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寒鸦配对交互行为的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环境适应力强等优点,在民用和军事任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单个无人机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无法执行大规模任务,为适应新的任务需求,多无人机集群逐渐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机相互协作,可实现单机资源的充分利用,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1]。何吕龙等[2]设计分布式控制协议,解决了有向通信拓扑和时延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时变编队控制问题;马鸣宇等[3]采用事件驱动控制方法,实现了多无人机系统的协同控制;Rosa等[4]通过滚动时域控制方法,实现了无人机复杂队形的控制与保持。
无人机集群控制与生物群体智能行为存在相似性,生物群体通过简单的局部交互规则,可实现有序协调的集群运动,胜任远超个体能力的复杂任务。将生物智能和仿生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无人机,是提升无人机集群技术的重要思路,并且生物集群理论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5-7]。将生物群体智能映射于无人机集群控制,需要先建立集群模型,通过具有简单交互规则的模型,重现生物的复杂群体行为[8],再将模型的交互和运动决策规则与无人机控制系统结合,在无人机上实现模型的控制方案。
目前,集群建模的研究重心在个体运动决策上,即在个体的交互邻居集合已知后,研究如何根据个体自身和邻居的交互信息,进行下一时刻的运动决策,而对个体间的交互机制研究较少[9]
生物群体的交互机制主要分为分层领导交互模式和固定邻居距离交互模式[10]。Couzin模型[11]和Vicsek模型[12]都采用固定邻居距离交互模式,个体一定距离内的所有邻居都是其交互对象。固定邻居距离交互模式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缺点是通信量较大。邱华鑫等[13-14]通过模仿鸽群层级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鸽群行为的多无人机集群控制模型,实现了无人机间交互模式的切换并完成同步性分析。分层领导交互模式的通信量更小,但是面对部分个体通信丢失等复杂情况缺乏适应性。
Ballerini等[15]发现,椋鸟只与其距离最近的6~7个邻居进行交互,并且交互对象数量稳定,不受个体间距影响,称之为拓扑交互(Topological Interactions)现象。拓扑交互机制已经过理论证明[16],并在鱼群实验中[17-18]得到验证。在通信负载方面,拓扑交互的个体邻居数量远小于固定邻居距离交互的数量。Ling等[19-20]在对寒鸦群的观测中发现,寒鸦群由于一夫一妻制形成特有的交互模式,群体中有15%~70%的个体一对一配对飞行,称之为配对交互。没有配对的寒鸦使用拓扑交互,交互范围为7~8个;配对寒鸦在其一侧只与配对对象交互,另一侧则采用拓扑交互,交互范围约为非配对个体的一半,减小2~3个交互对象,因此配对交互的通信量较拓扑交互更少。观测数据证明,配对交互模式也减小了寒鸦的飞行能量消耗。
本文通过模仿寒鸦的配对交互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寒鸦配对交互行为的集群编队控制模型,对于集群中的配对个体和未配对个体,分别研究其交互运动特性,将所提模型映射于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配对交互模型的应激能力更强,而且合适的配对比例能在保证无人机集群聚集性的同时,显著减小机间通信负载。
1 寒鸦配对交互行为机制建模 1.1 配对交互邻居选择机制 在寒鸦群中,未配对的个体采用拓扑交互。为表示拓扑交互作用,寒鸦个体采用固定邻居距离交互模式,将交互距离Ri以内的个体作为其邻居,并对Ri作动态调整[21],使交互邻居数量基本保持在期望值。寒鸦个体交互邻居的集合为
(1)

式中:dij(t)为个体i与个体j的实际距离;N为寒鸦群数量;交互距离不大于感知半径,即Ri(t)≤Rsen
交互距离调整规则[21]
(2)

式中:kR>0为调整参数;t+dt表示下一时刻;ntopounpair为未配对个体的拓扑半径[15],表示拓扑交互期望邻居数量。
对于寒鸦群中的配对个体,以飞行方向为界,其左侧(右侧)只与配对对象交互,另一侧拓扑交互,所以其交互邻居集合是配对对象与另一侧交互集合的并集。另一侧拓扑交互邻居的判定方法与未配对个体相同,不同的是:邻居寻找范围从N变为个体另一侧的寒鸦数量,拓扑半径变为ntopopair=表示向下取整。在惯性坐标系下,个体相对方位的判定[22]通过θij(t)表示:如果θij(t)∈(-π/2, π/2),则个体j在个体i的右侧,否则在左侧。
(3)

式中:αi(t)为个体i当前速度方向;xi(t)、yi(t)和xj(t)、yj(t)分别为个体i和个体j的位置坐标。
1.2 基于社会力的集群动力学模型
1.2.1 社会力框架 考虑个体数量为N的集群系统,在三维无障碍空间运动,个体i的位置向量为xiR3,速度向量为viR3,不考虑个体形状,其质量为mi。参考文献[13],寒鸦个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描述如下:
(4)

(5)

式中:ui为输入寒鸦个体的控制量;kinevi为加速项,表示个体在当前速度方向上的惯性力,kine为惯性系数;ζ||vi||2vi为阻尼项,孤立个体的加速项与阻尼项大小相等时,个体将匀速运动,ζ为阻尼系数;uiposuivel分别为位置协同项和速度协同项,统称协同项,体现个体间的远距吸引、近距排斥与速度匹配。
个体i受到个体j的位置协同力和速度协同力分别为
(6)

(7)

式中:xij表示由个体i指向个体j的单位向量;dexp为个体间期望距离;λ为位置协同力随个体间距的衰减系数;kpos为位置协同系数;kvel为速度协同系数。

1.2.2 未配对寒鸦的协同力 与未配对寒鸦个体交互的每一个邻居的地位都相同,所以其位置协同力和速度协同力取各个邻居的均值:
(8)

(9)


1.2.3 配对寒鸦的协同力 配对寒鸦在其一侧只与配对对象交互,故先将另一侧的位置和速度协同力取均值,再与其配对对象的加权求和。
(10)

(11)

式中:jpair为个体i的配对对象;kpospair为配对对象位置系数;kvelpair为配对对象速度系数。
2 无人机集群控制 2.1 无人机模型 假定固定翼无人机配置有速度、航向角和高度3个回路的自驾仪,则无人机模型[23]可简化为
(12)

式中:vchcχc分别为水平速度、高度和航向角控制输入指令;(x, y, h, v, χ, ?)为无人机的6个状态值,分别表示无人机三轴位置、水平速度、航向角和高度变化率;αχαvα?αh为自驾仪控制参数。
考虑无人机的飞行限制条件:
(13)

式中:vmin>0和vmax>0分别为无人机最小航速和最大航速;ωmax>0为无人机最大航向角速度的绝对值。
2.2 集群动力学模型与无人机模型的映射关系 式(5)计算所得的集群控制量ui通过指令解算[13],可得到无人机的自驾仪控制输入:
(14)

(15)

式中:uiNuiEuih为无人机i在惯性坐标系下的x轴、y轴和高度方向上的集群控制量。
无人机模型的状态输出值可转换为无人机的位置和速度向量,作为集群动力学模型的输入:
(16)

3 仿真结果分析 3.1 集群运动评价指标
3.1.1 序参量 通常使用序参量(Order Parameters)来描述集群运动的有序性,该方法由Vicsek等[12]提出,本文采用极化指数作为序参量。极化指数刻画集群中所有无人机运动方向趋于一致的程度,极化指数?∈[0, 1]越大,则集群运动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设定极化指数阈值φflock,当极化指数大于φflock,则认为集群的有序性良好。
(17)

式中:N为集群无人机数量;vi为无人机i的速度。

3.1.2 尺度指数 尺度指数为所有无人机到集群中心点距离的平均值,表示集群的聚集程度,尺度指数越小,聚集程度越高,定义如下:
(18)

式中:x为集群无人机的中心点位置;xi为无人机i的位置。

3.1.3 通信负载 通信负载Nnb(t)定义为时刻t集群无人机的平均邻居数量,平均数量越小,则通信负载越小。
(19)

式中:Ni(t)为t时刻无人机i的交互邻居数量。

3.1.4 应激精度 应激精度δ表示在刺激后集群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的接近程度,δ=0表示刺激后所有集群无人机均未改变运动方向,δ=1表示集群无人机已经与刺激方向一致。对于单向刺激,定义如下:
(20)

(21)

(22)

式中:qi为无人机i的单位化速度向量,表示运动方向;qsti为刺激方向;q0为刺激之前集群的运动方向,qstiq0均为单位向量。
3.2 集群参数设置 集群参数设置如表 1所示。
表 1 集群参数设置 Table 1 Swarm parameter setting
参数 数值
惯性系数kine 2
无人机间期望距离dexp/m 5
感知半径Rsen/m 150
阻尼系数ζ 0.008
衰减系数λ 5
速度协同系数kvel 5
位置协同系数kpos 10
极化指数阈值φflock 0.95
配对对象位置系数kpospair 0.4
配对对象速度系数kvelpair 0.4
初始交互距离R0/m 40
自驾仪控制参数αχ, αv, α?, αh 0.75, 3, 0.3, 1
最小航速vmin/(m·s-1) 7.5
最大航速vmax/(m·s-1) 13.5
最大航向角速度ωmax/(rad·s-1) 0.671


表选项






3.3 仿真分析
3.3.1 配对比例 设定每次仿真时间50 s,步长0.05 s。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通过改变集群中配对无人机的比例ppair,研究其对集群性能的影响。配对比例表示配对无人机数量与集群数量的比值,集群数量取10,配对比例ppair分别取值0、20%、40%、60%、80%、100%。配对比例为0、40%和80%的三维轨迹曲线如图 1所示,图 2~图 4分别为集群的极化指数、尺度指数和平均邻居数量随时间的演化曲线。
图 1 不同配对比例时的三维轨迹曲线 Fig. 1 3D trajectory curves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图选项




图 2 极化指数随配对比例变化曲线 Fig. 2 Curves of polarization exponent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图选项




图 3 尺度指数随配对比例变化曲线 Fig. 3 Curves of scale exponent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图选项




图 4 平均邻居数量随配对比例变化曲线 Fig. 4 Curves of average number of neighbors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图选项




极化指数图中,虚线为极化指数阈值。配对比例从0变化到100%,逐渐增大,不同配对比例下的序参量演化曲线重合,在1.95 s时超过阈值并稳定在阈值以上。尺度指数图中,配对比例为0、20%、40%、60%的尺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最终稳定在5 m附近,而配对比例为80%和100%的尺度指数较大,在50 s时其值分别为8.6 m和10.4 m。平均邻居数量图中,配对比例每增大20%,平均邻居数量约减小1个,集群的通信负载随配对比例增大显著减小。由仿真结果可见,配对比例越高,集群通信负载越小,合适的配对比例能保证集群的一致性和聚集性,当配对比例超过一定阈值时,集群的尺度指数增大,聚集性降低。分析原因是:未配对无人机的交互邻居多,交互范围大,能减小集群的尺度指数,而高配对比例导致无人机的交互邻居数量减小,使集群的聚集性下降。保证聚集性的配对比例阈值应在60%~80%之间,仿真结果也符合寒鸦飞行时维持15%~70%配对比例的观测结论。

3.3.2 应激响应特性 研究集群对于单向刺激的响应特性,设定集群中部分无人机在某时刻改变其运动方向且固定,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分析信息无人机占比对应激精度的影响,给出定义如下:信息无人机占比为改变运动方向的无人机数与集群无人机总数比值。
设定每次仿真时间100 s,步长0.05 s。集群数量取10,信息无人机在t=15 s时航向角减小30°,进行2次不同的仿真:信息无人机占比分别为10%、20%,每次仿真进行配对比例0和40%的对比,其中配对比例为40%时,信息无人机均为配对无人机。信息无人机占比为10%的三维轨迹曲线和应激精度随时间演化曲线如图 5图 6所示,信息无人机占比为20%时如图 7图 8所示。
图 5 不同配对比例时10%信息无人机占比三维轨迹曲线 Fig. 5 3D trajectory curves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with information UAV ratio of 10%
图选项




图 6 10%信息无人机占比下应激精度随配对比例变化曲线 Fig. 6 Curves of stimulation accuracy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with information UAV ratio of 10%
图选项




图 7 不同配对比例时20%信息无人机占比三维轨迹曲线 Fig. 7 3D trajectory curves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with information UAV ratio of 20%
图选项




图 8 20%信息无人机占比下应激精度随配对比例变化曲线 Fig. 8 Curves of stimulation accuracy changing with pairing ratio with information UAV ratio of 20%
图选项




图 5可见,信息无人机占比10%时,配对比例为40%的集群对刺激响应更明显。信息无人机i对其配对对象j的协同力较大,使得ji靠近和速度匹配的趋势比其他无人机更大。在其他无人机和i的协同力的共同作用下,j的位置和速度方向都处于i与其他无人机之间,这也使其他无人机的运动方向更加接近信息无人机,形成更大的应激精度。
信息无人机占比为20%时,配对比例为0的集群的应激精度在刺激初期缓慢增加,随着信息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的距离增大,其协同力逐渐消失,应激精度最终稳定为0.3;而配对比例为40%时,集群的应激精度远大于配对比例为0,在100 s时,集群的运动方向已基本和信息无人机一致。可见当信息无人机中存在配对无人机时,集群的应激精度更高。
4 结论 针对多无人机集群控制问题,受寒鸦群配对飞行行为机制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配对交互模型,通过一定比例的无人机配对,减小集群无人机的交互邻居数量,从而减小通信负载。
1) 通过2组仿真实验研究所提模型的特性,验证了集群的配对比例越高,其通信负载越小,但是需要控制合适的配对比例,以保证集群的一致性和聚集性,配对比例的上限应在60%~80%之间。
2) 对于单向刺激,当信息无人机中有配对无人机时,集群更容易对刺激做出响应,应激精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KARIMODDINI A, LIN H, CHEN B M, et al. Hybrid three-dimensional formation control for unmanned helicopters[J]. Automatica, 2013, 49(2): 424-433. DOI:10.1016/j.automatica.2012.10.008
[2] 何吕龙, 张佳强, 侯岳奇, 等. 有向通信拓扑和时延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时变编队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 46(2): 314-323.
HE L L, ZHANG J Q, HOU Y Q, et al. Time-varying formation control for UAV swarm with directed interaction topology and communication delay[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0, 46(2): 314-323. (in Chinese)
[3] 马鸣宇, 董朝阳, 王青, 等.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 43(3): 506-515.
MA M Y, DONG C Y, WANG Q, et al. Event-based cooperative control of multiple flight vehicles form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7, 43(3): 506-515. (in Chinese)
[4] ROSA M R, BALDI S, WANG X, et al. Adaptive hierarchical formation control for uncertain Euler-Lagrange systems using distributed inverse dynamics[J].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2019, 48: 52-65. DOI:10.1016/j.ejcon.2018.11.001
[5] TANNER H G, JADBABAIE A, PAPPAS G J.Stable flocking of mobile agents, Part Ⅰ: Fixed topology[C]//42nd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Piscataway: IEEE Press, 2003: 2010-2015.
[6] TANNER H G, JADBABAIE A, PAPPAS G J.Stable flocking of mobile agents, Part Ⅱ: Dynamic topology[C]//42nd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Piscataway: IEEE Press, 2003: 2016-2021.
[7] 毛昱天, 陈杰, 方浩, 等. 连通性保持下的多机器人系统分布式集群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4, 31(10): 1393-1403.
MAO Y T, CHEN J, FANG H, et al. Decentralized flocking of multi-robot systems with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4, 31(10): 1393-1403. (in Chinese)
[8] KELLEY D, OUELLETTE N. Emergent dynamics of laboratory insect swarm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3, 3: 1073. DOI:10.1038/srep01073
[9] GIARDINA I. Collective behavior in animal group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studies[J]. HFSP Journal, 2008, 2(4): 205-219. DOI:10.2976/1.2961038
[10] ZHANG H T, CHEN Z, VICSEK T, et al. Route-dependent switch between hierarchical and egalitarian strategies in pigeon flock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 1-7.
[11] COUZIN I D, KRAUSE J, JAMES R, et al. Collective memory and spatial sorting in animal group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002, 218(1): 1-12. DOI:10.1006/jtbi.2002.3065
[12] VICSEK T, CZIRóK A, BEN-JACOB E, et al. Novel type of phase transition in a system of self-driven particles[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5, 75(6): 1226. DOI:10.1103/PhysRevLett.75.1226
[13] 邱华鑫, 段海滨, 范彦铭. 基于鸽群行为机制的多无人机自主编队[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5, 32(10): 1298-1304.
QIU H X, DUAN H B, FAN Y M.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utonomous formation based on the behavior mechanism in pigeon flocks[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5, 32(10): 1298-1304. DOI:10.7641/CTA.2015.50314 (in Chinese)
[14] 邱华鑫, 段海滨, 范彦铭, 等. 鸽群交互模式切换模型及其同步性分析[J]. 智能系统学报, 2020, 15(2): 334-343.
QIU H X, DUAN H B, FAN Y M, et al. Pigeon flock interaction pattern switching model and its synchronization analysis[J].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15(2): 334-343. (in Chinese)
[15] BALLERINI M, CABIBBO N, CANDELIER R, et al. Interaction ruling animal collective behavior depends on topological rather than metric distance: 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05(4): 1232-1237. DOI:10.1073/pnas.0711437105
[16] BODE N W F, FRANKS D W, WOOD A J. Limited interactions in flocks: Relating model simulations to empirical data[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1, 8(55): 301-304. DOI:10.1098/rsif.2010.0397
[17] HERBERT-READ J E, PERNA A, MANN R P, et al. Inferring the rules of interaction of shoaling fish[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 108(46): 18726-18731. DOI:10.1073/pnas.1109355108
[18] JOLLES J W, BOOGERT N J, SRIDHAR V H, et al. Consist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rive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group functioning of schooling fish[J]. Current Biology, 2017, 27(18): 2862-2868. DOI:10.1016/j.cub.2017.08.004
[19] LING H, MCLVOR G E, VAN DER VAART K, et al. Costs and benefit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collective motion of bird flocks[J].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9, 3(6): 943-948.
[20] LING H, MCLVOR G E, VAN DER VAART K, et al. Local interactions and their group-level consequences in flocking jackdaw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9, 286(1906): 20190865. DOI:10.1098/rspb.2019.0865
[21] HILDENBRANDT H, CARERE C, HEMELRIJK C K. Self-organized aerial displays of thousands of starlings: A model[J]. Behavioral Ecology, 2010, 21(6): 1349-1359. DOI:10.1093/beheco/arq149
[22] PETTIT B, PERNA A, BIRO D, et al. Interaction rules underlying group decisions in homing pigeons[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3, 10(89): 20130529. DOI:10.1098/rsif.2013.0529
[23] REN W. On constrained nonlinear tracking control of a small fixed-wing UAV[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 2007, 48(4): 525-537. DOI:10.1007/s10846-006-9123-8


相关话题/比例 控制 信息 运动 通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飞行器栖落机动的轨迹跟踪控制及吸引域优化计算*
    在自然界中,大型鸟类通过拉大飞行迎角来实现快速、准确的降落,将这种降落方式称为栖落机动。如果固定翼飞行器可以模仿大型鸟类进行栖落机动,即拉大飞行迎角、快速降低飞行速度并最终栖落在目标区域,那么将极大地扩展其应用场合[1-3]。栖落机动不但能保留固定翼飞行器在续航时间、飞行范围和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还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线性移动路径跟踪及着舰控制应用*
    航母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也是海军现代化的象征,航母战斗力集中体现在所装载的舰载机上。着舰控制问题是航母/舰载机领域的关键问题。由于舰载机着舰受到甲板长度及舰尾流等因素影响,使其难度远高于陆基飞机,早期只有在白天理想环境下才能实现安全有效着舰。针对美国海军在1964年间进行的25万次固定翼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考虑舵机时滞的阵风减缓主动控制律设计*
    阵风会改变飞机的有效迎角,引起升力的突然变化,从而产生涉及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的阵风响应[1]。阵风响应会降低飞机的飞行品质,而其所产生的内载荷会影响飞机的疲劳寿命,甚至飞行安全[2]。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而言,其大柔性、低翼载的特点使得阵风响应的影响尤为严重[3]。而阵风减缓主动控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SADRC的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及稳定性分析*
    四旋翼具有可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对起飞着陆场地要求低等优势,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逐渐成为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目前,对于四旋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旋翼的位姿控制[2-3]、航迹规划[4]及编队、协同控制[5-7]等方面。良好的姿态控制系统是四旋翼实现各项功能的前提,而四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复合控制的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抑制*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MomentGyroscope,CMG)是敏捷机动卫星、大型卫星平台、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1-2],主要由高速转子系统和框架系统组成,通过框架转动强制高速转子改变角动量的方向从而输出力矩,进而调节航天器的姿态[3]。与机械轴承CMG相比,磁悬浮CM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潜望式激光通信粗指向装置的多工况拓扑优化*
    随着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逐步加大。激光通信具有通信速率远高于微波通信速率的优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研究[1-2]。潜望式粗指向装置是激光通信终端常用的转台形式之一,主要安装在低轨卫星之上,用于激光的收发。该装置具有转动范围大,不存在像旋转现象等优点,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电液负载敏感位置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
    电液伺服系统因具有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机床、冶金等众多领域中。电液伺服系统从原理上可以分成2类:阀控系统和泵控系统。其中,阀控系统属于节流控制,响应速度较快,但是存在较大的压力损失和溢流损失,系统能效较低,发热严重[1-5];泵控系统属于容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GSO卫星系统布设中的通信干扰评估方法*
    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共计2218颗,其中低轨卫星1468颗,静止轨道卫星562颗,而中国拥有静止和非静止轨道卫星总数为323颗,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拥有在轨卫星数量的国家。在360°的地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变时滞间隙非线性机翼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颤振是气动弹性领域中最危险的一类动不稳定现象,会降低飞行器的性能,甚至导致灾难性的飞行事故。随着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通过在机翼上布置多个控制面,采用控制器主动驱动其联合偏转,从而改变机翼控制气流的能力,进而主动调节结构气动弹性效应的颤振主动抑制技术成为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颤振解决方案[1]。在主动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航天器相对姿轨耦合控制*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在轨操作为目的的非合作交会对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非合作交会对接的远程导引已经历成熟研究,而近距离逼近及抓捕过程因姿轨耦合及大量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原因,使得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对测量和相对姿轨耦合控制均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空间环境干扰及非空间环境干扰。其中,空间环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