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非线性移动路径跟踪及着舰控制应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航母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 也是海军现代化的象征, 航母战斗力集中体现在所装载的舰载机上。着舰控制问题是航母/舰载机领域的关键问题。由于舰载机着舰受到甲板长度及舰尾流等因素影响, 使其难度远高于陆基飞机, 早期只有在白天理想环境下才能实现安全有效着舰。针对美国海军在1964年间进行的25万次固定翼飞机着舰情况进行统计数据显示, 舰载机夜间事故率约0.1%, 且舰载机起飞降落时间仅占其执行任务周期的4%, 而着舰阶段的事故率却高达44.4%[1]。综上可知, 在恶劣的环境下, 舰载机着舰任务对飞行员是极大挑战, 因此急需研究安全有效的自主着舰系统。
舰载机着舰下滑道随航母运动而时刻变化, 为确保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精确地跟踪下滑轨迹, 需要设计鲁棒性强, 准确度高及跟踪快速的控制方法。通常将着舰过程抽象为路径跟踪问题, 即控制舰载机以给定速度在期望路径上运动[2]。经典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包括L1跟踪法[3]、追踪法[4]、向量场跟踪法[5]以及视线(LOS)制导方法[6]等。国内****在该方向也取得不少成果。李英杰等[7]提出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舰载机纵向着舰H控制, 实验表明具有良好的高度跟踪能力, 着舰跟踪精度较高。邵敏敏等[8]提出基于H2预见控制的舰载机自动着舰控制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抑制舰尾流的扰动, 还能更好的跟踪着舰, 优化控制过程。甄子洋等[9]提出无人机自动撞网着舰轨迹自适应跟踪控制, 适用于模型参数未知的实用系统,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2018年, 甄子洋等[10]提出了基于H2预见控制设计的IGC控制器, 用来保证跟踪性能, 同时提出粒子滤波法用来预测和补偿甲板运动, 仿真结果表明, 在甲板运动以及舰尾流的扰动下, 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2020年, 甄子洋等[11]提出自适应Super-Twisting控制, 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一类高阶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跟踪控制问题, 具有良好的着舰性能。上述控制器均采用以舰载机进场初始条件为基础, 预先设定下滑道。初始条件包含初始高度、舰载机与航母之间初始相对速度、初始下滑角等。但是舰载机着舰需要跟踪时变移动路径, 仅以初始条件为依据, 会产生较大跟踪误差。
针对这一问题, 近年提出一种考虑路径运动问题的移动路径跟踪(Moving Path Following, MPF)控制方法。MPF可实现时变光滑曲线路径跟踪, 使控制目标平滑收敛到所需路径上。文献[12]把MPF方法应用到机器人控制中, 通过在Serret-Frenet坐标系中推导新的误差方程来研究MPF问题。文献[13]将MPF方法应用到固定翼无人机中, 使其满足理想的时间和空间约束, 进而收敛到所需路径中。本文通过改进时变向量场方法提出一种新型MPF方法, 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同时, 可实现全局收敛。将所设计MPF方法应用到着舰控制中, 对舰船的前进运动进行实时补偿, 使舰载机收敛到理想下滑轨道。
本文主要贡献如下:①提出新型MPF方法, 适用于三维时变路径的实时跟踪。②建立舰载机非线性模型, 以反步法[14-16]为框架设计着舰控制器。③针对舰尾流扰动问题, 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17-19]对其进行实时估计。全系统稳定性分析和对比仿真验证所提方法满足控制目标且跟踪误差较小。
1 移动路径跟踪设计 定义rlon=[xb, zb]Trlat=[xb, yb]T分别为被控对象在纵向和横向平面内的位置坐标。期望路径由纵向φlon(rlon, t)=0和横向φlat(rlat, t)=0表示, t为时间变量。横向平面运动如图 1所示, 纵向运动具有相同性质。φlat定义了一系列曲线, 当r1=[x1, y1]时, 有φlat(r1, t)=c1>0, c1为跟踪误差; 同理, 当r2=[x2, y2]时, 有φlat(r2, t)=c2 < 0, c2为跟踪误差; 当被控对象位置r3=[x3, y3]位于期望路径上时满足φlat(r3, t)=0, 此时误差为0。
图 1 期望路径表示与跟踪误差定义 Fig. 1 Definition of desired path and tracking error
图选项




假设1??期望路径φlon:R2Rφlat:R2R为光滑C2曲线, 满足:

式中:‖·‖为向量的Euclidean范数或者矩阵的Frobenius范数; 为纵向期望路径的梯度; 为横向期望路径的梯度。
经典向量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只能跟踪固定路径φlonφlat, 针对移动路径存在时间约束情况, 闭环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将不能被保证。此时时间变量tφlonφlat中不能省略。以横向运动为例, 跟踪路径φlat(rlat, t)在点rlat=[xb, yb]T处的跟踪误差由c表示。定义Lyapunov函数Vlat:
(1)

对式(1)求导得
(2)

式中:为法向量; =为被控对象在横向平面内的速度, 为被控对象在x方向上的速度, 为被控对象在y方向上的速度。定义切向量为=
设计MPF控制即时变向量场制导律:
(3)

式中:klat>0为控制参数; 为单位切向量; 为单位法向量; Vk为航迹速度。在实际应用中, 切向量方向是指向移动路径的。
式(3)中:为被控对象沿期望路径切线方向移动, 用来消除跟踪误差, 使被控对象沿着期望路径移动, klat作为控制参数可以调节向量场收敛速度。
对比经典向量场制导方法, 本文设计的时变向量场方法增加了项, 作为对期望路径的补偿。当期望路径不移动时, , 时变向量场制导律变为
(4)

式(4)与经典向量场方法具有相似形式。因此, 所设计的时变向量场制导律是解决固定路径跟踪与MPF的通用方法。
设计期望航向角为
(5)

同理, 设计纵向向量场制导律:
(6)

式中:klon>0为控制参数; τlon为单位切向量; nlon为单位法向量。设计期望爬升角:
(7)

式中:χ为航向角。
总结MPF控制方法性能如下。
定理1??若期望路径φlatφlon满足假设1, 式(3)、式(5)~式(7)所示时变向量场制导律可控制对象渐近收敛到移动路径。
证明??将式(3)代入式(2)得
(8)

式中: ; γ为爬升角。已知

则式(8)变为

式中:εχ=χ*-χ为航向角跟踪误差。
同理, 设计纵向运动的Lyapunov函数为Vlon=, 求导得

式中:为爬升角跟踪误差。
若仅考虑制导回路, 即内环控制器实现期望航向角χ*和期望爬升角γ*的快速跟踪且跟踪误差为零, 有, 则移动路径跟踪误差渐近收敛。????????????????证毕
2 着舰控制应用 本节首先引入舰载机动力学模型, 然后将所提出的MPF方法应用到自主着舰控制中。舰载机自主着舰控制器分解为3个部分, 分别为制导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进场功率补偿系统, 各部分间通过虚拟控制关联。在反步法中引进虚拟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静态补偿的思想, 前面的子系统必须通过后面的子系统虚拟控制, 即确定适当的虚拟反馈, 才能达到镇定的目的。本文要求制导控制系统保证飞机沿着期望的移动路径下滑; 姿态控制系统对舰载机的姿态进行控制;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保证飞机以恒定的迎角下滑。总体设计框架如图 2所示。
图 2 控制系统框架 Fig. 2 Architecture of control system
图选项




2.1 舰载机模型 定义坐标系如下:Ogxgygzg为惯性坐标系; Opxpypzp为航迹坐标系; Obxbybzb为机体坐标系; Osxsyszs为航母坐标系, OpOb为舰载机的几何中心, 如图 3所示。
图 3 整体几何框图 Fig. 3 Geometric illustration of frames
图选项




舰载机模型可表示如下[20]:
(9)

(10)

(11)

(12)

式中:xyz为惯性坐标系位置; αβμ分别为航迹坐标系中的迎角、侧滑角和速度滚转角; σ为安装角; pqr分别为机体坐标系中, 角速度ωxωyωz在机体坐标系中的投影; IxIyIzIxz分别为舰载机的惯性矩和惯性积; LMN分别为滚转力矩、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 YDC分别为升力、阻力和侧力; T为推力; m为质量; g为重力加速度; dvdχdγdpdqdr为舰尾流等引起的外部未知干扰。附录A给出了变量的详细方程。
假设2??未知干扰dvdχdγdpdqdr及其导数有界, 即,
假设3??舰载机为刚体, 沿平面Obxbzb对称, 忽略舰载机旋转部分影响且假设所有变量有界。
假设4??为避免奇异性, 假设俯迎角θ, 爬升角γ, 侧滑角β有界且满足:

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动力学模型为[21], s为拉普拉斯变换。
本文采用协调转弯, 期望侧滑角β*=0, 且当β足够小时, 有
(13)

迎角的导数为
(14)

式中:Tmax为最大推力。
根据式(9)~式(14), 将舰载机模型整理为如下仿射形式:

式中:x1=[y, z]T; x2=[χ, γ]T; ν=[ν1, ν2]T, [ν1, ν2]T=[sin μ, αcos μ]T为虚拟控制量; x3=[θ, β, μ]T; x4=[p, q, r]T; uact=[δa, δe, δr]T; Q为动压; df=[dχ, dγ]T; dm=[dp, dq, dr]T; dα为外部扰动; 表达式fibi(i=1, 2, 3, 4)详细方程见附录B。
2.2 制导控制律 本小节基于第1节MPF方法设计外环制导控制律, 即设计期望爬升角γ*与期望航向角χ*。目前大部分自主着舰论文中着舰轨迹由进场阶段航母与舰载机的初始信息决定。但是实际着舰时(见图 4), 航母运动是时变的。因此根据预先设定的固定下滑道着舰, 可能会产生极大的跟踪误差。采用MPF方法可有效解决期望路径移动问题, 实现对航母前进运动的实时补偿。
图 4 期望路径的几何图示 Fig. 4 Geometric illustration of desired paths
图选项




定义自主着舰下滑期望路径为
(15)

(16)

式中:γs为固定路径的理想爬升角; hs为甲板超过海平面的高度; psqs分别为甲板在纵向和横向平面的运动; xs为航母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 θs为中心线与驾驶舱间的角度。
基于时变向量场的MPF控制方法, 由式(3)、式(6)设计期望速度:


由式(5)和式(7)设计期望爬升角和航向角为

定义制导回路Lyapunov函数V1=+, 对V1求导得
(17)

由期望路径式(15)和式(16)可知, ‖nlon‖=, 代入式(17)得
(18)

式(18)将在后续稳定性证明中用到。
注1??若不采用本文MPF设计方式, 即基于传统固定路径方式设计跟踪控制, 则得如下期望速度形式:

后文仿真中将对2种制导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
2.3 姿态控制律 本小节设计内环姿态控制律。控制输入为uact=[δa, δe, δr]T, 包括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偏角。uact的计算分为3步, 包含航迹控制、角度控制以及角速率控制。
在反步法设计中, 引入指令滤波器解决微分膨胀问题[22]。指令滤波器设计如下:

式中:x*为命令信号; xref=g1为输出; ξnωn为被设计的参数, 通过指令滤波器可以避免的复杂计算。
第1步(航迹控制):为了提供外部未知干扰的估计值并补偿其影响, 设计干扰观测器如下:
(19)

式中: 的估计值; pf为观测器状态; ldfR2×2为观测器参数。由协调转弯得

又已知θ=γ+α, 则

针对跟踪误差εχ=χ*-χ, 定义Lyapunov函数。对V2求导得。设计舰载机航迹控制器:
(20)

式中:k2为航迹控制环的控制参数; b21=b2(1, 1), f21=f2(1)。设计航迹环控制器:
(21)

将式(20)和式(21)代入

式中:。当μ足够小, sin μ=μ, 可得εν1=εμ。由杨氏不等式可知
(22)

式中:为无穷范数。
第2步(角度控制):定义ε3=x3*-x3, 取Lyapunov函数, 设计控制器:
(23)

V3求导得

式中:k3R3×3为角度控制环的控制参数矩阵; ε4=x4*-x4。定义ζ3=‖b3, 为矩阵k3的最小特征值:
(24)

第3步(角速率控制):设计干扰观测器估计外部扰动如下:
(25)

式中:的估计值; pm为观测器状态; ldmR3×3为观测器参数。
取Lyapunov函数, 设计控制器输入:
(26)

式中:k4R3×3为角速率控制环的控制参数矩阵。。则对V4求导得



式中:为矩阵k4的最小特征值。
2.4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目的是控制油门开度δp使舰载机保持恒定迎角[23-24], 设计干扰观测器:
(27)

式中:dα的估计值; pα为观测器状态; ldα为观测器参数; δp为油门开度。
基于式(14), 取Lyapunov函数, 设计油门开度控制律为
(28)

式中:εα=α*-α; kα为控制参数。定义估计误差为。则对Vα求导得

2.5 稳定性分析 对整个着舰控制器的性能总结如下。
定理2??假设舰载机满足假设1~4, 按照式(21)、式(23)和式(26)设计控制器, 采用式(19), 式(25)和式(27)进行外部干扰估计,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按照式(28)设计, 则舰载机全部状态有界且收敛至移动路径。
证明??定义完整的Lyapunov函数:

V求导得

已知εγ=(γ*+α)-(γ+α)=εθ, 则有εμ2+εθ2ε3Tε3, 因此

定义-, , , 得
(29)

对式(29)两边积分可得

由上式可得有界, 因此εχε3ε4εα有界, 轨迹误差φlatφlon也有界。由假设1成立, 估计值有界, 得也是有界的, 因此全部状态有界。从上式中可知, V将收敛到。当kv较大, 较小时, 可以使跟踪误差足够小。综上, 舰载机将收敛到移动路径。
????????????????证毕
3 仿真验证 基于F/A-18A舰载机非线性模型[25]对所提基于时变向量场的MPF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 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舰载机初始参数设置为:纵向初始误差φlon=10 m, 横向初始误差φlat=5 m, 初始速度Vk0=69 m/s, 其他状态初始值为:α0=θ0=6°, χ0=9°, γ0=μ0=β0=0°, p0=q0=r0=0(°)/s, 初始舵偏角δa=δe=δr=0°, 初始推力T=13 kN。选取控制参数:klon=0.5, klat=0.63, k2=0.5, k3={1.5, 0, 0;0, 1.5, 0;0, 0, 1.5}, k4={2, 0, 0;0, 2, 0;0, 0, 2}, kα=5。干扰观测器参数设定为:ldf=diag{5, 10}, ldm=diag{5, 5, 5}, dα=40。指令滤波器参数设定为:ω2=40, ω3=ω4=diag{40, 40, 40}, ξ2=2, ξ3=diag{5, 1, 1}, ξ4=diag{1, 1, 1}。
仿真中, 假设航母斜角甲板与船体轴线夹角θs=9°, 航母前进速度为13.89 m/s。同时考虑了航母甲板运动与舰尾流干扰对着舰的影响。仿真中选取纵向和横向方向的甲板运动表达式为

根据美国军用标准, 舰载机在距离航母800 m时遇到舰尾流影响, 舰尾流在纵向和横向的表达式为

其中:v为横向舰尾流; w为纵向舰尾流; v1w1为大气紊流; w2为舰尾流稳态分量; w3为舰尾流周期分量; v4w4为舰尾流随机分量。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纵向舰尾流与横向舰尾流的估计效果如图 5所示。可知,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可以准确地观测舰尾流幅值, 可将观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器中进行补偿, 从而消除外界扰动对控制系统影响, 有效抑制舰尾流干扰。
图 5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舰尾流的估计 Fig. 5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estimates air wake
图选项




本文方法与传统向量场方法的期望路径跟踪误差如图 6图 7所示。可知, 在甲板运动与舰尾流的影响下, 所提出移动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精准的路径跟踪。舰载机期望路径随航母运动而不断运动, 在移动路径跟踪制导律与所设计的姿态控制律作用下, 舰载机可准确跟踪移动路径, 与航母运动啮合, 最终实现着舰。同时, 由于传统方法未考虑期望路径的时变影响, 存在明显的跟踪误差, 对着舰安全造成隐患。
图 6 甲板运动与舰尾流的纵向跟踪误差 Fig. 6 Tracking error in longitudinal plane with deck motion and air wake
图选项




图 7 甲板运动与舰尾流的横向跟踪误差 Fig. 7 Tracking error in latitudinal plane with deck motion and air wake
图选项




图 8为舰载机着舰过程中姿态角的变化曲线, 图 9为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的控制输入。可知, 舰载机通过调整爬升角γ调整纵向轨迹, 通过调整航向角χ与滚转角μ调整侧向轨迹, 着舰过程中,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维持恒定迎角。
图 8 甲板运动与舰尾流的姿态角变化 Fig. 8 Diversification of attitude angle with deck motion and air wake
图选项




图 9 甲板运动与舰尾流的舵面变化 Fig. 9 Diversification of control surface with deck motion and air wake
图选项




4 结论 1) 本文设计基于时变向量场的移动路径跟踪方法以消除目标运动的影响, 并将所提方法应用到自主着舰控制场景中。
2) 着舰控制器基于舰载机非线性模型设计, 综合考虑甲板运动、舰尾流干扰等因素影响, 设计干扰观测器进行实时估计与补偿。
3) 所提非线性控制器与经典着舰控制方法兼容, 可同时满足移动路径和固定路径场景, 具有通用性。
4) 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证明所提控制方案可满足控制目标, 验证其具有良好着舰性能。
未来将在现有设计框架下增加故障因素的补偿设计, 并开展半物理仿真及实际试飞验证。
5 附录A
(A1)

(A2)

式中:CYCDCC分别表示升力、阻力、侧力系数; CLCMCN分别为滚转、俯仰和偏航力矩的系数; l为机翼的跨度; c为平均动力; δaδeδr分别为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偏角; δp为油门杆的位置; Tmax为最大推力; T为当前推力。
6 附录B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参考文献
[1] 张智, 朱契丹, 张雯. 航母舰载机全自动引导着舰技术[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6: 3-4.
ZHANG Z, ZHU Q D, ZHANG W. Aircraft carrier 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technology[M].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3-4. (in Chinese)
[2] 朱丽红.带有时变惯性阵无人艇的路径跟踪[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4-6.
ZHU L H.Path following with time-varying inertial array unmanned boat[M].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8: 4-6(in Chinese).
[3] PARK S, DEYST J, HOW J.A new nonlinear guidance logic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AIAA-2004-4900[R].Reston: AIAA, 2004.
[4] SAFWAT E, ZHANG W, WU M, et al.Robust path following controll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ased on carrot chasing guidance law using dynamic inversion[C]//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8: 1444-1450.
[5] 马振宇, 祝小平, 周洲, 等. 全翼布局无人机滑跑轨迹跟踪方法对比与试验[J]. 飞行力学, 2019, 37(6): 72-78.
MA Z Y, ZHU X P, ZHOU Z, et al. Comparison and test of running path following methods for full-wing UAV[J]. Flight Dynamics, 2019, 37(6): 72-78. (in Chinese)
[6] ZHENG Z W, SUN L, XIE L H. Error-constrained LOS path following of a surface vessel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 and faul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Systems, 2018, 48(10): 2168-2216.
[7] 李英杰, 吴文海, 韩维元.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舰载机纵向着舰H控制[J]. 飞行力学, 2005, 23(3): 48-51.
LI Y J, WU W H, HAN W Y. H control of the longitudinal carrier landing system for carrier aircraft based on LMI[J]. Flight Dynamics, 2005, 23(3): 48-51. DOI:10.3969/j.issn.1002-0853.2005.03.013 (in Chinese)
[8] 邵敏敏, 龚华军, 甄子洋, 等. 基于H2预见控制的舰载机自动着舰控制方法[J]. 电光与控制, 2015, 22(9): 68-71.
SHAO M M, GONG H J, ZHEN Z Y, et al. An H2 preview based antomatic landing control method for carrier based aircraft[J]. 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2015, 22(9): 68-71. (in Chinese)
[9] 甄子洋, 陶钢, 江驹, 等. 无人机自动撞网着舰轨迹自适应跟踪控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7, 38(12): 1922-1927.
ZHEN Z Y, TAO G, JIANG J, et al.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of automatic net landing trajectory for carrier-bas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J]. Jou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7, 38(12): 1922-1927. (in Chinese)
[10] ZHEN Z Y, JIANG S Y, JIANG J. Preview control and particle filtering for 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18, 54(6): 2662-2674. DOI:10.1109/TAES.2018.2826398
[11] ZHEN Z Y, YU C J, JIANG S J, et al. Adaptive Super-Twisting control for 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of aircraft[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20, 56(2): 984-997. DOI:10.1109/TAES.2019.2924134
[12] YURI A K, DEHECTOR G M, ANTON V P, et al. Guiding vector field algorithm for a moving path following problem[J]. IFAC PapersOnLine, 2017, 50(1): 6983-6988. DOI:10.1016/j.ifacol.2017.08.1340
[13] WANG Y Z, WANG D W, ZHU S Q. Cooperative moving path following for multiple fixed-w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ith speed constraints[J]. Automatica, 2019, 100: 82-89. DOI:10.1016/j.automatica.2018.11.004
[14] OLIVEIRA T, AGUIAR A P, ENCARNACAO P. Moving path following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ith applications to single and multiple target tracking probl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16, 32(5): 1062-1078. DOI:10.1109/TRO.2016.2593044
[15] 张超, 张胜修, 刘毅男, 等. 约束自适应反步法及其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J]. 控制工程, 2014, 21(3): 430-435.
ZHANG C, ZHANG S X, LIU Y N, et al. Constrained adaptive backstepping with application to flight control[J]. 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14, 21(3): 430-435. DOI:10.3969/j.issn.1671-7848.2014.03.027 (in Chinese)
[16] 吴文海, 张杨, 胡云安, 等. 舰载机着舰非线性反演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8, 40(7): 1578-1587.
WU W H, ZHANG Y, HU Y A, et al.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nonlinear backstepping control method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 landing[J].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8, 40(7): 1578-1587. (in Chinese)
[17] AN H, LIU J, WANG C, et al. Approximate backstepping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the flexibl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J]. IEEE/ASME Transactions Mechatronics, 2016, 21(3): 1680-1691. DOI:10.1109/TMECH.2015.2507186
[18] 杨晓骞.不确定条件下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 58-59.
YANG X Q.Research on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approach for hypersonic vehicle under uncertainty[D].Changsh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6: 58-59(in Chinese).
[19] XIANG W B, XIAO Y W, RUI Z, et al. Tracking differentiator design for the robust backstepping control of a flexibl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J].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5, 352(4): 1739-1765. DOI:10.1016/j.jfranklin.2015.01.014
[20] ADAMS R J, BUFFINGTON J M, BANDA S S. Design of nonlinear control laws for high-angle-of-attack flight[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2, 17(4): 737-746.
[21] CHAKRABORY A, SEILER P, BALAS G J. Susceptibility of F/A-18 flight controllers to the falling-leaf mode:Linear analysis[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1, 34(1): 73-85. DOI:10.2514/1.50675
[22] 徐倩, 王肖, 吴洁, 等.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指令滤波器的导弹姿态控制[J]. 飞行力学, 2018, 36(1): 52-55.
XV Q, WANG X, WU J, et al. Attitude control of missile based o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and command filter[J]. Flight Dynamics, 2018, 36(1): 52-55. (in Chinese)
[23] 甄子洋, 王新华, 江驹, 等.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研究进展[J]. 航空学报, 2017, 38(2): 127-148.
ZHEN Z Y, WANG X H, JIANG J,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J].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7, 38(2): 127-148. (in Chinese)
[24] 张志冰, 甄子洋, 江驹, 等.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综述[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50(6): 734-744.
ZHANG Z B, ZHEN Z Y, JIANG J, et al. Review on development in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8, 50(6): 734-744. (in Chinese)
[25] NAPOLITANO M, PARIS A, SEANOR B, et al.Estim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from flight data for the NASA F/A-18 HARV[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tmospheric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 2013: 469-478.


相关话题/控制 设计 运动 干扰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升力体式浮升混合飞艇多学科设计优化*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特别是互联网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球货运市场日益扩大。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货轮运输具有较低的成本,其占有世界远洋集装箱运输99%的市场,仅当对速度有较高要求时才采用运输机运输[1]。浮升混合飞艇兼顾重于空气的飞行器(HTA)和轻于空气的飞行器(LTA)的特点,将飞艇艇体设计成具有高升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不确定理论下竞争失效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在许多复杂系统中,设备同时遭受了内部的自然退化和外部的随机冲击[1]。这种模型的可靠性已经有很多****在研究,Wei和Ronald[2]分析了系统经历相互独立的灾难性失效和退化过程,Li和Pham[3]研究了系统遭受随机冲击和2种退化过程失效模型的可靠性,Wang等[4]研究了相依竞争失效过程的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含间隙非线性二元翼段的系统辨识*
    间隙非线性是一类重要的结构非线性,主要存在于具有相对运动的不同结构部件连接处[1]。实际结构在加工装配过程中可能由于误差和公差,其接触表面往往会存在间隙;另外,在运行中结构的失效或松动也可能产生间隙。间隙非线性的存在使得结构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如超临界Hopf分岔和亚临界Hopf分岔[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在轨温度分析及热设计优化*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Orbit,GEO)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监视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具备极高的响应能力,可对拍摄区域内目标进行持续观测,甚至视频观测,美国和欧洲等主要航天机构在静止轨道对地观测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1-4]。“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分体四轮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仿真及试验研究*
    旅客机从地面起飞到10km巡航,环境温度从40℃下降至-25℃,气压从101.3kPa下降至26.5kPa,湿度从19g/kg(表示每1kg干空气中有19g的水蒸气,下同)下降至1g/kg[1]。飞机座舱环境控制系统(EnvironmentalControlSystem,ECS)是维持舱内压力、温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民机客舱布局工效学量化设计模型*
    一直以来,人机工效在民机客舱总体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面向系列化发展的民机客舱快速仿真设计系统研发过程中,满足多机种客舱布局选型需求的客舱布局设计技术,与客舱轻量化建模[1]、虚拟仿真验证[2]、客舱人机工效综合评价[3]等共同构成了关键性支撑技术。客舱布局选型需要统筹乘客舒适度、安全管理、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考虑舵机时滞的阵风减缓主动控制律设计*
    阵风会改变飞机的有效迎角,引起升力的突然变化,从而产生涉及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的阵风响应[1]。阵风响应会降低飞机的飞行品质,而其所产生的内载荷会影响飞机的疲劳寿命,甚至飞行安全[2]。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而言,其大柔性、低翼载的特点使得阵风响应的影响尤为严重[3]。而阵风减缓主动控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杂系统的选择性维修模型和求解算法*
    飞机等复杂系统是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体,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1],其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在任务间隙内对系统进行维修,以满足系统后续任务可靠性要求。由于任务间隙、维修费用等维修资源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组件维修。如何在有限维修资源内选择性维修,是值得研究的热门问题。1998年,Rice等[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SADRC的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及稳定性分析*
    四旋翼具有可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对起飞着陆场地要求低等优势,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逐渐成为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目前,对于四旋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旋翼的位姿控制[2-3]、航迹规划[4]及编队、协同控制[5-7]等方面。良好的姿态控制系统是四旋翼实现各项功能的前提,而四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复合控制的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抑制*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MomentGyroscope,CMG)是敏捷机动卫星、大型卫星平台、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1-2],主要由高速转子系统和框架系统组成,通过框架转动强制高速转子改变角动量的方向从而输出力矩,进而调节航天器的姿态[3]。与机械轴承CMG相比,磁悬浮CM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