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朱守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7-10


基本信息
朱守平 博士
"华山****"****
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266号
电子邮箱:spzhu@xidian.edu.cn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G410


个人简介
1980年生于河北昌黎。分别于2004年、200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博士学位,于2010年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7月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工作,2010年9月至2011年03月到希腊电子结构域激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6月晋升副教授,2015年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华山****“工程型菁英人才”,2017年7月晋升教授,2020年入选“华山****”****。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多模态影像系统开发和成像方法研究展开,以主持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资助各1项,同时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子课题研制,科研经费充足。作为硬件系统研发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了自发荧光分子影像系统、micro-CT系统、光学分子影像与micro-CT双模态系统,小动物光学-PET-CT 多模态成像系统、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新型X射线发光成像系统的开发工作,其中micro-CT成像系统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同时与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红会医院等科研单位建立的深入的合作关系。在IEEE Trans Med Imaging,Applied Physics Letters,Medical Physic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业界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第一发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完成人)1项。


主要研究方向
☆ 新型影像设备研发与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扩散光学成像、 Micro-CT成像,micro-PET成像
☆ 图像三维重建、GPU算法加速
☆ 智能图像处理与软件平台构建




基本信息
朱守平 博士
"华山****"****
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266号
电子邮箱:spzhu@xidian.edu.cn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G410


个人简介
1980年生于河北昌黎。分别于2004年、200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博士学位,于2010年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7月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工作,2010年9月至2011年03月到希腊电子结构域激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6月晋升副教授,2015年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华山****“工程型菁英人才”,2017年7月晋升教授,2020年入选“华山****”****。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多模态影像系统开发和成像方法研究展开,以主持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资助各1项,同时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子课题研制,科研经费充足。作为硬件系统研发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了自发荧光分子影像系统、micro-CT系统、光学分子影像与micro-CT双模态系统,小动物光学-PET-CT 多模态成像系统、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新型X射线发光成像系统的开发工作,其中micro-CT成像系统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同时与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红会医院等科研单位建立的深入的合作关系。在IEEE Trans Med Imaging,Applied Physics Letters,Medical Physic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业界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第一发明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完成人)1项。


主要研究方向
☆ 新型影像设备研发与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扩散光学成像、 Micro-CT成像,micro-PET成像
☆ 图像三维重建、GPU算法加速
☆ 智能图像处理与软件平台构建




科研方向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同的成像模态各具特色,单一的成像模态不能全面反应生物体信息,多模态影像技术可以从不同尺度不同层面获取生物体的各项信息,是影像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研究团队面向“健康中国2030”、医疗设备国产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临床需求和生物医学前沿,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的电子信息背景,致力于研发高灵敏、高特异性、高空时分辨率的多模态影像系统和成像技术,为疾病早期精确诊断、疗效评估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影像技术手段!
团队研究工作涉及micro-CT成像、micro-PET成像、光声成像、扩散光学成像、切伦科夫成像(CLI)、光学投影断层成像(OPT)、X射线发光断层成像(XLT)等多种成像模态,研究内容包括成像系统研发与成像关键技术研究、成像理论与重建算法研究、基于GPU加速的高性能计算、医学图像处理、多模态数据融合、医学软件开发、生物与临床实验验证等多个方面。





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
?Chenghu Qin#, Shouping Zhu#, Jinchao Feng, Jianghong Zhong, Xibo Ma, Ping Wu, and Jie Tian*. Comparison of permissible source region and multispectral data using efficient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 method. Journal of Biophotonics,2011,4(11-12): 824-39(#共第一,中科院2区,IF:4.040)
Shouping Zhu, Di Dong, Udo Jochen Brik, Matthias Rieckher, Nektarios Tavernarakis, Xiaochao Qu, Jimin Liang, Jie Tian, and Jorge Ripoll*. Automated motion correction for in-vivo optical projection tomography.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2012, 31(7):1358-1371 (中科院2区,IF:3.814)
Chenghu Qin#, Jinchao Feng#, Shouping Zhu#, Xibo Ma#, Jianghong Zhong, Ping Wu, Zhengyu Jin, and Jie Tian*, Recent advances in 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 methodology and system as well as application, Laser and Photonics Reviews, 2014,8(1):94-114 (#共第一,中科院1区,IF:8.269)
Dongmei Chen, Shouping Zhu*, Xueli Chen, Tiantian Chao, Xu Cao, Fengjun Zhao, Liyu Huang, Jimin Liang,Quantitative cone beam X-ray luminescence tomography /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4, 105(19):191104 (中科院2区,IF:3.53,WOS:004 )
Fanzhen Meng, Xu Cao, Xuezhou Cao, Jianxun Wang, Liang Li, Xueli Chen, Shouping Zhu*, and Jimin Liang*,Influence of Rotation Increments on Imaging Performance for a Rotatory Dual-Head PET System,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Volume 2017, Article ID **, 11 pages (中科院3区,IF:2.24,WOS: 001 )
Fanzhen Meng, Shouping Zhu*, Liang Li, Jianxun Wang, Xuezhou Cao, Xu Cao, Xueli Chen, and Jimin Lia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rotatory dual-head PET system with 90°increments for small animal imaging[J].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2017, 12(9):P09011-P09011. (中科院4区,IF:1.220,WOS:006 )
XuanxuanZhang,YuzhuGong,YangLi,XuCao,andShoupingZhu*. Image Restoration for Fluorescence Planar Imaging with Diffusion Model.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Article ID **, 18 pages. (中科院3区,IF: 2.476, WOS:0004** )
Fanzhen Meng#, Jianxun Wang#, Shouping Zhu*, Jian Cheng, Jimin Liang, and Jie Tian*. Comparison of GPU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different symmetries for dual-head PET, Medical physics, 2019, 46(6):2696-2708(中科院3区,IF:2.884, doi:10.1002/mp.13529 )
Nan Wang#, Duofang Chen#, Dan Chen, Cuiping Bao, Jimin Liang,Xueli Chen*, and Shouping Zhu*, Feasibility study of limited-angle reconstruction for in vivo optical projection tomography based on novel sample fixation,IEEE Access, vol. 7, pp. 87681-87691, 2019.doi: 10.1109/ACCESS.2019.**(中科院2区,IF:4.098)
Fanzhen Meng, Shouping Zhu*, Jian Cheng,Xu Cao, Wei Qin, Jimin Liang. System Response Matrix Calculation Based on Distance-Driven Model and Solid Angle Model for Dual-head PET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Radiation and Plasma Medical Sciences, 2020, 4(1): 81-90. DOI: 10.1109/TRPMS.2019.**
会议论文
Shouping Zhu, Dongmei Chen, Huangjian Yi, Xianghan Zhang, Jimin Liang and Jie Tian. Cone Beam X-Ray Luminescence Computed Tomography: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C]. The 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Formation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eeting 2012), June 24-27, 2012, Salt Lake City, USA, 369-372.
Shouping Zhu, ZhipengGuo, CuipingBao, Jianxun Wang, GaoqiLv, XuCao, JiminLiang, and JieTian. Micro-CT resolution promotion based on coupled dictionary training in sinogram [C].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Formation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eeting 2016), July 18-22, 2016, Bamberg, Germany, 181-184.
Shouping Zhu, Yu Fan, Lei Xiong, Zhipeng Guo, Gaoqi Lv, Xu Cao, and Jimin Liang. Fast scanning imaging of micro-CT for small animals [C].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Formation i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eeting 2016), July 18-22, 2016, Bamberg, Germany, 249-252.
Shouping Zhu, Jianxun Wang, Fanzhen Meng, Xuezhou Cao, Liang Li, Xu Cao, and Jimin Liang .GPU based Dual-head panel PET reconstruction acceleration with LOR and voxel symmetry[C].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lly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Fully 3D 2017), June 18-23, 2017, Xi\\'an, China, 627-630.
Jian Cheng, Fanzhen Meng, Yu Shi, Ye Mao, Chenfeng Li, Jimin Liang,Shouping Zhu*, "Rapid construction of system response matrix based on geometric symmetries for the quad-head PET system," Proc. SPIE 11072, 15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Fully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110720M (28 May 2019); doi:10.1117/12.**. (June 2-6,Philadelphia, USA)
Nan Wang, Duofang Chen, Cuiping Bao, Jimin Liang, Xueli Chen, ShoupingZhu*, "Feasibility study of limited-angle reconstruction based in vivo opticalprojection tomography," Proc. SPIE 10883, Three-Dimensional andMultidimensional Microscopy: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XXVI,108830S (21 February 2019, oral); doi: 10.1117/12.**, Event: SPIE BiOS, 2019,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Yu Shi, Fanzhen Meng, Ye Mao, Chenfeng Li, Shouping Zhu*,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Deep Learning and Direct Back Projection for High-efficiency Computed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mage Computing and Digital Medicine, Xi’an China, August 24-26, 2019
Cheng Ma, Ruibo Chen, Jing Zhao, Menglu Xu, Haoqi Wu, Yudong Sheng,Yihan Wang, Shouping Zhu*, "Fiber-free parallel-plane continuous wave breast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 system," Proc. SPIE 11229, Advanced Biomedicaland Clinical Diagnostic and Surgical Guidance Systems XVIII, 112290L (21February 2020, oral); doi: 10.1117/12.**, Event: SPIE BiOS, 2020,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
朱守平、鞠金采、梁继民、屈晓超、陈多芳、赵恒、李军、陈雪利、侯彦宾、田捷, 基于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的被测物图像拼接方法,ZL1.0, 申请日:2011.10.09,授权公告日:2013.04.03
朱守平、陈冬梅、梁继民、陈多芳、屈晓超、赵恒、李军、陈雪利、侯彦宾、田捷,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运动伪影校正方法, ZL4.1,申请日:2011.10.24,授权公告日:2013,04.17
朱守平、钞田田、曹旭、陈冬梅、朱志远、梁继民、黄力宇、田捷,一种窄束X射线激发的小动物多光谱荧光断层成像系统,ZL9.3,申请日 :2014.03.12, 授权公告日:2016.02.24,
朱守平、黎金旺、罗小辉、陈琳、王岳、陈雪利、曹旭、梁继民、田捷,一种多模态小动物在体成像系统及小动物成像方法,ZL4.0,申请日: 2014.04.18,授权公告日:2016.05.04
朱守平,熊磊,朱志远,陈琳,黎金旺,梁继民,田捷,一种小动物成像承载系统及小动物成像系统,ZL6.3,申请日: 2014.05.22, 授权公告日:2017.01.18,
朱守平、宋亚鹏、屈晓超、陈多芳、冉超、黄力宇、田捷、梁继民,一种基于CUDA架构加速CT图像重建的方法,专利号:ZL4.1,申请日:2013.07.03授权公告日 :2017.04.12
朱守平、郎晋伟、鲍翠平、谢晖、曹旭、张建华、梁继民,一种光学投影断层成像中的吸收和散射系数重建方法,专利号:ZL4.3,申请日2016.04.01,授权日:2018.11.27
朱守平、孟凡珍、 王建勋、曹雪舟、陈雪利、 梁继民. 一种基于系统校准的旋转双平板 PET 系统的成像方法, 专利号:ZL3.1. 申请日2016.03.16,授权日:2018.12.28
朱守平、郎晋伟、谢晖、鲍翠平、曹旭、张建华、梁继民,一种发射式光学投影断层成像衰减与散射校正方法,专利号:ZL6.3,申请日2016.04.01,授权日:2019.07.26
朱守平、王建勋、曹旭、孟凡珍、曹雪舟、李亮、梁继民, 一种基于 GPU 加速 PET 图像重建的方法,专利号:ZL8.X. 申请日 2017.04.11,授权日:2019.10.22

专著
黄力宇,朱守平,匡涛,医学断层图像重建仿真实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3万字,2015




扩散光学层析成像
无辐射平板式扩散光学乳腺成像系统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影像技术是乳腺癌诊断最常用的手段。光学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像技术,利用对乳腺内血红蛋白、水、脂类等内源物质显像可以获得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生理参数的差异。本系统基于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原理,采用连续波与频域相结合的混合探测模式,利用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对女性乳腺癌进行快速、无辐射的照射,依其提供的乳腺边沿光流量进而重建出乳腺组织内部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等功能图像。该系统可帮助医生进行快速、高效的乳腺癌检查,实现对患者体内肿瘤的诊断和监测,给予医生参考或指导意见。
系统样机及结构示意图

实验结果展示
(1)重建定位精度实验
为了验证重建定位精度,设计仿体孔径为3mm,深度为4mm。实验中,小孔中注入由20%脂肪乳溶液、印度墨水和水定量配制的具有光学吸收的溶液模拟肿瘤区域光学参数。系统定位误差均小于1.5mm,可实现对肿瘤区域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重建定位精度实验结果
(2)多波长重建实验
为了验证系统多波长成像性能,在含有两个半径为4mm,深度为4mm小孔的长方体聚甲醛仿体中分别加入充氧与脱氧处理的兔血。系统可定性分离出两种血红蛋白的浓度含量,实现对两种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分离成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多波长重建实验结果
(3)被试实验
健康被试年龄25岁,身高152cm,体重47Kg,BMI指数20.34,各个波长下吸收系数分布图像重建结果如下,三波长下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分离图像如下图所示:
健康被试实验结果


Micro-CT成像
高分辨Micro-CT成像系统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对X射线吸收能力的不同进行成像的技术。因其可以获取被扫描物体的内部结构的信息,而不会损坏被扫描物体的结构,所以常被用于临床医学检查、材料成分分析、工业无损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和科研等方面应用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CT空间分辨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普通的医用CT早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分辨率成像的要求,科研人员开始投入到微型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技术的研究当中。相对于普通的医用CT,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级别),所以在研究小动物模型时,常使用Micro-CT作为主要的工具。
本团队基于Micro-CT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高分辨Micro-CT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的极限空间分辨率达到了6μm。通过开发对应的系统控制软件(Micro-CT Control)、三维重建软件(Micro-CT Reconstruction)和骨分析软件(Micro-CT BoneView)实现了完整的数据采集、三维重建和数据后处理等步骤。
高分辨Micro-CT成像系统结构示意图
系统极限空间分辨率测试结果

实验结果展示
(1)大鼠股骨成像实验
重建结果三维可视化显示
运动组 正常组 尾吊组
(2)斑马鱼成像实验
正常斑马鱼 脊柱突变型 尾部突变型
(3)大鼠颅骨成像实验
正面 反面

Micro-PET成像
小动物PET成像系统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今核医学领域前沿的影像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定量反映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代谢情况。PET作为一种非侵入的功能成像技术,在癌症,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将PET技术引入小动物科学研究中,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评估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与临床PET相比,小动物PET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更高的系统灵敏度和分辨率。本实验室自行搭建了结构紧凑型高灵敏度小动物PET,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空间分辨率~1.0mm,灵敏度为12%。

PET重建算法加速
PET成像中为了提高成像质量,采用蒙特卡洛仿真获取系统响应矩阵,但这导致系统矩阵规模和重建计算了量非常大。为此提供采用GPU技术与系统对称性相结合的算法加速技术,提高重建速度。该方案中,对于相对探测器, LOR具有平移不变特性以及对称不变特性,如下图所示,这样一条LOR通过空间平移和对称可以得到多条LOR,根据这种特性提取出SRM的子集,通过子集来表征完整的矩阵,减轻计算和储存的压力。

加速效果对比


商用系统对比
PET成像是当前高端的临床影像技术,面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自主研制了平板PET成像系统平台,为了测试验证自主研制的micro-PET系统的性能水平,使用自研PET系统与商用micro-PET系统(Mediso nanoScan? PET)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测试实验。
系统实物
成像对比
自研系统与商用系统性能对比





MammoView融合软件平台
MammoView融合软件平台面向PET光学融合乳腺成像,该软件平台将被试信息录入、PET光学系统控制、PET光学同步/异步采集、图像重建、数据可视化五大模块集成于简单易用的环境中,实现被试数据采集、重建、显示一体化流程,为PET光学融合成像与分析提供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
融合软件平台用例图
MammoView融合软件平台是本团队在通用window 10系统上使用C++11标准语言完成开发,并在Qt5/Visual Studio 2015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代码编译与调试,平台基于Qt框架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使用VTK可视化工具包完成双模态图像的切片浏览显示,通过硬件的API接口函数实现软硬件的可靠交互,从而完成MammoView融合软件平台的搭建。
启动界面
MammoView融合软件平台的基础框架由功能面板、数据列表、工作区三部分组成,被试信息录入、系统控制、数据采集、图像重建、数据可视化作为功能子模块采用松耦合的设计思路,以嵌套窗口的形式集成在基础框架中,利于软件平台后续的升级维护。
融合软件平台各模块操作界面


Micro-CT系统软件平台
Micro-CT Control软件是本团队基于Qt Creator独立开发的系统控制软件,用于实现对于X射线源、X射线探测器、电控旋转台和电动平移台等部件的协同控制。可以快速实现不同成像视野的切换,并且提供了预览、常规采集和快速采集(25s)等模式。本软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并且使用多线程编程进一步保证了软件运行时的稳定性。
Micro-CT Control 软件操作界面
Micro-CT Reconstruction软件是本团队独立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用于实现对投影数据的三维重建。使用自主研发的基于GPU加速地重建算法,使用360张投影数据重建出512×512×512体数据的结果耗时在5s以内。同时具有局部二次重建和重建结果的二维切片可视化显示等功能。
Micro-CT Control 软件操作界面
Micro-CT BoneView是本团队自主开发的用于Micro-CT骨骼图像定量分析的应用软件,能够完成骨密度、骨小梁和皮质骨的定量分析。为了便于用户操作使用,该软件设计了方便快捷的交互操作界面,包括图像的三维空间旋转、多种类型的感兴趣区域选取、皮质骨和骨小梁的全自动分割等操作,并使用了VTK对骨骼进行三维可视化。
Micro-CT BoneView软件操作界面及骨参数分析结果





硬件开发平台
实验室提供硬件开发平台。电子测量设备如Teledyne LeCroy(力科)示波器,型号为:WavePro 604HD,WavePro高清示波器采用独特的Teledyne LeCroy HD4096技术,在最高8 GHz带宽下实现12位分辨率,具有最低的噪声和的信号保真度。可以测量高达6GHz带宽和20GS/s高采样率。
RIGOL DM3068数字万用表是一款具有2,200,000万读数分辨率的六位半万用表,在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上,其基本直流电压测量准确度可达0.0035%,测量积分时间最小可以设置为0.006PLC。在测量范围方面,除了常规测量范围,更扩大了一些特殊测量范围,如交流电流的测量范围扩展到了200μA,电容测量的范围扩展到了100mF。

RIGOL DM3068数字万用表(左)、力科示波器(右)
随着电子产品PCB板不断小型化的需要以及焊接工艺的发展,回流焊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尤其对于贴片型元器件焊接以及多器件的焊接,回流焊炉更能体现其优势。实验室提供无铅回流焊炉。该产品采用高效率远红外线加热元件以及分布式热电偶测温装置。通过微电脑的精密控制,使回焊炉的温度曲线控制更为精确,回焊平面的温度更均匀。完全能适应各种不同合金和无铅焊料的回焊要求。其温度曲线精密可调,此外设备还具有自动故障检测报警等功能。
回流焊炉
实验室同样提供最基本的焊接工具,如电烙铁、热风枪焊台、辅助夹具等。方便同学们对PCB板进行调试。
电烙铁(左)、热风枪(右)
实验室有各种ARM开发板。为初****了解和学习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同时部分开发板也提供的基础集成开发环境和软件源代码和硬件原理图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缩短研发进度。
ARM开发板

已开发源探板
通过Altium Designer或者Cadence设计电路原理以及PCB,PCB加工后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焊接调试。调试通过后进行程序开发进而在项目中验证PCB板功能的实现。
光源板正面(左)、光源板(背)
光源板主要是由排成梯形形状的LED光源模块集成,LED是三波长可切换的光源。光源板上将接触待测组织的光源模块放在正面,将其他的外围电路(电阻电容等)放在背面。高密度LED排布使得激发的光源更多,得到更多的测试数据。
探测板正面(左)、探测板(背)
探测器板主要是由排成梯形状的光电二极管集成。排布和光源板的LED一一对应。同样将光电二极管放在探测器板正面,将探测器的外围电路放在板子的另一侧。探测器板主要负责接收由光源板发出的光穿过组织的微弱信号。根据探测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后就可以得出组织的光学信息。

采集板及恒流源
64通道采集PCB仿真图(左)、PCB实物图
64通道采集卡是通过ARM控制ADC芯片进行数据采集。主控选择STM32F系列核心板,AD芯片采用AD7779, AD7779具有 8通道、24位同步采样模数转换器,每通道均有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每通道的输出数据速率最高可达16 kSPS。该芯片的使用使采集卡实现同步多通道采样,数据精度高。最后将采样的数据通过网口传到上位机,完成数据采集。
恒流源
恒流源驱动板旨在驱动光源LED,使光源更快达到稳定。恒流源的电流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大小可控,并实时的检测电流大小。
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中看出,恒流源通电后很快达到稳定,通过计算,达到稳定的时间在5ms以内。并且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恒流源稳定性也很高。




课程教学
本科生
软件技术基础(主讲,48学时)
场论与复变函数(主讲,48学时)
复变函数(主讲,32学时)
研究生
分子影像实验(主讲,32学时)




招生信息
热烈欢迎应届本科生通过推免方式加入团队
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报考!
招生计划
每年预计招生硕士研究生3-4名
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硕,学硕)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优先考虑
参加过数学模型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软件编程竞赛,并取较好成绩者;
在算法研究、软件设计和计算机编程等方面具有浓厚兴趣者;
在良好的光学、电子线路硬件设计、机械设计背景者;
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者(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者。
对考生的建议
考生需品行端正,积极主动,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吃苦,具有团结协作意识;
建议具有以下特点的同学不要报考:准备混文凭者、不思进取者、依赖性强者;
报考前欢迎大家通过邮件 (spzhu@xidian.edu.cn)与我联系。


招生动态
2021级硕士研究生复试:课题组预计招生名额5-8人,目前已有1名保研和2名优研,欢迎有意向的考生积极联系!
符合以下特征之一的考生更受青睐:
1) 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特别是有电磁学背景;
2)具有较强动手能力;
3)具有较好编程基础;
4)英语、数学、或专业课程基础扎实;
5)初试成绩好。
2021级非全日制招生:课题组有意向招1-2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欢迎有意向的考生积极联系!
Email :spzhu@xidian.edu.cn




新增栏目0
热烈欢迎有志于投身医学影像技术的海内外才俊加入!
招聘岗位:教师岗(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师资博士后岗
招聘要求:
1. 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
3. 性格开朗,工作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团队协作精神;
4. 全职在课题组工作;
5. 研究背景需求(满足其一即可):
1) 在成像系统开发、成像算法研究或成像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2) 具有硬件电子线路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经验;
3) 具有光学成像、光声成像、PET成像、CT成像等背景!
岗位待遇:
1.根据所聘岗位享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待遇;
2.根据科研产出享受课题组对论文及科研项目等的业绩奖励。
应聘者所需材料:
请将个人履历以及科研背景介绍发送至:spzhu@xidian.edu.cn。初选合格者将受邀来校参加面试。


新增栏目1


相关话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