的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之一。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通过长期定位观测获取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