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多约束因子图优化的无人车定位与建图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无人车沿着特定路线行驶,实现如机场摆渡车、观光车,在工厂或封闭园区巡逻、货物搬运[1]、卫生清扫以及安保监测[2]等功能,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定位问题是无人驾驶中的关键问题[3]。最常见的定位方法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创立时间较早,应用最为广泛,使用基于载波相位的差分GPS技术RTK定位精度可达到分米级[4]。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树木、楼房建筑物等高大物体的遮挡均会对GPS信号的强度产生影响,导致定位失效。为了克服信号不足的问题,常用卡尔曼滤波器将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耦合[5-6],但是高精度惯性导航元件较为昂贵,且存在累积误差。近年来结合高精度地图(High Definition Map,HD Map)[7]的无人车匹配定位发展较为迅速[8],但HD Map的构建需要昂贵的测绘系统和人工标注等复杂的后处理步骤[9],成本十分昂贵,不适用于特定场景下无人车的大规模应用,构建一个低成本、可靠且在复杂环境下鲁棒的定位与建图系统已成为无人车产业级应用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机器人导航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被用于解决无人驾驶的定位问题[10-11]。其中,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激光定位与建图(SLAM)方法不受光照影响,数据量相对较少,创建的地图精度更高,在无人车中应用更为广泛。Zhang和Singh[12]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实时定位和地图(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LOAM)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光雷达来获取点云图,并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方法来优化角点和平面点的距离,同步实现了高频率的里程计和低频率的建图,实时性较好,但由于缺少后端优化,累积误差导致所建点云地图欠准确,全局一致性低。Shan和Englot[13]在LOAM框架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Lego-LOAM,使用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实现了闭环检测和全局优化的建图功能,利用高层次几何特征提高了空间结构的描述效率,但该方法所建地图为较稀疏的特征点地图,难以用于定位。Ji等[14]提出了一种改进LOAM方案,在LOAM的框架中加入了GPS约束,该方法在局部估计中获得了较高的准确性,GPS先验信息可消除部分激光里程计带来的累积误差,但点云地图的“重影”问题明显。Deschaud[15]提出了一种扫描到模型(Scan to Model)的匹配方法,通过最小化当前点到以隐式移动最小二乘(Implicit Moving Least Squares,IMLS)表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来完成位姿估计,实现了稳定准确的点云匹配,但计算量大,难以用于实际系统。Chen等[16]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特征的改进LOAM方案,用于森林中树木模型的检测,但该方法仅对环境中树木的语义特征进行提取,对于无人车应用场景来说,单一的环境特征远远不够,并且还需要考虑大规模点云语义分割带来的计算量问题。
综上,以LOAM为首的激光里程计作为应用程度最为广泛的激光SLAM主流方案,仍存在大规模场景中无法消除累积误差、所建的点云地图无法用于定位的问题。而Lego-LOAM等增加了闭环约束的改进方案,使系统增加对历史观测信息的判断、保存和校正,提高轨迹的全局一致性,构建较精确的全局地图,提高地图精度。增加了GNSS以及地平面等先验环境信息的方案,为SLAM系统后端增添约束,可显著优化激光里程计的误差,提高姿态精度。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姿态精度还是地图精度均会影响无人车的定位效果。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SLAM方案,但都处于研究阶段,未考虑无人车的实际应用场景。
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个低成本、高精度的无人车定位与建图系统,为满足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进行点云特征提取与匹配的激光里程计。针对点云地图的“重影”和激光里程计的累积误差问题,从因子图优化角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三维激光SLAM系统,将GNSS(以GPS为例)及地平面等先验信息和基于聚类特征的闭环检测使用图优化框架融合到SLAM系统中,并使用KITTI数据集测试了该系统的性能。
1 系统概述 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框架如图 1所示。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运动补偿、体素滤波和分割等预处理操作;其次,在前端实现一个基于特征匹配的激光里程计,将地平面约束、GPS约束作为一元边,聚类特征作为闭环约束加入到图中,在后端进行位姿图优化,得到最优位姿,增量显示轨迹并存储相应帧的点云数据构建点云地图。
图 1 系统整体结构 Fig. 1 Overall structure of system
图选项




1) LiDAR坐标系L,其原点位于LiDAR的几何中心。X轴指向前方、Y轴指向左侧、Z轴指向上方。在时间tk扫描的点i表示为X(k, i)L
2) IMU坐标系I,以IMU重心为坐标原点,分别沿IMU水平轴和纵向轴设置X轴和Y轴,Z轴垂直于XY平面。
3) 世界坐标系W,其原点位于初始位置。存储的地图点i表示为X(k, i)W
本文假设在传感器数据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坐标转换均属于刚体变换,用平移和四元数来表示,如kk+1时刻世界坐标系下车辆的位姿变换即表示为T(k, k+1)W=[x, y, z, θx, θy, θz]Txyz为各个方向的位移,θxθyθz为旋转角度。
2 SLAM方案 在本节中将介绍激光SLAM系统的各个子模块,包括点云预处理、激光里程计、多约束因子图和图优化等4个模块,并对其理论内容进行推导。
2.1 点云预处理 根据LiDAR的扫描方法,按空间和时间顺序记录这些点以进行遍历。由于在LiDAR的扫描过程中,车辆已经移动,为此引入IMU位姿信息[12]对LiDAR运动进行补偿,得到去除点云畸变的当前帧。激光点云信息量巨大,在进行帧间匹配之前,将输入点云S经过体素滤波去除噪点和地面点,对剩下的点云进行欧氏聚类,滤除动态物体等无效点。
本文提出一种轻量级地平面分割方法。设定无人车前进的方向为世界坐标系X轴的正方向,将点云的三维空间XYZ降到二维平面XY,根据激光雷达投影到地面的射线中前后两点的坡度是否大于事先设定的坡度阈值来判断点是否为地面点。
激光雷达安装在车辆顶部并与地面平行,雷达由下至上分布多个激光器,发出一系列放射状激光束,这些激光束在平地上即表现为一条射线,如图 2所示。
图 2 地平面分割方法示意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ground plane segmentation method
图选项




因雷达安装高度固定,对于平坦的地面,可以根据LiDAR返回的坐标值得到点到LiDAR的距离,对于任一点i, iS
(1)

式中:xiyii点在LiDAR坐标系L下的坐标位置;θi为点相对于车头正方向(X方向)的夹角;rii点到LiDAR的水平距离。
将同一射线上的点按照水平距离ri排序,计算同一条射线上相邻两点的坡度。
(2)

式中:zii点的垂直高度;ai, i+1i点和i+1点之间的坡度;h为LiDAR的安装高度。
为了避免地面不平或是LiDAR并未完全平行于地面安装等微小因素引起的检测误差,定义一个阈值threguler,将式(2)结果与此阈值作比较,当ai, i+1 < threguler即将i点归为地面点。
对去除地面点后的点云进行欧氏聚类,为了达到更好的聚类效果,在以LiDAR为圆心的不同距离区域内使用不同的聚类半径阈值,效果如图 3所示。
图 3 点云预处理效果 Fig. 3 Point cloud pretreatment effect
图选项




场景中的运动物体严重影响建图过程的准确性,但是从扫描中删除所有动态对象,需要场景的高水平语义信息,对点云进行语义分割耗时较长,不适用于实时系统。本文通过删除小型物体来替代动态物体删除,从场景中丢弃那些尺寸被认为可能是动态物体的对象。将可能是行人、汽车、公交车或者货车等小的点类去除,移除聚类边界框X方向上小于10 m,Y方向上小于5 m,Z方向上小于4 m的点类,保留足够的大型基础设施信息,如墙壁、栅栏、立面和树木(高度超过4 m),确保激光雷达里程计特征匹配过程中角点和边缘等特征信息足够。
2.2 激光里程计 LOAM根据激光雷达的特性,按照扫描线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提取特征点。在本文中对其简化,引入主成分分析计算点云主方向,以满足计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当前帧点云表示为
(3)

式中:xiyizi, i∈(1, 2, …, n)为经过点云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后的点云坐标。
将点云分别投影到X轴、Y轴和Z轴上,计算协方差矩阵为
(4)

式中:cov为协方差算子,对每个点分别计算其x坐标、y坐标以及z坐标之间的协方差。例如,cov(x, y)为x坐标与y坐标之间的方差,当cov(x, y)>0时,xy正相关,cov(x, y)=0时,xy相互独立。协方差由式(5)计算:
(5)

式中:xiyi为点云坐标;n为当前帧点云中点的个数。
计算协方差矩阵C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将特征向量从大到小排列,组成特征矩阵U
设点i为在tk处获得的特征矩阵Uk中的点,R点为i周围10个连续点的集合,通过围绕点i的10个矢量之和的范数的大小来评估点i附近局部表面的光滑度。定义光滑度c
(6)

式中:X(k, i)W为世界坐标系下k时刻扫描点i的向量表示,ij均为R中的点;X(k, j)W为扫描点j的向量表示。
根据点的时间戳将Uk分为4个部分,并根据光滑度c的值对每个部分进行排序,选择值最大的2个点作为拐角点,值最小的4个点为平面点。
在进行帧间匹配时,同一帧内的2个连续角点可以形成一条边缘线,3个平面点可以形成一个平面。利用帧间变换矩阵Tk+1帧的点变换回第k帧,则属于k+1帧的角点和平面点分别到属于k帧的边缘线以及平面的距离应该为0,设该距离的向量形式为dT的初值可由IMU提供的车辆位姿得到。求d的最优值即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使用Levenberg-Marquardt (L-M)优化方法最小化d,得到最优的T
(7)

式中:为雅可比矩阵;λ为迭代步长系数;一系列T(k, k+1)W乘积为世界坐标系W中车辆的位姿变换。
2.3 多约束因子图 因子图由“顶点”和“边”组成[17],具体到SLAM问题中,“顶点”为车辆的位姿,“边”为位姿之间的约束[18]。为了解决长距离漂移问题,本文提出设有一种包含地平面约束、GPS约束、点云聚类特征闭环约束和前端里程计约束的多约束因子图,如图 4所示。图中: Gi为由GPS数据生成的固定节点;Ti为三维位姿变换SE(3)中的车辆位姿节点;π0为地平面节点。
图 4 因子图结构 Fig. 4 Structure of factor graph
图选项





2.3.1 地平面约束 在2.1节点云预处理中已完成地平面的检测,将地面局部建模为π=[nx, ny, nz, a]T参数化的平面[19]nxnynz为平面的法线,a为原点到平面的距离,对于平面上的任一点xiyizi,有xinx+yiny+xinz+a=0。
为了计算车辆姿态和地平面之间的误差,需要将车辆的姿态节点与固定的地平面节点相连,先进行坐标转换,用初始时刻的地平面和车辆姿态,得到由车辆姿态估计的地平面,即
(8)

式中:nx0ny0nz0a0为初始时刻平面π0,设定其初始值为[0,0,1,0]Tn′xn′yn′za′为车辆姿态估计的地平面π0Ttt时刻的车辆位姿。
采用最小参数法定义平面参数表达式为
(9)

式中:arctan(ny/nx)为平面方位角;arctan(nz/n)为平面仰角;a为截距,表示原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则位姿节点和地平面节点之间的误差被定义为
(10)

式中:πtt时刻检测到的地平面。

2.3.2 GPS约束 为了便于优化,首先将GPS数据转换为UTM坐标,然后将每个GPS数据与位姿节点相关联[20],位姿节点与GPS数据的时间戳对齐,则GPS位置即可作为先验位置信息,成为位姿节点的一元边缘。位姿节点的平移矢量与GPS位置之间的误差定义为
(11)

式中:Ttt时刻的车辆位姿;Gi为GPS数据生成的固定节点。

2.3.3 点云聚类特征闭环约束 在2.1节中已得到一系列点云聚类,分别进行几何特征和直方图特征提取,用于随后的标识和分类[21-22]。提取的点云段特征由特征向量f=[f1 ?f2? … ?fn]表示,每个元素代表局部或全局描述方法。通过计算点云段中的点与其质心之间的差,可以获得点云段的3D结构张量及其特征值λ1λ2λ3。参照SegMatch方法[23]计算点云的线性度(Lλ)、平面度(Pλ)、散射度(Sλ)、全方差(Aλ)、各向异性(Oλ)、特征熵(Eλ)和曲率变化度(Cλ),特征描述符如下
(12)

式中:zi为归一化的特征值。
直方图特征包含随机两点的距离统计、随机三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统计以及随机三点组成的一个角的角度统计等3种。
在完成聚类特征提取后,先基于点云聚类闭环匹配得到当前帧与地图的粗匹配,再采用扫描到地图(Scan to Map)模型[24],以当前时刻点云帧为中心,按照时间向前和向后各索引数帧点云组成局部地图,利用正态分布变换(Normal Distribution Transform,NDT)得到当前点云和局部地图间的精确变换。
为了提高闭环检测的效率,避免频繁检测造成计算量过大问题,设置闭环检测帧的最小时间差,滤除时间间隔较近的匹配。最终将闭环得到的变换矩阵,作为位姿约束输入后端进行优化。
2.4 图优化 本文采用g2o优化库,对最终建立的位姿图进行优化[25]。当优化了整个LiDAR运动的位姿图后,将位姿节点对应的三维点云帧进行拼接,从而得到全局一致的轨迹和地图。
3 实验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选择无人驾驶数据集进行实验。目前KITTI数据集是评估SLAM的最受欢迎的数据集,为本文的实验评估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实验借助Linux下的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架构,在具有2.20 GHz×4的i 5-5200 CPU和12 GB内存的计算机上运行。
3.1 定位精度 以KITTI数据集提供的真值作为参考,将SLAM轨迹与真值进行对比,通过计算位姿轨迹与真实轨迹之间的相对位姿误差(Relative Pose Error,RPE)和绝对轨迹误差(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ATE)来评估本文方法的定位精度。

3.1.1 准确性分析 RPE是指在固定长度的间隔内,估算位姿和真实位姿之间的差值,相当于直接测量激光里程计的误差。为了体现本系统的定位效果,以KITTI数据集作为输入数据,采用经典的LOAM方法和本文方法,分别在短距离运动场景(1 392 m)和长距离运动场景(3 714 m)2种模式下进行实验,将里程计数据存储并解算,每隔50 m统计一次RPE,以此评价姿态精度。表 1中列出了不同运动场景的数据帧数、轨迹长度以及RPE的详细值,包括最大值、平均值、中值以及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等。
表 1 相对位姿误差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Pose Errors (RPE)
实验结果 LOAM 本文
短距离 长距离 短距离 长距离
RPE最大值/m 0.79 9.40 0.81 6.21
RPE最小值/m 0.09 0.08 0.10 0.08
RPE平均值/m 0.32 1.98 0.30 0.81
RPE中值/m 0.29 1.31 0.23 0.73
RPE RMSE/m 0.39 2.09 0.31 1.05
?数据帧数 1704 4544 1704 4544
?轨迹长度/m 1392 3714 1392 3714


表选项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短距离还是长距离运动环境下,本文方法的RPE要明显低于LOAM方法,经典的LOAM方法在短距离运动场景下RMSE为0.39 m,但是在长距离运动环境下,里程计精度降低,而本文方法在长距离实验测试中,RPE的RMSE值可保持在1.5 m以下,适用于无人车的应用场景。图 5为本文方法和LOAM方法在长距离运动环境下,RPE值和点云序列之间的关系,为了对比更为明显,LOAM方法用虚线表示,本文方法用实线表示。
图 5 相对位姿误差和点云序列曲线 Fig. 5 Curves of RPE and point cloud sequence
图选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对应的曲线更加缓和,相对来说跳变较少,虽然在第12次计算时出现了较大误差值,但系统的图约束消除了部分漂移,随后误差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与本文方法相比,随着车辆运动距离的增加,LOAM方法的累积误差逐渐增加,曲线增幅逐渐变大,这可说明本文方法在无人车较长距离运动环境中的可靠性更高、稳定性更好。

3.1.2 一致性分析 对于SLAM系统一致性的评估,本文引入绝对轨迹误差(ATE)指标,根据时间戳对齐位姿的真实值和SLAM系统的估计值,计算每对位姿之间的差值,最后对ATE进行评价。这里同时考虑旋转和平移带来的影响。表 2中列出了ATE的详细值,包括最大值、平均值、中值以及RMSE等。
表 2 绝对轨迹误差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s (ATE)
实验结果 LOAM 本文
ATE最大值 39.85 6.44
ATE最小值 0.03 0.02
ATE平均值 18.68 3.16
ATE中值 15.23 2.72
ATE RMSE 22.17 3.44
数据帧数 4 544 4 544
轨迹长度/m 3 714 3 714


表选项






图 6为使用本文方法和LOAM方法得到的ATE值和点云序列之间的关系。LOAM没有GPS、地平面以及点云聚类特征等约束信息,虽然在开始时轨迹误差可维持在10 m以下,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为累积误差,位姿发生偏移,并且这种偏移随着车辆运动轨迹的增长而递增;本文方法由于加入了先验和闭环等信息,使得车辆在运动过程中时时修正位姿的偏移量,从而可以保证车辆运动轨迹更贴近真实轨迹。
图 6 绝对轨迹误差和点云序列的变化曲线 Fig. 6 Change curves of ATE and point cloud sequence
图选项




图 7为使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车辆运动轨迹与参考轨迹的对比,其中SLAM系统的估计位姿越靠近真实位姿即表示误差越小。从表 1中已知使用经典的LOAM方法只适合于车辆运动距离较小时,随着运动时间增长,里程计带来的漂移误差随着LiDAR的运动逐渐增加,使位姿严重偏离真实轨迹。与LOAM相比,本文方法所得到的轨迹与真实轨迹基本一致,全局一致性高,可以进一步提高无人车定位与建图的精度。
图 7 SLAM系统得到的轨迹与参考轨迹对比 Fig. 7 Comparison between trajectory obtained by SLAM system and reference trajectory
图选项




3.2 建图效果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大规模建图效果,将通过SLAM方法得到一系列连续位姿形成的位姿轨迹对应的点云帧转换为世界坐标系,拼接生成点云地图,如图 8所示,基于点云的三维地图可用于后期无人车定位。
图 8 点云地图 Fig. 8 A point cloud map
图选项




在实验中,图 8(a)(b)分别为使用LOAM方法和本文方法得到的建图场景俯视图,图中A、B、C均为点云地图局部细节效果。可以看到,由于缺乏闭环检测和后端图优化,图 8(a)中地图出现了较多的重影和模糊的现象,如图中框选中区域所示,点云帧之间误差较大,漂移严重甚至导致地图构建失败,在框选中C部分,点云帧间匹配丢失,所建地图未闭合。本文方法所建地图与真实环境基本吻合,图 8(b)中地图封闭且完整,边界清晰,无明显重影,效果较好。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约束因子图优化的三维激光SLAM方案,经实验验证可得到以下结论:
1) 基于PCA算法和点云特征匹配的激光里程计可以有效应对无人车室外环境定位,该匹配方法简单且鲁棒,实时性好。
2) 加入地平面、GPS数据等先验信息以及点云聚类特征闭环约束的多约束因子图,降低了前端里程计的累积误差,解决了构建地图时的重影问题,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
3) 以三维激光SLAM的代表性方法LOAM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在长距离实验测试中,RPE可达到1.5 m以下,适用于无人车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计划将此系统用到无人车实际系统中,探索复杂环境下高精度的无人车定位与建图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宏刚, 王云鹏, 廖亚萍, 等. 无人驾驶矿用运输车辆感知及控制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 45(11): 2335-2344.
LI H G, WANG Y P, LIAO Y P, et al. Percep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driverless mining vehicle[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9, 45(11): 2335-2344. (in Chinese)
[2] 宁海宽. 复杂环境下基于地图的多传感器融合低速无人车定位[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16-23.
NING H K.Map-based localization of self-driving car using multi-sensor in diverse city scenes[D].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16-23(in Chinese).
[3] SUZUKI T, INOUE D C, AMANO Y S H, et al.Robust UAV position and attitude estimation using multiple GNSS receivers for laser based 3D mapping[C]//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4402-4408.
[4] ZHANG M, XU X Y, CHEN Y M, et al. A lightweight and accurat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using multipl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2020, 5(2): 261-264.
[5] QI H, MOORE J B. Direct Kalman filtering approach for GPS/INS integr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02, 38(2): 687-693. DOI:10.1109/TAES.2002.1008998
[6] YANG S, ZHU X, NIAN X, et al.A robust pose graph approach for city scale LiDAR mapping[C]//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8: 1175-1182.
[7] WAN G, YANG X, CAI R, et al.Robust and precise vehicle localization based on multi-sensor fusion in diverse city scene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8: 4670-4677.
[8] PANG S, KENT D, MORRIS D, et al.FLAME: Feature-likelihood based mapping and localizat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e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5312-5319.
[9] AHMED S Z, SAPUTRA D B, VERMA S, et al.Sparse-3D lidar outdoor map-based autonomous vehicle loc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1614-1619.
[10] 安平, 王国平, 余佳东, 等. 一种高效准确的视觉SLAM闭环检测算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1, 47(1): 24-30.
AN P, WANG G P, YU J D, et al. 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visual SLAM loop closure detection algorith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1, 47(1): 24-30. (in Chinese)
[11] SAPUTRA M R U, MARKHAM A, TRIGONI N. Visual SLAM and structure from motio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A survey[J].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18, 51(2): 1-36.
[12] ZHANG J, SINGH S. Low-drift and real-time 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J]. Autonomous Robots, 2017, 41(2): 401-416. DOI:10.1007/s10514-016-9548-2
[13] SHAN T, ENGLOT B.Lego-LOAM: Lightweight and ground-optimized 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on variable terrai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IRO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8: 4758-4765.
[14] JI X, ZUO L, ZHANG C, et al.LLOAM: 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with loop-closure detection based corre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ICM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2475-2480.
[15] DESCHAUD J E.IMLS-SLAM: Scan-to-model matching based on 3D data[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8: 2480-2485.
[16] CHEN S W, NARDARI G V, LEE E S, et al. SLOAM: Semantic 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for forest inventory[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2020, 4(2): 612-619.
[17] GU X J, ZHANG F D, XU J, et al.Graph optimization based Long-distance GPS/IMU integrated navig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3976-3981.
[18] 张括嘉, 张云洲, 吕光浩, 等. 基于局部语义拓扑图的视觉SLAM闭环检测[J]. 机器人, 2019, 41(5): 649-659.
ZHANG K J, ZHANG Y Z, LV G H, et al. Loop closure detection based on local semantic topology for visual SLAM system[J]. Robot, 2019, 41(5): 649-659. (in Chinese)
[19] MA L, KERL C, STUCKLER J, et al.CPA-SLAM: Consistent plane-model alignment for direct RGB-D SLAM[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6: 1285-1291.
[20] 于志鹏, 蒋林. 改进3D SLAM算法在移动机器人上的应用[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1): 29-32.
YU Z P, JIANG L. The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3D SLAM algorithm in mobiel robot[J].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20(1): 29-32. (in Chinese)
[21] RENAUD D, ANDREI C, DANIEL D, et al. SegMap: 3D segment mapping using data-driven descrip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20, 39(2-3): 339-355. DOI:10.1177/0278364919863090
[22] ZHAO Z R, MAO Y J, DING Y, et al.Visual semantic SLAM with landmarks for large-scale outdoor environment[C]//Accepted by 2019 China Symposium on Cognitive Computing and Hybrid Intelligence(CCHI).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149-154.
[23] DUBE R, DUGAS D, STUMM E, et al.Segmatch: SegMent based place recognition in 3D point cloud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7: 5266-5272.
[24] Al A, HE F N, HABIB A. Automated feature-based down-sampling approaches for fine registration of irregular point clouds[J]. Remote Sensing, 2020, 12(71224): 1224.
[25] WEINMANN M, JUTZI B, MALLET C. Semantic 3D scene interpretation: A framework combining optimal neighborhood size selection with relevant features[J]. ISPRS Annal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 2(3): 181-188.


相关话题/地图 激光 数据 系统 运动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时域映射的多无人机系统给定时间分布式最优集结*
    通信受限条件和复杂战场环境下,多无人机系统自组织协同作战是应对广域战场空间中动态任务的有效作战方式[1]。而系统状态的一致性是自组织协同作战的基础,是发挥多机系统集群优势、实现智能汇聚的关键。近年来,众多文献针对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提出了若干动态和静态一致性算法[2-6]。但是上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趋势符号聚合近似的卫星时序数据分类方法*
    时间序列是按照时间排序的一组随机变量,其通常是在相等间隔的时间段内依照给定的采样率对某种潜在过程进行观测的结果[1]。在卫星的测控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遥测数据,它们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而运行状态监测系统传感器产生的监测数据通过遥测系统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此类数据是地面判断在轨卫星运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节点连通度的水下通信系统生存性研究*
    在水下通信系统中,生存性对于系统整体意义较为重要。系统被攻击、存在故障及意外事件等指一切潜在的破坏性事件,或蓄意攻击,或意外事件,所以在生存性的定义中对这类事件的类型不进行区分和细化。现代网络生存性[1-5]问题如此重要,己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从政府到研究部门的重视。美国在1997年提交给总统的“保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不确定理论下竞争失效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在许多复杂系统中,设备同时遭受了内部的自然退化和外部的随机冲击[1]。这种模型的可靠性已经有很多****在研究,Wei和Ronald[2]分析了系统经历相互独立的灾难性失效和退化过程,Li和Pham[3]研究了系统遭受随机冲击和2种退化过程失效模型的可靠性,Wang等[4]研究了相依竞争失效过程的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含间隙非线性二元翼段的系统辨识*
    间隙非线性是一类重要的结构非线性,主要存在于具有相对运动的不同结构部件连接处[1]。实际结构在加工装配过程中可能由于误差和公差,其接触表面往往会存在间隙;另外,在运行中结构的失效或松动也可能产生间隙。间隙非线性的存在使得结构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如超临界Hopf分岔和亚临界Hopf分岔[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分体四轮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仿真及试验研究*
    旅客机从地面起飞到10km巡航,环境温度从40℃下降至-25℃,气压从101.3kPa下降至26.5kPa,湿度从19g/kg(表示每1kg干空气中有19g的水蒸气,下同)下降至1g/kg[1]。飞机座舱环境控制系统(EnvironmentalControlSystem,ECS)是维持舱内压力、温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多表冗余惯导数据融合算法及在自对准中的应用*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LaserStrapdownInertialNavigationSystem,LSINS)具有动态范围广、耐冲击振动、可靠性高等优点,远征一号、嫦娥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及多数现役火箭均采用LSINS提供姿态、位置等导航信息。多表冗余惯导系统通过仪表冗余设计,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杂系统的选择性维修模型和求解算法*
    飞机等复杂系统是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体,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1],其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在任务间隙内对系统进行维修,以满足系统后续任务可靠性要求。由于任务间隙、维修费用等维修资源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组件维修。如何在有限维修资源内选择性维修,是值得研究的热门问题。1998年,Rice等[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空地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中数据协调方案*
    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技术是量子通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在一些地区设计实验了一些节点数量有限的小型化QKD网络,其中基于量子卫星的QKD网络可以极大地增加通信距离。虽然量子卫星克服了远距离光子损耗的问题,但是通信的实时全方位覆盖和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极稀疏投影数据的CT图像重建*
    传统计算机断层成像(CT)机在螺旋扫描情况下旋转一周一般需要投影1000~2000次[1-2]。已有研究显示,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可增加病人患癌症的风险[3-4],过量的X-射线辐射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辐射损害如染色体变异等[5-6]。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少投影角度数来降低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