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政治学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 /2013-08-01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研究、教学和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流利地阅读一般外文专业文献,并基本具备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有能力从事本专业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二、研究方向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思想史
              3、西方政治思想史
              4、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2、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3、课程学分修满后未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的,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提前离校,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可延长至四年。
4、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学时          4学分
    第一外国语                              144学时          4学分
    专业外语                                36学时           2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政治学理论前沿问题                      54学时           3学分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54学时           3学分
    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54学时          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54学时           3学分
        (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政治学方法论与学术论文写作(限选)       36学时           2学分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题                    36学时           2学分
儒教中国问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国家与社会                             36学时           2学分
科举制度与中国政治                      36学时           2学分
政治学名著选读                          36学时           2学分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专题                    36学时           2学分
比较政治制度专题                        36学时           2学分
中国政治史专题                          36学时           2学分
新儒家政治哲学研究                      36学时          2学分
中西政治哲学会通                        36课时           2学分
第二外国语      非指定选修课
        (四)读书报告(计2学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五)补修课(计4学分)
    政治学原理                             36学时          2学分
    中外思想名著选读                        36学时          2学分
五、其他教学环节
        (一)科研论文(2学分)
应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二)社会实践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由导师和学院组织落实,共36学时,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硕士生导师负责制与硕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制度。指导小组由本专业全体硕士生导师组成。
               2、采用课题研究与课程学习为主,论文为辅的方式,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参与读书活动和学术讨论,了解学科前沿,熟悉学术规范,初步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内容。
               3、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涉及学分、选课、读书报告等基本内容以及其他必要的个性化安排。
七、考核方式
               1、所有学位课必须考试,可采取笔试、口试、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笔试必须有试卷,口试必须有记录。
               2、学位课成绩必须达到70分以上;所有选修课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否则不得记入学分。
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1、在课程学分修满之后,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本学科中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本学科前沿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题目,注重创新性和先进性,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2、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等过程,并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开题报告定于第二学年初进行,经导师指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4、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与剽窃。
               5、论文形式上应完全符合国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规范,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6、学位论文水平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完善答辩制度。
                1、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法定条件;
                2、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详实;
                3、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符合法定条件;
                4、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十、参考文献
每门课由任课教师指定相应的参考书或必读书。其中专业学位课每门课不少于10本,选修课每门课不少于5本。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专业杂志其所刊登的文章。
(一)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美)哈罗德·D·拉斯维尔著,《政治学:谁得到什麽?何时和如何得到?》,商务印书馆,19921999
           3、(美)Fred I·Greenstein Nelson W·Polsby 主编,《政治学——范围与理论》,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2
           4、(美)兰·艾萨克著,《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英国),杰弗里·托马斯著,《政治哲学导论》,顾肃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英国),亚当·斯威夫特著,萧韶译,《政治哲学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张铭严强主编,《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10、燕继荣著,《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89
         12、吕亚力:《政治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4
         13、易君博:《政治理论与方法研究》,台北:三民书局1993
         14、张桂琳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凤阳等著:《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6、欧阳英著:《走进西方政治哲学:历史、模式与解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二)西方政治思想原著
  
1、拍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
    3、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5。
5、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63。
    6、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63。
    7、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
    8、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83。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 1961。
    10、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11、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2。
    12、伯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9。
    13、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
14、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15、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88年。
16、密尔:《代议制玫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17、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8、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9、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0、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
2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
22、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
    23、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三) 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1、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五卷本0,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
    3、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
4、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修订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三联书店,2003。
    6、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
7、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
8、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
9、徐大同,马德普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2004
10、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3、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1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台北,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2001
1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16、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7、孔令飞:《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
18、葛荃:《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9、杨阳:《王权的图腾化——政教合一与中国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0、冷德熙:《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东方出版社1996
21、林存光:《历史上孔子形象》,齐鲁书社2004
2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
23、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
24、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7;
25、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26、任恒俊:《晚清官场规则研究》,海南出版社2003年。
(四)主要阅读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3、《二十一世纪》(香港)
4、《新华文摘》
5、《政治学研究》
6、《比较经济体制》
7、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http://www.apsanet.org/apsr.cfm
8、比较政治学 http://web.gc.cuny.edu/jcp/index.HTM
9、国家利益http://www.nationalinterest.org/
10、政治科学与政治学http://www.apsanet.org/PS/
(五)主要网站
    学术机构网站
    人民网 强国论坛http://bbs.peopledaily.com.cn/bbs/start
    中国网 中国国情报告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6087279.htm
    二十一世纪http://www.cuhk.edu.hk/ics/21c/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服务中心中国研究论文库http://www.usc.cuhk.edu.hk/wkgb.asp
    国际政治科学协会http://www.ipsa.ca/
    美国政治科学协会http://www.apsanet.org/
    英国政治研究协会http://www.psa.ac.uk/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http://ksgwww.harvard.edu/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http://web.princeton.edu/sites/politics/
    伯克利加州大学政治学系http://www.polisci.berkeley.edu/
    杜克大学政治学系http://www.poli.duke.edu/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http://political-science.uchicago.edu/
    牛津大学政治学系http://www.politics.ox.ac.uk/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系http://www.lse.ac.uk/Depts/intrel/Default.htm
    兰德公司http://www.rand.org/
      新闻机构网站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联合早报http://www.zaobao.com
         TIME时代 http://www.time.com/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http://www.usnews.com/    纽约时报http://www.nytimes.com/
 
    华盛顿邮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CNN新闻网http://www.cnn.com/
    BBC新闻网http://news.bbc.co.uk/
         New Republic新共和http://www.newrepublic.com/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