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Hamilton体系的Lagrange方程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建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随着“V-247”、“鹰眼”等倾转旋翼飞行器的产生,飞行器的发展已由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变体以及多功能多用途模式发展。倾转旋翼飞行器属于变体类飞行器的一大重要分支,目前国内外众多****已经对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布局、气动[1]及结构[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其动力学模型,国内文献[3-5]和国外文献[6]分别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六自由度模型。由于倾转旋翼飞行器的结构以及动力学特征均较为复杂,因此基于牛顿-欧拉方程的单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在建立倾转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时较为复杂。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提出以下问题:①对于倾转旋翼飞行器而言,其在倾转过程中飞行器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均将发生变化,因此如何较为方便地引入动态倾转过程中飞行器质心位置与转动惯量变化对飞行器动力学的影响,值得研究;②对于结构、动力系统较为复杂的飞行器,现有牛顿-欧拉方程基于单刚体思路建立其动力学模型较为复杂,因此能否找寻新的建模方法更为模块化地建立此类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依照多体动力学[7-8]思路,将算例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划分为由机翼、倾转旋翼、机体、涵道风扇组成的多刚体系统,其中倾转旋翼可绕转动轴发生转动。随后,建立不同刚体部件的力和力矩模型,建立该多刚体系统——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非保守力和力矩动能模型、势能模型、余虚动模型和逆势能模型;
最后采用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9-10]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11]分别建立该多刚体系统——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态倾转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倾转旋翼无人机动态倾转过程中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的变化,实质上都是动态倾转过程中倾转旋翼部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本文将倾转旋翼无人机划分成多刚体系统,通过倾转旋翼刚体部分质心与机体质心之间的位矢变化来引入动态倾转过程中质心位置变化对无人机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倾转旋翼刚体部分转动惯量的变化来引入动态倾转过程中转动惯量变化对无人机动力学的影响。本文将无人机拆分成多个刚体进行动力学建模,除了可以更为精确地引入无人机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变化外,还可以降低无人机建模的复杂度,多个刚体中的每个刚体分别进行建模,再导入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中建立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建模更具有模块化。
1 运动学模型 1.1 参考坐标系建立 本文所选算例为某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其主要由盒式翼布局、涵道风扇以及倾转旋翼组成。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对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进行相应假设;其次将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划分为1号机翼、2号机翼、3号机翼、4号机翼、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机体、1号倾转旋翼以及2号倾转旋翼共计9个刚体;最后以各刚体的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右手坐标系,选取Fe作为地面参考坐标系,具体如图 1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将左右垂尾与起落架结构共用体和无人机机体共同划分到无人机的机体模块中,关于无人机的航向操纵问题,主要采用1号倾转旋翼、2号倾转旋翼进行差动控制,因此本文的实质仍然是六自由度模型。
图 1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参考坐标系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s for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所选算例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主要具有垂直起降、动态倾转以及巡航3个运动过程。垂直起降过程由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1号倾转旋翼和2号倾转旋翼共同产生向上的拉力;动态倾转过程倾转旋翼部分的倾转轴带动1号倾转旋翼和2号倾转旋翼发生倾转,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转速逐渐减为零;巡航过程1号涵道风扇和2号涵道风扇不发生转动,仅由1号倾转旋翼和2号倾转旋翼提供向前的拉力。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任务剖面如图 2所示,其倾转旋翼部分倾转轴与机体内部铰接如图 3所示。
图 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任务剖面 Fig. 2 Mission profile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图 3 倾转轴与无人机机体内部连接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ilt axis and UAV body
图选项




所选算例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具体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具体参数 Table 1 Specific parameters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参数 数值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最大起飞总重/kg 7.5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翼总面积/m2 0.8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展长/m 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弦长/m 0.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身长度/m 1.44
有效载荷/kg 2.5
最大升阻比 11.4
翼载荷/(kg·m-2) 8.75


表选项






1.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广义坐标选取 本文选取用于描述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动力学特征的广义坐标为
(1)

式中:q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广义坐标矩阵;reb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体质心到参考坐标系原点的位移;qeb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姿态,在此选用欧拉角进行姿态参数化。
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建立 2.1 机翼气动力和力矩模型 由于无人机的旋翼一般较小,因此在建立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翼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时忽略倾转旋翼尾流对于机翼的影响。由于本文无人机较小,因此在进行机翼的气动力和力矩建模中,未考虑前后机翼之间的相互气流干扰影响。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1号机翼为例,由于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任务剖面中存在垂直起降、动态倾转和前飞巡航3个运动过程,因此其机翼将从90°的大迎角逐步过渡为小迎角,为了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可参考文献[12]选取机翼失速迎角作为分界线,将其动力学模型划分为大迎角和小迎角两部分,小迎角部分与正常飞行时一样,在此不再给出,大迎角部分通过平板扰流系数[13]进行建立,具体形式为[14]
(2)

式中:Cea为1号机翼坐标系向参考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ba为1号机翼坐标系向机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qa为1号机翼动压;βa为1号机翼侧滑角;La为1号机翼参考长度;Sa为1号机翼参考面积;CL为平板扰流升力系数;CD为平板扰流阻力系数;CM为平板扰流力矩系数。同理可得无人机2号机翼、3号机翼、4号机翼和无人机机体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为:FcFdFfFbMcMdMfMb。需要注意的是,无人机机体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包含左右垂尾与起落架结构共用体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可以通过无人机机体质心与左右垂尾与起落架结构共用体质心之间的位矢,将左右垂尾与起落架结构共用体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转换至无人机的机体质心处。
2.2 倾转旋翼气动力和力矩模型 倾转旋翼部分可通过旋翼倾转轴绕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的Y轴发生偏转,假设偏转角为θ,则倾转旋翼坐标系向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为
(3)

关于倾转旋翼的动力学模型,由于无人机所采用的旋翼一般较小,因此可以忽略旋翼的挥舞运动,可参考文献[4],基于旋翼的转速建立1号倾转旋翼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为
(4)

式中:Cbg为1号旋翼坐标系向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eb为机体全标系向地面坐标系的转换矩阵;R为1号旋翼的桨叶半径;ωg为1号旋翼的转速;CM为1号旋翼的力矩系数;MyMz为1号旋翼的力矩分量;CHCSCT为1号旋翼的力系数;ρ为大气密度。同理可得2号倾转旋翼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为:FhMh
2.3 涵道风扇气动力和力矩模型 涵道风扇模型与旋翼模型较为相似,可参考文献[15],通过增加修正系数的方式基于旋翼动力学模型,来建立1号涵道风扇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其具体结果为
(5)

式中:Cbi为1号旋翼坐标系向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K为系数,其与涵道风扇的涵道唇口面积和形状有关;ωi为1号涵道风扇旋转角速度;Ri为1号涵道风扇的桨叶长度;A为1号涵道风扇的投影面积;CdCYCT为涵道风扇力系数;CM为1号涵道风扇的力矩系数;MxMy为1号涵道风扇力矩分量。同理可得2号涵道风扇的气动力和力矩模型为:FjMj
2.4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刚体与无人机机体质心间的位移约束[16],得到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为
(6)

(7)

式中:FN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非保守力模型;MN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非保守力矩模型;rij为点j到点i的位移矢量;CbcCbdCbfCbhCbj均为坐标转换矩阵。在无人机的动态倾转过程中,倾转旋翼部分的质心位置将发生变化,其余刚体的质心位置不变,因此在动态倾转过程中通过rbg×rbh×随时间的变化,引入倾转旋翼质心位置对无人机动力学的影响。
3 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的应用 Hamilton体系[17]对于刚体系统动力学的认识主要为:导致刚体运动的力和力矩可划分为保守的广义力F、非保守的广义力FN、保守的广义力矩M、非保守的广义力矩MN,因此非保守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12]可表示为
(8)

(9)

式中:m为非保守刚体系统的质量;T为刚体系统的动能;J为非保守刚体系统的转动惯量;U为刚体系统的势能;Uq为刚体系统的拟势能;δQH为刚体系统的余虚功;X为刚体系统的质心位移矢量;θ为刚体系统的姿态。
接下来将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应用于本文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上,首先可以得到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能[18-19]
(10)

(11)

(12)

式中:msum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总质量;Jsum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总转动惯量矩阵;JgJhJiJj分别为1号倾转旋翼、2号倾转旋翼、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的惯性矩;JgJhJiJj分别为1号倾转旋翼、2号倾转旋翼、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的转动惯量;ωgωhωiωj分别为1号倾转旋翼、2号倾转旋翼、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的转速。由于动态倾转过程中倾转旋翼部分的转动惯量矩阵将发生变化,因此本文通过JgJh在无人机的动态倾转过程中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引入动态倾转过程转动惯量变化对于无人机动力学的影响。
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势能[18]
(13)

(14)

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拟势能为
(15)

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余虚功为
(16)

将式(9)、式(10)、式(13)、式(15)、式(16)代入式(8)可得
(17)

式中:veb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体质心到参考坐标系原点的线速度矩阵;ωeb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机体坐标系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角速度矩阵。
再对式(17)运用Green定理可得
(18)

(19)

将式(18)、式(19)再代入式(17),可将式(17)化简为如下结果:
(20)

(21)

式(20)和式(21)即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其中,式(20)主要描述的是该无人机的质心线加速度与无人机非保守力、保守力之间的关系;式(21)主要描述的是该无人机的角加速度与无人机非保守力矩、保守力矩之间的关系。
4 第二类Lagrange方程的应用 为了与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建模结果进行对比,本文同样采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进行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第二类Lagrange方程的具体形式[20]
(22)

(23)

式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T为无人机动能模型;U为无人机势能模型。第二类Lagrange方程中字母的含义与上文一致,将式(6)、式(10)、式(13)代入式(22)即可得到基于第二类Lagrange方程所建立的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
5 数值仿真 5.1 实验验证 首先为了验证本文建模方法的合理性,采用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建模方法、第二类Lagrange方程建模方法和传统牛顿-欧拉方程单刚体方法对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进行动力学建模,并与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无人机的构型具体如图 4所示。
图 4 实验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示意图 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主要进行了滑跑起飞、巡航飞行以及滑跑着陆的实验过程,本文选取无人机爬升到巡航阶段的实验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其中所选取对比的无人机初始时刻实验数据为:无人机初始高度1 m,前飞速度10 m/s,上升速度0.3 m/s,俯仰角5°,其余参数均为零。在实验过程中,无人机左右螺旋桨转速位于2 000~2 500 r/min之间。基于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第二类Lagrange方程以及牛顿-欧拉单刚体方法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数值仿真初始条件均为:reb=[0 0 -1]Tm,qeb=[0 5 0]T(°),veb=[10 0 -0.3]Tm/s,ωeb=[0 0 0]Trad/s。具体对比结果如图 5~图 7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3次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采用的均为PID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其目标轨迹为飞行高度60 m, 前飞速度20 m/s, 俯仰角不进行控制。
图 5 无人机飞行高度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Fig. 5 Comparison of UAV flight height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图选项




图 6 无人机前飞速度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Fig. 6 Comparison of UAV forward velocity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图选项




图 7 无人机俯仰角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Fig. 7 Comparison of UAV pitch angle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图选项




通过图 5~图 7数值仿真结果与飞行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图 5~图 7中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第二类Lagrange方程、牛顿-欧拉方程以及实验数据的趋势基本一致,这些均验证了本文动力学建模方法可适用于该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且所建模型是合理的。其次,通过图 5~图 7中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仿真结果的一致性,可以验证在相同的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下,这2类建模方程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牛顿-欧拉方程单刚体仿真结果与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仿真结果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为:单刚体和多刚体建模方法无人机的转动惯量和质心位置存在不同。除此之外,图 6中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略有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飞行实验过程中,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左右螺旋桨的转速保持在2 000 r/min~2 500 r/min之间,而不是完全固定在某一数值,因此其会导致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前飞速度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的差异。
5.2 动态倾转阶段数值仿真 5.1节已验证本文模型的合理性,本节将本文所建模型应用于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对其最为关注的动态倾转阶段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由于5.1节已验证Hamilton体系下Lagrange方程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在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建模结果一致,因此在本节仿真曲线中将不再引入第二类Lagrange方程的仿真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选样机目前仅进行了滑跑起飞以及巡航试验,还未实现垂直起飞及倾转过渡功能。因此,在本节动态倾转过程研究中,并未进行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
倾转旋翼无人机动态倾转过程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其动态倾转阶段的动力学特征,为了进行对比找寻最为合适的动态倾转方式,分别选取倾转过程总时间为5 s、10 s、15 s进行对比,整个仿真过程1号倾转旋翼、2号倾转旋翼转速保持2 000 r/min不变,初始时刻其余状态量均为零。整体仿真过程为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由静止开始垂直上升到动态倾转再到巡航,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垂起过程为0~15 s,期间旋翼倾转轴与无人机机体的夹角为0°;动态倾转阶段从15 s开始,期间旋翼倾转轴与无人机机体的夹角由0°线性变为-90°,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的转速线性减少至零;前飞巡航阶段旋翼倾转轴与无人机机体的夹角为-90°,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无转速。具体仿真结果如图 8~图 12所示。
图 8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前飞速度 Fig. 8 Forward velocity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图 9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上升速度 Fig. 9 Rising velocity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图 10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飞行高度 Fig. 10 Flight height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图 11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迎角 Fig. 11 Angle of attack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图 12 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输入能量 Fig. 12 Input energy of box-wing tilt-rotor UAV
图选项




通过图 8~图 12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倾转过程所用时间越短,无人机上升速度在动态倾转过程中的突变越大,无人机动态倾转轨迹越不光滑,无人机倾转过程中的掉高越明显,但无人机所需要的输入能量较少;无人机的倾转时间越长,无人机上升速度在动态倾转过程中的突变越小,无人机动态倾转轨迹越光滑,无人机倾转过程中的掉高越少,但无人机所需要的输入能量越多。因此,具体采用何种动态倾转方式,还需要基于本模型的仿真结果,根据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进行确定。接下来对仿真曲线图 8图 11图 12进行解释。由于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转速减为零这个过程所用时间是和动态倾转过程所用时间一致的,因此倾转时间越长,1号涵道风扇、2号涵道风扇对无人机所做功越多,该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输入能量越多,这与仿真结果完全一致;由于本文选取无人机的迎角作为参考迎角,因此对于无人机垂起过程而言无人机的迎角为-90°,随后进行动态倾转,最后回归到正常巡航迎角,整体与无人机迎角仿真曲线一致;对于前飞速度而言,无人机在倾转过后前飞速度最终趋于一致,这是由于巡航时仅由倾转旋翼提供拉力,而旋翼转速一致,因此巡航时拉力一致,无人机前飞速度最终结果一致。
6 结论 通过某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建模与仿真,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本文基于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并建立了盒式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合理性,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非保守力和力矩模型的情况下,基于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和第二类Lagrange方程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实质是一致的,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能够适用于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本文建模的缺点在于:未引入无人机前后机翼之间的干扰和倾转旋翼尾流对无人机后机翼的影响,后续可从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2) 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主要是将建模系统离散成多体系统,再分别考虑每个系统的质心位置以及转动惯量变化,最终通过不同刚体间的位移约束引入不同系统质心位置的变化,通过叠加的方式引入不同系统转动惯量的变化,这也是该方法在建立变体类飞行器动力学模型时的优点。除此之外,该方法将无人机划分成多刚体系统,分别建立每个刚体的模型,再导入Hamilton体系下的Lagrange方程建立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其更具模块化,可降低建模的复杂度。
本文研究了倾转过程时间长短对于倾转旋翼无人机动力学的影响,除此之外动态倾转过程中倾转旋翼转速变化、涵道风扇转速变化等均将对倾转无人机的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而制定最为合适和安全的动态倾转过渡方式。

参考文献
[1] 孙凯军, 张练, 付义伟, 等. 某型倾转旋翼机的旋翼桨叶气动优化设计[J]. 航空工程进展, 2019, 10(3): 340-347.
SUN K J, ZHANG L, FU Y W, et al.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rotor blade of a tilt-rotor aircraft[J]. 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10(3): 340-347. (in Chinese)
[2] XIANG Z, XU W Q, YAN S, et al.Study on the effect of tilting-rotor structure on the lift of small tilt rotor aircraf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7: 380-385.
[3] 曹芸芸, 陈仁良. 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操纵策略和配平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 41(1): 6-10.
CAO Y Y, CHEN R L. Control strategy for tilt-rotor aircraft trimming in steady level flight[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09, 41(1): 6-10. (in Chinese)
[4] 吴翰, 王正平, 周洲, 等. 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多体动力学建模[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 37(5): 928-934.
WU H, WANG Z P, ZHOU Z,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multi-rotor fixed-wing UAV based on multibody dynamics[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19, 37(5): 928-934. (in Chinese)
[5] LI H X, QU X J, WANG W J. Multi-body mo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ilt rotor aircraft[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0, 23(4): 415-422.
[6] SASONGKO R A, MUHAMMAD B.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otor dynamics of a tilt-rotor aircraf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7: 51-56.
[7] 陈建平, 宁雷鸣, 张红英, 等.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大型翼伞系统飞行仿真分析[J]. 飞行力学, 2015, 33(6): 487-490.
CHEN J P, NING L M, ZHANG H Y, et al. Flight simulation of large parafoil-payload systems based on multibody dynamics[J]. Flight Dynamics, 2015, 33(6): 487-490. (in Chinese)
[8] ZHAO Z J, REN G X. Multibody dynamic approach of flight dynamics and nonlinear aeroelasticity of flexible aircraft[J]. AIAA Journal, 2011, 49(1): 41-53.
[9] 周平, 梁立孚. 非保守系统的Lagrange方程[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7, 38(3): 452-459.
ZHOU P, LIANG L F. Lagrange equation of non-conservative systems[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7, 38(3): 452-459. (in Chinese)
[10] 邓子辰, 于洪泳, 黄立新, 等. Hamilton体系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5, 23(5): 602-605.
DENG Z C, YU H Y, HUANG L X, et al. A new systematic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for concrete shell structures[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05, 23(5): 602-605. (in Chinese)
[11] FORBES J R, BARFOOT T D, DAMAREN C J. Dynamic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power-generating tumbleweed rover[J].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2010, 24(4): 413-439.
[12] WU H, WANG Z P, ZHOU Z, et al.Modeling of small UAV parachute recovery system based on Lagrangian method[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2019: 1127-1132.
[13] JIANG H B, CAO S L, CHEN Z Q. Lift and drag coefficients of flow around a flat plate at high attack angle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2011, 28(5): 518-520.
[14] GARRARD W L.Application of inflation theories to preliminary parachute force and stress analysis: AIAA-91-0862-CP[R].Reston: AIAA, 1991: 230-239.
[15] 孙凯.涵道风扇六旋翼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 15-20.
SUN K.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ucted fan hexrcopter[D].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8: 15-20(in Chinese).
[16] HOGAN F R, FORBES J R. Modeling of spherical robots rolling on generic surfaces[J].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2015, 35(1): 91-109.
[17] MAI B, HIROSHI Y. New Lambert algorithm using the Hamilton-Jacobi-Bellman equation[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0, 33(3): 1000-1008.
[18] ANDREAS G. a Rigorous proof for the equivalence of the projective Newton-Euler equations and the Lagrange equations of second kind for spatial rigid multibody systems[J].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2019, 45(1): 87-103.
[19] YAN L, XU W F, HU Z H, et al. Virtual-base modeling and coordinated control of a dual-arm space robot for target capturing and manipulation[J].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2019, 45(4): 431-455.
[20] CORONEL-ESCAMILLA A, TORRES F, COMEZ-AGUILAR J F, et al. On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for an SCARA robot manipulator in a fractional model driven by induction motors with PSO tuning[J].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2018, 43(3): 257-277.


相关话题/系统 实验 无人机 过程 数据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极稀疏投影数据的CT图像重建*
    传统计算机断层成像(CT)机在螺旋扫描情况下旋转一周一般需要投影1000~2000次[1-2]。已有研究显示,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可增加病人患癌症的风险[3-4],过量的X-射线辐射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辐射损害如染色体变异等[5-6]。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少投影角度数来降低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具有变点的不确定竞争失效退化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系统的故障往往是由于自身内部磨损退化或者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如果系统具有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那么可以运用概率论中的随机变量对其寿命的偶然不确定性(AleatoryUncertainty)进行度量刻画,进而对其进行可靠性建模和评估,因为根据大数定律,在样本量较大时,估计的概率分布函数与累积频率会无限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四旋翼无人机执行器可重构性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近年来,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着大量应用的四旋翼无人机(quadrotorsUnmannedAerialVehicle,quadrotorUAV)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2]。随着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错控制在各领域取得了大量可喜的研究成果[3-7]。QuadrotorUAV机体价格较便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激波风洞7°尖锥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边界层转捩是指边界层流动从层流发展到湍流的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耦合的非线性复杂流动物理现象。转捩问题是流体力学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与湍流问题一起被称为“百年(或世纪)难题”。转捩问题在低速流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低速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将不再适用,国内外****在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电液负载敏感位置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
    电液伺服系统因具有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机床、冶金等众多领域中。电液伺服系统从原理上可以分成2类:阀控系统和泵控系统。其中,阀控系统属于节流控制,响应速度较快,但是存在较大的压力损失和溢流损失,系统能效较低,发热严重[1-5];泵控系统属于容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改进GERT的任务过程时间特性建模分析方法*
    伴随着日渐密集的任务需求,任务间隔紧密程度越来越高,系统中各项活动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愈加突出,使得用户对系统的时间特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1]。包括飞机在内的复杂工业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衔接耦合密切,执行时间紧凑,顺序要求严格,某一活动的参数发生波动,会引起与其共享同一资源的其他活动的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无人机组合导航直接法与间接法滤波方式比较*
    精确的导航定位信息是实现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关键。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作为2种常用的导航系统,可以有效获取无人机实时导航定位信息,目前已经在无人机导航中被广泛应用。GNSS以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能够得到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INS由计算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M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GSO卫星系统布设中的通信干扰评估方法*
    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共计2218颗,其中低轨卫星1468颗,静止轨道卫星562颗,而中国拥有静止和非静止轨道卫星总数为323颗,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拥有在轨卫星数量的国家。在360°的地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事故数据挖掘的AEB路口测试场景*
    路口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交互交通环境,更容易引发事故。2017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3049起,其中发生在路口的事故46145起,占总数的22.73%。因路口事故共造成12082人死亡,4781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517.2万元[1]。因此,针对路口交通场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先进驾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量子定位系统中符合计数与到达时间差的获取*
    基于卫星定位与导航的精度取决于测量卫星与地面用户之间距离的精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测距原理是基于获得电磁波的到达时间。由于电磁波信号定位精度受到经典噪声极限及其带宽和功率的限制,使得测距精度一般可达米量级,并且保密性较弱。采用激光脉冲测距,其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