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外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 /2013-08-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祖国,面向世界,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又有较强适应性,能胜任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各级涉外部门政策研究与实际业务以及党政机关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外交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对外交决策、实施过程与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等有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方向
1、外交学理论
2、大国外交(中国外交、美国外交、日本外交、俄罗斯外交、印度外交等)
3、多边外交与国际组织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2、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可提前一年毕业。
3、课程学分修满后未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的,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提前离校,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可延长至四年。
4、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
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学时         4学分
2、第一外国语                          72学时          4学分
3、专业外语                            36学时          2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国际关系学                             54学时          3学分
外交学                                 54学时          3学分
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54学时          3学分
西方外交思想专题研究                   54学时          3学分
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外交战略与决策研究                     36学时          2学分
东亚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当代全球问题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多边外交与联合国                       36学时          2学分
 国际政治经济学                         36学时          2学分
国际安全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国际法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美国政治与外交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欧洲联盟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专题                 36学时          2学分
当代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36学时          2学分
国际关系史                              36学时          2学分
   日本政治与外交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外国语                              36课时          2学分
(四)读书报告(计2学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五)补修课(两门均要求补修,共计4学分)
外交学                                 36学时        2学分
专业外语                               36学时        2学分
    五、其他教学环节
(一)科研论文(计2学分)
应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二)社会实践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由导师和学院组织落实,共36课时,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1、实行硕士生导师负责制与硕士生指导小组(由本专业全体硕士生导师组成)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用以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并重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完整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3、学生在学期间,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与科研项目,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状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每年交一份学年论文。
    七、考核方式
    1、所有学位课程必须考试,可采取笔试、口试、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笔试须有试卷,口试须有完整的记录。
      2所有学位课成绩须达到70分以上,所有选修课成绩须在及格以上,否则不得计入学分。
    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1、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学科中有重要价值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学术论文的开题报告,经导师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2、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理论水平、专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科研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3、学位论文题目应限定在本专业范围之内,注重选题的新颖性与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在形式上应符合国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规范。
    4、学位论文的字数应在3万字左右
    九、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生按规定修满所需学分,学位论文水平符合相关要求,经导师推荐方可申请参加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严格依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答辩委员会由导师指导小组的3-5名成员组成,根据有关程序组织论文答辩事宜。答辩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将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答辩人硕士学位。
    十、主要参考文献
(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提供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最新参考文献及有关的外文文献,另外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参考文献也是本专业学生的阅读书目。)
    鲁毅等编:《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金正昆:《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李渤编著:《新编外交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戈尔布思主编:《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巴斯顿著、赵怀普译:《现代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王福春等编著:《西方外交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赵晓春:《发达国家外交决策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
    高金钿主编:《国际战略学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
    薄贵利:《国家战略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
    余起芬主编:《国际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钮先钟:《战略研究入门》,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谢益显: 《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曲星:《中国外交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杨福昌:《跨世纪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王泰平:《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钱其琛著: «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田曾佩: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刘山: «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门洪华著: «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熊志勇、苏浩等著:《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米德著、曹化银译:《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胡国成主编:《透视美国:近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2004年
    王缉思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迈克尔•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资中筠、陈乐民:《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
    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低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孔华润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新华出版社2004年
    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冯昭奎等著:《战后日本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宋成有等著:《战后日本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
    亨利·赫坦巴哈:《俄罗斯帝国主义:从伊凡大帝到革命前》,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
    李静杰 郑羽:《俄罗斯与当代世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薛君度、陆南泉:《中俄经贸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月
    宋瑞芝:《俄罗斯精神》,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学刚、姜毅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内部版
    陆齐华:《俄罗斯和欧洲安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稿》,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冯玉军:《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
    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冯绍雷等:《普京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根纳季久加诺夫:《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Celeste Awallander, The Source of Russian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Cold War,(Westview Press,1996).
    Russian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Christer Pursiainen Ashgate 2000).
    Treadgold, Donald W· & Ellison, Herbert J·, Twentieth Century Russia,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lo.2000.
    Ф.Н.Юрлов, Россия ИИндия Веняюшемся мире, Москв, 1998.
国内主要学术机构官方网站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http://www.sis.pku.edu.cn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http://caspu.pku.edu.cn/
    北京大学澳洲研究中心http://www.pku.edu.cn/academic/austr/MainPage.html
    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http://www.pku.edu.cn/academic/cancenter/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http://www.zds.pku.edu.cn/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http://si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中心http://www.cesruc.org/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http://zfxy.nankai.edu.cn/
    南开大学中国APEC研究院http://user.nankai.edu.cn/apec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http://202.113.26.27/
    南开大学欧洲研究中心http://eucentre.nankai.edu.cn/
    南开大学中国国关在线http://www.irchina.org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管理学院http://www.sirpa.fudan.edu.cn/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http://www.cas.fudan.edu.cn/index.php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http://www.rus.org.cn/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中心http://www.shisu.edu.cn/authority/midwy/index.html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http://www.nju.edu.cn/njuc/zmzx/nhc-index.htm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http://www.pspa.sdu.edu.cn/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http://www.pspm.whu.edu.cn
    国际关系学院http://www.unet.net.cn/school/gjgx/
    外交学院http://www.fac.edu.cn/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http://www.iwep.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http://www.cass.net.cn/webnew/yanjiusuo/ouzhou/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http://www.cass.cn/meiguosuo/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http://www.iapscass.cn/default.asp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http://www.cass.net.cn/chinese/s30_rbs/s30_rbs.htm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http://www.ciis.org.cn/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http://www.cirir.com/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http://www.cirir.com/
    中国政治学网—— http://www.cp.org.cn
    中国欧洲协会http://www.europeanstudies.org/index1.htm
    二、国外主要学术协会和学术机构网站(参见科社部分)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