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研究意义】猪宰前会因遭受过度应激而破坏机体的正常能量代谢,引起异常肉的产生如PSE(pale, soft, exudative)肉或DFD(dark, firm, dry)肉。研究表明,猪对宰前应激的生理反应除与本身遗传背景有关外,还受其先前饲养环境的影响[1]。为降低动物对宰前应激的生理反应,国内外****试图通过福利型饲养方式如垫草富集环境 [2-7](enriched environment)和户外饲养[8-9]来改变猪的行为和性格特征如胆怯行为。因此,研究福利型饲养方式对猪宰前生理行为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且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也会提高屠宰行业所提倡的动物福利。发酵床是中国引进的一种福利型饲养方式,农作物秸秆、菌糠、木屑等床体垫料可为猪提供自由舒适的富集环境。【前人研究进展】国外关于福利型饲养方式对猪宰前生理行为的影响已有几篇报道,但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垫草富集环境能够降低宰前处理过程中(运输和待宰栏)猪的站立[4]、争斗[4]、游走[4-5]等行为,同时,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垫草富集环境能降低运输前后猪唾液皮质醇升幅。GADE[9]通过对贫瘠环境(传统漏缝地板)饲养与户外饲养作对比分析时发现,无论是在运输途中还是在待宰栏内户外饲养均显著降低了猪的攻击性行为。然而,KLONT等[7-8]对待宰栏内猪行为学分析表明,垫草富集环境对猪的休息、探究、游走、争斗等行为无显著影响。目前,国内关于发酵床饲养对猪生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期[10-13],而对宰前生理行为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切入点】宰前动物常常经历驱赶、混群、装卸、运输等一系列处理程序,这也是影响宰后肉品质的关键因素。待宰栏静养休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装卸和运输所造成的机体疲劳和生理应激反应。以前的研究表明[11-13],发酵床饲养能显著减少饲养期间猪只咬尾、咬耳、争斗等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因此,假设发酵床饲养可影响猪宰前生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说明发酵床饲养能影响猪宰前生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本试验从水泥地面饲养组和发酵床饲养组中各选择10头肥猪进行屠宰,重在对宰前待宰栏内猪行为学和运输前后唾液中皮质醇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胴体性质和肉品质是否存在差异进行评估。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与发酵床制作
本试验于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8月15日,在江苏省泗阳县天蓬畜牧有限公司进行。发酵床设施和垫料制作方法见文献[11]。1.2 动物试验设计与管理
选取日龄相近((70.47±1.60)d)体重为(27.03± 2.89)kg健康杜长大仔猪144头,随机分为水泥地面饲养组(concrete floor house, CF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 litter house, DLH),每组6个重复,CFH和DLH中每个重复分别为10和14头。试验采用两阶段饲养即生长期和育肥期,饲喂天数分别为63和42 d,共105 d。生长期CFH和DLH组饲养密度均为0.85 m2/头。育肥期时,为避免因动物粪尿排泄量的增加造成发酵床床体腐烂情况出现,在生长期结束称重后进行1次饲养密度调整,即调整为2.0 m2/头,并根据床体情况适时按起始垫料比例添加垫料。日粮购自于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生长期(313)和育肥期(314)日粮中粗蛋白分别为16.21% 和14.34%。DLH猪舍日常管理主要是进行垫料的维护,把猪粪尿比较集中地方散开,每周人工翻动1次,深度约为30 cm。CFH每天早上7:00和下午16:00清粪各1次。试验期间,每天06:30和17:00人工投料各1次,自由采食和饮水,免疫程序均按常规进行。1.3 运输与屠宰
育肥期称重后,每个处理组选择10头体重约为105kg的猪进行屠宰,公母各半。为避免动物唾液皮质醇浓度受自身节律变化的影响[14],运输选择在下午16:00进行。运输时,用装有双层围栏的专用卡车运输至离试验场地约为40 km的泗阳县政府定点屠宰场,运输密度和运输时间分别约为1.2 m2/头和1 h。到达屠宰场后,将试验动物赶入待宰栏,禁食休息8 h,期间自由饮水。待宰栏舍内面积为11.20 m2(L × W:3.66 m × 3.06 m),栏内密度为1.12 m2/头。运输和禁食休息期间试验动物均按照组别放置,不混群。屠宰时,使用人工麻电器将猪致昏(150 V,3 s),其余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猪屠宰程序(GB/T 17236-2008)进行。最后,将热胴体移入预先预冷的4℃冷库中排酸24 h。运输当天,用温湿度测定仪(衡欣AZ8808,台湾衡欣股份有限公司)采集了当地室外16:00—00:00温湿度数据,采集间隔为15 min,经计算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8.13±3.23)℃和(81.99±7.86)%。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性能测定 整个试验期间,以重复为单位于每周四早上饲喂前记录1次耗料量;于试验第0、64和106天早上对每头猪进行空腹称重,以重复为单位计算生长期、育肥期以及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和料重比。1.4.2 待宰栏内行为学观察 猪到达屠宰场2 h前,在每个待宰栏距地面上方约2 m处各安装1台红外高清摄像头(大华DH-SD-63E120I-HC,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于采集猪行为学录像。通过视频软件(PSS V4.06.12,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定每个视频段为30 min。为了准确识别所观察的猪,通过视频软件对每个视频段的时间显示进行提前和延迟20 s设置。受日落光线变暗限制,本试验共观察了3个视频段的行为学录像(17:13—18:43)。观察录像时,对待宰栏内每头猪进行逐一连续观察,并记录发生各行为的持续时间,计算各行为持续时间占每个视频段(30 min)的百分比(%)。具体行为类型及描述见表1,主要包括站立、休息(躺卧和犬做)、走动、探究、争斗、饮水等行为。
Table 1
表1
表1待宰栏内猪行为类型及定义
Table 1Definition of behavioral elements recorded in lairage pen
行为 Behaviors | 描述 Descriptions |
---|---|
站立 Standing | 身体保持直立并由四腿支撑,静止或走动 Body upright and supported by all four legs, standing or walking |
犬坐 Sitting | 前腿保持直立,臀部接触地面,如犬坐 Sitting with its forelegs straight and its hindquarters touching floor, like dog-sitting |
躺卧 Lying | 趴卧或侧卧 Lying on the belly or on the side |
走动 Walking | 以正常步态缓慢行走Walking with a slow regular gait |
探究 Exploring | 闻、嗅、啃地面和围墙 Sniffing, nosing, chewing the floor and walls of the pen |
争斗 Fighting | 攻击圈友,包括撞击、推挤、撕咬及追逐 Attacking penmates, including knocking, pressing, bitting and chasing |
饮水 Drinking | 嘴接触饮水器进行饮水 Drinking with its mouth over drinker nozzle |
新窗口打开
1.4.3 宰前唾液采集及皮质醇测定 于运输前(15:00)和运输后待宰栏内(17:13和19:13)进行唾液采集。以运输(16:00)为基点,将上述3个采集时间点分别设定为饲喂栏、待宰栏(0 min) 和待宰栏(120 min)。唾液采集固定为4人,2人1组。为避免因唾液采集对猪生理造成影响和加强猪对唾液采集的配合,采集者小心进入栏内,一旦采集成功给予猪少量青草以作奖励。由于饲养期间已进行唾液采集(每周1次),猪对该采样程序较为熟悉,因此3个时间点唾液采集持续时间为5—7 min。具体采集方法:用长度为20cm的医用止血钳夹住专用棉棒置于动物口中充分咀嚼,完全润湿后放入唾液采集管(Salivette®, Sarstedt, D-51588 Nümbrecht, 德国),每个动物2个棉棒,每个棉棒大约20—30 s,4℃离心(1 000×g, 2 min),-25℃冰箱保存,待测。样品解冻后,经2倍稀释用于皮质醇测定,测定方法按照皮质醇ELISA测试盒说明书(R&D Systems, Inc., MN, 美国)进行。
1.4.4 宰时血液采集及测定 宰时收集血液置于含肝素钠抗凝剂的一次性采血管中,室温静置30 min后离心(3 500 r/min,10 min),分装上清于1.5mL离心管中,-25℃保存,用于葡萄糖、乳酸、肌酸激酶(CK)和皮质醇测定。血浆中葡萄糖、乳酸和CK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进行。血浆中皮质醇测定(20倍稀释)方法同唾液。
1.4.5 胴体性质和肉品质测定 宰后去蹄、头、内脏及板油后,对胴体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作为该猪的热胴体重,用于计算屠宰率:屠宰率=热胴体重/屠宰活重×100%。根据《全国肉质协作组修正方案》(1987) 方法,于胴体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3点测定背膘厚,取平均值,作为该猪的背膘厚。排酸24 h后,对冷胴体进行称重,用于计算胴体滴水损失:
胴体滴水损失=(热胴体重-冷胴体重)/热胴体重×100%。
宰后45 min和24 h,用便携式pH计(HANNA HI99163,意大利)于左半胴体第10—11肋骨背最长肌处测定pH45min 和pH24h,探头刺入深度为2 cm,连续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测定pH24h后,于背最长肌第10—11肋骨处切开,空气暴露氧化30 min后,用口径为20 mm色差仪(NR20XE,上海高致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样品L*(亮度)、a*(红度)、b*(黄度),每个样品测定3个位点,取平均值。滴水损失测定按照文献[15]方法进行。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 2003初步处理后,对不符合正态分布(Shapiro-Wilk法)行为学数据分别进行反正弦平方根(arcsin√)转换。所有数据均采用SAS 9.1软件中的One-Way ANOVA过程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以0.05<P<0.10作为有差异显著性趋势判断标准。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2 结果
2.1 饲养方式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养方式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见,无论是生长期(27—70 kg)还是育肥期(70—105 kg),在猪末重、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等方面,CFH和DLH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10)。Table 2
表2
表2饲养方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Table 2Effect of rearing environmen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
项目 Items | 饲养方式 Rearing environment | P-value | |
---|---|---|---|
水泥地面饲养 CFH | 发酵床饲养 DLH | ||
生长期 Growing period | |||
始重 Initial live weight (kg) | 28.06±0.70 | 28.00±0.56 | 0.86 |
末重 Final live weight (kg) | 69.05±2.04 | 68.84±1.11 | 0.83 |
日均采食量ADFI (kg) | 1.78±0.06 | 1.73±0.11 | 0.33 |
平均日增重ADG (g) | 650.61±34.54 | 648.27±16.64 | 0.88 |
料重比 F/G | 2.74±0.09 | 2.66±0.09 | 0.22 |
育肥期 Finishing period | |||
末重 Final live weight (kg) | 105.45±2.68 | 105.88±2.42 | 0.78 |
日均采食量ADFI (kg) | 2.83±0.13 | 2.80±0.17 | 0.49 |
平均日增重ADG (g) | 866.70±67.99 | 881.93±48.65 | 0.74 |
料重比 F/G | 3.28±0.23 | 3.18±0.18 | 0.46 |
生长-育肥期 Growing-finishing period | |||
日均采食量ADFI (kg) | 2.20±0.07 | 2.16±0.11 | 0.49 |
平均日增重ADG (g) | 737.04±23.81 | 741.73±24.75 | 0.75 |
料重比 F/G | 2.99±0.10 | 2.91±0.11 | 0.27 |
新窗口打开
2.2 饲养方式对待宰栏内猪的行为特征的影响
饲养方式对待宰栏内猪的行为特征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在0—30 min和30—60 min两个时段猪站立、休息、探究、走动、争斗及饮水等行为方面,CFH和DLH之间无显著差异(P>0.10)。在60—90 min时段,与CFH猪相比,DLH猪探究、走动、争斗行为显著下降(P<0.05),但在饮水方面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10)。从总时间来看(0—90 min),与CFH相比DLH有降低猪争斗行为趋势(1.42±1.53 vs. 0.50±0.59; P = 0.07),但对猪休息、站立、走动以及饮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10);另外,尽管在探究行为方面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23),但在数字上DLH较CFH相比猪探究行为降低了23.37%。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待宰栏内不同饲养方式下的猪只行为的发生比例
A. 站立、B. 休息、C. 探究、D. 走动、E. 争斗、F. 饮水 * 表示P<0.05
-->Fig. 1The percentages of pigs reared in CFH and DLH performing behaviors for at lairage (%)
A . Standing, B. Resting, C. Exploring, D. Walking, E. Fighting, F. Drinking (F) * Indicates P<0.05
-->
2.3 饲养方式对宰前猪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饲养方式对宰前猪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无论是运输前(饲喂栏)还是运输后待宰栏0 min和120 min,DLH猪唾液皮质醇水平均高于CFH猪(图2-A)。然而,较饲喂栏中猪唾液皮质醇水平相比,无论是在待宰栏0 min还是120 min,DLH猪皮质醇水平升高程度均显著低于CFH猪(0 min:+ 2.85±0.66 vs. + 5.08±1.33,P<0.01;120 min:+ 1.03±0.63 vs. + 2.66±1.54,P =0.04;图2-B)。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饲养方式对宰前猪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Fig. 2Effect of rearing environment on the salivary cortisol level during pre-slaughter in pigs
*, **, and *** indicate P<0.05, P<0.01, and P<0.001, respectively
-->
2.4 饲养方式对猪宰时血液福利指标的影响
饲养方式对猪血液福利指标的影响见表3。与水泥地面饲养(CFH)相比,发酵床饲养(DLH)显著降低了猪血浆中乳酸含量和肌酸激酶(CK)(P<0.01),皮质醇含量有升高趋势(P=0.07),但对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Table 3
表3
表3饲养方式对猪宰时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Table 3Effect of rearing environment on the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t slaughter in pigs
饲养方式 Rearing environment | P-value | ||
---|---|---|---|
水泥地面饲养 CFH | 发酵床饲养 DLH | ||
葡萄糖 Glucose (mmol∙L-1) | 6.19±0.45 | 6.29±0.72 | 0.74 |
乳酸 Lactate (mmol∙L-1) | 15.44±2.61 | 12.78±1.07 | <0.01 |
皮质醇 Cortisol (ng∙mL-1) | 274.04±21.70 | 293.94±21.35 | 0.07 |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U∙L-1) | 4553.00±1544.39 | 2255.56±813.29 | <0.01 |
新窗口打开
2.5 饲养方式对猪胴体性质和肉品质的影响
饲养方式对猪胴体性质和肉品质的影响见表4。在热胴体重、屠宰率、胴体损失、瘦肉厚及平均背膘厚等方面,CFH与DLH之间无显著差异(P>0.10)。关于肉品质,与CFH相比,DLH对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滴水损失有增加和降低趋势(P=0.10),但对pH45min、pH24h、L*(亮度)、a*(红度)和b*(黄度)均无显著影响(P>0.10)。Table 4
表4
表4饲养方式对猪胴体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
Table 4Effect of rearing environment on the carcass traits and meat quality of pigs
饲养方式 Rearing environment | P-value | ||
---|---|---|---|
水泥地面饲养 CFH | 发酵床饲养 DLH | ||
胴体性质 Carcass traits | |||
屠宰活重 Body live weight (kg) | 106.40±3.21 | 105.02±3.50 | 0.40 |
热胴体重Hot carcass weight (kg) | 77.87±5.13 | 75.37±2.40 | 0.21 |
屠宰率 (%) Slaughter ratio (%) | 73.12±2.95 | 71.80±2.02 | 0.28 |
胴体滴水损失 Carcass drip dressing (%) | 1.57±0.29 | 1.77±0.69 | 0.46 |
平均背膘厚Average back-fat depth (cm) | 1.92±0.23 | 2.15±0.37 | 0.12 |
肉厚 Muscle depth (cm) | 6.81±1.07 | 6.39±0.83 | 0.37 |
肉品质 Meat quality | |||
pH1 | 6.21±0.24 | 6.24±0.36 | 0.46 |
pHu | 5.59±0.08 | 5.61±0.10 | 0.68 |
L* | 55.46±2.24 | 55.24±2.55 | 0.91 |
a* | 11.06±1.47 | 11.45±1.25 | 0.56 |
b* | 8.20±0.73 | 7.53±1.3 | 0.20 |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 | 2.59±0.35 | 3.00±0.67 | 0.10 |
滴水损失 Drip loss (%) | 2.04±0.56 | 1.56±0.61 | 0.10 |
新窗口打开
3 讨论
3.1 饲养方式对宰前生理行为的影响
MORRISON等[13]通过胆怯测试(fear test)发现,DLH猪较CFH猪相比更愿意接触陌生测试物,展示出较高的探究行为(闻嗅地面和与测试物互动)。因此推测,DLH可能对待宰栏内猪的生理行为产生影响。唾液皮质醇激素水平是猪只对其所处环境各种应激原作出应答的一项生理指标,常被用来评估动物福利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运输前即饲喂栏(home pen)DLH猪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CFH猪,这与笔者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1]。正常情况下,高皮质醇激素水平常与动物遭受慢性应激有关。然而,笔者先前的报道[10]和MORRISON等研究结果表明[11-12],DLH显著降低了猪只咬尾、咬耳、争斗等慢性应激原的发生率,提示较CFH猪相比DLH猪并没有遭受更强的慢性应激。类似地,DE JONG等[14]通过对猪的唾液皮质醇分析发现,垫草富集环境猪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贫瘠环境猪(漏缝地板),且两者差异也随着动物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分析其可能原因是:测定时(15:00)猪只正处于一天中的活跃期,且DLH猪较CFH猪相比展示出更多的活动和探究行为[11],进而刺激DLH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分泌更高水平的皮质醇。因此,评价动物福利是否改善不应该仅依赖于皮质醇激素测定[14],应结合行为学、生产性能、心理等方面指标对动物福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16]。唾液中皮质醇升幅常被用来评估猪对宰前急性应激的应对(copy with)能力[4-5, 8]。通过分析发现,运输前后DLH猪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升幅显著低于CFH猪,表明DLH猪对宰前运输应激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然而,也有****指出这可能是由于经宰前运输处理后,DLH猪唾液皮质醇含量达到最大值[4]。尽管关于宰前处理对猪唾液皮质醇升幅的影响已有报道[4-5, 8],但皮质醇水平的高低还受其遗传背景[17-19]和日粮营养水平[20]的影响,很难通过相关文献数据说明本试验中DLH猪唾液皮质醇含量是否已达到最大值。因此,仍需开展相关试验进行验证,如对猪施加不同程度的宰前应激(运输时间/距离、运输密度、混群)或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来分析唾液皮质醇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待宰栏前1 h(0—30 min和30—60 min)内DLH和CFH猪在休息、探究、走动、争斗、饮水等行为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类似地,KLONT等[7-8]研究结果也表明,垫草富集环境对猪在待宰栏内前1 h的休息、探究、走动、争斗等行为无影响。相反,DE JONG等[5]却报道,垫草富集环境显著降低了待宰栏内前1 h猪的走动和争斗行为发生率。笔者认为造成此差异可能与宰前动物是否混群有关,本试验和前两个研究的处理组之间动物均没有混群,而后者则采用混群处理。确实,GADE[9, 21]对待宰栏内猪的争斗行为分析表明:不混群时,两种福利型饲养方式(indoor free range/out door)与贫瘠环境饲养相比猪的争斗行为无显著差异;混群时,两种福利型饲养方式猪争斗行为均显著低于贫瘠环境饲养。另外,本研究通过延长对猪行为学观察时发现,经1 h的适应环境和短暂休息后,在60—90 min时段CFH猪则展示出更强的行为活性如站立、探究、争斗等行为显著增加。可能的原因是CFH猪在饲养期间缺少新奇刺激物(novel objects),面对陌生环境时CFH猪对周围环境信息更加敏感,展示出更浓厚的好奇心即好奇探究(novel exploration),同时其争斗行为发生率也随着探究行为的增加而提高。
3.2 饲养方式对宰时动物福利指标的影响
除动物行为和唾液皮质醇外,宰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皮质醇、乳酸、肌酸激酶等生化值常被用来评估生猪遭受应激大小的重要指标。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高低依赖于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分泌情况,是反映机体能量储存和代谢之间平衡的重要指标。乳酸水平是反映机体厌氧代谢程度的重要指标。肌酸激酶与机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价肉品质量的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显示,CFH和DLH猪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GADE[9]通过对户外饲养和舍内饲养的研究表明,两种饲养方式下猪宰时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最近LEBRET等[22]也得出类似结果。然而,在试验中,DLH猪血液中皮质醇水平有高于CFH猪趋势。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血液中的皮质醇包括结合态和游离态,游离态皮质醇在猪血液中约占35%,具有生物学活性,而唾液中皮质醇几乎以游离态形式存在[23]。本研究中,DLH显著降低了猪血液中乳酸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提示在面对屠宰应激时,DLH猪有更强的应对应激能力。相似地,FOURY等[6]研究也表明,舍外饲养或垫草富集环境均显著降低了猪宰时血液肌酸激酶含量,并认为肌酸激酶是评价猪宰时应激程度较好的指标。3.3 饲养方式对猪胴体性质和肉品质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DLH对猪胴体性质研究较多,但大多研究结果显示,DLH对猪屠宰率[13, 24-26]、背膘厚[13, 24-26]、眼肌面积[24-26]、瘦肉率[24-26]等胴体性质无显著影响,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然而,早期JOHNSTON等[27]报道,与CFH猪相比,DLH猪背膘厚增加了10.5%(P<0.05),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下降了1.91%和8.9%(P<0.05),表明DLH导致了更肥的胴体。笔者认为造成此差异可能与动物采食量有关,前者[13, 24-26]和本试验中DLH与CFH猪采食量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而JOHNSTON等[27]报道中显示,DLH猪较CFH猪相比采食量显著增加了12.1%(P<0.05)。猪肉品质常用评定指标包括pH、肉色、滴水损失、嫩度、肌内脂肪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肉的加工特性、营养价值和消费者可接受度。国内外主要通过宰后肉pH、肉色和滴水损失等指标区分正常肉、PSE肉和DFD肉[28-29]。pH45min、pH24h、L*(亮度)和滴水损失范围分别为>6.0[30]、5.5—5.8[30]、49—60[31]和<5%[28]。本研究结果显示,DLH有降低了猪肉滴水损失趋势(表4),但对pH45min、pH24h和肉色(L*、a*、b*)无显著差异,所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滴水损=0.82%—3.42%;pH45min=6.04—6.58;pH24h=5.41—5.69;L*=49.28—57.64),未出现PSE或DFD肉。目前关于DLH对猪肉滴水损失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MORRISON等[13]研究结果表明,DLH显著增加了猪肉的滴水损失。ZHOU等[25]却报道,DLH显著降低了猪肉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则表明DLH对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24, 26]。本试验结果表明,DLH有降低猪肉滴水损失趋势,与ZHOU等[2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DLH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肉的系水力。相似地,KLONT等[7]也报道,垫草富集环境猪肉系水力显著高于贫瘠环境饲养。这可能与肌内脂肪含量有关,肌内脂肪含量增加,可改善肌肉的系水力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32-33]。
4 结论
发酵床饲养降低了猪宰栏内争斗行为、运输前后唾液中皮质醇升幅及宰时血液中肌酸激酶含量,表明发酵床饲养能够提高猪对宰前应激的应对能力。发酵床饲养对猪背最长肌系水力和肌内脂肪含量有提高趋势,但对生产性能、胴体性质及其它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