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第一届中国传统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讨会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2-13

12月18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传统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udy of Stories of China, CSSC)正式成立。
本次研讨会立足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构建多模态传播格局,40余位国内外****与业界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现状与趋势、多模态语料库与传播研究新视野等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会上致开幕词。姜锋对各位与会代表与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介绍了上外近年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探索,包括以语言能力和学科能力为基础,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历史资源;依托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和多语种学术资源,建设多语种平行语料库;依托区域国别研究智库群,正加快建立国别区域国际传播研究数据平台。
姜锋强调,通过蕴含了多样性、丰富性、真实性、情感性的多模态话语来讲述中国故事,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互联网平台思维下国际传播的新趋势,从而增强了中国故事的“说服力”。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也是上外响应国家战略,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的又一探索和实践。希望中心能依托学校特色,加强校内外、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同发展,提高协同协作的能力和成效,真正做到“跨”“通”“融”,为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校治理的综合与协同改革发展,探索创新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学术发展机制,为对接国家的发展战略作出学校应有的贡献。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康凯也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致辞。他首先对“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第一届中国传统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中心的成立和研讨会的举办,是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伟大事业、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党对外工作的美好理念、积极行动、良好效果,都需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精准有效传播。他希望,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强科研探索,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服务外交战线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与会代表与专家的见证下,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启动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宣读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并为其颁发证书。紧接着,在查校长的见证下,语料库研究院分别与《中国故事》杂志社、江西教育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悉,该研究中心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成立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以现有的多模态(文本、图像、音视频等)数据为基础,汇聚标注更多相关多语种多模态资源,研究开发新型储存标注检索智能分析系统,结合图像学、语言学、叙事学、符号学、认知科学以及图像计算等多学科多维度的综合方法对中国故事图像展开标注、计算、分析、阐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多模态图像资料库方式呈现的富标注语料将是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的基础资源。
中心的成立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各方合作,在专注学术数据采集分析、进一步推进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的同时,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贡献。
圆桌论坛环节,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嘉宾专家****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发言交流。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加强形而上的思考,深化对讲故事的认识。在这个读图时代,图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主流,要充分认识视听叙事在故事讲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国际范围内形成更好的互动交流。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洪化清教授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和宗旨,表示中心希望构建中国故事知识图谱体系,开创多模态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新格局。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朱青生教授表示,在图意学、图法学、图用学等新兴研究领域,国内外专家应加强跨学科合作,不断突破学术问题的边界;希望和中心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研究、推进中国故事向世界的讲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邓菲认为,应该在现有的语料库和知识图谱基础上,以跨学科、跨语种的方式做出更多人文创新,更好地阐释和传播中国故事。上外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指出,中心将聚焦中国故事、多模态和国际传播,发挥语料库研究院的专业优势,从语言学、图像叙事等角度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西安曲江创意文投集团董事长贾琪希望加强和中心的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为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讲述贡献力量。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就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提出了希望,围绕项目选题、研究内容对象和多模态概念阐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中国故事》杂志社王剑英社长认为上外的多模态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研讨会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召唤,对于中心的组织建设和品牌打造提出了建议。中心名誉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倪亦斌教授对专家****们支持和建议表示感谢,希望未来在各具体研究领域加强和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专家****的交流合作。
当天下午,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环节在中心会场与四个平行分会场展开,十余位专家围绕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叙事、多模态国际传播、数据库建设等展开学术研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传统即儒家文明的现代化,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结合中国现实,基于中国自己的经验和实践知识体系,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来讲述。同时,郑教授也指出,当下对传统的解释缺少新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傅修延在主旨发言中从历史角度谈论了叙事传统对国民视野与胸怀的重要影响,强调既要汲取叙事传统中蕴藏的智慧,又要探索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形势的故事讲述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行。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宁钢教授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切入,探讨了如何在开放的时代向其他民族学习、在多元化时代认清自己的定位。他介绍,一带一路的故事也是中国瓷器的故事,古有郑和下西洋的绵延航线,现有制瓷工艺的交流互鉴和瓷艺术品的国际流通等,彰显了中国对于世界文明影响之深远。
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结合自己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的编纂实践,以“文学遭遇图像时代”为背景,基于“中国故事传播”的学术研究如何处理好“史论关系”分享了三方面的体会:一是新论域的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原创性研究过程必然曲折;三是任何研究都可以进行价值分层。
中心名誉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倪亦斌从中国故事图像传统的断裂与遗失谈起,基于过去20多年从事海外中国瓷器叙事画研究的成果,例举迄今为止世界各大博物馆和艺术馆对于所藏中国瓷器上描绘的中国故事存在的大量严重误读。他将不同的文化误读实例从发生角度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模态语料库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阐释,加以匡正,以使中国瓷器更好地发挥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的重要作用。
四个分会场的主旨发言同样精彩纷呈。
在分会场一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邓菲以元墓中的山水人物图为例,基于不同层面的思路展开对山水和孝行图联系、互动的考察,并探讨了孝行图与山水场景融合的历史、观念流变,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两者的历史脉络以及元代墓葬美术、丧葬文化的发展。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张长虹教授探讨了明代人物故事画题材来源与职业画家的知识结构。讨论以谢时臣《四杰四景图》为中心,从人物故事画题材的考证和梳理延伸至明代其他职业画家如唐寅、仇英和周臣等的身份及作品介绍和考究。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朱青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彬彬介绍了其采用汉画数据库的方法建立的图像和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从内亚、希腊瓶画、埃及和日本四个专项入手,详细著录图像个体,并对不同文明和时代的图像遗存进行调查、整理、存储、分析,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图像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
在分会场二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古代陶瓷研究所研究馆员杨桂梅回顾了我国古代至近代时期外销瓷器上场景图装饰的传播,指出图像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写照,是特定时代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具象反映。中国瓷器风靡欧洲,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西进的重要媒介,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的时代。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倪爱珍从西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和西方“中国风”瓷上呈现的中国形象所经历的形成期和确立期两个阶段,以及瓷上中国承担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他者功能。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卢德平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单语码书面文本和现代多模态电子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就多模态电子文本对语言本质和对单语码书面文本地位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在分会场三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朱浒分析了临沂吴白庄汉墓画像石上“武王伐纣图”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总结了这一不同于传统汉画叙事故事的多场景故事图像的叙述手段与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玲宁强调了互联网平台社会语境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新趋向。王玲宁教授任认为,平台社会语境下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要把握以下变化:技术驱动下国际传播行动主体日趋多元化;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冲突给全球舆论生产体系带来新的变数;感官体验优先的视觉传播时代;利用技术深入到用户的社会心理、文化情感中锁定对象等。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认为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多模态传播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符号资源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提供了多元实践平台和符号选择,并鼓励通过更多基础实证研究验证其在跨文化语境下作用和效果。
在分会场四中,南开大学日语系副教授蒋云斗以浅井了意所著《堪忍记》中多种故事来源为例,介绍了其将中国原典“和风化”的改写和想象过程,分析了假名草子作品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接受以及所载故事在日本的影响和流变。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蔡芳以陶瓷叙述图像为例,探讨了空间艺术如何表征时间和时间的流动,分别从单幅图像和系列图像两个方面概括了陶瓷图像的多种叙事模式,基于大量中西陶瓷图像实例阐述陶瓷图像叙事的不同呈现方式,对比发现中西叙事各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传统。
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洪化清,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研究助理、艺术家曹梦芹介绍了他们共同建立的“中国传统吉祥寓意数据库”。该数据库基于中国传统图像研究的大量图像资料及考证、阐释成果,建立了一个中英双语、资料丰富、释义详细的图像数据库,而且支持按照图像寓意、图像元素及图像用途三大分类进行检索,不仅为传统图像叙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同时兼顾了中国传统吉祥寓意文化的指南功能。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洪化清,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张文正简单介绍了他们正在建立的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网站 “All About China”,以中国长征故事的地图化、空间时间化、音视频化为例展现了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多模态建设路径,并以《清明上河图》以及海外流行视频等为例介绍了网站的互动介绍功能和多种面向。网站建设遵循国际图像交互操作框架,成为多模态叙事角度下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有益探索。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辞。胡教授对线上线下与会者的参与表示了感谢,并且对此次会议在中国故事多模态讲述和国际传播研究上的深入讨论、丰富收获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中心将立足于中国传统故事图像研究的重要成果,依托上外语料库研究院和上外的学科研究优势,落实习总书记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积极对接我国国际传播的国家发展战略,逐渐建立起独立的视觉文化多语种平行语料库。中心致力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国故事的多模态讲述传播向世界,使中国故事不仅能“走出去”,更要“走进去”,通过多模态的形式为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据悉,本次研讨会受到了中国驻外机构、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及专家****的关注与重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曹士海公使衔教育参赞、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赵长涛教育参赞、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建华研究员、新加坡陕西会执行会长明旻女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军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人文学院终身教授赵守辉、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陶红印、江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桂梅、美国著名瓷器收藏家Jeffrey Stamen、美国新英格兰亚洲艺术协会主席Steve Gaskin、英国著名瓷器收藏家Butler爵士女儿Katherine Butler、荷兰瓷器收藏家 Edward Pranger 等各界人士向中心的成立发来视频祝贺。同时也收到了世界著名拍卖行苏富比Sotheby’s Auction House 欧洲北美亚洲艺术主席 Henry Howard-Sneyd 的亲笔贺信。
本次会议也受到了西安曲江创意文化投资集团、新加坡Touchstone EduTech Pte Ltd、江西教育出版社、四川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天健联创控股集团等国内外华人企业的赞助和鼎力支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跨学科实体研究机构。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积极对接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实施“国际化”、“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发展战略,致力于技术与人文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开展语言数据驱动的语言学、翻译学、智慧教育以及语言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培养对接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的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的高端人才。
“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udy of Stories of China (CSSC)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成立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以现有的多模态(文本、图像、音视频等)数据为基础,汇聚标注更多相关多语种多模态资源,研究开发新型储存标注检索智能分析系统,结合图像学、语言学、叙事学、符号学、认知科学以及图像计算等多学科多维度的综合方法对中国故事图像展开标注、计算、分析、阐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多模态图像资料库方式呈现的富标注语料将是中国故事多模态国际传播研究的基础资源。与语言文本研究中的语料库相似,多模态图像资料库是经科学取样加工的、有特定结构的大规模数字图像索引集合数据库。在微观上,以图像资料富标注索引方式建立的多模态数据库聚焦中国故事图像本身的物质性(如尺寸、媒介等)、生产流传(如出土原境、收藏史、纪年等)、著录(如藏地、出版等)等传统信息,还将对图像中的显著性视觉元素(如人物、服饰、建筑、器物、动植物等)进行标注,彰显其历史地域特征和文化意义,并对图像所讲述的故事、传达的内涵以及在展陈著述、翻译传播中的各种释读误读问题等方面进行追根溯源、描述分析、匡正错误、详细著录。这些多模态多维度的综合信息经过仔细标注、索引建库后将与我校、我院强大的跨学科多语种研究能力相结合,还可以逐渐建立视觉文化多语种平行语料库和相应的多模态图像计算智能分析系统。在宏观上,借助图料库对图像按照题材、媒介、时间、风格、画面元素、故事内涵进行归纳抽取,以并置比较等方式帮助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构建一个专门的中国故事知识图谱体系,培养高素质研究队伍,开创多模态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新格局。
本研究中心还将借助倪亦斌教授、洪化清教授等团队成员在海外几十年来与世界各大公私博物馆、收藏家、驻外机构以及国外研究团体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各方资源整合,在专注多模态中国故事图像资料库采集分析、进一步推进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的同时,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贡献。


研究中心现有人员(持续招募,欢迎自荐推荐)
中心主任洪化清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
名誉主任倪亦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
研究助理曹梦芹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研究助理陈梅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研究生助理叶嘉琪、赵宁、陈徐颖、刘颖滢、姚子阳、蔡榕臻等


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按姓名拼音排列)
主任傅修延江西师范大学
秘书长洪化清上海外国语大学
委员胡开宝上海外国语大学
委员姜逸清上海文化出版社
委员贾琪西安曲江创意文化投资集团
委员刘建华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副主任倪亦斌上海外国语大学
委员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
委员唐朝作家、编剧、影视制片人
委员王剑英《中国故事》杂志社
委员赵宪章南京大学
委员赵毅衡四川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相关话题/传播 图像 国际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