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体物理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3-25

 

天体物理
Astronomical Physics
070401
 
●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2)具有团队工作精神和项目综合组织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一定的公关能力。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流利地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5、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恒星结构与演化、星系天文学、星系动力学、实测天体物理学、恒星光谱处理、红外天文学、数值方法、数据处理、大样本巡天、广义相对论、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课程,此外还需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硕士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在高校和中学担任教学、科研工作,此外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任职。
6、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规划,结合国家大科学工程,培养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对有继续培养需要的成绩优秀生,可推荐至欧美等国际性科研机构攻读(或联合培养)博士。
   (二)研究方向
1、 天体物理学(银河系结构演化、星系形成和演化、引力透镜等)
 
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宇宙中星系整体的形成和演化; 对银河系的整体观测特性进行物理描述,研究各主要成分和其整体的形成和演化;与理论物理交叉,紧密结合观测结果,对宇宙学模型进行约束;开展大样本星系团强引力透镜研究和弱引力透镜研究,讨论宇宙中的物质分布。
   主要导师: 束成钢博士 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方向:银河系结构演化、星系形成与演化、引力透镜。
罗智坚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盘状星系形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主持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SCI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方向: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演化。
周昺路硕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强引力透镜和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SCI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方向:引力透镜,宇宙学。
陈建珍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天体物理中理论模型的高精度计算研究,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银河系结构演化,星系形成与演化。
傅莉萍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大样本巡天的数据分析和弱引力透镜研究,已在国内外主要天文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个国家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星系团、弱引力透镜。
 
   (三)学制
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2)学位基础课:(每门课程3学分
      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星系天文学      Galaxtic Astronomy
      实测天体物理    Observational Astrophysics
          恒星结构与演化 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3)学位专业课:(除专业外语外,每门课程3学分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2学分)
      专业计算机编程 Computer Programming
      星系动力学     Galactic Dynamics
      天体物理前沿    Advanced Astronomical Physics        
   【注】专业外语为必选课程。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还需选择其他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
2、选修课程:
(1)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2学分
      英语口语
      计算机基础
(2)专业选修课 (每门课程2学分
      红外天文学     Infrared Astronomy
      星系形成与演化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数值方法        Numerical recipes
      大样本巡天      Large-field Sky Survey
      
【注】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需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
(3)讨论班与论文选读 (是否开课由导师决定)
【注】学生可根据导师安排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并按专业选修课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少数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轮流报告。专业选修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报告为主,逐步减少教师的讲授内容。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各研究方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和报告有关文献,开展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题目,并围绕该题目进行研究,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必修课程原则上都要进行笔试。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也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
撰写论文,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1、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酝酿学位论文选题。
    2、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教研室有关专家论证。开题报告需包含: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等。
3、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和前沿性。
4、盲审,每年4月初上交论文;盲审结束后如无异议则同意进行答辩。
 5、论文送审与答辩
(1)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校内外各1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评阅:如果参加盲检,论文还需各聘请1名校内与校外专家评阅;否则,只需请1名校内专家评阅(由学位点安排)。第六学期中期(3月中旬-4月初)经导师同意由研究生登陆指定网站查看自己是否参加盲审。
(2)盲审结束后无异议则进入答辩阶段(每年的5月下旬进行)。
 (3)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6、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教学大纲
 
☆ 广义相对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广义相对论是天体物理学和现代天文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在本科阶段已学习的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将相对性原理进一步推广到任何参照系。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加宽加深对相对论基本思想的理解,初步掌握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广义相对论的规律,处理和解决一些相关领域的问题,比如黑洞,引力透镜,星系演化,宇宙学模型等等。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仿射空间中的张量分析
 §1.1 n维仿射空间中的张量
 §1.2 张量的对称性
 §1.3 张量的平移和仿射联络
  §1.4 张量的协变微商
 §1.5 测地线方程
 §1.6 曲率张量
第二章   Riemann几何
 §2.1 黎曼空间和度规张量
 §2.2 张量指标的升降
 §2.3 Christoffel联络
 §2.4 黎曼空间中的测地线
 §2.5 黎曼空间的曲率张量
 §2.6 Bianchi恒等式
 §2.7 Lie微商
 §2.8 等度规映射和Killing矢量场
第三章   相对论性的引力理论
§3.1 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3.2 等效原理
 §3.3 引力几何化
 §3.4 弱引力场中的自由粒子
 §3.5 Einstein引力场方程
 §3.6 场方程的牛顿近似
 §3.7 协和坐标条件
 §3.8 引力波
第四章   观测量的理论
§4.1 观测量作为标量
 §4.2 时空间隔的测量和投影算符
 §4.3 物理的坐标系
 §4.4 四轴系和局域测量
 §4.5 两个观测者的测量的比较
 §4.6 局域惯性系条件
第五章   球对称引力场
§5.1 球对称度规场的一般结构
 §5.2 Schwarzschild外部解
 §5.3 Birkhoff定理
 §5.4 Schwarzschild坐标的物理意义
 §5.5 引力源中的内引力场
第六章   粒子在球对称引力场中的运动
§6.1 时空对称性与守恒量
 §6.2 Schwarzschild场中的运动方程
 §6.3 运动的分类
 §6.4 行星的轨道
 §6.5 光子轨线的引力偏折
 §6.6 光频的引力红移
第七章           黑洞
§7.1 r = 2GM 球面上时空的非奇异性
 §7.2 引力半径内的时空结构
 §7.3 Eddington坐标
 §7.4 Kruskal坐标
 §7.5 球对称时空的全局结构
 §7.6 黑洞作为恒星演化的终局
 §7.7 黑洞的分类
 §7.8 黑洞动力学
 §7.6 黑洞的辐射
第八章   宇宙学
§8.1 宇宙学的基本事实
 §8.2 宇宙动力学
 §8.3 宇宙空间的曲率
 §8.4 宇宙的年龄
 §8.5 辐射为主的早期宇宙
 §8.6 背景辐射问题
 §8.7 原初核合成问题
 §8.8 正反物质的不对称问题
 §8.9 视界与平坦性疑难
 §8.10 甚早期宇宙的暴胀理论
 §8.11 宇宙常数问题
 §8.12 暗物质问题
 §8.13 宇宙结构的形成问题
(三)主要参考资料
《广义相对论》(第二版),刘辽、赵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广义相对论引论》(第二版),余允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引力论与宇宙论》,S.温伯格著,邹振隆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
《General Relativity》,R. M. War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年。
(四)任课教师:朱炯明
(五)总时数: 72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试
 
恒星的结构和演化
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基本理论,详细地介绍了恒星演化模型的计算方法,对双星系统演化理论作了详细的探讨,并还介绍了近年来恒星演化理论的新发展。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较系统地理解恒星内部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掌握恒星结构演化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熟悉不同质量恒星演化的过程和结局,为今后在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打下一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1 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的任务
§1.2 由天文观测得倒的一些重要规律
第二章    基本方程组
§2.1 简化假设
§2.2 恒星的质量分布
§2.3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2.4 维里定理
§2.5 能量定理
§2.6 辐射转移方程
§2.7 产生对流非稳定性的判别条件
§2.8 混合程理论
第三章    物质函数
§3.1 物态方程
§3.2 电子气体的简并
§3.3 不透明度
§3.4 热核反应与产能率
§3.5 化学组成的变化
第四章 恒星结构与演化模型的计算方法
§4.1 综述
§4.2 多方方程
§4.3 Henyey 方法
第五章 恒星演化
§5.1 主序前的演化
§5.2 主序阶段
§5.3 主序后的演化
§5.4 广义主序
§5.5 对恒星演化有重大影响的几个问题
§5.6 超新星爆发
第六章脉动星
§6.1 概述
§6.2 绝热径向脉动理论
§6.3 非绝热径向脉动理论
§6.4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比较
第七章双星系统的演化
§7.1 概述
§7.2 罗希模型和双星系统的分类
§7.3 质量与角动量守恒情况下的质量交换问题
§7.4 质量与角动量守恒时双星系统的演化
§7.5 质量和角动量不守恒情况下,双星系统的演化
第八章结束语
 
 
(三)主要参考资料
 《恒星的结构和演化》黄润乾,科学出版社,1986年。
 《恒星物理》,黄润乾,科学出版社,1998。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R. Kippenhahn & A. Weigert,Springer-Verlag,Berlin,1990。
《Principles of Stellar Evolution and Nucleosynthesis》, D.B. Clayt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68。
《Astrophysical Formulae》, K.R. Lang, Springer-Verlag,Berlin,1974
 
(四)任课教师:傅承启
(五)总时数: 72
(六)考核方式:考试
 
 
星系动力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对星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介绍了牛顿引力势理论及在给定引力势中恒星的轨道,并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讨论不同力场中恒星轨道的特性,考虑如何用寻找自洽的势和轨道分布来解释。此外还介绍了恒星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星系盘所特有的某些奇异现象、星系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星系的化学演化等。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系统地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掌握在宇宙学的框架下星系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把理论分析的成果应用于解释星系观察和N体模拟两方面的结果。为今后在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引论
§1.1 观测概况
第二章   势论
§2.1 球状系统
§2.2 扁平系统的势-密度对
§2.3 椭球体系统
§2.4 多级展开
§2.5 势能张量
§2.6 盘的势
§2.7 银河系势
§2.8 数值方法
第三章   恒星轨道
§3.1 静态球对称势中的轨道
§3.2 轴对称势中的轨道
§3.3 平面非轴对称势中的轨道
§3.4 三维三轴势中的轨道
§3.5轨道的相空间结构
§3.6缓变势
第四章   无碰撞系统的平衡
§4.1 无碰撞玻尔兹曼方程
§4.2 金斯方程
§4.3 位力方程
§4.4 金斯定理和球状系统
§4.5 轴对称系统
§4.6 三轴系统
§4.7 平衡的选择
第五章   无碰撞系统的稳定性
§5.1 金斯不稳定性
§5.2 球状系统的稳定性
§5.3 均匀转动系统的稳定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盘动力学与旋涡结构
§6.1引论
§6.2 较差自转盘的波动力学
§6.3 较差自转盘的整体不稳定性
§6.4 旋涡结构理论
§6.5棒
§6.6翘曲
第七章   恒星系统的碰撞和交会
§7.1 动力摩擦
§7.2 高速交会
§7.3 潮汐半径
§7.4 并合
§7.5恒星盘中的交会
第八章   动力论
§8.1 精确解
§8.2 引力热灾变
§8.3 福克-普朗克近视
§8.4 球状恒星系统的演化
§8.5 小结
第九章星系中的恒星演化
§9.1 星系广度和颜色的演化
§9.2 盘状星系的化学演化
§9.3 等轴椭球体成分的早期演化
第十章   暗物质
§10.1 单个星系中的暗物质
§10.2 星系系统中的暗物质
§10.3 宇宙学中的暗物质
§10.4 暗物质的成分
§10.5 小结
 
(三)主要参考资料
 《Galactic Dynamics》Jame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87。
Galaxy Formation》Malcolm S. Longair, Springer,2001。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四)任课教师:束成钢
(五)总时数: 72
(六)考核方式:考试
 
星系天文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星系天文学是以星系和星系际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又称河外天文学。星系天文学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系统地理解和全面探讨星系的结构、运动、起源和演化,星系对、星系群和星系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和演化联系,星系成团现象以及更大尺度的物质分布。
 
(二)基本教学内容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 stars
§1.2
Our Milky Way
§1.3
Other galaxies
§1.4
Galaxies in the expanding Universe
§1.5 The pregalactic era: a brief history of matter

Chapter 2: Mapping our Milky Way
§2.1 The solar neighborhood functions and mass functions
§2.2
The stars in the Galaxy
§2.3 Galactic rotation

Chapter 3: The orbits of the stars
§3.1 Motion under gravity
§3.2 Why the Galaxy isn't bumpy: two-body relaxation
§3.3 Orbits of disk stars: epicycles
§3.4 The collisionless Boltzmann equation

Chapter 4: Our backyard: the Local Group
§4.1 Satellites of the Milky Way
§4.2
Spirals of the Local Group
§4.3
How did the Local Group galaxies form?
§4.4
Dwarf galaxies in the Local Group
§4.5 Past and future of the Local Group
Chapter 5: Spiral and S0 galaxies
§5.1 The distribution of starlight
§5.2
Observing the gas
§5.3
Gas motions and the masses of disk galaxies
§5.4
Spiral arms and galactic bars
§5.5
Bulges and centers of disk galaxies
§5.6 Groups: the homes of disk galaxies

Chapter 6: Elliptical galaxies
§6.1 Photometry
§6.2
Motions of the stars
§6.3
Stellar populations and gas
§6.4
Dark matter and black holes
§6.5 Galaxy clusters: the domain of elliptical galaxies

Chapter 7: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7.1 Observations of large-scale structure
§7.2
Expansion of a homogeneous Universe
§7.3
Growth of structure: peculiar motions
§7.4 Growth of structure: clusters, walls, and voids
Chapter 8: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galaxies
§8.1 Active galactic nuclei
§8.2
Quasar absorption lines
§8.3 The first galaxies
 
(三)主要参考资料
《Galaxies and the Universe》 A. Sandage et al., ,Univ.of Chicago Press, Chicago,1975.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Linda S. Sparke and John S. Gallag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Galactic Astronomy》James Binney and Michael Merrifield,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98。
 《Galactic Dynamics》Jame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87。
Galaxy Formation》Malcolm S. Longair, Springer,2001。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四)任课教师:赵君亮
(五)总时数: 72
(六)考核方式:考试
 
☆天体物理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今天,无论是天体测量学还是天体物理学,几乎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取得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即使对理论天体物理学来说,其理论研究结果归根结底也需要经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高精度、大样本观测资料的取得,以及对这些观测资料的正确处理,对于获取有用信息并由此得出客观的研究结果具有第一重要性。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天体物理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误差理论基础
    §1-1 观测误差及其分类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1-3 衡量精度的标准
    §1-4 误差传播定律              
§1-5 运算中的数字凑整规则
第二章 算术平均值和加权平均值
    §2-1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2-2 加权平均值
第三章 最小二乘平差
    §3-1 问题的引起
§3-2 最小二乘平差
§3-3 加权最小二乘平差
    §3-4 带有条件的最小二乘平差
第四章 概率论基础
§4-1 基本概念
    §4-2 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
    §4-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随机过程
 第五章数理统计初步
    §5-1 经验分布与直方图
§5-2 参数估计
    §5-3 假设检验
    §5-4 应用实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第六章回归分析和频谱分析
    §6.1 回归分析
§6.2 频谱分析
 
   (三)任课教师: 赵君亮
   (四)总时数: 72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实测天体物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必须对天文观测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利用天文观测资料时,更需知道如何选择所必须的观测数据,懂得鉴别观测数据的优劣,懂得观测数据的舍取,以及取得所用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所必须的改正。在这些基础上获得的研究成果才有充分的生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研究生了解和学习天体物理中的各种测量手段和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天文望远镜
§11 电磁波与地球大气窗口
§12 天文台的选址
§13 天文望远镜 
§15 空间望远镜
第二章 天文辐射探测器
§21 人眼与天文用辐射探测器
§22 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参数
§23 照相底片
§24 电荷耦合器件(CCD 
第三章天体光度测量
§3-1 大气消光的基本理论
§3-2 测光系统
     §3-3 星际消光与K改正
             §3-4 照相测光简介
§3-5 CCD测光与图象处理
第四章天体的光谱观测
§41 天体光谱仪系统
§42 天体光谱线 
              §43 天体连续谱的观测
第五章 天体物理观测的新技术
§51 主动光学
§52 自适应光学
§53 甚大望远镜
§54 干涉技术
§55 红外观测
§56 射电观测
§57 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紫外、X射线、γ射线观测)
§58 偏振的观测
§59 引力波探测器
第六章 天体基本参量的测定方法
§61 恒星温度的测量
§62 恒星直径的测量
§63 恒星质量的测量
§64 恒星视向速度及其速度弥散度的测量
§65 其他参数的测定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学富,《观测天体物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胡景耀,《天体物理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
            3、 黄佑然等,《实测天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
            4Allen,《Astrophysical Qyantitiesfourth Editionby A.N.Cox1999, Springer
            5、 汪珍如、曲钦岳,《恒星大气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四)任课教师: 傅承启
(五)总时数:  72
(六)考核方式:考试


 


 

培养计划表
(硕士)
 

院(系、
 所)
数理信息学院物理系
 学 科、
专 业
天体物理
  
  
1.天体物理学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各学期教学周时数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第一外国语
2
 
 
4
 
 
 
 
 
 
 
考试
科学技术哲学
2
 
 
2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2
 
 
 
 
 
 
考试
学位基础课
数据处理
3
4
72
4
 
 
 
 
 
 
赵君亮
考试
星系天文学
3
4
72
4
 
 
 
 
 
赵君亮
考试
实测天体物理
3
4
72
 
4
 
 
 
 
傅承启
考试
恒星结构与演
3
4
72
 
4
 
 
 
 
傅承启
考试
广义相对论
3
4
72
4
 
 
 
 
 
朱炯明
考试
学位专业课
专业外语
2
3
54
 
 
3
 
 
 
 
考查
星系动力学
3
4
72
 
 
4
 
 
 
束成钢
考试
天体物理前沿
3
4
72
4
 
 
 
 
 
赵君亮
考试
 
 
 
 
 
 
 
 
 
 
 
 
 
 
 
 
 
 
 
 
 
 
 
 
 
 
 
恒星光谱处理
2
3
54
 
3
 
 
 
 
赵刚
考试
红外天文学
2
3
54
 
 
3
 
 
 
 
杨戟
考试
星系形成与演化
2
3
54
 
 
3
 
 
 
罗智坚
考试
数值方法
2
3
54
 
 
 
3
 
 
陈建珍
考试
大样本巡天
2
3
54
 
3
 
 
 
 
傅莉萍
考试
 
 
 
 
 
 
3
 
 
 
 
 
 
 
 
 
 
 
3
 
 
 
 
 
其他
 
培养
 
环节
 
名称
论文选读
1
3
54
 
 
 
 
3
 
 
考查
讨论班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