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伟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5

马伟军 职称: 副教授
直属机构: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科:




相关教师





个人资料
部门: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毕业院校: 日本神户大学
学位: 博士
学历: 博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wjma@psy.ecnu.edu.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俊秀楼304室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邮编: 200062
传真: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2005年获日本神户大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督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文化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在社会认知方面,分别用中、英、日文在SSCI、中国和日本心理学期刊发表归因与记忆等领域的论文数篇与日文专著一部。在文化心理学方面,围绕华人文化圈与东亚文化圈进行东亚文化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建构。注重在心理学实验法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方法并致力于心理学的研产学结合,最近结合机器学习与神经科学等方法进行以下前沿研究与应用:大数据的社会与临床心理学、文化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神经营销学、神经精神分析学、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等。
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践领域,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多个机构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培训与督导经验,咨询风格为精神分析取向,对精神分析的各流派及其与哲学的关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擅长对焦虑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咨询。对如选手等的各类一般人群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日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社会认知、文化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



开授课程
心理学史、文化与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公共心理学



科研项目
2016年度上海哲社规划项目一般课题:消费者的“群际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基金号2016BSH002)。2016年7月-2019年6月。
2012年度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东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2012年9-2014年8月。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基金号10YJCXLX034)。2010年7月-2013年6月。




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
Feng, R. +, Ma, W.J. +*, Liu, R.B. *, Zhang, M., Zheng, Z.Y., Qing, T., Xi, J.Z., Lai, X.Z., & Qian, C. (2019).
How preferred brands relate to the self: The effect of brand preference, product involvement, and
information valence on brand-related memory.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9.00783. (+the joint first authors, *the joint corresponding authors)
Ma, W.J.+, Feng, R.*+,Lu, B.L.,Xie,Q.,Jiang,L.X., &Liu, X.T. (2019). The Reducing Effect of Positive
Imagined Intergroup Contact on Intergroup Attributional Bia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SSCI).https://doi.org/10.1111/jasp.12573. (+the joint first authors,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W.J.+, Feng, R.*+, Hu, R., Xi, J.Z., Fox, E., & Ding, X. (2016). Toward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of East Asian Cultrual Psychology.In C. Roland-Lévy, P. Denoux, B. Voyer, P.
Boski & W. K. Gabrenya Jr. (Eds.), Unity, diversity and culture: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Selected from the 22n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pp. 32-36).Melbourne, Florida US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the joint first authors,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W.J.* & Karasawa, M. (2006). Group inclusiveness,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group
AttributionalBias.Psychologia (SSCI), 49(4), 278-290. (*corresponding author)
馬偉軍. (2003). 中国人の帰属における自己奉仕的傾向と集団奉仕的傾向.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 19(2),
135-143. (日文)
马伟军,冯睿, 席居哲, 陈滢滢, 梅凌婕.(2015).“差序格局”的心理学记忆视角的初步验证.心理学探新.
35 (6), 514 - 519. (通讯作者)
马伟军, 冯睿.(2012).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心理科学,35(6): 1398-1403.
马伟军.(2011). 共变信息的程度差异对归因的影响.心理科学, 34(6): 1469–1475.
马伟军, 冯睿.(2011).对一种共变信息的理性与利己的归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9 (3): 62-68.
马伟军.(2010).一种共变信息在原因维度中的归因.心理科学, 33(4): 891–895.
马伟军. (2009).群际归因偏好研究综述.心理科学. 32(4), 908-909.

著作:
马伟军著?「原因帰属における情報処理モデルとバイアス」(日文)(中文名:《归因的情报处理模型与偏向》)?日本三惠社出版社?2011年8月.

科普论文:
马伟军, 陈振圻, 吴雪, 冯睿, 杨安博, 徐光兴. (2017).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三大流派.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6月23日第1233期.
马伟军, 吴雪, 冯睿, 徐光兴. (2017).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关注潜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2月13日第1145期.




荣誉及奖励












相关话题/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