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论视野下车载GPS证据的可采性——兼评2012年United States v.Jones案 初殿清;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United States v.Maynard案及其后续的United States v.Jones案将"镶嵌论"导入刑事诉讼领域,用以判断车载GPS信息等电子监控证据的可采性,在Katz案所确立的搜查标准下针对科技挑战而增添新的分析途径,在"空间"之外,将"时间"也作为判断隐私状态的重要参量,并通过镶嵌论的逻辑方法对某些可以侵入"时间"领域的现代技术进行规制。车载GPS信息具有电子证据、间接证据、踪迹证据等性质特点。作为一种信息协同效应理论和逻辑方法,镶嵌论为业界分析车载GPS证据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子监控证据的科学可靠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广义可采性的方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可以为我国刑事诉讼技术侦查及其证据运用的相关规则提供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车载GPS证据;;镶嵌论;;隐私权;;技术侦查;;科技证据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项目批准号:11BFX1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初殿清;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PS卫星发送两种数据:第一种经过加密,只能被美国军方获取;第二种则没有加密,用于一般的民用。Renée McDonald Hutchins,Tied Up in Knotts?GPS Technology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55UCLA L.Rev.409(2007).[2]民用信号无法达到军用GPS信号的精度水平。Nathan J.Buchok,Plotting a Course for GPS Evidence,28Quinnipiac L.Rev.1019(2010).[1]See Alison M.Smith,Law Enforcement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GPS)Devices to Monitor Motor Vehicles:Fourth Amendment Considera-tions,CRS Report for Congress,February28,2011.[2]See Ben Hubbard,Police Turn to Secret Weapon:GPS Device,WASH.POST,Aug.13,2008,at A1.[3]See Nathan J.Buchok,Plotting a Course for GPS Evidence,28Quinnipiac L.Rev.1019(2010).[4]Associated Press,Piscataway Man Found Guilty of Murdering Babysitter in N.Y.,Star-Ledger(Newark,NJ),Feb.20,2009,at24.[5]Katz v.United States,389U.S.347(1967).[6]Alison M.Smith,Law Enforcement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GPS)Devices to Monitor Motor Vehicles:Fourth Amendment Considerations,CRS Report for Congress,February28,2011.[7]呼叫器(Beeper)是一种小型远程通信设备,用于接受单向或双向信号,每个信号都伴有短促的信号音哔哔声(beep),因此得名。警方使用的呼叫器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众用来发送消息的寻呼机(pager),尽管两者比较相似。呼叫器是一种无线电发射器,一般通过电池驱动,它按照设定频率发射的周期性信号通过无线电波转导和无线接收机加以接收,其信号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甚或国家。在被定向监测时,呼叫器能够提供所附物体的方位和动向信息。通过观测信号强度,尾随某一车辆的警方能够判断其与该车辆的大体距离。如今,一方面,呼叫器主要用于某些需要即刻联络的领域,比如医疗、应紧和IT等;另一方面,呼叫器已是日益过时,渐渐为卫星支持的新兴技术所取代。See Ramya Shah,From Beepers to GPS:Can the Fourth Amendment Keep Up with Electronic Tracking Technology?,2009U.Ill.J.L.Tech.&Pol'y281(2009);Tarik N.Jallad,Recent Development:Old Answers to New Questions:GPS Surveillance and the Unwarranted Need for Warrants,11N.C.J.L.&Tech.351(2010).[2]United States v.Karo,468U.S.705(1984).[1]State v.Jackson,76P.3d217(Wash.2003).[2]Haley Plourde-Cole,Back to Katz: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in the Facebook Age,38Fordham Urb.L.J.571(2010).[3]People v.Weaver,909N.E.2d1195(N.Y.2009).[1]United States v.Maynard,615F.3d544(D.C.Cir.2010).[2]United States v.Jones,132S.Ct.945(2012).[3]See18U.S.C.§§2510-2522(2006ed.and Supp.IV).[1]David E.Pozen,The Mosaic Theory,National Security,and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115Yale L.J.628(2005).[2]例如参见Recent Cases,Constitutional Law-Fourth Amendment-D.C.Circuit Deems Warrantless Use of GPS Device an Unreasonable Search-United States v.Maynard,124Harv.L.Rev.827(2011);Orin Kerr,D.C.Circuit Introduces“Mosaic Theory”Of Fourth Amendment,Holds GPS Monitoring a Fourth Amendment Search,at http://volokh.com/2010/08/06/d-c-circuit-introduces-mosaic-theory-of-fourth-amendment-holds-gps-monitoring-a-fourth-amendment-search/;等等。[1]在Daubert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来评价一项科技证据的可靠性:(1)其所依靠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能否被重复检验,(2)其所依靠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是否经同行复核或已公开出版,(3)有关该理论的已知或潜在的错误率可否被接受,(4)相关研究方法是否为相关科学团体所接受及其程度。参见Daubert v.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Inc.,509U.S.579(1993).[2]GPS接收机的信号强度会因上空遮蔽物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会产生信号中断,因此在定位时应待数据稳定后再读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障碍物、高压电线及变压器均对GPS的信号有干扰。此外,卫星信号不能穿过岩石、建筑、人群、金属、密林等障碍,为达到最佳结果,应尽量在天空开阔处使用。参见李瑾、张恒:“浅谈GPS在野外现场勘查中的应用”,载《森林公安》,2009年第5期。[1]Dale A.Nance,Conditional Relevance Reinterpreted,70B.U.L.Rev.447(1990).[2]Jacqueline E.Ross,Germany’s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and the Regulation of GPS surveillance,German Law Journal,Vol.06,No.12(2005).[1]林棻、赵又群:“GPS在车辆上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载《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第1期。[2]陆明刚、徐斌、房彩云:“车辆导航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原理与研制”,载《现代机械》2007年第2期。[3]刘品新:“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运用——以‘两个证据规定’为解读”,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16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4]张建伟:《证据法要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张星炜、查勇:“GPS单点定位误差分析”,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镶嵌论视野下车载GPS证据的可采性——兼评2012年UnitedStatesv.Jones案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信号 科学 技术 车辆 信息
会计信息“真实”之新解——一个法律解释的视角
会计信息“真实”之新解——一个法律解释的视角 李美云;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财税金融法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真实"作为会计师的信息披露原则和审计师的审计目标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真实"是一种主观判断,是相对的、动态的真实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陈景辉; 1: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困境及其超越
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困境及其超越 蒋红珍; 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的转变,代表现代政府信息自由立法的理念革新。但反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申请公开保留"知的需要"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民事审判程序体系之科学化革新——对我国民事程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思
中国民事审判程序体系之科学化革新——对我国民事程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思 潘剑锋;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本次民事诉讼法全面修订进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民事程序制度的新一轮飞跃。通过对现行国内民事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的状况进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论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手段的优先性
论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手段的优先性 于志强;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软件的可替代性和在产品市场中的被支配性,是软件在创作方式和结果上与其他应受知识产品保护作品的主要区别。随着软件开放性源代码的出现以及开放性源社区的形成,复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风险预防原则下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再思考
风险预防原则下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再思考 周长玲;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生物技术重要作用的进一步认识,有关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一直是知识产权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该争论主要是围绕生物技术专利可能引发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及法律调整
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及法律调整 杨东;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是指在信息服务的相关市场中掌握技术垄断力,通常表现为控制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并拥有稳定而庞大的客户群体。技术标准化的垄断严格区分于利用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李麒; 1:山西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清代山西河东地区围绕争夺水资源使用权而展开的水权诉讼时有发生。这些水案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利益的重大性、案情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法律规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行为初论
网络空间中的技术过失行为初论 李怀胜;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空间中技术过失的危害性开始突显出来。无论从归因还是归责的角度看,"技术过失"都不是单纯的意外事故,技术过失实际就是人的过失。技术过失的浅层次危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政府信息公开探析——以郑州市国土局闲置土地信息公开案为典型例
政府信息公开探析——以郑州市国土局闲置土地信息公开案为典型例 裴婷婷;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一、引言随着我国近年对政府信息公开日益重视,公众参与决策的热情日渐高涨,政府公信力也随之大大提高。但是,并非事事顺意。由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