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临近空间内的某型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Lifting Hypersonic Vehicle,LHV)相较于传统飞行器,具有航程远、速度快等难以比拟的优势。然而,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环境复杂,气动模型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同时面临多飞行约束及动力学方程的强非线性问题,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制导律设计也成为了当前各国空天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4]
再入过程中大气环境变化剧烈,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滑翔轨迹会呈现一种周期性振荡现象,这种振荡使得飞行器容易超出过程约束及准平衡滑翔条件(Quasi-Equilibrium Glide Condition,QEGC)的限制,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有效消除振荡现象、保证再入滑翔过程的平稳性成为了目前再入制导的重点问题。文献[5]提出了一种基于QEGC的自适应制导方法,利用QEGC的特定弹道形式对末端速度及射程进行解析预测,修正倾侧角及迎角,使得弹道平滑。文献[6]通过QEGC将高度-速度平面内各项再入约束形成的飞行走廊转换为倾侧角-速度空间内的倾侧角走廊,通过在倾侧角走廊内设计倾侧角指令曲线来生成满足飞行走廊约束的标准轨迹。以上2种方法均以QEGC为基础,前者不依赖于标准轨迹,但需修正迎角指令,这使得纵向航程及升力受到影响,后者依赖于标准轨迹,自适应能力及鲁棒性一般,且由文献[7]可知, QEGC在航迹角增大或低速情况下可能失效。考虑到以上因素,文献[8]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QEGC的再入制导律,设计一种参数化的反馈控制律,根据高度变化率实时修正倾侧角幅值,有效抑制了周期性振荡现象,该方法无需修正迎角指令,减小了对升力的影响,但控制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参数设计,需要经过对参数的不断修正才能提升。
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本文结合模糊控制不依赖于模型、构造容易、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好的优点,在充分考虑各种约束的前提下,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
1 再入制导问题 1.1 三自由度运动学方程 为了方便滑翔再入制导律的设计,在考虑地球自转、忽略地球扁平率及风影响的条件下,于半速度坐标系建立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三自由度再入模型[9]
(1)

式中:为无量纲地心距,对于地球平均半径R0θ?分别为经度和纬度;为飞行器相对地球的无量纲速度,g0为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γψ分别为飞行航迹俯仰角和航向角;为无量纲化地球自转角速度,=Ω/ σ为飞行器倾侧角;分别为无量纲化的升力加速度和阻力加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m为飞行器质量;为速度无量纲化参数;CLCD分别为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Sref为机翼参考面积;ρ为大气密度,采用如下的指数模型[10]
(3)

式中:ρ0为海平面标准大气密度;Kρ为大气密度系数;h为海拔高度。
1.2 气动参数处理 本文着重于制导律的设计研究,故假设再入滑翔过程中飞行器力矩平衡,此外飞行器采用倾斜转弯的方式,故可以忽略侧力影响。
由式(2)可得,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无量纲化升力加速度和阻力加速度的大小与升力系数CL和阻力系数CD有关,而CLCD为非常值的气动参数,其大小由以下参数决定[11]
(4)

式中:Re为雷诺数;Ma为马赫数;αβ分别为迎角和侧滑角;pqr分别为机体三轴旋转角速度;δpδqδr分别为机体三轴舵偏角。
式(4)经过合理简化后,最终形式如下[12]
(5)

由式(5)可知,在一定条件下,CLCD的值需要输入迎角α、马赫数Ma及侧滑角β通过查表确定。为提高效率,在零侧滑条件下,可以假设正常飞行状态时CLCD对应马赫数Ma与迎角α的函数关系式为
(6)

式中:pijqij为多项式系数。
为保证精度,这里设置多项式阶数n=4,借助已有的公开数据[13]可以得到近似函数中的多项式系数。
对于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受到热流密度Q、过载nLD、动压q等约束的限制,具体表述如下[14]
(7)

(8)

(9)

式中:KQ为热传递系数;Qmaxqmaxnmax分别为飞行器所能承受的热流密度、动压和过载的最大幅值。
式(7)~式(9)组成了再入过程的强约束条件。
1.3 终端约束 本文采用能量e作为微分方程的自变量[15]
(10)

滑翔段的飞行任务是保证飞行器能顺利进入末制导阶段,因此,终端约束主要包括高度速度约束及经纬度约束:
(11)

式中:ef为终端能量约束;hfVfθf?f分别为再入终端的高程、空速、经度和纬度值。
1.4 H-V再入走廊 为了抑制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滑翔过程中的周期性振荡现象,再入制导方法中常引入QEGC[16]
(12)

QEGC可视作再入过程的软约束条件,结合3个强过程约束条件可以转化为H-V再入走廊的上下界[16]
(13)

式中:Hup(V)、Hdown(V)分别为H-V剖面的上、下边界。
由此可以得到H-V再入走廊如图 1所示。
图 1 H-V再入走廊 Fig. 1 H-V reentry corridor
图选项




2 平稳滑翔再入制导 2.1 纵向制导律设计 考虑到再入飞行器初始下降段的热保护要求,迎角指令常采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三段式迎角剖面[17]
(14)

式中:αmaxαmin为再入迎角边界值;V1V2为迎角剖面临界速度。
利用QEGC可将H-V再入走廊的约束转换为控制变量约束。对于H-V再入走廊,每个速度V都对应于高度上下边界HupHdown,即地心距ruprdown,将地心距ruprdown代入式(12)即可得到当前速度下的倾侧角指令上下边界|σ|max与|σ|min,即滑翔段应满足的输出指令边界值[18]
(15)

因为再入点初始高度较高,气动力作用较弱,QEGC难以满足,故以常值倾侧角作为初始控制指令,其方向由再入点与目标点的视线角Δψ0=ψT0-ψ0决定,即
(16)

式中:ψT0为再入点到目标点的航向角;ψ0为初始航向角。
初始下降段结束后,飞行器进入准平衡滑翔段,该段为主要飞行段,采用预测校正制导。在每一个制导周期内,系统初始化一个倾侧角幅值指令|σ|,该指令由参数化的常值倾角模型确定,其符号由航向角误差走廊确定,代入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进行积分,积分满足过程约束限制。当积分自变量e=ef时,得到如下待飞航程偏差:
(17)

式中:E(|σi|)为指令|σi|的预测偏差;Stg(ef)为指令|σi|输入下满足能量约束的航程;Stg为待飞航程,选取星下点圆弧长度进行近似:
(18)

以上为预测过程,基于此可以由待飞航程偏差E(|σi|)计算得到一个合适的倾侧角幅值,使得待飞航程偏差满足精度要求:E(|σi|)≤E(|σi|)setE(|σi|)set为精度限,倾侧角更新幅值|σi+1|的计算方法采用割线法[19]
(19)

2.2 横侧向制导律设计 横侧向制导决定倾侧角符号,即偏转方向。这里考虑到再入段不同位置机动能力的区别,设计如下航向角误差走廊,主要通过目标视线角Δψ=ψT-ψ确定偏转方向[20]
(20)

式中:Δψup、Δψdown分别为视线角上、下界。
采用一种漏斗型走廊以适应不同高度下飞行器气动效能的变化,如图 2所示。
图 2 航向角误差走廊 Fig. 2 Course angle error corridor
图选项




视线角上、下边界值Δψup与Δψdown由式(21)获得:
(21)

式中:Δψa、Δψb为视线角边界参考值;e1e2为能量临界值。
2.3 平稳滑翔模糊制导律 结合模糊控制原理在倾侧角外环控制回路增加反馈控制量,对横侧向制导通道输出指令幅值进行实时调节来达到抑制振荡,保持平稳滑翔。
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后,振荡幅值会在初始下降段到滑翔段过渡的时刻达到最大,之后随着飞行器空速V降低而逐渐减弱,因此在初始滑翔段需以抑制振荡为主,后半段则以减小终端误差为主,这里选择过渡段的波谷,即高度变化率的时刻为交班时刻,在之后的滑翔段进行反馈校正[21]
模糊控制器输入为V,输出为倾侧角幅值的调节量,为一个双输入单输出结构,其运行流程如图 3所示。
图 3 基于模糊控制的倾侧角调节算法 Fig. 3 Bank angle corr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control
图选项




模糊控制器输出的倾侧角调节量Δσfuzzy线性叠加到预测校正制导律的输出上:
(22)

式中:|σs|为调节后指令值;|σp|为预测校正法输出值;Δσfuzzy为模糊控制器输出的修正量。
在确定系统输入、输出与基本结构后,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设计。
1) 输入、输出论域定义
论域是模糊输入、输出量在归一化后的范围,这里将输入V和输出Δσfuzzy归一化到[-1, 1]的论域中。
以自变量为例,输入的取值范围为,归一化后的自变量论域为 ,则归一化线性变换为
(23)

式中:为输入值在论域中的值;η=(xmax*-xmin*)/(xmax-xmin)为归一化比例因子。这里的设计为[-1, 1]。
2) 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等级均采用8级:“NB、NM、NS、NE、PE、PS、PM、PB”,分别代表自然语言中“负值很大、负值较大、负值较小、负值很小、正值很小、正值较小、正值较大、正值很大”。模糊隶属度函数选用三角形,输入V和输出Δσfuzzy的隶属度函数均可表示为图 4
图 4 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 Fig. 4 Membership function of input and output
图选项




3) 模糊规则设计
针对高超再入滑翔过程,模糊推理规则的设计标准如下:定义作为待归一化高度变化率,为实际高度变化率,为参考高度变化率。当空速V较大时,应考虑抑制轨迹振荡,故倾侧角修正量较大,当为正值,即大于参考下降率时,修正量为正,输出倾侧角幅值增加以减小纵程使高度变化率减小,反之同理。参考高度下降率以图 5为例,取第一个拉起段后的波峰到末端的高度下降率,因为下降率均为负值,所以作为下边界。取初始下降段最低点到末端的高度下降率,则可取的算术平均值,即归一化后为0的点。
图 5 参考高度变化率取值 Fig. 5 Reference value definition of height gradient
图选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设计以下模糊推理规则,如表 1所示。
表 1 模糊推理规则 Table 1 Fuzzy logic rules
V
NB NM NS NE PE PS PM PB
NB NB NB NM NS NS NE PS PM
NM NB NB NM NS NS NE PS PM
NS NB NB NM NS NS NE PS PM
NE NB NB NM NS NS NE PS PM
PE NB NM NM NS NE PE PM PB
PS NB NM NM NS NE PE PM PB
PM NB NM NM NS NE PE PM PB
PB NB NM NM NS NE PE PM PB


表选项






表 1中,V每列与每行的交叉点代表推理结果值,以V=NB与=NB交叉单元格为例:IF V=NB AND =NB,THEN Δσ=NB。
4) 解模糊
由模糊规则可得当前输入下输出值Δσfuzzy的各模糊等级隶属度,要计算其在论域的取值还需要进行解模糊操作,采用重心法:
(24)

式中:G为重心位置,即输出在论域[0, 1]的取值;gi为每个三角形隶属度函数的重心;Si为每个模糊等级的隶属度;N为模糊等级数。
将所有归一化的[Vmin, Vmax]与[, ]输入模糊控制器,得到的输出结果Δσfuzzy的论域如图 6所示。
图 6 倾侧角修正值模糊推理结果 Fig. 6 Fuzzy logic results of bank angle correction
图选项




模糊平稳滑翔制导律设计流程如图 7所示。
图 7 基于模糊控制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 Fig. 7 Reentry steady glide guidance algorithm with fuzzy control
图选项




3 仿真验证 以某型号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由公开数据,其质量m=907.2 kg,机翼参考面积Sref=0.483 9 m2,机体所能承受最大热流密度Qmax=1 000 kW/m2,最大动压qmax=500 kPa,最大过载nmax=4g
对于本文方法仿真的精度,要求落点误差不大于15 km,大于15 km的认为任务失败,高度误差不大于2 km,速度误差在100 m/s以内。
对于制导指令输出,要求倾侧角幅值不超过σmax=80°,迎角均为正且不超过αmax=20°。
仿真中,微分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积分。
3.1 标准条件下再入制导仿真 设置3个不同初始条件,如表 2所示。终端约束相同的仿真算例,每个条件下分别对传统预测校正法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进行仿真验证,用以测试模糊规则及倾侧角反馈控制对再入周期性振荡的抑制效果。
表 2 标准条件下再入初始参数 Table 2 Reentry initial parameters in standard conditions
参数 算例1 算例2 算例3
高度/km 80 80 80
速度/(m·s-1) 7 000 6 800 6 900
经度/(°) 10 10 0
纬度/(°) 30 20 10
航迹俯仰角/(°) -1 -1 -1
航向角/(°) 120 120 100


表选项






再入制导仿真按照能量终止,末端能量ef=1/rf-Vf2/2。末端约束设置如表 3所示。
表 3 标准条件下再入末端约束 Table 3 Reentry terminal constraint in standard conditions
参数 数值
高度/km 24
速度/(m·s-1) 1 800
经度/(°) 10
纬度/(°) -20


表选项






2种制导律下分别进行仿真验证,得到的末端误差如表 4所示,其中,“/”号前后值分别代表预测校正法和本文制导律下的误差值。
表 4 标准条件下再入末端误差 Table 4 Reentry terminal error in standard conditions
误差 算例1 算例2 算例3
位置误差/km 9.36/5.20 6.17/8.32 11.92/11.85
高度误差/km 0.83/2.48 0.19/1.47 0.17/1.79
速度误差/(m·s-1) 4/10 1/17 0/7


表选项






仿真结果如图 8所示,图中左侧为本文制导律下的再入制导仿真曲线,右侧为传统预测校正法的再入制导仿真曲线。
图 8 标准条件下的再入制导仿真结果 Fig. 8 Simulation results of reentry guidance in standard conditions
图选项




对比图 8曲线及表 4所示终端误差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由表 4可得,本文制导律满足再入制导精度要求,落点距离误差小于15 km,高度误差小于2 km,速度误差小于100 m/s,且在高度及速度误差上均要优于传统预测校正法,说明了轨迹的平稳对于末端能量管控的重要作用。
2) 从图 8(a)再入三维轨迹可以看出,包含倾侧角指令调节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有效抑制了从第一个拉起段之后的周期性振荡,使得再入过程相较于传统预测校正法的再入制导仿真曲线更加平稳,达到了预期目标。
3) 从图 8(b)可以看出,本文制导律保证了再入轨迹完全位于H-V再入走廊内部,即满足QEGC、热流密度、动压及过载约束,而传统预测校正法的再入制导仿真曲线则出现多个振荡且峰值超出H-V再入走廊约束(QEGC约束条件)。
4) 从图 8(c)可以看出,本文制导律倾侧角指令曲线在1 500 km处出现较大幅值,对应于第一个拉起段,表明了模糊控制器调节效果明显,在满足指令幅值约束的条件下抑制了振荡。
3.2 扰动条件下再入制导仿真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在扰动条件下的鲁棒性,采用Monte Carlo再入制导仿真实验。在该实验中,保持飞行器参数不变,对初始位置及气动参数(升阻力系数)设置扰动,如表 5所示。
表 5 再入扰动参数设置 Table 5 Dispersion parameter setting of reentry guidance
偏差项 分布类型 偏差量
大气密度偏差Δρ 高斯分布 5%
高度偏差Δh 高斯分布 5.0 km
速度偏差ΔV 高斯分布 100 m/s
经度偏差Δθ 高斯分布 0.1°
纬度偏差Δ? 高斯分布 0.1°
航迹俯仰角偏差Δγ 均匀分布 0.1°
航向角偏差Δψ 均匀分布 1.0°
升力系数偏差ΔCL 高斯分布 10%
阻力系数偏差ΔCD 高斯分布 10%


表选项






再入制导初始参数如表 6所示。
表 6 扰动条件下再入初始参数 Table 6 Reentry initial parameters in dispersion conditions
参数 数值
高度/km 80
速度/(m·s-1) 7 000
经度/(°) 10
纬度/(°) 30
航迹俯仰角/(°) -1
航向角/(°) 135


表选项






再入制导末端约束如表 7所示。
表 7 扰动条件下再入末端约束 Table 7 Reentry terminal constraint in dispersion conditions
参数 数值
高度/km 20
速度/(m·s-1) 1 800
经度/(°) 90
纬度/(°) -20


表选项






按照以上参数进行100次Monte Carlo仿真,得到仿真结果如图 9所示。分别从振荡抑制效果、终端误差及过程约束方面展示了制导律的性能,对此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图 9 扰动条件下的再入制导仿真结果 Fig. 9 Simulation results of reentry guidance in dispersion conditions
图选项




1) 在存在初始偏差及参数误差的情况下,本文制导律可满足制导精度要求,速度误差不大于100 m/s,高度误差不大于2 km,末端位置误差在10 km内的占97%,在5 km内的占66%,CEP小于5 km。
2) 由图 9(a)~图 9(c)可以看出,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基于模糊控制的倾侧角调节策略可有效抑制周期性振荡,所有再入轨迹均未出现波动情况,整个飞行过程趋于平稳,说明本文方法的自适应性及鲁棒性较强。
3) 从图 9(d)可得,整个滑翔过程倾侧角指令反转次数大约为3~4次,且反转的射程间距大于200 km,保证了指令的有效性,说明基于能量分段的航向角误差走廊在满足大横程机动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反转次数。
4) 速度-高度轨迹及过程约束、再入滑翔过程满足QEGC及热流密度、动压和过载约束,整个滑翔段都位于H-V再入走廊内部,保证了飞行的稳定性和强约束要求。
4 结论 本文针对升力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滑翔过程中的周期性振荡问题,基于模糊推理控制及预测校正法提出了一种倾侧角反馈调节策略,经过研究分析及仿真验证,得到以下结论:
1) 基于模糊控制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律不依赖QEGC,适应能力更强,避免了再入航迹俯仰角增大或空速较低等条件下的QEGC失效问题。
2) 倾侧角指令调节通过模糊控制器实现,可以充分考虑当前飞行状态,更加准确地输出指令幅值调节量。本文方法不需要设计反馈控制回路参数,避免了参数设计需要的大量样本和时间。
3) 相较于传统预测校正制导,本文方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抑制了振荡,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LU P. Entry guidance: A unified method[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4, 37(3): 713-728. DOI:10.2514/1.62605
[2] WANG Y Y, YANG X X, YAN H C. Reliable fuzzy tracking control of near-space hypersonic vehicle using aperiodic measurement inform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9, 66(12): 9439-9447. DOI:10.1109/TIE.2019.2892696
[3] WANG F, GUO Y, WANG K, et al.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robust backstepping control design of flexibl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J].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9, 13(4): 572-583. DOI:10.1049/iet-cta.2018.5482
[4] VOLAND T, HUEBNER D, MCCLINTON R. X-43A hypersonic vehic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J]. Acta Astronautica, 2006, 59(1): 181-191.
[5] 谢愈, 刘鲁华, 汤国建, 等. 多约束条件下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轨迹优化[J]. 宇航学报, 2011, 32(12): 2499-2504.
XIE Y, LIU L H, TANG G J, et al.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with multi-constraints[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1, 32(12): 2499-2504. (in Chinese)
[6] 徐明亮, 陈克俊, 刘鲁华, 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准平衡滑翔自适应制导方法[J].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2, 42(4): 378-387.
XU M L, CHEN K J, LIU L H, et al. Quasi-equilibrium gliding adaptive guidance method for hypersonic vehicles[J]. 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 2012, 42(4): 378-387. (in Chinese)
[7] 熊子豪, 任章, 江若冲, 等. 标准轨迹制导中准平衡滑翔条件优化研究[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6, 3(4): 47-52.
XIONG Z H, REN Z, JIANG R C, et al. Demonst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quasi-equilibrium glide condition in reference trajectory reentry guidance[J]. Navigation, Position and Timing, 2016, 3(4): 47-52. (in Chinese)
[8] 赵汉元. 航天器再入制导方法综述[J]. 航天控制, 1994, 1(1): 26-33.
ZHAO H Y. A survey of guidance methods for spacecraft reentry[J]. Aerospace Control, 1994, 1(1): 26-33. (in Chinese)
[9] 赵江, 周锐. 基于倾侧角反馈控制的预测校正再入制导方法[J]. 兵工学报, 2015, 36(5): 823-830.
ZHAO J, ZHOU R. Predictor-corrector reentry guidance based on feedback bank angle control[J]. Acta Armamentarii, 2015, 36(5): 823-830. (in Chinese)
[10] 赫泰龙, 陈万春, 刘芳. 高超声速飞行器平稳滑翔弹道扰动运动伴随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 45(1): 109-122.
HE T L, CHEN W C, LIU F. Adjoint analysis of steady glide trajectory with disturbance motion for hypersonic vehicle[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9, 45(1): 109-122. (in Chinese)
[11] 梁子璇, 任章. 基于在线气动参数修正的预测制导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 39(7): 853-857.
LIANG Z X, REN Z. Predictive reentry guidance with aerodynamic parameter online corre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3, 39(7): 853-857. (in Chinese)
[12] JOSHI A, SIVAN K. Predictor corrector reentry guidance algorithm with path constraints for atmospheric entry vehicles[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07, 30(5): 1307-1318. DOI:10.2514/1.26306
[13] 雍恩米, 刘深深, 程艳青, 等. 面向弹道优化的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模态稳定性分析[J]. 航空学报, 2019, 40(7): 42-51.
YONG E M, LIU S S, CHENG Y Q, et al. Mode stability analysis of 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 for trajectory optimization[J].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9, 40(7): 42-51. (in Chinese)
[14] WAN Z J, LIU L, TANG G, et al.Optimal guidance with multi-targets for hypersonic vehicle in dive phase[C]//2013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Space Technologies(RAST).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3: 13710685.
[15] WANG H L, HUA Y Z, LI Q D.Constrained predictor corrector entry guidance for common aero vehicle[C]//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CCC), 2015: 934-1768.
[16] 王智, 唐硕, 闫晓东.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约束预测校正再入制导[J]. 飞行力学, 2012, 30(2): 175-180.
WANG Z, TANG S, YAN X D. Constrained predictor-corrector reentry guidance for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J]. Flight Dynamics, 2012, 30(2): 175-180. (in Chinese)
[17] XI Y, MENG Y. Adaptive actuator failure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hypersonic vehicle with full state constraints[J].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85: 464-473. DOI:10.1016/j.ast.2018.12.032
[18] GILEFERNANDEZ J, TIERNO M. Practical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low-thrust transfers[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0, 33(6): 1927-1931. DOI:10.2514/1.50739
[19] 梅映雪, 冯玥, 王容顺, 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约束再入轨迹快速优化[J]. 宇航学报, 2019, 40(7): 758-767.
MEI Y X, FENG Y, WANG R S, et al. Fast optimization of reentry trajectory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with multiple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9, 40(7): 758-767. (in Chinese)
[20] 王青, 莫华东, 吴振东, 等. 考虑禁飞圆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预测制导[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5, 47(2): 104-109.
WANG Q, MO H D, WU Z D, et al. Predictive reentry guidance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considering no fly zone[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5, 47(2): 104-109. (in Chinese)
[21] 管萍, 和志伟. 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 控制工程, 2018, 25(7): 1139-1144.
GUAN P, HE Z W. 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hypersonic vehicle attitude[J]. 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18, 25(7): 1139-1144. (in Chinese)


相关话题/控制 设计 过程 地球 优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小型旋翼无人机潜射控制器设计*
    现代体系作战中,潜艇的侦察距离短、作战隐蔽,常常需要反潜机或其他水面舰艇配合作战。无人机因其具有隐蔽性强、飞行灵活、小巧轻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海战搜索侦察、对海对空作战上。因此,无人机配合潜艇在作战中执行各类任务是一种很好的方案,也推动了潜射无人机的发展。潜射无人机通过导弹发射管等自主弹射装置,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时空约束条件下多旋翼机动轨迹优化方法*
    飞行器的航迹规划指在给定的规划空间内,寻找飞行器从起始点到达目标点,且满足某些约束条件,并使某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轨迹[1]。航迹规划可分为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两大类。轨迹规划是一种考虑了飞行器的动力学约束,从控制的角度进行飞行轨迹的优化,生成基于时间描述的空间曲线的规划方法[2-5]。近年来,多旋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随机机动模型和落点预测的制导律设计*
    对于非自旋弹体的制导武器,比例制导律是一种有效且广泛使用的制导律[1-2]。但对于自旋弹体而言,该制导律有可能出现制导性能下降、落点误差增大等问题[3]。为了提高自旋弹体的制导性能,迫击炮弹[4]、制导炮弹[5-8]、火箭弹[9-11]等自旋弹体采用了基于落点预测的制导律。这种制导律一般需要根据弹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输入饱和情形下战斗机大机动动态面控制*
    随着近年来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逐渐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大机动飞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战斗机的突防能力、机动规避能力以及飞行员的空战效率。战斗机在进行大机动飞行时能迅速获得机动性优势进而率先进入攻击位置,对于赢得近距格斗以至最终掌握制空权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在大机动飞行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无人集群系统时变编队H∞控制*
    近年来,无人集群系统(AirUnmannedSwarmSystem,AUSS)的编队控制由于其在协同搜索、协同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国内外众多研发机构的高度关注[1-4]。AUSS指由多架具有一定自主感知决策控制能力的同构或异构无人机组成的系统,相比于单架无人机,其性价比更高、生存能力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软式自主空中加油控制策略仿真*
    自主空中加油(AerialAutonomousRefueling,AAR)是在飞行过程中一架飞机向另一架或多架飞机(或直升机)转输燃油的活动,其可以加大飞机航程及作战半径[1]、增加飞机的有效留空时间、提升飞机的有效载重。自出现起,就对提升飞机/直升机的作战效能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已成为有人驾驶飞机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舰载无人机滑行轨迹控制方法*
    舰载无人机在现代海上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使用灵活和避免人员伤亡等优势,因此备受各国海军青睐[1-2]。舰载无人机滑行是航母甲板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将舰载无人机从停放位置转移到指定位置[3-5]。滑行过程中,在考虑舰载无人机地面机动能力的前提下,如何控制其滑行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欠驱动变质心飞行器的滚偏耦合自抗扰控制*
    变质心控制(MovingMassControl,MMC)技术利用内部可移动质量块使系统质心产生偏移,通过调整气动力臂的方式获得控制力矩改变运动姿态[1-5]。该控制技术相较传统气动舵面控制和喷气控制能够良好解决舵面烧蚀、气动外形保持、侧喷扰流和燃料限制等工程应用难点[6-10],充分利用气动力的作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多约束因子图优化的无人车定位与建图方法*
    无人车沿着特定路线行驶,实现如机场摆渡车、观光车,在工厂或封闭园区巡逻、货物搬运[1]、卫生清扫以及安保监测[2]等功能,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定位问题是无人驾驶中的关键问题[3]。最常见的定位方法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多航天器分布式事件触发分组姿态协同控制*
    姿态协同控制是多航天器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在如航天器编队飞行等领域[1-4]。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这一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当系统内所有航天器的姿态和角速度均达到一致时,称多航天器系统达到了姿态协同。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领导-跟随结构的多航天器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