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亚临界雷诺数圆柱绕流远场气动噪声实验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圆柱绕流是一个典型的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风工程[1-2]等实际工程问题中。其流动尾流区域存在卡门涡街、流动分离和层流湍流的转捩等复杂的流动现象[3-4]。长久以来围绕圆柱绕流的流动、减阻等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对于圆柱绕流噪声的研究却是从1878年Strouhal[5]开始的,接下来也有众多的****研究了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基本理论和传播机理(例如文献[6-10])。圆柱绕流的噪声现象是基本声源的叠加,即单极子声源、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上述3类噪声源的综合作用严重影响着流场内噪声及远场监测点接收的噪声,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流体与圆柱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稳定压力而导致的偶极子声源[11]。Revell等[12]对雷诺数为4.5×104~4.5×105和马赫数为0.1~0.5的表面光滑和粗糙的圆柱绕流气动噪声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发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很大程度上受到阻力系数的影响,由此掀起了气动噪声研究热潮,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研究又一次成为气动噪声研究的主角。
目前,国内的气动噪声研究大部分基于数值模拟(例如文献[11, 13-14]),而气动声学实验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尚亟待开展。因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5气动声学风洞进行了圆柱绕流气动声学测量实验,实验段的风速范围在30~80 m/s,雷诺数Re为4.1×104~1.1×105,在亚临界区范围内(300≤Re<3×105),此时,附面层仍为层流分离,而尾迹已转变为湍流涡街。对测量点的声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可以得到频域下的声压规律、监测点声压级和总声压级(Overall Sound Pressure Level,OASPL)。进而对不同的圆柱绕流流动状态下的声场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探讨圆柱绕流在亚临界区雷诺数范围内的周期性流动现象的声学特性和圆柱绕流的噪声产生及辐射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圆柱等钝体绕流的流动控制和降噪技术做铺垫。
1 实验设备 为了研究气动噪声问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造的1 m×1 m的D5气动声学风洞中进行圆柱绕流气动声学测量实验。风洞的实验设备介绍如下:风扇直径为2.26 m,轮毂比为0.6,转速为750 r/min,风速为100 m/s,电机功率为210 kW,桨叶16片,压增1 600 Pa,效率为83.8%。风洞的总体结构如图 1所示,图中:Ⅰ为喷口(收缩比9∶1);Ⅱ为开口实验段(宽1 m×高1 m×长2 m);Ⅲ为集气口;Ⅳ为闭口实验段;围绕实验段建造了一个6 m×6 m×7 m封闭的全消声室,吸声结构采用平板吸声体,消声室自由场的低频截止频率为200 Hz。
图 1 D5气动声学风洞总体结构 Fig. 1 Layout of D5 aeroacoustic wind tunnel
图选项




2 实验模型 圆柱绕流气动噪声实验是在风洞开口实验段的消声室中进行的,圆柱尺寸为直径0.02 m,位于风洞喷口下游0.8 m的位置上。
实验中,来流速度U范围为30~80 m/s,通过分布在不同监测点位置的传声器的使用,测量得到不同风速下的声压信号,处理得到不同监测点的声压级频谱及其A声级,再通过积分计算得到监测点的总声压级。实验多次测量圆柱噪声,进行重复性检验和修正以消除操作误差。
针对60 m/s来流速度下2.0 m监测点进行了5次噪声实验测量,声压级频谱图和A声级频谱图结果的重复性检验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偏差基本上在±1 dB范围内,因此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实验风洞流场和声场在不同时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 2 实验重复性检验 Fig. 2 Experimental repeatability test
图选项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来流速度圆柱绕流气动噪声 在U=30~80 m/s条件下,监测点分别位于圆柱轴线距离2.0 m和2.5 m的垂直位置上,测得的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频谱图与对应来流速度下风洞的背景噪声进行对比,结果如图 3图 4所示。
图 3 2.0 m处不同来流速度下的声压级频谱 Fig. 3 SPL spectrum of 2.0 m at different speeds
图选项




图 4 2.5 m处不同来流速度下的声压级频谱 Fig. 4 SPL spectrum of 2.5 m at different speeds
图选项




通过图 3图 4可以看出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声压级高于风洞背景噪声的声压级曲线,而且都大于5 dB,尤其圆柱主频下的声压级尖峰值要高于背景噪声30 dB以上,说明风洞能很好地测量圆柱噪声和捕捉圆柱的主频及尖峰。
同时从图 3图 4中还可以看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圆柱绕流气动及背景噪声的声压级都在逐渐递增,圆柱绕流气动噪声与背景噪声的间距也越来越大,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主频在逐渐递增。对于圆柱这种典型的钝体而言,其尾迹流动常用量纲分析后获得的周期性流动特征的相似准数——斯特劳哈尔数(St)进行描述[15]
通过St=fD/U(f为频率,D为圆柱直径)和圆柱绕流气动噪声声压级与U6成正比这2个数学关系式,将频率和声压级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参考速度Uref=10 m/s,得到2.0 m和2.5 m监测点的无量纲声压级SPL-60lg(U/Uref)随St的频谱图,如图 5所示。
图 5 2.0 m和2.5 m处无量纲声压级频谱 Fig. 5 Non-dimensional SPL spectrum of 2.0 m and 2.5 m
图选项




通过图 5可以看出,圆柱绕流的监测点噪声近似与U6成正比,St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由于本实验的来流速度范围为30~80 m/s,相应Re=4.1×104~1.1×105,在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内。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内Revell等[12]实验得到St=0.195~0.200,Norberg[16]实验得到St=0.180~0.191;在Re=1.6×103~1.5×105,St的经验公式为St=0.185 3+0.026 1e-0.9x2.3,x=lg(Re/1 600)。将圆柱监测点声压级的主频进行整理,与经验公式求得的对应雷诺数下的St进行对比,其结果见表 1表 2
表 1 2.0 m处的涡脱落频率 Table 1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y of 2.0 m
U/(m·s-1)ReStSt参考值误差/%
304.1×1040.1760.188 96.7
405.5×1040.1760.187 66.1
506.8×1040.1880.186 80.6
608.2×1040.1810.186 52.9
709.6×1040.1760.186 25.4
801.1×1050.1800.186 03.2


表选项






表 2 2.5 m处的涡脱落频率 Table 2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y of 2.5 m
U/(m·s-1)ReStSt参考值误差/%
304.1×1040.1760.188 96.7
405.5×1040.1760.187 66.1
506.8×1040.188 0.186 80.6
608.2×1040.1810.186 52.9
709.6×1040.1800.186 23.3
801.1×1050.1800.186 03.2


表选项






通过表 1表 2中可以看出,此次实验的结果与Revell等[12]和Norberg[16]的实验与经验公式得到的涡脱落频率基本上相差不大,除个别来流速度条件下实验结果存在6%的误差,其他情况与已有结果吻合良好,说明实验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进一步说明在D5气动声学风洞内进行的圆柱绕流气动噪声实验是确信可靠的。
3.2 不同距离圆柱绕流气动噪声 在60 m/s来流速度条件下测量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监测点位于喷口下游0.8 m的位置,同时距离圆柱轴线1.5、2.0、2.5、2.7 m,测量得到圆柱绕流声压级频谱和A声级频谱,如图 6所示。
图 6 U=60 m/s不同距离的声压级频谱 Fig. 6 SPL spectrum of different distances at U=60 m/s
图选项




图 6可以看出,距离圆柱轴线不同位置的监测点的声压级基本上满足其距离越远声压级越低的关系,而且声压级的曲线基本上是平移的关系,1.5 m监测点要高出2.0 m监测点4 dB左右,2.0 m监测点噪声比2.5 m监测点噪声要大2 dB左右,2.5 m和2.7 m由于距离间隔较小,基本上是重合的2条曲线。
同时从图 6可以看出,尽管监测点的距离有所不同,但是频谱图的尖峰值对应的主频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说明捕捉到的圆柱尾缘的涡脱落周期是一致的。
为了进一步观察圆柱绕流监测点声压级与监测点到声源的距离的关系,取参考距离Rref=1 m,对监测点到声源的距离进行了声压级无量纲化SPL+20lg(R/Rref)处理,得到声压级频谱和A声级频谱,如图 7所示。
图 7 不同距离无量纲后的声压级频谱 Fig. 7 Non-dimensional SPL spectrum of different distances
图选项




通过图 7可以看出,对监测点到声源的距离进行无量纲化之后,不同声传播距离的声压级频谱图基本上重合为一条曲线,显著地表明其声压级的尖峰值对应着相同的尾缘涡脱落频率,同时也验证了该圆柱绕流气动噪声的声压级基本上满足与声传播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的数值关系。
3.3 圆柱绕流气动噪声指向性 为研究圆柱绕流气动噪声问题的指向性,将监测点如图 8所示布置:监测点在距离圆柱轴线2.0 m和2.5 m的圆周半径r上,偏角θ变化范围是60°~120°,间隔是10°,一共布置14个监测点进行声压级指向性的测量。
图 8 指向性监测点分布示意图 Fig. 8 Schematic of directivity arrangement of monitors
图选项




传感器测量的声压,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声压级,通过积分可以得到不同速度下不同监测点的总声压级。2.0 m和2.5 m监测点在不同来流速度下的总声压级的指向性曲线如图 9所示。总声压-A声级的指向性曲线如图 10所示。
图 9 不同来流速度下总声压级的指向性曲线 Fig. 9 Directivity curves of OASPL at different speeds
图选项




图 10 不同来流速度下总声压-A声级的指向性曲线 Fig. 10 Directivity curves of A-weighted OASPL at different speeds
图选项




图 9图 10可以看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监测点总声压级逐渐升高。同时还可以看出,圆柱绕流的噪声特性基本上是与来流方向成90°的监测点总声压级最大,向喷口和集气口方向偏移的监测点的总声压级都逐渐递减,大体上满足偶极子噪声源的噪声特性。
但是在r=2 m的指向性圆周上,当θ=120°,即越靠近集气口的监测点声压级没有如预测似的下降反而却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r=2 m圆周上,偏转120°的监测点距离风洞轴线较近,而风洞喷收口边缘到风洞中心轴线的距离是0.5 m,布置较近的监测点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场的干扰。同时也可能是由于监测点布置的距离及角度在测量上存在操作误差。
4 结 论 通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5气动声学风洞进行的圆柱绕流气动声学实验,得到了圆柱绕流在亚临界区雷诺数范围内的声学特性和圆柱绕流的噪声产生及辐射机理。
1) 圆柱表面交替涡脱落产生的非定常脉动力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远场噪声指向性在垂直气流方向最大,随着偏离垂直方向角度的增大噪声逐渐减小,属于典型的偶极子噪声源辐射特性。
2) 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接收点到声源距离的减小,监测点的声压级增大;而且圆柱绕流气动噪声与来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与接收点到声源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进一步说明偶极子类型的噪声源是圆柱绕流的主要噪声源。

参考文献
[1] BECKER S,KALTENBACHER M,ALI I.Aeroacous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cylinder geometries:A benchmark test case[C]//13th AIAA/CEAS Aeroacoustics Conference (28th AIAA Aeroacoustics Conference).Reston:AIAA,2007:1-1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2] CATALALANO P, WANG M, IACCARINO 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at high Reynolds numb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2003, 24(4): 463–469.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夏雪湔, 邓学蓥. 工程分离流动力学[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1: 157-211.XIA X J, DENG X Y. Flow separation engineering mechanics[M].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1: 157-211.(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邢国清.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14-98.XING G Q. Fluid mechanics pump and fan[M].Beijing: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9: 14-98.(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STROUHAL V. Ueber eine besondere art der tonerregung[J]. Annalen Der Physik,1878, 241(10): 216–25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GERRARD J H. Measurements of the sound from circular cylinders in an air stream[J]. Proceedings of the Physical Society,1955, 68: 453–46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7] CURLE N. The influence of solid boundaries upon aerodynamic sound[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1955, 231(1187): 505–51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8] PHILLIPS O M. The intensity of Aeolian tones[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1956, 1(6): 607–62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9] ETKIN B, KORBACHER G K, KEEFE R T.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a stationary cylinder in a fluid stream (Aeolian tones)[J].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57, 29(1): 30–3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0] GERRARD J H.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oscillating lift and drag of a circular cylinder shedding turbulent vortices[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1961, 11(2): 244–25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1] 龙双丽, 聂宏, 许鑫. 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气动噪声数值模拟[J]. 声学技术,2011, 30(2): 111–116.LONG S L, NIE H, XU X.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ise induced by flow around a cylinder at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J]. Technical Acoustics,2011, 30(2): 111–116.(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2] REVELL J D, PRYDZ R A, HAYS A P. Experimental study of aerodynamic noise vs drag relationships for circular cylinders[J]. AIAA Journal,1978, 16(9): 889–897.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3] 唐科范, FRANKEJ. 用解NS方程和FW-H积分的混合方法计算圆柱绕流噪声[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 24(2): 190–199.TANG K F, FRANKE J.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ise induced by flow around cylinder using the hybrid method with the solutions of NS equation and FW-H integ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9, 24(2): 190–199.(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4] 陈宗广, 郭鹏. 圆柱绕流空气动力噪声数值模拟[J]. 声学技术,2013, 32(4): 65–68.CHEN Z G, GUO P.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erodynamics noise induced by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J]. Technical Acoustics,2013, 32(4): 65–68.(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5] ORSELLI R M,MENEGHINI J R,SALTAR F.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sound generated by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C]//15th AIAA/CEAS Aeroacoustics Conference (30th AIAA Aeroacoustics Conference).Reston:AIAA,2009:11-13.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6] NORBERG C. Fluctuating lift on a circular cylinder:Review and new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03, 17(1): 57–9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相关话题/实验 声学 测量 声压 圆柱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流动显示的翼尖涡不稳定频率测量
    固定翼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其上下翼面存在压力差,使得气流在机翼两侧翼尖处翻卷形成一对反向旋转的翼尖涡,翼尖涡是飞机尾流中主要的相干结构。在无外加干扰的情况下,翼尖涡的强度在100倍机翼展长范围内不会发生明显的衰减,其携带的旋转能量会引起作用范围内后续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航向、倾斜角及其他飞行特性发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进动锥体目标散射特性仿真及实验分析
    弹道目标进动及结构参数估计技术主要通过目标散射特性的时频分布[1,2,3,4]、距离像[5,6,7]及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SyntheticApertureRadar,ISAR)像[8,9,10,11]分布获得目标的微动及结构参数,并以此来识别真假目标。弹道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及ISAR像分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实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维(3D)编织技术及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应用得到迅速发展[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不需缝合和机械加工,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如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的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耐冲击、不分层、抗开裂和疲劳[2]。为了克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轴向性能上的缺陷,笔者[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柱销剪切试验与数值模拟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为一种以整体编织预成型件为承载体的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二次加工,保证了内部承载纤维的连续性,具有较高的刚度、强度以及较好的抗冲击性和损伤容限,因此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前置隔板对圆柱绕流影响的实验分析
    在一定雷诺数下,直匀流在通过圆柱等钝体后会产生周期性的卡门涡街,这种非对称脱落的旋涡可能会导致圆柱失稳甚至诱发振动[1],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处悬索桥在风速不大的情况下坍塌就是典型的案例。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研究者采用各种控制方法,对流动分离进行人为干预。目前,流动控制主要分为被动控制和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飞机燃油测量传感器优化布局技术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实时、准确地测量出各个油箱的剩余油量,对保证飞行安全十分重要.有利于燃油系统的综合管理,确保飞机的重心保持在飞机所需要的飞行范围内,改善飞行品质[1].燃油测量传感器优化布局设计是提高燃油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飞机油量测量大多数采用电容式油位传感器,当飞行姿态发生变化时,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角度测量下双机协同standoff目标跟踪
    无人机(UAV)能够协同执行多种任务,如边界巡逻、敌方监视、编队护航、灾难救援等任务[1],而目标跟踪则是UAV执行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敌对目标跟踪中,无人机必须与敌对目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降低暴露风险,并且尽可能地提高目标观测信息,即广泛研究的standoff跟踪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协同st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电磁兼容测量天线系数温度误差修正方法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对性,目前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试验大都在温湿度条件可控的微波暗室中进行.但大型设备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试验[1]、现场快速干扰诊断排查、电磁环境监测等一般在外场进行,外场环境温度无法像内场(如屏蔽室)那样做到可控,如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17F+58Ni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
    随着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技术的高速发展,核物理学家们的兴趣从稳定线附近的原子核转移到了偏离稳定线的原子核,这些原子核及其引起的核反应成为当前核物理领域里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最外围核子的弱束缚性核子束缚态和连续谱的耦合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原子核表现出了一些奇异的现象,如中子晕/皮结构、旧幻数消失新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PANS方法在双圆柱绕流数值模拟中的性能分析
    湍流问题由于其自身的复杂特性,已经成为制约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精确计算的瓶颈问题,极大地影响着CFD预测的精度[1].在当前条件下,RANS/LES混合方法由于其经济性与有效性,相较于其他方法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者们发展了种类繁多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