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最优角度自适应TSF的SRM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RM)因其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容错性高,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1-2]。然而因其双凸极结构和磁阻最小运行原理,导致SRM表现出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3-4],其主要缺点就是转矩脉动大,尤其是在低速运行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5-7]。较大的转矩脉动对SRM的输出特性有很大影响[8-9],直接限制了SRM的推广应用。因此,转矩脉动的抑制受到****的广泛研究。目前,抑制转矩脉动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优化电机结构参数,二是优化电机控制策略。相比而言,优化控制策略更容易实现,并且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控制角度研究抑制转矩脉动的方法。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TC)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SRM转矩控制方法[10]。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被控SRM,预先测得“电流-转子位置-转矩”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实时电流和转子位置信号确定瞬时转矩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使总输出转矩维持恒定。文献[11]针对SRM调速系统存在的外部负载扰动和未知参数波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学习参数的直接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的DITC方法,实现SRM高品质调速控制。文献[12]针对无轴承SRM具有双凸极结构、转矩脉动大的问题,采用DITC和直接悬浮力控制(DFC)方法有效抑制其转矩脉动。文献[13]针对SRM DITC系统速度外环控制器中存在非线性饱和、控制器的积分控制环节会对误差进行积累并逐渐使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抗饱和自适应PID控制器,提高了电机速度响应,降低转速脉动,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较好。文献[14]针对SRM在换相阶段由于转矩特性、电压限制、转速升高等因素而引起的转矩脉动问题,研究一种基于转矩分配函数(TSF)在线修正的DITC方案,实现电机在换相阶段总转矩脉动的抑制。可知,DITC不但能抑制电机的转矩脉动,而且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更为简单直接,但实践表明,常规的DITC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换相区转矩脉动过大,起动阶段电流过大。
本文对传统的DITC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角度自适应TSF的SRM DITC方法,改进思路如下:针对换相区转矩脉动大,引入余弦型TSF,由于TSF与开关角和转子位置相关,基于BP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设计了最优角度模块,以此获得任意转速下的最优开关角,将最优开关角导入TSF中,实现根据转速动态调整函数形状的自适应TSF,从而得到各相最优的参考转矩,实现对相转矩的精确控制,以此达到抑制转矩脉动的效果。同时TSF将转矩分配到各相,可以避免为了跟踪给定转矩而造成的相电流过大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1 改进型DITC系统设计 1.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如图 1所示,改进型DITC系统由转速环、转矩计算模块、滞环控制器、功率变换器、自适应余弦型TSF、最优角度模块和SRM本体组成。图 1中,ωref为给定转速,ω为实时转速,T*为参考转矩,TA*TB*TC*分别为相参考转矩,θonθoff分别为最优开通、关断角,θ为转子位置,TATBTC分别为相瞬时转矩,SASBSC分别为各相控制信号,i为定子电流。
图 1 基于最优角度TSF的SRM DITC系统框图 Fig. 1 Block diagram of SRM DITC system based onoptimal angle TSF
图选项




该系统增加了TSF,以转矩脉动最小化为目标,分别对不同转速情况进行仿真,得到不同转速下转矩脉动最小时对应的最优开关角。将得到的最优开关角输入到自适应TSF中,可以使得各相电流变化更加平稳,降低换相区转矩脉动。
1.2 自适应余弦型TSF设计 常规的DITC是以合成转矩为反馈量,通过与总参考转矩作差产生控制信号,实现对电机的控制。由于总参考转矩比相参考转矩大,为了有效跟踪总参考转矩,通常需要给相绕组输入较大的有效电流,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运行效率,同时会造成换相时转矩脉动变大。针对此问题,本文在传统的DITC系统基础上引入自适应余弦型TSF,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将总参考转矩分配到各相,与各相的实时反馈转矩作差产生控制信号,各相协同输出转矩,维持电机运行。
自适应余弦型TSF是在余弦型TSF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余弦型TSF曲线如图 2所示。图 2中:θ1为当前相导通并且前一相完全关断的转子位置角,θ2为当前相完全关断并且后一相独立导通的转子位置角。可以看出,余弦型TSF严格遵循同一时刻各相TSF具体数值总和等于1的要求。余弦型TSF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θonθθ1,此时当前相按fk(θ)分段函数从0增加到1,而前一相则按fk(θ)逐渐减小至0。第2部分是θ1θθoff,此时只有当前相进行导通,前一相和后一相均属于关断状态。第3部分是θoffθθ2,此时当前相按fk(θ)分段函数逐渐减小至0,后一相按照逐渐从0增加至1。可以看出,余弦型TSF比较接近SRM各相转矩的实际变化情况。为使换相区的转矩变化更加平滑,本文设计了自适应余弦型TSF,如下:
(1)

图 2 余弦型TSF曲线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cosine-type TSF curve
图选项




式中:θonθoff分别为最优开通角和关断角,随着转速变化而变化。求解转矩脉动取最小值时不同转速对应的开通角和关断角,并输入到自适应余弦型TSF中,不同转速下对TSF曲线形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降低换相区转矩脉动的目的。
1.3 最优开通关断角模块设计 DITC是根据参考转矩与实际转矩的转矩差并结合开关角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空间电压矢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功率变换器IGBT的控制,因此,设计合理的开关角非常重要。
以转矩脉动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离线开关角寻优方式,在0~1 000 r/min范围内,每隔100 r/min共选取10个转速。考虑到在改变开通角θon时,会对电流波形的峰值和有效值产生影响,并会改变电流波形和电感波形的相对位置。而改变关断角θoff会影响电流波形的宽度及其与电感曲线的相对位置。如果不考虑开通角关断角的变化,一般取θon=0°,θoff=30°,为了能在最大范围内选取最优的开关角,其取值范围应该包括整个角度周期,因此设置θon的取值范围为-15°~15°,θoff的取值范围为15°~45°。每隔1°进行仿真以获得最优开关角,进而得到在各转速下转矩脉动最小时对应的最优开关角,如表 1所示。
表 1 不同转速下开关角寻优结果 Table 1 Switching angle optimization results at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转速/(r·min-1) θon/(°) θoff/(°) 转矩脉动
100 -3.0 40 0.117
200 -2.9 36.8 0.112
300 -2.8 36 0.117
400 -2.8 35 0.114
500 -2.8 34 0.109
600 -3.9 33 0.107
700 -5.7 31.5 0.109
800 -6.8 31 0.105
900 -7.2 30.6 0.100
1 000 -7.9 28.4 0.097


表选项






表 1中的最优开关角只是离散的数据,不能覆盖整个转速范围。为了获得全速范围内的最优开关角,采用BP神经网络对离散的最优开关角进行学习。因为BP神经网络[15]存在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和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因此在传统的BP神经网络上增加了附加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16],其学习过程如图 3所示。
图 3 BP神经网络学习流程 Fig. 3 Flowchart of BP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图选项




在误差逆传播过程中,仅仅考虑在误差负梯度方向修改权值则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因此增加了附加动量,增加前一项权值对本次权值的影响,如下:
(2)

(3)

式中:δi为残差;pj为输出层第j个节点的输出误差;k为训练次数;Δwij为隐含层第i个节点到输入层第j个节点之间的权值修正量;Δbi为隐含层第i个节点的阈值修正量;η为学习速率;mc为动量系数,mc限制条件如下:
(4)

其中:E(k)为第k步误差平方和。
固定的BP神经网络学习速率并不适用于训练的全部阶段,在训练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速率,从而提高训练速度。因此采用自适应学习速率,若修正后的权值使得误差增大,说明学习速率η较大,应降低η,反之则增大此值。具体调整如下:
(5)

由式(5)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与固定学习速率相比,初始学习速率η(0)的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小。
通过上述方法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将其应用于SRM以转矩脉动最小化为目标的最优开关角训练,训练效果如图 4所示。将训练完成的映射关系导入到Simulink之中,建立最优角度模块。
图 4 BP神经网络最优开通角和关断角训练结果 Fig. 4 Training results of BP neural network on optimal turn-on angle and turn-off angle
图选项




1.4 转矩解算模块设计 SRM的转矩与转子位置角、相电流有关,即T(i,θ)。在基于TSF的DITC控制系统中,需要将各相实时转矩作为反馈量与经TSF分配之后的各相参考转矩进行比较,产生控制信号,而相转矩在实际工程中很难直接测得,因此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SRM静态转矩特性数据,将该数据导入到MATLAB中建立转矩特性表格,通过查表法根据实测电流和转子位置获得电机的实时相转矩。SRM的转矩特性如图 5所示。
图 5 SRM的转矩特性曲线 Fig. 5 Torque characteristic curves in SRM
图选项




2 仿真分析 基于MATLAB/Similink建立SRM调速系统仿真模型,电机本体模型利用查表法建立,将有限元软件Ansoft计算得到的磁链ψ(θ,i)和转矩T(θ,i)数据导入Lookup Table (2D)模块,完成电机非线性建模[17]。DITC系统结构如图 1所示。SRM本体结构参数如表 2所示。
表 2 SRM模型参数 Table 2 Parameters of SRM model
参数 数值
定子/转子极 6/4
额定功率/kW 3
额定转速/(r·min-1) 1 000
定子外径/mm 135
定子内径/mm 75
铁芯长度/mm 123.5
转子外径/mm 74.5
转子内径/mm 30.5


表选项






为了对改进型DITC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选择常规DITC控制系统作为比较对象进行仿真。设定电机转速为1 000 r/min,负载转矩为10 N·m,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对电机进行控制,当电机稳定运行时,其仿真结果如图 6图 7所示。
图 6 稳定运行时改进型DITC仿真图 Fig. 6 Parameters of SRM model
图选项




图 7 稳定运行时常规DITC仿真图 Fig. 7 Conventional DITC simulation diagram for stable operation
图选项




通过仿真结果可知,改进型DITC相比常规DITC,对于换相过程中电机的转矩脉动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换相过程中,相电流尖峰明显下降,各项电流分布更加平缓,使相电流有效值降低,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机运行效率。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计算分析,表 3中给出了不同控制方式下SRM的相关性能数据。
表 3 不同控制方式性能对比 Table 3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控制方式 转矩脉动 相电流均方值/A
常规DITC 0.17 8.463
改进型DITC 0.10 7.564


表选项






表 3可知,改进型DITC控制方式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提高系统效率方面都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相比常规DITC方式,转矩脉动减少41.2%,相电流均方值减少10.6%。电机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6)

式中:U为绕组端电压;I为绕组电流;R为绕组电阻;Pmech为电机的输出功率;Pe为输入功率;Tav为输出平均转矩;ω为角速度;E=dψ/dt。经过计算,在改进型DITC和常规DITC方式下,Tav分别等于10 N·m和9.996 N·m,两者基本相等,又因为在电机稳定运行时,在2种控制方式下电机转速都为1 000 r/min,所以角速度ω相同,因此电机输出功率基本相同。由式(6)可知,输入功率和相电流有效值呈反比关系,相电流有效值越大,输入功率越大,电机效率越低。由表 3可知,改进型DITC相比常规DITC,电流有效值减小10.6%,因此电机效率至少提高10.6%。综上证明,本文设计的基于TSF的SRM DITC系统有效。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改进型DITC方法的可行性,依托实验已有三相6/4极SRM,搭建了改进型DITC实验平台。平台主要包括SRM样机、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负载电机。样机参数和仿真实验一致,如表 1所示。控制器采用TMS320F2812型DSP芯片,载波频率为9.6 kHz,转子位置检测由线光电位置传感器测得,合成转矩测量采用动态旋转扭矩传感器测得,最大可测转矩为20 N·m,误差≤0.5%,负载采用磁粉制动器。实验平台如图 8所示。
1—仿真器;2—DSP控制板;3—显示按键板;4—DC电源;5—驱动板;6—霍尔电流传感器;7—TDS2012C示波器;8—SRM。 图 8 实验平台 Fig. 8 Experimental platform
图选项




图 9给出了电机空载稳定运行时的相电压波形。由于TDS2012C示波器是双通道的,受实验设备限制,只能同时测量两相电压波形。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电压波形包括正电压、负电压和零电压3种状态,符合DITC控制的实际情况。
图 9 两相电压波形 Fig. 9 Two-phase voltage waveform
图选项




图 10给出了电机空载稳定运行时,单相绕组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可以看出,当相绕组开通时,其承受正向电压,此时绕组电流开始上升。当绕组关断时,电机承受反向电压直至续流结束至电压为零,此时绕组电流逐渐减小,并最终为零。相电流波形和仿真波形形状基本相同。
图 10 单相电压和电流波形 Fig. 10 Single-phase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图选项




图 11给出了电机空载稳定运行时,单相电流、电压和驱动信号的波形。可以看出,驱动信号和电压、电流协调一致的变化。通过以上对电压、电流和驱动信号的测量,充分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和本文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图 11 单相驱动信号和电压电流波形 Fig. 11 Single-phase driving signal and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图选项




由于改进型DITC和常规DITC的差别主要体现在TSF上,而TSF主要是通过算法编程来实现,硬件电路并无差别。因此本文在已搭建的实验平台基础上,分别编写了不同的控制算法,以此对比验证2种控制方法对电机转矩脉动的控制效果。由于电机转矩不能直接通过示波器进行测量,因此本文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转矩数据,利用虚拟仪器绘制转矩波形图,如图 12所示。
图 12 不同控制方法的转矩波形 Fig. 12 Torque waveform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ntrol methods
图选项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采用改进型DITC方法时,电机输出转矩在9.1~10.8 N·m之间波动,小于采用常规DITC方法的9.2~11.6 N·m,使转矩脉动减小了29.2%,对于电机的转矩脉动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4 结论 本文针对常规DITC方法存在的换相区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最优角度的自适应TSF,建立了改进型DITC控制系统,通过建模仿真和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本文所设计的改进型DITC控制系统,在电机换相区间,减小了相电流有效值,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同时对电机换相区间的转矩脉动具有很好抑制效果。
2) 增加附加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后,BP神经网络的数据预测误差更小。训练完成的BP神经网络能够对以转矩脉动最小化为目标的不同转速下的最优开关角进行有效预测。
3) 本文提出的基于最优角度TSF的SRM DITC方法,对于SRM系统的转矩控制具有很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晴晴, 张兴, 马铭遥, 等. 提高开关磁阻电机数字电流控制性能的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 38(14): 4252-4261.
YANG Q Q, ZHANG X, MA M Y, et al. Improving digital current control performance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8, 38(14): 4252-4261. (in Chinese)
[2] LABIOD C, SRAIRI K, MAHDAD B, et al. A novel control technique for torque ripple minimization in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through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J].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7, 100(9): 1-10.
[3] MARCSA D, KUCZMANN M. Design and control for torque ripple reduction of a 3-phas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7, 74(1): 89-95.
[4] 朱叶盛, 章国宝, 黄永明. 基于PWM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瞬时转矩控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7, 32(7): 31-39.
ZHU Y S, ZHANG G B, HUANG Y M. PWM-based 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7, 32(7): 31-39. (in Chinese)
[5] 刘勇智, 鄯成龙, 林博闻, 等. 基于自适应二阶终端滑模的SRM直接转矩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44(10): 2043-2051.
LIU Y Z, SHAN C L, LIN B W, et al.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switched motor based on adaptive second-order terminal sliding mode[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8, 44(10): 2043-2051. (in Chinese)
[6] 王喜莲, 许振亮. 基于PI参数自适应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16): 4215-4223.
WANG X L, XU Z L. Speed regulation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 based on PI parameter self-adapt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5, 35(16): 4215-4223. (in Chinese)
[7] 花为, 华浩, 赵桂书, 等.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高性能开关磁阻电机系统[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6(1): 37-43.
HUA W, HUA H, ZHAO G S, et al. High-performance switched reluctance machine for electric bicycle[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6(1): 37-43. DOI:10.3969/j.issn.1005-2615.2014.01.005 (in Chinese)
[8] 王旭东, 王喜莲, 王炎, 等. 开关磁阻电动机电流双幅值斩波控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20(4): 83-86.
WANG X D, WANG X L, WANG Y, et al. Double amplitude chopping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0, 20(4): 83-86. DOI:10.3321/j.issn:0258-8013.2000.04.018 (in Chinese)
[9] HAN S, LIU C, LEI Z, et al.Mutual coupling and its effect on current and torque of six phase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C]//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Vehicles & Renewable Energies.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16: 16005657.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3513570_Mutual_coupling_and_its_effect_on_current_and_torque_of_six_phases_Switched_Reluctance_Motor
[10] YAO S, WEI Z. A simple strategy for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SRM 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8, 33(4): 3622-3630. DOI:10.1109/TPEL.2017.2710137
[11] 李存贺, 王国峰, 李岩, 等. 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8, 22(1): 29-36.
LI C H, WANG G F, LI Y, et al. Direct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J].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18, 22(1): 29-36. (in Chinese)
[12] 张蕾, 曹鑫, 邓智泉, 等. 一种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绕组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 33(15): 3564-3571.
ZHANG L, CAO X, DENG Z Q, et al. A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for open circuit in single-winding bearing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8, 33(15): 3564-3571. (in Chinese)
[13] 秦晓飞, 刘杰, 李峰. SRM直接瞬时转矩系统抗饱和控制器设计[J]. 系统仿真学报, 2017, 29(12): 3160-3167.
QIN X F, LIU J, LI F. Design of anti-windup controller for SRM 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system[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17, 29(12): 3160-3167. (in Chinese)
[14] WU J H, SUN Q G. Torque ripple minimization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by online modification of torque sharing function[J].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17, 21(12): 1-8.
[15] REN T, SHI L, YAN G, et al. Temperature prediction of the molten salt collector tube using BP neural network[J].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2016, 10(2): 212-220. DOI:10.1049/iet-rpg.2015.0065
[16] JIANG L, ZHANG J, XUAN P, et al. BP neural network could help improve pre-miRNA identification in various specie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2016: 1-11.
[17] 丁文, 梁得亮, 鱼振民, 等. 基于磁链与转矩特性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 41(2): 214-218.
DING W, LIANG D L, YU Z M, et al. Modeling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based on flux linkage and torque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7, 41(2): 214-218. DOI:10.3321/j.issn:0253-987X.2007.02.019 (in Chinese)


相关话题/电机 控制 系统 电压 设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几何不确定性区间分析及鲁棒气动优化设计*
    航空航天工业中,飞行器设计的各参数往往被看作确定的量,但实际上,工程中是无法避免不确定性存在的。例如飞行器结构设计由于制造水平、测量误差等会造成参数的不确定性,飞行器飞行环境及载荷作用也会存在更强的不确定性等[1]。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了与其相对的确定性设计的精度和可靠度,因此,想要获得更可靠更稳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高峰时段下离港航空器绿色滑行策略设计与评价*
    近年来,大型枢纽机场航班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高峰时段,机场容量受限,场面拥堵严重,导致航空器“时走时停”或是在跑道端长时间排队等待,造成大量额外燃油消耗与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污染物排放,极不利于绿色民航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产生的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碳氢(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耗氧型惰化系统反应器性能理论*
    燃油箱的防火抑爆能力不仅关系到飞机生存能力和易损性,同时也关系到飞机利用率、成本和乘客生命安全[1]。因此,无论对于军机还是民机,都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来防止油箱燃爆事故发生。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机载设备制取惰化气体的机载惰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相对于携带惰化气体方式而言,后勤保障要求低,且能实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无人驾驶矿用运输车辆感知及控制方法*
    一方面,随着矿区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突破变革,采矿工程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另一方面,矿山道路环境复杂,极易引发车辆碰撞及侧翻事故,且矿区偏远封闭,调度通信设备落后,生产作业效率低下。因此,矿车生产作业和安全保障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高效、安全、智能的运输解决方案。伴随着人工智能、传感检测等高新技术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电磁定位系统工作空间拓展方法*
    电磁定位系统(ElectromagneticTrackingSystem,EM)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位姿测量,具有实时定位、精度高、不惧遮挡的优点[1-2],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手术中器械的跟踪定位[3-4]。如Wallace等[5]将EM应用于肾上腺、肝脏、肺等位置病变活检手术中的穿刺针导航;Kr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器设计及其HIL验证*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在极端物理条件下运行的复杂热力学系统,其故障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极端的快速性和极大的破坏性。液体火箭对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可靠有效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予以预警和判断,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液体火箭和载荷安全,有效避免由于发动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地面基站的定位系统构建和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位置信息,位置服务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室外定位导航技术大多依赖于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如今在运载体导航、人员跟踪定位及紧急救助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并且实现了广域精准定位,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机动发射条件下空间飞行器上升段弹道设计*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精确制导武器发展迅速,可以实现“点对点”打击,导致提高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变得十分重要。与传统的固定阵地发射方式相比,机动发射在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时带来了打击的突然性,可以有效提高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同样,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实现卫星的机动发射,可以迅速对报废卫星进行补充,有效支持作战行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高阶LADRC的V/STOL飞机悬停/平移模式鲁棒协调解耦控制*
    垂直/短距起降(Verticaland/orShortTake-OffandLanding,V/STOL)飞机是对垂直起降(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VTOL)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hortTake-OffandVerticalLanding,STOVL)固定翼飞机的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振动耦合特性分析*
    先进高推重比涡轴发动机多采用涡轮级间共用承力框架结构设计,同时支承燃气发生器转子和动力涡轮转子后支点,转子结构和承力结构之间的振动响应相互影响,形成转子-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简称共用支承-转子结构系统)振动耦合。近年来,涡轮级间共用承力框架在先进航空发动机承力系统中广为采用,是发动机减重、提高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