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分为校友演讲、校友访谈、校友寄语三个环节。演讲环节中,杨波教授心怀感恩地讲述了二十年前的读博岁月,在太原路的科研条件虽然不比现在,却锻就了自己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在困难面前勇于面对的做事态度。陈玲玲研究员回顾了在读药物所期间上海的变化以及自己在基础研究方面积累的相关经验,鼓励后起之辈抓住国家发展的新浪潮,投身于药物研发相关的基础研究。黄敏研究员则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专注科研的人生经历,强调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三位校友的精彩演讲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校友访谈互动环节,三位嘉宾根据观众的现场提问和事先征集的感兴趣话题分享了十余年工作和学习的心得体会。围绕科研界男女性别失衡的话题,三位女科学家各抒己见,鼓励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女性一定要活出自信,在生活和工作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杨波教授用自己的亲身故事告诉大家,科学家与其他职业相同,有光鲜的一面,亦有辛苦的一面,每个人都应选择自己内心最热爱的事业,向着最初的梦想勇敢前进。三位嘉宾勉励在座同学在中国医药市场的黄金时代找准自身定位、争取有所作为,在药物所这样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不断成长,成为国家和时代的有用之才。
附:所外受邀嘉宾杨波、陈玲玲个人简历
杨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98届博士毕业生,师从顾芝萍研究员。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近年来负责承担了“十一五”国家新药创制专项药效平台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项药物研究项目。在多个国际肿瘤研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5篇,SCI收录4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新药证书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陈玲玲: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03届硕士毕业生,师从叶其壮研究员。2009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从事RNA编辑和长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和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独立实验室以来,在Cell等杂志上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10多篇。相关研究极大地推动了长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研究领域的发展。目前是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第八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和第十一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
![](http://www.simm.ac.cn/xwzx/zhxw/201711/W020171109416989924486.jpg)
杨波教授作精彩分享
![](http://www.simm.ac.cn/xwzx/zhxw/201711/W020171109416989941383.jpg)
陈玲玲研究员作精彩分享
![](http://www.simm.ac.cn/xwzx/zhxw/201711/W020171109416989940914.jpg)
黄敏研究员作精彩分享
![](http://www.simm.ac.cn/xwzx/zhxw/201711/W020171109416989949463.jpg)
校友访谈互动环节
![](http://www.simm.ac.cn/xwzx/zhxw/201711/W020171109416989946438.jpg)
集体合影
(供稿部门:研究生会学术部;供稿人:唐弼熙;摄影: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