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
Study of the Basic Criterion for Sentencing in the Multivariate Patterns of Criminal Justice 王林林;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刑事司法模式由最初单一的报应性司法演变为以报应性司法为基本司法模式,以协商性司法和恢复性司法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现状。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下,体现预防刑的情节事实以及这些事实对量刑的影响存在差异,给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带来不小的冲击。量刑基准将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应对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新语境。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中,体现多元司法功能的预防刑情节应当在个案责任刑(点)之下,抽象个罪责任刑"幅"的下限之上体现量刑目的。

关键词(KeyWords): 量刑基准;;责任刑;;预防刑;;恢复性司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体刑法学”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BFX129

作者(Author): 王林林;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卫红、谭珍珠:“论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结构”,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2][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2、3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3]黄丁全:“刑法机能观的后退与挫折”,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9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5]徐清:“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刑事诉讼法的意义”,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第4期。[6][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7][法]福柯:《规则与惩罚》,刘北成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8]邹积超:“论‘恢复性司法’应该缓行”,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9]王建源:“迈向对话的正义——协商性司法的制度逻辑及本土实践”,载《司法改革论评》2007年第1期。[10]仇晓敏:《量刑公正之程序路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12]吕忠梅:《美国量刑指南——美国法官的刑事审判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3]孙立红:“论多元选择困境下的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及其解决——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为基点”,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4]卞建林,杨宇冠:《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澳]约翰·布雷思韦特:《犯罪、羞耻与重整》,王平、林乐鸣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6]张云鹏:“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的构建—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支撑”,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7]Tinneke Van Camp&Jo-Anne Wemmers:Victim satisfaction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More than simply procedural justi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Victimology.Vol,19,No.2(2013).[18]王世洲:“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19][日]曾根威彦:“量刑基准”,载《日本刑法的形成与特色——日本法学家论日本刑事法》,西原春夫主编,李海东等译,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出版社联合出版1997年版。[20]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1]王良顺:“论量刑根据──兼及刑法第61条的立法完善”,载《法学家》2009年第5期。[22]李冠煜:“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23][日]大谷实:《刑法政策学》,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4]张明楷:“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与间接处罚之禁止”,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25][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26]何秉松:“刑事责任论(上)”,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4期。[27]庄敬华,徐久生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28]肖世杰:“中德(日)量刑基准之比较研究”,载《法学家》2009年第5期。[29]陈兴良:“责任论的法理构造”,载《北航法律评论》2010年第1辑。[30]龚炜、徐洪亮:“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哲学根据”,载《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1]王钰:“功能责任论中责任和预防的概念兼与冯军教授商榷”,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4期。[32][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3]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34]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5]李冠煜:《量刑基准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36]王世洲:《现代刑法学(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7]张明:《量刑基准的适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8]周光权:“量刑基准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39]白建军:“量刑基准实证研究”,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40]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1]张明楷:“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载《清华法学》2015年第9期。[42]张明楷:“论犯罪后的态度对量刑的影响”,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2期。[43]张明楷:“论预防刑的裁量”,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44]彭新林:“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价值、空间与路径”,载《法律实务》2014年第9期。[45][美]丹尼尔·W·凡奈思:“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46]杨志斌:《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1)英国量刑委员会于2007年颁行《关于认罪的量刑减让》的指导意见,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庭就被告人认罪减让的量刑活动提供指导。详见http://www.sentencingcouncil.org.uk/publications/item/reduction-in-sentence-for-a-guilty-plea-definitive-guideline/。(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相关话题/司法 刑事 刑法 法学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