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研究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涵盖范围广,进程复杂,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尤其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成为中国“四化同步”建设进程中的短板,这不仅限制了农业产业自身潜力的发挥,也严重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业现代化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农业成为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行业,但是要加快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首先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地判断,缺乏理性认知的盲目发展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客观地评价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十三五”期间涉及农业现代化的相关规划及决策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是相关科研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前人研究进展】不同国家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农业现代化过程,如何有效的评价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梅尔[1]提出了经典的农业发展三段论,认为农业发展会经过传统阶段、低资本技术阶段及高资本技术阶段3个阶段,该论述最早揭示了农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速水佑次郎等[2]给出了农业发展阶段转化的基本特点,使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了具体的参照,但该研究在判断某国农业的发展缺乏定量分析工具。国内关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研究更多集中在评价方法方面,常用的分析方法有3种:层次分析法[3,4,5,6,7]、数据包络法[7]和因子分析法[8,9,10,11],其中层次分析法使用最多,主要通过在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确定的专家评分表,建立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各个层级指标的相对权重。该方法虽使用广泛,但在确定权重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郭冰阳等[8]****尝试使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效果显著。受制于数据收集局限,国内关于国际比较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杨万江[12]和吴振兴[13]曾尝试使用定量方法对国家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但是两者的研究都以分析各单项指标的绝对值差异为主,忽略了指标发展的动态性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较好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水平;何传启[14]曾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3项指标直接比较,计算得出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美国相差108年 ,该研究首次从年代差角度得到中国与别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间差距,但仅使用3个指标来衡量整个农业现代化水平,数据支撑薄弱、缺乏全面性,同时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长度跨度过大,历史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研究结果令人难以信服。【本研究切入点】已有的国家间农业现代化比较方法以单项或综合指标的绝对值比较为主,结果只能说明发展指标的绝对差距,结果抽象,同时已有比较方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也不尽合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发展阶段的判定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因此,探究一种操作简单、相对客观、结果直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系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尝试建立以年代差距分析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方法,用以进行国家间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比较,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探寻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1 概念界定与前提假设
1.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概念的讨论较多,不同****因研究角度不同,对概念的界定也有差异。有的****强调农业的转型,如SCHULTZ[15]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利用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也有定义强调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性,如联合国粮农组织[16]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规律性的过程,该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基本特征的趋势性变化。本文的目的是使用年代差距法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侧重研究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因此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承认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是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的前提条件。1.2 年代差距分析法的前提假设
年代差距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计算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不同国家的同一指标在历史坐标系中达到相同水平时存在的时间跨度,用以说明农业现代化某些特征的发展差距。使用年代差距分析法进行农业现代化比较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前提基础上的。①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性特征。一般情况下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经历相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如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增加值占比的降低。
②核心指标在农业现代化某阶段的单位变化率相同。在漫长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核心指标数值在某阶段内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相同的,即不同国家的相关指标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的变化率。
承认发展的共性规律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比较的根本前提,否则,任何对国家间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比较方法的探讨都没有意义;影响某指标单位变化率的因素是多样的,在某个时期某指标突然出现跳跃式提高或降低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假定变化率是均匀的更有利于年代差距的计算。
2 年代差距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需要收集国内外的大量数据资料,数据需求庞杂,不同国家统计口径差异,对外披露制度的不同使数据收集获取面临极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和口径一致性,优先使用权威国际机构的成套数据,部分采用经处理的典型国家统计年鉴数据。主要的数据来源有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FAO数据库、OECD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2.2 国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进行国际比较首先需要选定比较对象,本文选定两类国家分别作为长期对照和同期比较[17,18,19]。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早,模式各有特点,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及其长期政策效果,可以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对照和借鉴;中国与巴西、印度、南非同为金砖国家成员,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同时,都面临着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相似的问题,宏微观政策各有得失,经验教训更为深刻,将印度、巴西、南非作为典型国家作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国际比较体系并确定层次指标的权重,核心步骤如下:首先,建立递推的评价层次结构。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不同等因素的制约,使农业现代化指标的选择和指标值的确定都有所差异。因此,建立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参考各国农业现代化评价的常用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均衡考虑各国、各地区的特点,提炼共性指标,以达到即全面系统又客观公正的效果。指标体系建立还必须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基础数据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影响研究的可行性、客观性与科学性。为了均衡这些矛盾,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20,21,22,23,24,25,26,27,28]建立包含农业经济效益、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表1)。之所以将高等教育入学率纳入评价体系是因为农业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农民可以为农业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的提高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储备。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之间表现出要素互补和发展互动方面两方面的耦合性,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城镇系统金融资本、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的外溢支持,因此高水平的城镇化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此有必要将城镇化率纳入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中[29,30,31]。然后,确定各层次结构指标的权重。在建立递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指标间两两比较矩阵,并经一致性检验后,使用排序向量的特征值法,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最终得到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
Table 1
表1
表1农业现代化国际比较指标体系
Table 1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一级指标 First class indicator | 指标权重 Index weight | 二级指标 Second class indicator | 指标权重 Index weight | |
---|---|---|---|---|
农业经济效益 Agricultural economic benefit | 30 | 劳动生产率 Labor productivity | 18 | |
土地生产率 Land productivity | 12 | |||
经济结构转型 Economy structure transition | 25 | 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Rate of agriculture added value | 15 | |
城镇化率 Urbanization rate | 10 | |||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25 | 高等教育入学率 Labor force with tertiary education (% of total) | 15 | |
农业劳动力比例 Rate of agricultural labor | 10 | |||
农业可持续发展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20 | 陆地保护区面积占比 Terrestrial protected areas (% of total land area) | 10 | |
改善的农村水源占比 Improved water source, rural (% of rural population with access) | 10 |
新窗口打开
2.3 年代差距分析法的计算公式
以中国作为被考察对象,在以上假设前提的基础上提出计算不同指标序列年代差距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若具体指标序列为正向作用指标,则:
Dj=Ya-Wjb-(Xa-Xjb)/Xjb (1)
若具体指标序列为负向作用指标,则:
Dj=Ya-Wjb+(Xa-Xjb)/Xjb (2)
其中,Dj 为中国与第j个国家单就某项指标的差距年限。其中Ya为中国该指标的取值年份,Wjb为与第j个国家的可比年份;X是相应指标的具体数值,Xa为某指标中国的具体值,Xjb为第j个国家的具体值。按照以上计算公式,若Dj<0则表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某项(综合)指标领先于对照国家,若Dj>0则表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某项(综合)指标落后于对照国家。
2.4 中间国法
考虑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如直接进行比较则至少需要近10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鉴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对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国家,可以使用中间值比较法,即选定一个某项指标发展水平位于两个国家之间的中间国家(指标数值是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若某项指标发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则该指标的具体数值也应处于中间位置)分别计算两个国家与中间国家的年代差距,然后将年代差进行加总,即得两个国家的年代差距。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显著差距导致相关数值绝对差距较大,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采用中间国法,进行间接比较。2.5 调整系数
使用间接比较法得出的数值与直接比较的结果有无差异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使用间接比较的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数据结构缺陷,将因为数据不足而不能比较的国家,变为可比的国家,但实践发现使用间接法得到的结果比直接比较得出的结果偏大,因此必须进行系数调整才更接近实际值,经过大量的比较分析,当使用中间国家进行年代差测算时将调整系数设为0.9较为合适。使用公式(3)可以得到经调整后的年代差距值。年代差距=年代差(间接法)×调整系数 (3)
3 结果
3.1 单指标年代差距分析的计算
因指标较多,这里仅以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例(表2),具体说明年代差距分析法的使用。Table 2
表2
表2各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Table 2Rate of agriculture added value (%)
年份 Year | 中国 China | 美国 USA | 英国 United Kingdom | 日本 Japan | 印度 India | 巴西 Brazil | 南非 South Africa |
---|---|---|---|---|---|---|---|
1960 | 23.18 | - | - | - | 42.56 | 20.59 | 11.21 |
1961 | 35.79 | - | - | - | 41.77 | 19.50 | 11.54 |
1962 | 38.99 | - | - | - | 39.89 | 17.35 | 11.06 |
1963 | 39.85 | 41.08 | 16.79 | 10.87 | |||
1964 | 38.03 | 42.96 | 17.29 | 9.47 | |||
1965 | 37.55 | 40.91 | 18.71 | 9.18 | |||
…… | |||||||
2005 | 11.64 | 1.18 | 0.64 | 1.17 | 18.81 | 5.48 | 2.67 |
2006 | 10.63 | 1.06 | 0.62 | 1.14 | 18.29 | 5.14 | 2.61 |
2007 | 10.28 | 1.09 | 0.63 | 1.11 | 18.93 | 5.18 | 2.96 |
2008 | 10.25 | 1.15 | 0.70 | 1.10 | 18.44 | 5.41 | 3.17 |
2009 | 9.79 | 1.06 | 0.60 | 1.12 | 18.39 | 5.24 | 2.99 |
2010 | 9.53 | 1.17 | 0.73 | 1.14 | 18.88 | 4.84 | 2.63 |
2011 | 9.43 | 1.37 | 0.68 | 1.11 | 18.53 | 5.11 | 2.54 |
2012 | 9.42 | 1.24 | 0.67 | 1.17 | 18.26 | 4.90 | 2.41 |
2013 | 9.30 | 1.45 | 0.71 | 1.14 | 18.64 | 5.28 | 2.32 |
2014 | 9.06 | 1.33 | 0.68 | 1.11 | 18.03 | 5.03 | 2.43 |
新窗口打开
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不断的减少,因此该指标为负向作用指标。在已选定的比较国家中共有3个国家可以直接与中国进行比较,分别是印度、巴西、南非,现在使用中国与南非的统计数据来具体说明相关方法:对比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2014年的农业增加值占比数值为9.06,而南非最接近9.06的数值为1965年的9.18,即Ya =2014,Wb=1965,Xa=9.06,Xb=9.18,带入公式(1)即Dj=2014-1965+(9.06-9.18)/9.18=49.0,使用相同的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中国农业增加值占比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表3)。从统计数据来看,1965年南非农业增加值占比为9.18,该数值与中国2014年数值较为接近,同时2014年南非农业增加值占比为2.39,该数值已接近发达国家相关指标水平,因此选取南非作为中间国家可以确保数据的连接性和可比性。首先使用南非作为中间国家分别计算南非与日本比较,得出南非与日本的年代差距为25.0年,但是南非无法与英国和美国直接比较,再取日本作为中间国,分别与英、美比较,日本与两国的年代差分别为20.0和7.0,进而将日本数据与中国和南非的年数差距49.0年相加,将英美数据分别与南非和日本的差距相加再加上中国和南非的差距。即可得到中国与各典型发达国家的年代差距,结果汇总如表3所示。
Table 3
表3
表3中国与各典型国家农业增加值占比指标年代差距
Table 3Generation gap of agriculture added value rate between China and typical countries
美国 USA | 英国 United Kingdom | 日本 Japan | 印度 India | 巴西 Brazil | 南非 South Africa | |
---|---|---|---|---|---|---|
年代差 Generation gap | 66.3 | 78.0 | 66.6 | -17.0 | 32.0 | 49.0 |
调整后的年代差距 Adjusted generation gap | 59.6 | 70.2 | 60.0 | -17.0 | 32.0 | 49.0 |
新窗口打开
由表3可知,单纯从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指标角度来看,经系数调整后,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大于70年,与南非、巴西相比也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略强于印度。
根据公式(1) 计算出各二级指标,中国与其他典型国家的年代差距值(表4)。
Table 4
表4
表4中国与典型国家之间单指标年代差距值
Table 4Generation gap of single indicator between China and typical countries
美国 USA | 英国 United Kingdom | 日本 Japan | 发达国家均值 Averag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 印度 India | 巴西 Brazil | 南非 South Africa | 发展中国家均值 Averag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 |
---|---|---|---|---|---|---|---|---|
劳动生产率 Labor productivity | 12.0 | 24.0 | 30.0 | 22.0 | -35.0 | -16.0 | -17.0 | -22.7 |
土地生产率 Land productivity | 71.4 | 62.4 | 69.3 | 67.7 | -2.0 | 34.3 | 35.3 | 22.5 |
农业增加值占比 Rate of agriculture added value | 66.3 | 78.0 | 66.6 | 70.3 | -17.0 | 32.0 | 49.0 | 21.3 |
城镇化率 Urbanization rate | 27.9 | 30.6 | 47.7 | 35.4 | -18.0 | 44.0 | 17.0 | 14.3 |
高等教育入学率 Labor force with tertiary education (% of total) | 40.5 | 19.9 | 19.0 | 26.5 | -3.0 | -3.0 | -9.0 | -5.0 |
农业劳动力比例 Rate of agricultural labor | 92.5 | 96.7 | 64.8 | 84.7 | -14.0 | 30.0 | 39.5 | 18.5 |
陆地保护区面积占比 Terrestrial protected areas (% of total land area) | -20.1 | 19.8 | 3.0 | 0.9 | -39.5 | 14.0 | -20.8 | -15.4 |
农村改善水源 Improved water source, rural (% of rural population with access) | 24.0 | 24.0 | 24.0 | 24.0 | 0.0 | -3.0 | -10.0 | -4.3 |
新窗口打开
3.2 综合年代差距的计算
将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和单指标年代差距带入公式(4),计算中国与各典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差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Dj为中国与j国的综合年代差距,di为各单项指标年代差距,wi为二级指标权重,n为二级指标个数,j为不同国家。计算结果如表5,从结果上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为45.3年左右,与英国差距31.4年,与日本的差距20.2年,与南非、印度、巴西等国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表5)。
Table 5
表5
表5中国与典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年代差
Table 5Comprehensive generation gap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typical countries
美国 USA | 英国 United Kingdom | 日本 Japan | 印度 India | 巴西 Brazil | 南非 South Africa | |
---|---|---|---|---|---|---|
综合年代差距 Comprehensive generation gap | 45.3 | 31.4 | 20.2 | -2.3 | -0.7 | -0.3 |
新窗口打开
表5数据显示,中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年代差距40年左右,据此推算,当前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水平相当,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相当,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当。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该时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核心应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核心,积极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机械化及电气化水平;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和普及,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产出效率。从各国历史经验来,该时期是农业现代化的质变期,也是攻关期,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虽起步较晚,与先行国家差距较大,但却有后发优势,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作为,就可以快速改变农业产业现状。
4 讨论
使用年代差距法进行国际农业现代化水平横向比较的主要优点是:一是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二是可量化、可重演;三是可以较为容易的将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映射到先行国家相似的历史阶段,为总结农业现代化相关实践经验;四是可以把握发展中国家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借鉴。但农业现代化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概念界定的差异、方法选择的不同都会使以此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评价过程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本文来讲,使用年代差距分析法为核心进行现代化横向比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年代差距分析法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上,而农业现代化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同国家受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实际增长速度不可能相同,甚至不同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限制了年代差距分析法的准确性;同时,国际比较过程中计算年代差距需要大量历史数据,而数据收集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工作,虽然使用中间国法可以减少部分数据量的使用,但这种折衷的做法会影响估计的精确性,年代差距分析的应用离不开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鉴于以上原因,以年代差距为核心方法的实践结果只能作为一种简单的估算,仅为现代化考察提供参考。
其次,从框架上讲,层次分析法仍是当前进行现代化评价所采用的主流方法,因此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农业现代化国际比较体系并确定层次指标的权重,其可以方便的完成从目标层到指标层的分解,达到系统分析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层次分析法并没有提供科学系统的指标提炼方法,指标选择依靠主观判断,不同专家就同一个问题提炼的指标会存在很大差异,得出不同甚至相悖的结论。第二,从权重设置的角度来看,层次分析法中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权重设置的主观性也较大,比如有些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会给农业劳动生产率较大的比重,有的专家认为现代农业应该是可持续的农业,进而赋予相关指标较高的权重,权重设置中的主观因素进一步降低了分析的可靠性。为了弥补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可以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法等统计学方法对备选指标进行降维,剔除共线性,再结合系统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构建指标层次体系;在指标权重设定上可以使用德尔菲法等方法反复评分反馈,最终得出趋于一致的权重。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层次分析法关键节点的主观因素,提高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从评价结果的适用性来讲,本文所述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研究显示,从综合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年差来看,中国落后英国151年、美国108年、日本60年、巴西33年;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具体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国际差距评价方面,该研究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属于单纯地比较各指标的绝对值,使得数据支撑薄弱、缺乏全面性,同时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长度跨度过大,历史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使用年代差距分析法计算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差距,具有操作简单、可量化、可重演的优点。但是假定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性特征,且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单位变化率相同的假设过于严格和理想化,限制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使以年代差距为核心方法的实践结果只能作为一种估算,作为现代化水平监测评价和相关政策制定的理论参考。未来以年代差距分析为核心的测算方法需要在逐步放宽前提假设和完善数据基础体系的方向上寻求发展和突破。
根据前文结论,当前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水平相当,反观历史,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较为滞后,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4],这种状态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推动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经济系统走向平衡,1970年之后,这些措施的效果得以被考量,部分举措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步,而有些措施却造成的不良的后果。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对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农业现代化受到空前重视的中国来说,这些政策经验尤其重要。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指标分化较为严重,这种不均衡限制了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走向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依赖政策调控和财政补贴,重视农业基础功能的发挥,却忽视农业产业的市场属性,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农业经济效益难以获得提升。农业现代化应是农业系统全面的现代化,绝不应是部分指标的赶英超美,经济结构失衡和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已经成为当前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个突出点。因此,未来农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要保证农业基础功能的发挥,更要重视发挥农业产业的市场地位,进一步革除限制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推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土地流转集中,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改变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均衡现状,引导农业从“大而不强”向高产、高效和高附加转变。
5 结论
选定部分核心产业指标搭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典型国家的水平差距进行了单项指标及综合水平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年代差距。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各项指标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各核心指标分化较为严重,耦合性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