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时空约束条件下多旋翼机动轨迹优化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飞行器的航迹规划指在给定的规划空间内,寻找飞行器从起始点到达目标点,且满足某些约束条件,并使某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轨迹[1]。航迹规划可分为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两大类。轨迹规划是一种考虑了飞行器的动力学约束,从控制的角度进行飞行轨迹的优化,生成基于时间描述的空间曲线的规划方法[2-5]
近年来,多旋翼飞行器在震后搜救、地质勘探、电力巡检等民生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任务场景往往有着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并且考虑到飞行器续航能力的限制,如何规划其机动飞行轨迹,满足多旋翼在续航时间、地形地势等时空上的约束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6-7]将控制器与规划相结合,生成一条由12维向量表示的轨迹,能够实现optitrack环境下的90°穿缝等激进飞行;Tordesillas等[8]针对未知环境,开发了一种快速规划算法,能在确保飞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飞行速度,飞行验证显示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7.8 m/s;曾佳和申功璋[9]采用了Dijkstar算法进行路径的实时规划,并基于飞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采用圆弧拟合方法来生成平滑的轨迹,仿真显示,能够生成满足需求的平滑轨迹;陈杰等[10]针对螺旋样条区域,建立了以飞行时间为代价函数的规划问题,并采用二阶泰勒展开法生成轨迹控制序列,仿真显示,相比原先的折线式轨迹,新的平滑轨迹能大大缩减作业时间,提高效率;孟少华等[11]针对微小型直升机的低空避障问题,通过将飞行器的动力学限制和空间障碍转为不等式约束,建立起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采用高斯伪谱法进行求解,仿真显示,该方法可快速且准确地实现避障。这些研究都针对设定环境的任务,从飞行器自身的机动性能等角度,对飞行轨迹作了优化,但对于穿缝、躲投掷物等激进场景,往往还需要飞机有优越的控制器响应性能,且上述研究并没有从任务环境本身出发来思考轨迹优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设定一定时间内穿越室内斜缝的典型任务场景,从针对性分析环境的角度出发,将时空约束具体化,并结合生活经验和环境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抛物原理和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多约束条件下轨迹优化方法。将穿缝过程分解为靠近和穿越2个阶段,在穿越段采用抛物思路优化多旋翼的穿缝轨迹,在靠近段采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设计轨迹实现飞行状态的转换。可视化仿真试验显示,多旋翼最大能穿越竖直方向63°或水平方向32°倾斜的斜缝。
1 四旋翼模型 为了能准确并直观地观察穿缝轨迹的优化效果,需建立可用于仿真试验的飞行平台,综合考虑任务环境和性能需求,本文选用如图 1所示的大疆F330作为建模对象进行研究。
图 1 大疆F330 Fig. 1 DJI F330
图选项




四旋翼的模型分为3个部分:动力系统模型、控制效率模型、刚体模型。动力系统模型由电机、电调、桨叶组成,由文献[12-13]可知输入的油门信号和输出电机转速之间成一次函数关系,且电机的响应可由一阶惯性环节表示,从而可建立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1)

式中:ωk为螺旋桨实际转速;Tm为电机响应时间常数;CR为油门和转速线性关系比例系数;ω0为怠速转速;σ为油门。
控制效率模型根据输入的电机转速及桨叶的拉力系数等四旋翼相关性能参数计算其在三轴上受到的力和力矩,可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2)

式中:f为四旋翼总拉力大小;τxτyτz分别为螺旋桨升力作用在四旋翼三轴方向上的力矩大小;ct为桨叶拉力系数;cm为力矩系数;la为机臂长度;ω1~ω4分别为4个电机的角速度。
1) 刚体模型包括运动学及动力学2部分,为了便于四旋翼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可作如下假设[13]:①四旋翼飞行器是刚体;②四旋翼整体完全对称;③质量和转动惯量不变;④四旋翼仅受重力和桨推力,仅受旋翼在机体产生的力矩和陀螺力矩。
在此基础上,可建立四旋翼的动力学方程,并由控制效率模型输入的三轴力和力矩求解出其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方程作积分运算,求得其位置和姿态,实现对四旋翼各运动参数的求解,其刚体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3)

式中:r为四旋翼位置向量;v为四旋翼速度向量;ω为四旋翼角速度向量;e3=[0 0 1]为单位向量;τ为四旋翼所受三轴力矩;R为地面坐标系到体坐标系的变换矩阵;Ga为旋翼的陀螺力矩;J为机体转动惯量;g为重力加速度;m为四旋翼质量;Θ=[φ θ ψ]为欧拉角;W为机体角速度到姿态角速度的转换矩阵;下标e代表物理量在地面坐标系下的表达,下标b代表物理量在体坐标系下的表达。
至此,得到了由式(1)~式(3)组成的四旋翼模型的数学表达,在MATLAB中按照上述方程搭建Simulink模型,其中刚体模型部分引用6DOF(Euler Angles)模块表示。
2 PID控制器 2.1 悬停控制器 考虑到悬停段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俯仰角和滚转角都较小,总拉力约等于四旋翼的重力,可对刚体模型作线性化处理:
(4)

式中:φθψ分别为四旋翼的滚转角、俯仰角、偏航角;下标xeyeze代表物理量地面坐标系表达下在三轴上的分量。
显然,外环的控制器可以解耦到水平和高度2个通道上。以水平通道为例,可建立位置环和速度环的PID控制,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如下:
(5)

式中:KPKIKD分别为速度环的比例、积分、微分环节增益;e为四旋翼误差;下标dh代表物理量水平通道上的期望值,下标h代表物理量水平通道上的实际值,下标w代表控制器位置环的相关增益,下标s代表控制器速度环的相关增益,下标r代表位置环相关物理量,下标v代表速度环相关物理量。
根据式(5)即可得期望姿态角的表达式为
(6)

式中:Θdh=[φ θ] 为姿态角在水平通道的分量;Aψ为由ψ表示的水平通道加速度与姿态角间的转换矩阵。
类似可得到高度通道上期望净推力的表达式,建立起完整的悬停控制器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搭建出来。
2.2 追踪控制器 追踪控制器要追踪一条在位置、速度、加速度上都是时变的轨迹,根据芭芭拉引理,可以设计如下所示的水平通道控制器方程:
(7)

这样通过加入前馈通道,可实现对轨迹的快速无差跟踪。
3 机动轨迹规划 本文将穿缝轨迹划为2个阶段:靠近段和穿越段。四旋翼从指定位置出发,按照靠近段规划的轨迹,以确定的速度和姿态到达抛出点;再按照抛物线轨迹,被从抛出点抛出,借助惯性穿过斜缝。下文分别对穿越段和靠近段进行具体的理论推导,以得到可行的数学解。
3.1 基于抛物原理的穿越轨迹规划
3.1.1 原理 在穿越过程中,飞行器的首要目标是避免与斜缝发生相撞,将其可能性降到最小。为了简化分析难度,可将四旋翼按照其带桨状态下的尺寸简化为一个长方体,则易知为了最大程度避免碰撞,需使飞行器以同样的倾斜状态从斜缝的正中心穿越。设计如图 2所示的平面Ⅱ,可知,平面Ⅱ与斜缝所在平面垂直且与斜缝两长边平行并过斜缝中心。则规划的穿越轨迹应是过斜缝中心且在平面Ⅱ上的曲线,四旋翼姿态始终保证机架平面与平面Ⅱ重合。
图 2 斜缝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diagonal seam
图选项




考虑到斜缝倾斜的角度能达到30°甚至更多,使四旋翼保持长期稳定的大角度倾斜姿势平稳飞过斜缝的难度过大,本文学习文献[14]的方法选择在平面Ⅱ内设计一条抛物线轨迹,借助四旋翼自身的惯性实现穿越,以提高规划轨迹的鲁棒性。
在地面坐标系oexeyeze下,用一组单位向量{e1, e2, e3}建立坐标系C描述平面Ⅱ内的运动,为了将四旋翼的运动限制在平面Ⅱ内,需要补偿重力加速度g在平面Ⅱ外的分量,将g投影到e3中,则有重力加速度分量gT
(8)

由四旋翼的质量为m,则需大小为mgT推力来抵消分量影响。由此,将三维的轨迹规划问题转为平面Ⅱ上的二维轨迹规划。此时,重力加速度g只剩下平面Ⅱ内的分量g,其值如下:
(9)

显然,物体在平面Ⅱ内做匀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0)

式中:i取值区间为{1, 2},表示e1e2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学公式;t0ct分别为起始时间和当前时间;ri(t)为时间t时四旋翼在坐标轴ei上的位置;vi(t)为时间t时四旋翼在坐标轴ei方向上的速度;gⅡ, ig在坐标轴ei方向上的分量。考虑到斜缝不仅有竖直方向的倾斜,还可能存在水平方向的倾斜,因此,物体运动需在2个方向上进行描述。例如,当斜缝只有竖直方向的倾斜时,此时gⅡ, 2=0,则四旋翼只有e1方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e2方向上为匀速运动。
图 3所示,可将三维的轨迹求解问题转为对二维抛物线轨迹的求解,在加速度g及斜缝中心已知的情况下,给定抛出点p的位置,可求得穿越段轨迹的表达及相关的状态量。
图 3 平面Ⅱ内飞行轨迹 Fig. 3 Flying trajectory in Plane Ⅱ
图选项





3.1.2 数学推导 由上可知,在斜缝倾斜程度已知的条件下,穿越段轨迹唯一地由抛出位置确定,可以建立一个最优化的问题,选出最优的抛出点p以确保飞行的安全。
考虑式(10)中的r(t0c)和v(t0c),由于在平面Ⅱ内,斜缝对四旋翼的约束仅有2条短边,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需要设计一条抛物轨迹,确保当四旋翼到达中心pg时,其在e1方向上没有速度分量,从而降低四旋翼与斜缝短边相撞的几率。假设到达pg的时间为tg, p0pge1方向上的距离为l,在e2方向上的距离为d,则由v1(tg)=0,有
(11)

显然为了安全,tg应当越小越好,即l越小越好,此时考虑四旋翼在动力系统和e2方向上安全距离的约束,可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ld来描述2个约束条件:
(12)

由于采用的是F330机型,且桨叶直径为203 mm,e2方向上抛出点位置至少要距离斜缝265 mm,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飞行器跟踪误差及现实中对斜缝位置的测算误差,设定e2方向上最小安全距离为350 mm,给定不同的最大速度限制,则以l为横轴,d为纵轴,可得到由如下速度约束曲线族及位置约束曲线所框定的可行域范围,如图 4所示。
图 4 可行域范围 Fig. 4 Feasible range
图选项




根据计算及观察,当取d的最小值时,可取得最小即最优的l,满足最优化条件,从而可通过坐标系C下的三轴单位向量{e1, e2, e3}表示出抛出点p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本文中设定斜缝的姿态角已知,则可建立坐标系C与地面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得到抛出点相关信息在地面坐标系下的表达。
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穿越轨迹结束的位置,四旋翼到达此点后即进入悬停工作状态。由于一般情况下e1e2两个方向上都有加速度,四旋翼穿越后并不会回到p关于斜缝的对称点上,因此,考虑到此时d的取值为最优解,且穿越后易与斜缝在e2方向上发生碰撞,以d为衡量指标,保证穿越起始点、结束点与斜缝在e2轴上的距离相等均为d,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轨迹的终止点作为四旋翼穿越后的悬停恢复点ph
3.2 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靠近轨迹规划 靠近段的目标是规划一条状态转换轨迹,确保四旋翼从初始状态出发,追踪此轨迹,最终能实现期望的抛出状态。据此建立最优控制问题,设四旋翼的加加速度j为控制量,取s=[r v a],以四旋翼的位置r、速度v、加速度a为状态量,建立靠近段任务的问题模型:

参考试验场地的尺寸限制,本文设定靠近段的初态st0即穿缝起始点为直面斜缝4 m远与斜缝中心等高的位置,靠近段的末态stf由穿越段抛出点定义。为了保证飞行轨迹的平滑性,此处采用三轴线加加速度的积分和作为代价函数来建立问题。由于此处控制量j存在物理意义上的约束,需采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求解。

3.2.1 原理 考虑到实际场景中,穿缝时间并不任意,飞机需综合考虑危险性和效率尽可能快得穿越斜缝,在调研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后,本文设定末态时间tf的取值范围为0~3 s,则此问题是一个积分型指标、末态时间tf约束、末端固定的最优控制问题。根据极小值定理,存在向量λ(t)和非零向量γ,使得最优解x*满足如下的必要条件[15],其中,哈密顿函数为:H=L(x, u, t)+λT(t)f(x, u, t)。
正则方程:
(13)

(14)

边界条件与横截条件:
(15)

(16)

极小值条件:
(17)

H变化律:
(18)


3.2.2 数学推导 针对本文问题模型,将问题解耦到三轴通道上,为便于描述,下文所有向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均不加下标表示,则对任一方向可建立如下的哈密顿函数:

则由正则方程有
(19)

由此可解得
(20)

根据极小值条件,将λ(t)和H(s, j, λ)的具体表达式代入:
(21)

对其关于j求导,有
(22)

由此即可求最优控制律和最优状态即最优轨迹如下:
(23)

(24)

此处假设末态时间tf为一定值,则在上述由参向量αβγ表示的最优状态量基础上,令t=tf,可反解出参数值,计算αβγ公式如下:
(25)

式中:
(26)

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循环比较每个末态时间tf对应的代价函数,以找到最优的状态量数学表达,完成靠近段轨迹的求解。
4 仿真试验 4.1 PID控制器仿真
4.1.1 悬停控制器仿真 悬停控制主要应用在起飞、回稳、降落3个阶段,起飞和降落阶段要求飞行器能够平稳、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回稳阶段要求能快速恢复稳定,因此两者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差异,回稳控制器引入飞行器实时位置作为输入,并适当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以使其尽快悬停。
根据试验环境,对起飞、降落阶段的悬停控制器,给定[10.8-1.5]m作为期望位置,图 5仿真表明,三轴仅x轴有2%的超调,且稳态误差均为0。
图 5 起飞悬停控制器位置响应 Fig. 5 Location response of takeoff hovering controller
图选项




对于回稳控制器,给定4 m/s的初速度和40°滚转的初始姿态,图 6仿真表明,飞行器在1 s时即趋于稳定,速度响应在1 s时已降至0.1 m/s内,最终滚转和俯仰角均为0,平稳悬停。
图 6 回稳控制器响应 Fig. 6 Response ofstabilization controller
图选项





4.1.2 追踪控制器仿真 给定螺旋线轨迹让飞行器跟踪,三轴上的位置响应误差最终能控制在4 mm内,且xy轴上的相角差约在0.7°左右,具体观察加速度和速度的跟踪误差,图 7仿真表明最终能控制在厘米级。
图 7 追踪控制器速度、加速度响应 Fig. 7 Track controller speed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图选项




4.2 任务规划仿真 在前文模型、控制器、轨迹规划完成的基础上,设定如下任务:空间中存在一堵仅留有一倾斜斜缝的墙面,四旋翼从墙前内任意一点出发,追踪确定的轨迹穿过斜缝后,在墙后快速悬停,并平稳降落在指定的位置。
针对此问题,按如图 8所示的架构编写状态机程序来检测四旋翼当前的状态,并据此打开所需的外环控制器。四旋翼会经历起飞、靠近、穿越、回稳、降落5个阶段,分别需接入悬停、追踪、油门、回稳、悬停控制器实现控制。任务开始时,系统预先观察斜缝,在得到斜缝中心位置和姿态角后线下完成轨迹规划的工作,并将计算得到的靠近段轨迹数学表达、穿越段所需净推力等信息发送给状态机,状态机据此建立起切换机制,每当四旋翼到达某关键位置时状态机即检测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容许误差,并决定是否打开新的控制器通道,控制四旋翼下一步的飞行动作。状态机的容许误差由外环控制器性能及仿真穿越效果确定,其指标如表 1所示。
图 8 任务规划模型 Fig. 8 Mission planning model
图选项




表 1 状态机参数 Table 1 State machine parameters
切换点 位置误差/cm 速度误差/(cm·s-1) 加速度误差/(cm·s-2)
穿缝起飞点 1 5
抛出点 2 5 250
回稳点 15
着陆时刻 300


表选项






本文选择给定斜缝中心位置为[40 -2]m,考虑设定起始位置、斜缝朝向、斜缝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倾斜角、最大飞行速度限制4类变量来设计任务想定,并搭建可视环境,且在斜缝四边上加入碰撞检测传感器,以其输出作为判定指标,验证四旋翼的穿缝效果。

4.2.1 任务流程演示 建立如图 9所示由飞机、斜缝、降落平台组成的仿真环境,并在MATLAB中使用3D工具箱搭建。以穿越竖直方向45°斜缝为例,观察整个穿越任务执行的流程,图 9展示了飞行器8个阶段下的飞行状态。
图 9 飞行任务流程 Fig. 9 Flight mission process
图选项




具体观察状态的切换情况,如图 10所示,状态机共进行了4次切换,经历了5个状态,与预期相符合。
图 10 状态机工作流程 Fig. 10 State machine workflow
图选项




观察此时传感器检测情况,如图 11所示,发现4条边上均输出无效信号,说明四旋翼未与斜缝发生碰撞,成功穿越。
图 11 传感器检测情况 Fig. 11 Sensor detection
图选项





4.2.2 仿真试验1:不同斜缝倾角及速度上限 斜缝倾斜角及最大飞行速度是限制穿缝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文综合竖直方向倾斜、水平方向倾斜及最大飞行速度设计了多组想定并进行仿真验证,总结四旋翼穿缝性能如表 2所示。
表 2 四旋翼穿缝性能 Table 2 Sewing ability of quadrotor
斜缝状态 4 m/s 5 m/s
竖直方向倾斜 65° 50°
水平方向倾斜 32° 30°
组合倾斜 60°+10°
45°+15°
24°+30°
50°+10°
30°+20°
5°+30°


表选项






由于整个穿缝任务的核心在靠近段的姿态转换,以竖直方向45°倾斜,水平方向倾斜0°斜缝,最大速度限制4 m/s为例分析靠近段外环追踪控制器效果。
图 12给出了飞行器三轴在加速度上的响应情况。仿真显示,三轴上位置和速度响应最终能较好地跟上期望的轨迹,但加速度在追踪后期的误差明显增大。具体测算靠近段到穿越段的切换点处响应情况,位置误差为0.03 m,速度误差为0.05 m/s,加速度误差为1.26 m/s2,显然位置和速度跟踪效果较好,但加速度的跟踪性能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靠近段的末期姿态角较大,则先前基于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线性化设计的外环控制器性能会明显下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后续需针对外环控制器的非线性设计继续研究。
图 12 靠近段轨迹加速度响应 Fig. 12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racking of approach trajectory
图选项





4.2.3 仿真试验2:不同起始位置及斜缝朝向 考虑到室内封闭环境的任务特点,四旋翼仅能通过相机来对斜缝进行观察,飞行过程中需要机头始终朝向斜缝方向,因此,斜缝的朝向会对任务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飞行器可能在斜缝墙前任意位置出发,不同出发位置对穿缝效果也存在一定可能的影响。针对这两者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开始穿缝前引导其飞向一个直面斜缝且距离为4 m的等高点,并调整机头方向使正对斜缝。
给定[2 -2 0]m和[-2 2 0]m两个不同的起始位置观察穿越效果,如图 13(a)所示,四旋翼主要在由起飞点到达起始点的轨迹上存在差异,从穿缝起始点出发的穿缝轨迹类似,最终都能成功降落在平台上。
图 13 位置与朝向条件变化下穿越结果 Fig. 13 Crossing result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irections
图选项




再给定斜缝偏航发生0°、60°、90°偏转,仿真表明都能实现成功穿越,具体观察偏航角的偏转,图 13(b)仿真显示靠近段和穿越段过程中飞机机头始终指向斜缝,最大仅发生8°左右的偏转,满足相机观测的需求。
5 结论 针对时空约束条件下多旋翼机动轨迹优化的问题,设定了穿越室内斜缝的任务场景,从具体分析任务对象特点的角度出发,运用抛物原理和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对四旋翼的穿缝轨迹进行了优化。
1) 进行了四旋翼建模、不同功能外环PID控制器设计、可视仿真环境搭建,构成用于进行规划效果验证的仿真飞行平台。
2) 基于抛物原理的轨迹规划方法最大能实现竖直倾斜63°或水平倾斜32°的斜缝穿越。
3) 本文方法减轻了轨迹规划的算力负担,降低了对内外环控制器的性能需求,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韦意豪.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与避障控制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6-7.
WEI Y H.Trajectory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of quadrotor[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8: 6-7(in Chinese).
[2] 王维平, 刘娟. 无人飞行器航迹规划方法综述[J]. 飞行力学, 2010, 28(2): 6-10.
WANG W P, LIU J. Introduction to unmanned air vehicle route planning methods[J]. Flight Dynamics, 2010, 28(2): 6-10. (in Chinese)
[3] 杜萍, 杨春. 飞行器航迹规划算法综述[J]. 飞行力学, 2005, 23(2): 10-14.
DU P, YANG C. Introduction of air vehicle path planning algorithms[J]. Flight Dynamics, 2005, 23(2): 10-14. (in Chinese)
[4] 张广林, 胡小梅, 柴剑飞, 等. 路径规划算法及其应用综述[J]. 现代机械, 2011(5): 85-90.
ZHANG G L, HU X M, CHAI J F, et al. Summary of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J]. Modern Machinery, 2011(5): 85-90. (in Chinese)
[5] 陈功, 傅瑜, 郭继峰. 飞行器轨迹优化方法综述[J]. 飞行力学, 2011, 29(4): 1-5.
CHEN G, FU Y, GUO J F. Survey of aircraft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s[J]. Flight Dynamics, 2011, 29(4): 1-5. (in Chinese)
[6] MELLINGER D, MICHAEL N, KUMAR V. Trajectory generation and control for precise aggressive maneuvers with quadrotor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12, 31(5): 664-674. DOI:10.1177/0278364911434236
[7] LIU S K, MOHTA K, ATANASOV N, et al. Search-based mot-ion planning for aggressive flight in SE(3)[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2018, 3(3): 2439-2446. DOI:10.1109/LRA.2018.2795654
[8] TORDESILLAS J, LOPEZ B T, EVERETT M, et al.FASTER: Fast and safe trajectory planner for flights in unknown environments[EB/OL]. (2020-01-09)[2020-07-25]. https://arxiv.org/abs/2001.04420.
[9] 曾佳, 申功璋. 一种无人机平滑飞行轨迹规划方法[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20(S1): 470-473.
ZENG J, SHEN G Z. A method of smooth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UAV[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8, 20(S1): 470-473. (in Chinese)
[10] 陈杰, 董伟, 盛鑫军, 等. 基于螺旋样条的旋翼无人机区域轨迹规划[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12): 1453-1459.
CHEN J, DONG W, SHENG X J, et al. Regional trajectory planning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based on spiral spline[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9, 30(12): 1453-1459. (in Chinese)
[11] 孟少华, 向锦武, 罗漳平, 等.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避障最优轨迹规划[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0(2): 246-251.
MENG S H, XIANG J W, LUO Z P, et al. Optim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small-scale unmanned helicopter obstacle avoidance[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0(2): 246-251. (in Chinese)
[12] WANG T, WANG L, LIANG J, et al.Autonomous control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of quadrotor helicopter[C]//201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ociety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CSAE).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2: 251-255.
[13] 全权. 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73-79.
QUAN Q. Introduction to multicopter design and control[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tronics Industry, 2018: 73-79. (in Chinese)
[14] FALANGA D, MUEGGLER E, FAESSLER M, et al.Aggressive quadrotor flight through narrow gaps with on-board sensing and computing using active vis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7: 5774-5781.
[15] 胡寿松, 王执铨, 胡维礼. 最优控制理论与系统[M]. 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49-76.
HU S S, WANG Z Q, HU W L. Optimal control theory and system[M]. 3rd ed.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7: 49-76. (in Chinese)


相关话题/规划 控制 环境 设计 优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随机机动模型和落点预测的制导律设计*
    对于非自旋弹体的制导武器,比例制导律是一种有效且广泛使用的制导律[1-2]。但对于自旋弹体而言,该制导律有可能出现制导性能下降、落点误差增大等问题[3]。为了提高自旋弹体的制导性能,迫击炮弹[4]、制导炮弹[5-8]、火箭弹[9-11]等自旋弹体采用了基于落点预测的制导律。这种制导律一般需要根据弹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输入饱和情形下战斗机大机动动态面控制*
    随着近年来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逐渐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大机动飞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战斗机的突防能力、机动规避能力以及飞行员的空战效率。战斗机在进行大机动飞行时能迅速获得机动性优势进而率先进入攻击位置,对于赢得近距格斗以至最终掌握制空权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在大机动飞行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无人集群系统时变编队H∞控制*
    近年来,无人集群系统(AirUnmannedSwarmSystem,AUSS)的编队控制由于其在协同搜索、协同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国内外众多研发机构的高度关注[1-4]。AUSS指由多架具有一定自主感知决策控制能力的同构或异构无人机组成的系统,相比于单架无人机,其性价比更高、生存能力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软式自主空中加油控制策略仿真*
    自主空中加油(AerialAutonomousRefueling,AAR)是在飞行过程中一架飞机向另一架或多架飞机(或直升机)转输燃油的活动,其可以加大飞机航程及作战半径[1]、增加飞机的有效留空时间、提升飞机的有效载重。自出现起,就对提升飞机/直升机的作战效能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已成为有人驾驶飞机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舰载无人机滑行轨迹控制方法*
    舰载无人机在现代海上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使用灵活和避免人员伤亡等优势,因此备受各国海军青睐[1-2]。舰载无人机滑行是航母甲板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将舰载无人机从停放位置转移到指定位置[3-5]。滑行过程中,在考虑舰载无人机地面机动能力的前提下,如何控制其滑行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欠驱动变质心飞行器的滚偏耦合自抗扰控制*
    变质心控制(MovingMassControl,MMC)技术利用内部可移动质量块使系统质心产生偏移,通过调整气动力臂的方式获得控制力矩改变运动姿态[1-5]。该控制技术相较传统气动舵面控制和喷气控制能够良好解决舵面烧蚀、气动外形保持、侧喷扰流和燃料限制等工程应用难点[6-10],充分利用气动力的作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多约束因子图优化的无人车定位与建图方法*
    无人车沿着特定路线行驶,实现如机场摆渡车、观光车,在工厂或封闭园区巡逻、货物搬运[1]、卫生清扫以及安保监测[2]等功能,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定位问题是无人驾驶中的关键问题[3]。最常见的定位方法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多航天器分布式事件触发分组姿态协同控制*
    姿态协同控制是多航天器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在如航天器编队飞行等领域[1-4]。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这一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当系统内所有航天器的姿态和角速度均达到一致时,称多航天器系统达到了姿态协同。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领导-跟随结构的多航天器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鸽群优化算法的实时避障算法*
    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下向机器人提供有关达到特定目标信息的任务[1]。对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避障十分重要,不合适路径可能会产生碰撞导致机器人的损坏,或大量时间的浪费[2]。一般来说,路径规划问题分为全局避障和实时避障(或称局部路径规划)。全局避障是指在障碍物完全已知的环境中,寻找可行路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机动飞行控制*
    以四旋翼飞行器(QUAV)为代表的多旋翼飞行器由于其机械结构简单、动力学易于分析的特点,被广泛研究。但是四旋翼是典型的欠驱动系统,机动性能较为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四旋翼的机动性是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也是提升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研究热点。四旋翼的动力组件主要由电机、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与桨叶组成。在飞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