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in filling and dehyd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hybrids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WANG Rong-Huan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9-02-26接受日期:2020-09-13网络出版日期:2021-01-12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19-02-26Accepted:2020-09-13Online:2021-01-12
Fund supported: |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荣焕, E-mail:
徐田军, E-mail: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45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荣焕, 徐田军, 陈传永, 王元东, 吕天放, 刘月娥, 蔡万涛, 刘秀芝, 赵久然.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J]. 作物学报, 2021, 47(1): 149-158. doi:10.3724/SP.J.1006.2021.93008
WANG Rong-Huan, XU Tian-Jun, CHEN Chuan-Yong, WANG Yuan-Dong, LYU Tian-Fang, LIU Yue-E, CAI Wan-Tao, LIU Xiu-Zhi, ZHAO Jiu-Ran.
因地制宜合理品种布局, 充分协调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熟期与产量潜力以及栽培技术措施间的关系, 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近年随着玉米生产目标由追求高产逐步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协调统一, 以及玉米机收技术的快速发展, 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别是脱水特性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并成为玉米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1]。
大量研究表明, 玉米籽粒的灌浆及脱水特性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2,3], 并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4,5,6,7,8,9]等共同影响。玉米籽粒的灌浆过程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过程, 粒重受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影响[10,11];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受灌浆速率、生理成熟期含水量及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共同影响[12]。关于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王同朝等[13]研究表明中熟比中晚熟品种灌浆速率高; 王晓慧等[11]研究表明中熟品种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短, 中晚熟、晚熟和超晚熟品种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长; 钱春荣等[14]研究表明灌浆速率以中早熟品种最高、极早熟品种次之, 中晚熟品种最低; 李凤海等[15]研究表明, 中晚熟品种平均脱水速率高于晚熟品种, 生理成熟时含水率的高低影响收获时的含水率; 万泽花等[16,17]研究认为早熟较中晚熟品种脱水快。
关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已有报道多是针对某一区域品种进行研究, 存在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属于不同熟期类型, 且灌浆速率多是基于粒重与授粉后天数进行拟合, 导致不同熟期品种因籽粒灌浆和脱水处于不同环境(特别是温度条件)而无法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因此, 本文基于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玉米品种熟期的界定标准, 以积温作为玉米生育进程的估算指标, 以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 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各品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 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品种的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潜力, 旨在为玉米生产科学品种布局、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用中早熟(medium-early maturity type, MEM)、中熟(medium maturity type, MM)和中晚熟(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MLM) 3个熟期类型, 共13个玉米生产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表1)。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展试验, 2015年5月10日播种, 各品种分别于生理成熟后14 d收获。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小区面积43.2 m2, 12行区、行长6 m、行距0.6 m。留苗密度为52,500株hm-2。其他管理同当地生产田。Table 1
表1
表1供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与积温
Table 1
熟期类型 Maturity type | 品种 Hybrid | 吐丝期 Silking stage (month/day) | 生理成熟期 Physiological maturity (month/day) | 生育期 Growing period (d) | 吐丝期-生理 成熟期天数 Days from silking stage to physiological maturity (d) | 吐丝期-生理成熟期积温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rom silking stage to physiological maturity (℃ d) |
---|---|---|---|---|---|---|
中早熟类型 Medium-early maturity type | 吉单27 Jidan 27 | 7/9 | 9/1 | 107 | 54 | 1406.5 |
京农科728 Jingnongke 728 | 7/9 | 9/1 | 107 | 54 | 1406.5 | |
农华101 Nonghua 101 | 7/10 | 9/1 | 108 | 53 | 1379.6 | |
中熟类型 Medium maturity type | 京单28 Jingdan 28 | 7/10 | 9/6 | 112 | 58 | 1488.8 |
先玉335 Xianyu 335 | 7/10 | 9/5 | 112 | 57 | 1467.2 | |
NK718 | 7/13 | 9/8 | 113 | 57 | 1447.5 | |
京华8号 Jinghua 8 | 7/13 | 9/9 | 114 | 58 | 1468.6 | |
利民33 Limin 33 | 7/13 | 9/9 | 114 | 58 | 1468.6 | |
京科528 Jingke 528 | 7/14 | 9/8 | 114 | 56 | 1417.1 | |
京单38 Jingdan 38 | 7/10 | 9/5 | 114 | 57 | 1467.2 | |
京科665 Jingke 665 | 7/10 | 9/8 | 116 | 60 | 1531.5 | |
中晚熟类型 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 郑单958 Zhengdan 958 | 7/14 | 9/16 | 121 | 64 | 1566.2 |
京科968 Jingke 968 | 7/13 | 9/15 | 121 | 64 | 1577.8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1.2 测定项目
1.2.1 生育进程 准确调查记载各品种的出苗期、吐丝期、生理成熟期。1.2.2 籽粒灌浆和脱水指标 吐丝前, 分别选择各品种生长健壮一致的代表性植株进行挂牌标记。各品种均在授粉后15 d起, 每隔7 d取样1次直至收获。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均分别取样。每次取样各小区分别取3个果穗, 取果穗中部籽粒100粒, 称其鲜重, 在105℃烘箱中杀青30 min后, 80℃烘干至恒重, 测定各品种的百粒干重。参照李璐璐等[1]的方法计算籽粒灌浆和水分相关指标。
含水量(g) = 鲜重(g) - 干重(g)
含水率(%) = (含水量/鲜重) × 100
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 (℃ d)-1] = [90% - 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授粉至生理成熟积温(℃ d)
生理成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 (℃ d)-1] = [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 - 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积温(℃ d)
籽粒脱水速率[% (℃ d)-1] = [90% - 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总积温(℃ d)
以授粉后积温(℃)为自变量、授粉后每7 d测得的百粒重为因变量(W), 参照朱庆森等[18]的方法, 利用Richards方程W = A(1+Be-Ct)-1/D模拟籽粒灌浆过程。籽粒灌浆速率: F = ACBe-Ct/(1+Be-Ct)(D+1)/D, 式中: W为粒重(g), A为最终粒重(g), t为授粉后积温(℃), B、C、D为回归方程所确定的参数, 其中B为初值参数、C为生长速率参数、D为形状参数, 当D = 1时, 即为Logistic方程。
计算下列灌浆特征参数:
最大灌浆速率(Gmax) = (CWmax/D)[1-(Wmax/A)D]
平均灌浆速率(Gave) = AC/(2D+4)
灌浆活跃期积温(完成总积累量的90%所需积温) P = 2(D+2)/C
1.2.3 产量 收获期, 剔除边行植株, 各小区人工收获中间2行, 自然风干后进行考种, 测定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籽粒含水率, 并折算成14%标准含水率产量。
1.3 数据处理
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 其中处理间差异显著性采用LSD法进行检验(α=0.05)。通过CurveExpert 3.0软件进行籽粒含水率拟合,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进行数据计算和作图。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品种的生育期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吐丝至生理成熟的天数及积温均存在较大差异(表1)。从生育期来看, 中晚熟品种(均为121 d)分别较中熟品种(平均114 d±1.3 d)和中早熟品种(平均107 d±0.6 d)长7 d和14 d; 吐丝至生理成熟(灌浆期)的天数, 中晚熟品种(平均64 d)分别较中熟品种(平均58 d±1.2 d)和中早熟品种(平均54 d±0.6 d)长6 d和10 d; 灌浆期的积温, 中晚熟品种(平均1572.0℃ d±8.0℃ d)分别较中熟品种(平均1469.6℃ d±32.6℃ d)和中早熟品种(平均1397.5℃ d±15.5℃ d)多102.4℃ d和174.5℃ d。2.2 产量性状表现
由表2可知, 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间, 平均产量以中晚熟品种最高(13,813.0 kg hm-2)、中熟品种次之(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最低(10,729.0 kg hm-2), 中晚熟品种平均产量分别较中熟和中早熟品种高6.5%和28.7%, 中熟品种平均产量较中早熟品种高20.9%。不同玉米品种间, 产量以中晚熟品种京科968最高(14,813.0 kg hm-2), 较同熟期类型品种郑单958高15.6%; 中熟品种京科665和NK718产量次之, 中早熟品种农华101产量最低。Table 2
表2
表2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构成
Table 2
熟期类型 Maturity type | 品种 Hybrid | 穗粒数 Number of grains | 百粒重 100-grain weight (g) | 产量 Yield (kg hm-2) |
---|---|---|---|---|
中早熟类型 Medium-early maturity type | 吉单27 Jidan 27 | 555 ef | 37.2 gh | 11,062.0 hij |
京农科728 Jingnongke 728 | 522 fg | 38.8 e | 10,875.5 ij | |
农华101 Nonghua 101 | 607 cd | 35.5 i | 10,249.5 j | |
平均值Average | 561 | 37.2 | 10,729.0 | |
中熟类型 Medium maturity type | 京单28 Jingdan 28 | 493 g | 42.3 b | 12,187.0 efg |
先玉335 Xianyu 335 | 644 abc | 38.4 ef | 13,187.5 cde | |
NK718 | 654 abc | 36.5 hi | 13,999.0 abc | |
京华8号Jinghua 8 | 531 fg | 40.9 c | 12,000.5 fgh | |
利民33 Limin 33 | 686 a | 32.5 j | 11,714.5 ghi | |
京科528 Jingke 528 | 570 def | 44.1 a | 13,750.0 bcd | |
京单38 Jingdan 38 | 605 cde | 39.1 de | 12,625.5 efg | |
京科665 Jingke 665 | 677 ab | 37.3 gh | 14,299.5 ab | |
平均值Average | 608 | 38.9 | 12,970.4 | |
中晚熟类型 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 郑单958 Zhengdan 958 | 628 bc | 37.6 fg | 12,813.0 def |
京科968 Jingke 968 | 675 ab | 40.1 cd | 14,813.0 a | |
平均值Average | 652 | 38.9 | 13,813.0 | |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 熟期类型Maturity type | ** | ** | ** |
品种Hybrid | ** | ** | **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3 籽粒灌浆参数
由表3可知, 活跃灌浆期积温(P)、平均和最大灌浆速率(Gave和Gmax)在不同熟期类型和玉米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熟期类型间, 以中晚熟品种的Gmax和Gave最低(分别为0.040 g 100-grain-1 ℃-1和0.027 g 100-grain-1 ℃-1)、P (1383.95℃)最多; 中熟品种P (1230.37℃)、Gmax和Gave (分别为0.045 g 100-grain-1 ℃-1和0.031 g 100-grain-1 ℃-1)居中; 中早熟品种P (1049.52℃)最少, Gmax和Gave最高(分别为0.050 g 100-grain-1 ℃-1和0.034 g 100-grain-1 ℃-1)。Table 3
表3
表3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灌浆特征参数
Table 3
熟期类型 Maturity type | 品种 Hybrid | 活跃灌浆期积温 P (℃) | 平均灌浆速率 Gave (g 100-grain-1 ℃-1) | 最大灌浆速率 Gmax (g 100-grain-1 ℃-1) |
---|---|---|---|---|
中早熟类型 Medium-early maturity type | 吉单27 Jidan 27 | 967.12 k | 0.036 a | 0.053 b |
京农科728 Jingnongke 728 | 1001.41 j | 0.036 a | 0.054 ab | |
农华101 Nonghua 101 | 1180.04 h | 0.028 c | 0.042 d | |
平均值Average | 1049.52 | 0.034 | 0.050 | |
中熟类型 Medium maturity type | 京单28 Jingdan 28 | 1191.59 g | 0.033 b | 0.049 c |
先玉335 Xianyu 335 | 1343.93 b | 0.028 c | 0.042 d | |
NK718 | 1258.63 e | 0.028 c | 0.041 d | |
京华8号 Jinghua 8 | 1009.70 i | 0.038 a | 0.056 a | |
利民33 Limin 33 | 1260.09 e | 0.025 d | 0.037 f | |
京科528 Jingke 528 | 1290.57 c | 0.032 b | 0.048 c | |
京单38 Jingdan 38 | 1218.27 f | 0.033 b | 0.048 c | |
京科665 Jingke 665 | 1270.15 d | 0.027 cd | 0.040 de | |
平均值Average | 1230.37 | 0.031 | 0.045 | |
中晚熟类型 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 郑单958 Zhengdan 958 | 1423.28 a | 0.026 d | 0.038 ef |
京科968 Jingke 968 | 1344.61 b | 0.028 c | 0.042 d | |
平均值Average | 1383.95 | 0.027 | 0.040 | |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 熟期类型Maturity type | ** | ** | ** |
品种Hybrid | ** | ** | **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相同熟期类型不同品种间的籽粒灌浆参数也存在较大差异。中早熟类型品种中, 京农科728和吉单27的Gave和Gmax相当且均显著高于农华101, 但3个品种的活跃灌浆期积温差异显著。中熟类型品种中, 京华8号的Gave和Gmax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但活跃灌浆期积温最少; 京单28、京科528和京单38, 以及先玉335和NK718的Gave和Gmax均分别相当, 但活跃灌浆期积温差异显著。中晚熟类型品种京科968的Gave和Gmax均显著高于郑单958, 但活跃灌浆期积温表现为郑单958高于京科968。
2.4 籽粒含水率和脱水速率
不同熟期类型和不同品种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表4)。不同熟期类型间, 籽粒生理成熟期平均含水率表现为中熟品种(31.0%)>中晚熟品种(29.8%)>中早熟品种(28.9%); 收获期平均籽粒含水率则总体表现为随着熟期延长籽粒含水率呈增加趋势, 具体为中晚熟品种(24.7%)>中熟品种(23.0%)>中早熟品种(21.2%)。不同品种间, 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变幅为26.6% (吉单27)~32.4% (利民33), 其中含水率32%以上品种2个(京单28<利民33)、30%以下品种4个(吉单27<京科665<京科968<农华101), 其余品种介于30.0%~ 32.0%; 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以京农科728 (19.8%)最低、郑单958 (25.5%)最高, 其余品种介于20.9%~ 24.0%。Table 4
表4
表4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脱水速率
Table 4
熟期类型 Maturity type | 品种 Hybrid | 籽粒含水率 Grain moisture content (%) | 生理成熟前平均生理降水速率 Physiological dehydration rate before physiological maturity [% (℃ d)-1] | 生理成熟后平均 物理脱水速率 Physical dehydration rate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 (℃ d)-1] | 平均总脱水速率 Average total dehydration rate [% (℃ d)-1] | |
---|---|---|---|---|---|---|
生理成熟期 Physiological maturity | 收获期Harvest stage | |||||
中早熟类型 Medium-early maturity type | 吉单27 Jidan 27 | 26.6 e | 23.0 bcd | 0.045 a | 0.012 f | 0.028 cd |
京农科728 Jingnongke 728 | 30.2 abcd | 19.8 f | 0.043 ab | 0.034 a | 0.038 a | |
农华101 Nonghua 101 | 29.9 bcd | 20.9 e | 0.044 a | 0.030 b | 0.037 a | |
平均值Average | 28.9 | 21.2 | 0.044 | 0.025 | 0.035 | |
中熟类型 Medium maturity type | 京单28 Jingdan 28 | 32.2 ab | 22.3 cd | 0.039 c | 0.033 ab | 0.036 a |
先玉335 Xianyu 335 | 30.2 abcd | 23.8 b | 0.041 bc | 0.022 cd | 0.031 bc | |
NK718 | 30.2 abcd | 23.2 bc | 0.041 bc | 0.024 c | 0.032 b | |
京华8号 Jinghua 8 | 31.6 abc | 22.1 d | 0.040 bc | 0.032 ab | 0.036 a | |
利民33 Limin 33 | 32.4 a | 22.4 cd | 0.039 c | 0.034 ab | 0.037 a | |
京科528 Jingke 528 | 31.9 abc | 22.6 cd | 0.041 bc | 0.032 ab | 0.036 a | |
京单38 Jingdan 38 | 30.7 abcd | 23.9 b | 0.040 bc | 0.023 cd | 0.032 b | |
京科665 Jingke 665 | 29.1 d | 23.9 b | 0.040 bc | 0.018 e | 0.029 c | |
平均值Average | 31.0 | 23.0 | 0.040 bc | 0.027 | 0.034 | |
中晚熟类型 Medium-late maturity type | 郑单958 Zhengdan 958 | 30.0 abcd | 25.5 a | 0.038 c | 0.016 ef | 0.027 d |
京科968 Jingke 968 | 29.5 cd | 24.0 b | 0.038 c | 0.019 d | 0.029 c | |
平均值Average | 29.8 | 24.7 | 0.038 | 0.018 | 0.028 | |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 熟期类型 Maturity type | ** | ** | ** | ** | ** |
品种Hybrid | ** | ** | ** | ** | **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不同熟期类型和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的生理降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表4)。不同熟期类型间, 生理成熟前的生理降水速率和平均总脱水速率表现为中早熟品种[0.044% (℃ d)-1和0.035% (℃ d)-1]>中熟品种[0.040% (℃ d)-1和0.034% (℃ d)-1]>中晚熟品种[0.038% (℃ d)-1和0.028% (℃ d)-1], 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则表现为中熟品种[0.027% (℃ d)-1]>中早熟品种[0.025% (℃ d)-1]>中晚熟品种[0.018% (℃ d)-1]。不同品种间, 生理降水速率变幅为0.038% (℃ d)-1 (郑单958和京科968)~0.045% (℃ d)-1 (吉单27), 物理脱水速率变幅为0.012% (℃ d)-1 (吉单27)~0.034% (℃ d)-1 (京农科728), 平均总脱水速率变幅为0.027% (℃ d)-1 (郑单958)~0.038% (℃ d)-1 (京农科728)。进一步分析发现, 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生理降水速率、物理脱水速率及总平均脱水速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07%、6.41%、5.35%、30.11%和11.86%。这说明, 参试玉米品种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较其他指标存在更大的差异。
2.5 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参数相关分析
对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分析(表5)表明, 产量与吐丝至生理成熟天数及相应积温极显著正相关, 与活跃灌浆期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收获期百粒干物重显著正相关, 收获期百粒干物重与活跃灌浆期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产量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灌浆期越长、灌浆速率越高, 粒重越大、产量越高; 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生理降水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但与生理成熟后籽粒平均物理脱水速率和总脱水速率极显著正相关, 说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越高后期脱水越快; 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吐丝至生理成熟天数及相应积温、活跃灌浆期积温极显著正相关, 与生理成熟前平均生理降水速率、生理成熟后平均物理脱水速率及总平均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灌浆期越长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越高、脱水越快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越低; 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生理降水速率与吐丝—生理成熟天数及相应积温、活跃灌浆期积温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灌浆期越短, 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生理降水速度越快; 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降水速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越高则生理成熟后的籽粒物理脱水速度越快, 物理脱水速度越快则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越低; 生理成熟前平均生理降水速率、生理成熟后平均物理脱水速率及平均总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Table 5
表5
表5玉米籽粒灌浆、 脱水及产量参数的相关分析
Table 5
![]()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 讨论
为实现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可比性, 本文参照李璐璐等[1]方法, 以积温作为玉米生育进程的估算指标, 以避免不同熟期品种因籽粒灌浆和脱水处于不同环境特别是温度条件下而无法客观评价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主要通过灌浆时间和灌浆速率共同影响粒重和产量[10,11]。金益等[19]研究发现, 早熟和晚熟高产玉米粒重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灌浆时间决定。本研究表明, 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粒重与活跃灌浆期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产量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灌浆期越长、灌浆速率越高, 粒重越大、产量越高,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 灌浆进程不同是导致不同熟期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 从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水平来看, 不同熟期品种的灌浆速率以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中早熟品种为最高, 但因活跃灌浆期最短, 干物质积累有限, 因此粒重和产量最低; 中晚熟品种虽然灌浆速率最低, 但活跃灌浆期最长, 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获得较高粒重, 再加上穗粒数较多, 因此产量潜力最大, 分别较中熟和中早熟品种高6.5%和28.7%; 中熟品种则协调了高产和早熟的矛盾, 虽然熟期较中晚熟品种早, 但灌浆持续期长, 灌浆强度大, 平均粒重与中晚熟品种相当(百粒干物重38.9 g), 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较中早熟品种高20.9%。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前的生理降水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直接影响籽粒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的含水率[12]。李凤海等[15]研究表明, 熟期对籽粒脱水速率有明显影响,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差异显著, 中晚熟品种高于晚熟品种。分析本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脱水特性, 结果表明中早熟品种生理成熟前的平均生理降水速率最高, 且生理成熟后仍可保持较高的物理脱水速率, 因此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最低; 中晚熟品种生理降水速率及物理脱水速率最低, 导致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的籽粒平均含水率(29.8%和24.7%)较高; 中熟品种的生理降水速率相对较高, 但灌浆期相对较短, 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高, 但生理成熟后仍可保持较高的物理脱水速率, 因此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低于中晚熟品种。关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 Afuakwa等[20]认为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赵淑杰等[21]认为晚熟组合高于早熟和中熟组合, 万泽花等[17]则认为早熟玉米品种未必低于晚熟品种。本研究表明, 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中晚熟品种(平均29.8%)高于中早熟品种(平均28.9%),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并且中熟品种虽然熟期早于中晚熟品种但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平均31.0%)为3个类型中最高。这说明, 虽然熟期是影响籽粒脱水的重要因素, 但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与品种熟期没有严格对应关系, 本文相关分析也证实了该观点。
玉米籽粒的灌浆和脱水进程、收获时的成熟度和含水率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22,23,24], 充分协调玉米品种熟期、籽粒灌浆及脱水的关系, 对指导玉米生产品种布局、挖掘品种高产潜力和实现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 平均生理降水速率、物理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 这与万泽花等[16]和李璐璐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本研究还表明即使相同熟期品种其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如, 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 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 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前人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 如赵淑杰等[21]研究表明同一熟期玉米组合的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谭福忠等[25]研究表明5个极早熟玉米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差异显著、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差异极显著。分析其原因, 除熟期外, 还应与不同品种的籽粒内部结构与化学成分以及叶片、茎秆、穗部等的脱水速率密切相关[26,27,28,29,30,31]。因此, 为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生产中品种布局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熟期及其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4 结论
不同熟期类型和玉米品种的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产量最高, 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高28.7%和6.5%, 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品种, 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中早熟>中晚熟品种, 且同一熟期不同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玉米生产中合理品种布局除需考虑品种熟期外, 还应兼顾其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热量资源不足地区宜选择生育期和灌浆期短、灌浆和脱水快的中早熟品种, 热量资源紧张地区宜选择产量潜力较大、灌浆及生理成熟后脱水快的中熟品种, 热量资源充足地区则宜选择生育期和灌浆期长、产量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8.10.007URL [本文引用: 4]

目的 当前,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限制了中国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籽粒授粉后,灌浆与脱水过程相伴,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和灌浆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其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累计选用22个供试玉米品种,统一授粉。2015年自授粉后26 d开始至11月14日止、2016年自授粉后11 d开始至10月17日止,连续测定籽粒含水率(MC)、含水量(M)、干重(DW)与鲜重(FW)的动态变化,建立这些指标与授粉后积温(T)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此明确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并结合籽粒脱水、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探讨这两个过程的关系。结果 玉米籽粒含水率、含水量、干重及鲜重的动态变化与授粉后积温均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2个参试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的关系符合Logistic Power模型。授粉后,参试品种含水率降至28%需要积温1 126—1 646℃·d,平均1 357℃·d;含水率降至25%需要积温1 218—1 810℃·d,平均1 480℃·d。综合分析籽粒干物质和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籽粒含水率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籽粒建成至线性灌浆期结束为止,干物质的快速积累是含水率快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第二阶段自线性灌浆期结束至籽粒收获,含水率下降的主导因素转化为籽粒水分的持续散失。相关分析显示,玉米灌浆期天数、积温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在2015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及总脱水速率与灌浆速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建立的Logistic Power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稳定性。籽粒含水率的变化由籽粒灌浆和籽粒脱水两个关键因素分阶段主导,评价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不仅要注意籽粒灌浆特性和熟期,还要关注籽粒脱水特性的选择。]]>
[本文引用: 4]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DOI:10.2135/cropsci1991.0011183X003100030006x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08URL [本文引用: 2]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DOI:10.3724/SP.J.1006.2019.83078URL [本文引用: 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变化, 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 (DH518)、衡早8号(HZ8)和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 (ZD958)、登海605 (DH605)为试验材料, 研究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灌浆期短, 籽粒开始脱水早, 脱水速率高, 生理成熟期粒重低, 产量低, 但早熟品种中DH518的产量显著高于HZ8。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模式不同, 但同一激素含量随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一致。两早熟品种籽粒的ABA含量高于两晚熟品种, 尤其表现在灌浆中后期。各品种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均与内源激素含量有关, 两早熟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本文引用: 2]
URL [本文引用: 1]

用 Richards 方程 W=A/(1+Be~(-kt))1/N 配合农垦57号、汕优63号等6个品种(含杂种)强、弱势粒的籽粒增重资料。依弱势粒配得方程的 N 值,将此6个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状况分为两个类型,即:01的异步灌浆型。并据籽粒生长速率曲线的两个拐点,将籽粒灌浆过程划分为:前,中(盛)、后(至90%A 止)3个期。同时导出:起始生长势 Ro=K/N,生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DOI:10.2135/cropsci1984.0011183X002400020018xURL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URL [本文引用: 1]

P>0.1);在同一年份,不同试验区所需积温呈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从播种至出苗阶段地区间相对差异最大,其次是吐丝至成熟阶段,出苗至吐丝阶段差异最小.郑单958成熟度与研究区热量条件显著相关,当地积温的利用效率与纬度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该品种在生长季>3000 ℃活动积温的地区属于安全种植带,小于该值的地区将受到不能正常成熟的威胁.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对积温的需求相对稳定.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在玉米品种自我生理反应调节下,地区间各生长发育时期所需积温差异显著.]]>
[本文引用: 1]
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 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粒叶比则与产量成正相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生态条件下,茎鞘内富集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反映了源-库-流的不协调。在不同生态条件下,C/N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籽粒氮素的来源可将不同品种归为3类:(1)对后期吸氮(61.0%—68.4%)的依赖高于器官转运氮(39.7%—46.0%);(2)后期吸氮量与器官转运氮量相当;(3)后期吸氮(42.5%—45.3%)低于器官转运氮(57.2%—61.7%)。【结论】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源库关系更加协调,表现在粒叶比高、收获指数(包括氮素收获指数)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适宜、C/N值相对较低。而粒叶比高、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也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裂区设计方式,对5个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及脱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35.61%~42.17%;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变化幅度为15.49%~28.50%。抽丝后35d至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5296%/d~0.9007%/d;生理成熟后至收获期籽粒的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4246%/d~0.5935%/d。出苗至抽丝的天数、株高、灌浆期绿叶数、单穗产量等性状与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穗长和穗粗等性状对脱水速率有显著影响。另外试验条件下相对湿度对生理成熟后部分品种的脱水速率影响显著。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