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 /2013-08-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政治制度专业的研究、教学和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熟练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流利地阅读一般外文专业文献,并基本具备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有能力从事本专业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政治制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二、研究方向
              1、中国政治制度史
    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3、比较政治制度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2、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3、课程学分修满后未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的,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提前离校,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可延长至四年。
4、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课时          4学分
    第一外国语                            144课时          4学分
    专业外语                              36课时           2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政治学理论前沿问题                    54课时           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专题                 54课时           3学分
    比较政治制度专题                       54课时          3学分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专题                   54课时           3学分
        (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政治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限选)     36学时           2学分
    宪政原理                              36课时           2学分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题                   36课时          2学分
    儒教中国问题研究                       36课时          2学分
    国家与社会                            36课时          2学分
    中国政治史专题                         36课时          2学分
    政治学名著选读                         36课时          2学分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36课时          2学分
    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36课时          2学分
    新儒家政治哲学                         36课时          2学分
    中西政治哲学会通                       36课时          2学分
    第二外国语                                            2学分
        (四)读书报告(计2学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五)补修课(计4学分)
    政治学原理                           36课时           2学分
    中外政治思想名著选读                  36课时           2学分
五、其他教学环节
        (一)科研论文(2学分)
应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二)社会实践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由导师和学院组织落实,共36课时,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硕士生导师负责制与硕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制度。指导小组由本专业全体硕士生导师组成。
               2、采用课题研究与课程学习为主,论文为辅的方式,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参与读书活动和学术讨论,了解学科前沿,熟悉学术规范,初步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内容。
               3、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涉及学分、选课、读书报告等基本内容以及其他必要的个性化安排。
七、考核方式
               1、所有学位课必须考试,可采取笔试、口试、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笔试必须有试卷,口试必须有记录。
               2、学位课成绩必须达到70分以上;所有选修课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否则不得记入学分。
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1、在课程学分修满之后,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本学科中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本学科前沿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题目,注重创新性和先进性,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2、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等过程,并有明确的时间安排。题报告定于第二学年初进行,经导师指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4、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与剽窃
               5、论文形式上应完全符合国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规范,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6、学位论文水平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完善答辩制度。
               1、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法定条件;
               2、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详实;
               3、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符合法定条件;
               4、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十、参考文献
每门课由任课教师指定相应的参考书或必读书。其中专业学位课每门课不少于10本,选修课每门课不少于5本。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专业杂志其所刊登的文章。
    () 中国政治制度史书目
   1、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杨 阳:《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3、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版)2005年。
    4、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6、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7、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8、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9、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12、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1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4、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16、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18、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  
19、祝总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2006
20、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1、王超:《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2、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 黄木骥:《历代职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书目         
         1、刘建军:《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2003年。
    2、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5、闾小波:《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冉绵惠李慧宇《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8、张皓:《派系斗争与国民党政府运转关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9、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
               10、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1、崔之清:《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上、中、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2、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3
13、张志明:《走出迷谷:1967-1979年中国政体变革的历程与思考》,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14、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5、浦兴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
17、陈红太:《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概念、总结与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9、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35   
20、《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21、杜任生:《杜任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22、肖蔚云:《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律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23、李昌道等:《香港政制与法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4、张乐天:《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5、《十三大以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及出版社
26、俞可平等:《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史卫民:《公选与直选——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9、刘智、史卫民等:《数据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统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史卫民、刘智:《间接选举》(上中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2、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
33、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34、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5、张学仁陈宁生:《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6、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三)比较政治制度书目
1、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施治生徐建新:《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徐祥民:《政体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蒋劲松:《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6、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
7、田为民张桂琳《外国政治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8、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05
9、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0、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9
11、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12、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7
14、(美)施密特等《美国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美)托马斯。R。戴伊 L。哈蒙。齐格勒《美国民主的嘲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16、(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第二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孙哲:《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8、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林宏宇:《白宫的德诱惑;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1952-2004)》,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0、武寅:《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1、赫赤谭健:《日本政治概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2() 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0,东方出版社,2006
23、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4、李宗禹等;《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5、罗.梅德维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989
          26、罗.梅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下),东方出版社,2005
          27、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28、刘向文宋雅芳:《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
29、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30、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
31、曹沛霖:《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32、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3、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年版;
34、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5、施雪华:《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7、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8、刘守芬;《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的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政治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世界历史》
    《新华文摘》
    《政治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政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主要网站(参见政治学理论专业所列网站)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