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传染病)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4-01

 内科学(传染病)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01)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坚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

放的需求,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胜任内科学(传染病)专业的临床、教学与科研高尖人才。具体要求是: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和献身精神。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品行端正。积极强身健体、保持心身健康。

3.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具有独立承担科研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且能不断追踪与洞察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状况,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有所创新。

4.要熟练地运用英语阅读书刊和撰写论文,掌握1~2门外国语;并具有中级以上水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5.临床工作要求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教学方面要求达到讲师水平。

二、研究方向

1.细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1.病毒性肝炎规范化治疗研究

3.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完成学位课程考试,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半年毕业;

2.硕转博或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不能提前毕业。

3.未达到授予博士学位要求的博士生学习时间可相应延长,但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课程设置参照培养规定,填写附表即可)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一般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位论文工作,执行《安徽医科大学关于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实施下列论文过程的管理工作:

1.    选题: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起点要高,应在本领域做查新工作,要选择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所选的课题应以较强的研究条件和人力配备为依托。

2.    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

博士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选题工作后,在第二学年内同时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业务考核两部分,后者包括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综合考核和开题评议。在开题评议前,博士生应完成1篇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且预实验有了初步结果,经导师同意,由博士生向考核委员会做开题报告。

考核委员会应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是否为本学科的前沿课题,能否做出创造性成果等方面进行评议;并就该生的研究领域进行提问,考查学生是否对本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重要文献资料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否掌握或创立了有关的实验方法,从而评价该生对所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科研能力;同时应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以及该生对本领域知识欠缺的方面。

考核委员会就上述几方面内容逐条写出评议意见,并提出是否通过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意见,如经考核委员会评议后,认为不能通过者,可在半年内重新考核和开题,再次评议仍未能通过者,停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在开题评议后,对开题报告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课题计划书》。

3.    论文工作报告:

博士生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博士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报告研究结果(一般每月报告1次)接受指导。导师定期召开导师指导小组讨论会,对博士生课题进行讨论指导。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准备撰写论文前,应将研究结果在所在学科做汇报和评议,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等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能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4.    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生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创新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阐明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如果博士生期间的科研工作系本人在硕士生期间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引用,而不能作为取得博士学位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文字以3~5万字左右为宜(不含图表),参考文献目录不宜罗列过多,一般引用论文有关的主要文献百篇左右。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见《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是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继续选学一些有关课程,使他们在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所需的一套科学工作方法。

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有关表格均汇入《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手册》,一式三份,分别留博士生、教研室和医院科研处备查。

1.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一般公共课学习,并查阅文献,书写综述。

第二学期:专业理论课与选修课学习,参加临床工作,着手课题研究的准备(如收集病例、进行预试验、搭建试验平台等)。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进行课题研究,不断修订实验方法和完善研究内容。

第四学期:继续课题研究,追踪国内外课题相关的最新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思路。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深入课题研究,并具一定的创新性,总结实验结果,撰写SCI论文。

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整理实验资料,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及答辩。

2.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主导制,导师聘请导师组成员共同完成指导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与临床技能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2~3位教授或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也可由导师推荐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必须是硕士导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包括跨学科)任副指导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及副指导教师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批准。

3.考核

基础理论课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执行;专业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听讲座以及英语口语讨论;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笔试(闭卷)和实践技能测试(包括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相结合;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1.程明亮主编,传染病学(第一版,英文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骆抗先主编,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彭文伟主编,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4.马亦林主编,传染病学-医师文库(第四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要专业杂志目录

1.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2.      中华肝脏病学杂志

3.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5.      中国抗生素杂志

6.      Hepatology

7.      Journal of Hepatology

8.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9.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11.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2.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13.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附表

内科学(传染病)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100201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总学时

学分

 

 

 

 

 

博士研究生英语

D201301

60

3.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D201303

36

2.0

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

D201305

90

3.0

 

 

 

 

专业进展课

D201311

40

2.0

专业英语

D201312

40

2.0

 

 

 

 

日语

D201302

40

2.0

SPSS软件应用

D201304

40

2.0

 

 

 

 

 

 

 

 

学术报告

 

 

3.0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2-4学分,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2-4学分,学术报告3学分,总学分≥18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