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文全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1-17
冯文全,男,1960年生,四川渠县人,1978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渠县师范学校,1981年师范毕业到中学任教,199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次性考取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德育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负责人、四川省本科高校“教育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四川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德育原理》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重点学科负责人,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10项。个人科研成果总排名在2005-2010六年中,五年位居我校文科教授第一名,一年位居我校文科教授第二名,受到学校的隆重表彰与重奖。其个人专著《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教育学科专家组评价排名第一的优势获四川省政府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系列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以教育学科专家组全票通过的优势获四川省政府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同时荣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以教育学科专家组全票通过的优势获四川省政府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个人专著《道德教育原理》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成果《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探索》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教育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德育原理》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教材及系列论文)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系列论文《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获四川省第七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此外,教育科研成果还获得四川省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排名第1),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各1项。根据我国著名高等教育评论家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龚放教授发布的《中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论著影响力报告》(载《复旦教育论坛》(CSSCI)2009年第2期)显示,在“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栏中,报告列出了近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最多的我国前50位学者(共62人,有的为并列排名),其中,本人排名第20位。由于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个人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07)、“国务院津贴专家(2014)”、“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1)、“四川省教学名师”(2009)、“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西华师范大学“首席教授”(2006-2008)、“校科研十佳”(2012年、2015年)、“教学名师”(2007)、“教学标兵”(2005)、“师德标兵”(2007)、“优秀青年教师”(1996-1998)、“优秀教师”(1998-1999、2000-2001、2002-2004)、“教学特聘岗教师”(2000)和“优秀教育管理干部”(2008)等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被《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和《中国专家人才库》收录,并先后被《教师杂志》、《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本人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喜好哲学思考,自幼酷爱文学,喜爱音乐。
一、发表的主要论文
近年来,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顶级权威期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与经济》以及《教育科学》《教育信息化》《教育与现代化》《上海教育科研》《毛泽东思想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管子学刊》《经济体制改革》《河南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它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被《新华文摘》《民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全国报刊索引》《教育文摘周报》《小学德育》《师资建设》《现代班集体研究》《道德教育研究》杂志等理论刊物介绍、点评、全文转载、摘登或收录的60余篇。个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60余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近30篇,其德育方向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5年年度综述》(全国共点评文章80篇,德育方面共点评8篇,而本人全文转载的3篇文章中有2篇被点评)和《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2009年第4期《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2010年第2期《200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重点介绍与点评(每年年度报告点评的全国教育科研成果约80-100项),在全国教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1.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教育研究(CSSCI),2005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1期收录)
2.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教育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的年度报告作了重点点评与介绍,《民主》杂志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德育》2007年第3期“观点集粹”栏目摘登,《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篇目辑览”收录)
3.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命题的多学科视角的审视,教育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3期“篇目辑览”收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12期收录)
4.学校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的现代启示,教育研究(CSSCI),2008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篇目辑览”收录,《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的年度报告作了重点点评与介绍)
5.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教育研究(CSSCI),2009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的年度报告作了重点点评与介绍,《小学德育》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现代班集体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6.论孔子对老子德育思想的借鉴——基于《论语》与《道德经》的解读,教育研究(CSSCI),2010年第1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师资建设》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电子版)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7.德育创新不能背离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德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研究(CSSCI),2011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8期“篇目辑览”收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5期收录)
8. 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教育研究(CSSCI),2013年第1期。
9.关于德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0.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5年第10期。
11.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5年第5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7月13日“教育理论”版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3期年度报告点评)
12.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媒体素养教育,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05年第12期。(《教育文摘周报》2006年3月22日“教育理论”版转载)
13.从师资均衡配置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建构,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5期收录)
14.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05年第1期。
15.当代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启示,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1年第2期。
16.学校德育目标的分层研究,教师教育研究(CSSCI),2004年第6期。
17.定期轮换制度下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探讨,教师教育研究(CSSCI),2011年第1期。
18.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问题及对策探讨,教育与经济(CSSCI),2009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5期收录)。
19.关于高校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理性思考,教育与经济(CSSCI),2010第3期。
20.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3期年度报告点评)。
21.江泽民同志的德育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5年第5期。
22.未成年人教育的当务之急:媒体素养教育,教育信息化(CSSCI),2005年第10期。
23.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06年第5期。
24.高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教育与现代化(CSSCI),2008年第2期。
25.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河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10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26.素质教育三论——基于教育社会学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CSSCI),201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7期收录)。
27.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薪资制度的主要特点、问题与启示,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1年第2期。
28.日韩两国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比较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5期。
29.传统道德教育的儒道融合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篇目辑览”收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7期收录)
29.传统道德教育的儒道融合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篇目辑览”收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7期收录)
31.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券的视角.教育与经济(CSSCI),2013年第6期.
32. 教育产业化批判,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06年第2期。
33.关于“品德不良”定义的批判与重构,上海教育科研(CSSCI),2005年第5期。(《教育文摘周报》2005年7月6日“教育理论”版转载)。
34.学生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03年第6期。
35.四川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选择路径,社会科学家(CSSCI),2007年第2期。
36.邓小平德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 ,2007年第1期。
37.西部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及其“软治理”效果,生产力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38.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伦理的启示,生产力研究(CSSCI),2007年第14期。
39.教育产业化要“化”掉什么——解读教育不能产业化,经济体制改革(CSSCI),2005年第5期。
40.管子德育思想研究,管子研究(CSSCI),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第4期索引)
41.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经济体制改革(CSSCI),2006年第4期。
42.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5年第4期。
43.建立代课教师制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民族教育研究(CSSCI),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12期转载)
44.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思考,未来与发展 (CSSCI),2007年第11期。(封面标题文章)
45.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科学家(CSSCI),2009第2期。
46.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管理研究(CSSCI),2008第12期。
47.如何加强高中生的网络生活管理,中国教育信息化(CSSCI),2007年第11期。
48.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缺位现象的思考,未来与发展(CSSCI),2008年第2期。
49.孟子荀子教育思想比较,管子学刊(CSSCI),2008年第2期。
50.从高校就业危机透视当今大学生就业—基于自我效能的毕业生择业调查研究,未来与发展(CSSCI扩展版),2009第9期。
51.反思“5.12”重视危机教育,科技管理研究(CSSCI),2009第3期。
52.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东岳论丛(CSSCI),2009第2期。
53.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教育科学(CSSCI),2010年第1期。
54.现代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探索,管理现代化(CSSCI),2010年第6期。
55.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其优化策略,价格理论与实践( CSSCI),2010年第10期。
56.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理论思考,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12年第6期。
57.教育:自由的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扩展板),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9期收录)
58.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三项计划评析.上海教育科研(CSSCI扩展板).2014年第7期.
59.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学前教育研究(北图中文核心),2005年第3期。
60.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教育哲学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北图中文核心),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2期索引)。
61.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兰州学刊(北图中文核心),2006年第1期。
62.德育实效:在制度与生活之中,思想理论教育(北图中文核心),2005年第2期。
63.论实施综合课程存在的关键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扩展板),2003年第8期。
64.农村基础教育经济的现状及资源均衡配置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10期索引)
65.改革中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上海教育(北图中文核心),2006年第7期。(教育文摘周报2006年12月26日全文转载)
66.教师不道德行为: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温床,教育科学研究(北图中文核心),2005年第7期。
67.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山东社会科学(北图中文核心),2002年第3期。
68.教育产业化要“化”掉什么,教育与职业(北图中文核心),2005年第19期。
69.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教育哲学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4年9期索引)
70.教育中的隐性德育资源被“隐”掉了吗?天津教育(北图中文核心),2006年第7期。
71.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成因及对策探析,教育探索(北图中文核心),2006年第1期。
72.家庭德育探微,天津教育(北图中文核心),2007年第6期。
73.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及其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北图中文核心) ,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索引)
74.我国高校特色化建设及战略措施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08年第2期。
75.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在大学经营中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智慧,大学教育科学(CSSCI扩展版),2008年第1期。
76. 教育中的悖论:文理分科与素质教育,教育科学研究(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0期。
77.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与德育课程的优化,教学月刊(北图中文核心),2011年第 2期。
78. 寓“积极”于“消极”,以“无为”成就“有为”,中国德育(教育核心),200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6 年12期索引)
79.应试倾向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中国德育(教育核心),200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80.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中国德育(教育核心),2006年第12期。
81.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机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6期。
82.试析知识与道德的联系,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6期。
83.论科技革命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6年1期索引)
84.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方法探微,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85.关于科技革命对学校课程影响的考察,教育科学论坛,1996年第4期。
86.自学特点与途径探析,邮电高教论坛,1996年第4期。
87.科技生产力的教育学思考,邮电高教论坛,1997年第4期。
88.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看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8期全文转载)
89.论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科学中国人,1999年第8期。
90.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石油教育,2000年第3期。
91.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教育,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6期索引)
92. 家庭教育应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山东社会科学(北图中文核心),2001年第3期。
93. 21世纪教育展望,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94.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2期索引)
95.孔子的“道义”和“功利”思想辨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2004年1期索引)
96.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与完善,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97.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98.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启示,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99.如何正确发挥激励机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0.对农村中学教师闲暇教育的思考,学术,2004年第10期。
101.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学术,2004年第11期。
102.论环境道德的三个层面:人类·人群·个体,环境教育(中文核心),2005年第5期。
103.论德育内容的结构及其优化,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索引)
104.制度与生活:学校德育实效的根本,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5.主体间性教育:从两极走向中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4期。
106.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之教育原理与对策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107.论新课程视野下的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走向,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8.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学校成因与矫治策略,宁波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09.彰显青春个性,重塑团队精神——从<狼图腾>看高中学生团队精神之培养,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10.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高教研究与探索,2005年第4期。
111.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年第2期。
112.在教育中树立大写的“人”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3期。
11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分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
114.农村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10期索引)
115.略论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重塑,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16.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实践拓展的先导,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刊首文章)
117.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35期。
118.一种值得重视的德育方法:无意识教育法,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
119.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120.浅议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期。
121.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解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6期索引)
122.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3期。
123.试论教师人格在德育中的作用,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6期。
124.孔子与老子的德育思想比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6期。
125.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探析,理论观察,2006年第4期。
126.新农村建设中的职业教育功能转换与发展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2期。
127.案例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第9期。
128.论师资障碍与寻求合理的代课教师解决途径,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129.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8期。
130.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31.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其保护管理对策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6期。
132校长负责制下实施道德领导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133析宋代商品经济对蒙学教材平民化的影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34.在教育中树立大写的“人”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高等教育),2006年第3期。
135.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第2期。
136.关于我国德育目标设定之思索,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6期索引)
137.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0期。
138.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必要性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0期。
139.防治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1期。
140.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141.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公共课教育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142.高校“负债经营”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143.对高等学校推行校本管理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5期。
144.我国德育目标新探,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
145.法律顾问在高校依法治校中的职能和作用,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7期。
146.高教园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7期。
147.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建设模式的选择,高教发展与评估(CSSCI扩展版),2007年第5期。
148.“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构建和谐社会,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149.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150.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及发展必要性与策略探讨,基础教育参考(教育核心),2007年第8期。
151.学校德育目标制定的定位思考,基础教育参考(教育核心),2007年第9期。(封面标题文章)
152.高教园区发展中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153.对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第6期。
154.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探,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2期。
155.对教育消费主义的反思,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56.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探析,理论观察,2007年第4期。
157.案例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58.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59.高校“负债经营”的成因及其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60.关于农村教师资源使用效率问题的调查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61.中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误区种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62.试论高中学生的网络生活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163.论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64.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刊首文章)
165.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及其对和谐教育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
166.关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67.德育的使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68.塑造完美之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169.教育改革中的奇葩——全员管理制,新课程,2008年第6期。
170.论中小学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提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8期。
171.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杨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72.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73.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174.浅析朱熹道德教育,基础教育研究,2009第1期。
175.浅论高校物资采购工作,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第11期。
176.治学与做人并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77.试论高中学生的网络生活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年第8期。
1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新探,中国教师(教育核心),2007年第11期。
179.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创新高校德育内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80.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中国校外教育,2009第8期。
18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6期。
182.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1期。
183.学校德育政治淡化倾向的干预策略,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2期。
184.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第4期。
185.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思考,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第4期。
186.浅析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基础教育,2008第11期。
187.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与资源配置问题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8期。
188.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第12期。
189.浅析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高等函授学报,2009第3期。
199.主体间性——透视课堂教学的新视角,教育前沿,2009第4期。
200.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教育前沿,2009第10期。
201.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探索,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4期。
202.试析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以儒家德育思想与多元智能理论为视角,教育前沿,2009第5期。
20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反思,文教资料,2010年第3期。
204. 当代青少年“艰苦奋斗”重要性的哲学思考,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
205.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关键,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
206. 中学德育中不容忽视的方法:自我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11期。
207.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7期。
208. 孔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一致与冲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8期。
209.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0期。
210.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科教文汇,2010年第5期。
211.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现状探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6期。
212.论基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13.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德育反思,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11期。
214.刍议素质教育20年影响下的高考改革,教育科研,2010年第6期。
215.道德认识差异与德育探索,新德育,2010年第5期。
216.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3期。
217.儒家德育思想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研究——《弟子规》的德育启示,教育前沿,2009第1期。
218.“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219.案例教学——德育中不容忽视的方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220.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浪费的经济学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7期。
221.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小学德育的启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22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23.农民工子女异地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探究,文教资料,2009年第12期。
224.做好教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教育科研,2011年第3 期。
225.从儒家仁爱思想反思当期儿童早期善良教育,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 9期。
226.需求层次理论对提高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启示,教育科研,2011年第36 期。
227.关于中国传统孝道的几点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2011年第233 期。
228.墨子的“染丝说”及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5 期。
229.孔子的“忠恕之道”对道德教育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7 期。
230.关于我国乡村教育危机的教育哲学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8 期。
231.浅议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科教文汇,2011年第3 期。
232.理解在教育中的意蕴——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33.论新时期学校德育内容的优化,中国教育导刊,2011年第 4期。
234.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的对策探讨,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4 期。
235.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2 期。
236.浅议我国幼儿园入园难问题,文教资料,2011年第33 期。
237.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偏差与纠正,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4 期。
238.高校网络德育途径探析,临沂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 期。
239.孔子的“忠恕之道”及现代德育价值,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 3期。
240.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第1期。
241.当代学校德育的困境解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1 期。
242.中学生自信培养探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 期。
243.柏拉图教育思想探微,时代教育,2009第6期。
244.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245.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缝隙弥合,教育科学论坛,2012年第11期。
246.“无友不如己者”传统道德语句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247.关于道德教育视野下生命意识教育的思考.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1期。
248.试论西部地区城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制度原因和制度创新.赤峰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
249.中国教育政策简政放权之路.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10期。
250.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10期。
251.刍议少数民族大学生刚性管理机制.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0期。
274.西部城乡教师单向流动问题分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
252.西部地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思路与对策.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8期。
253.城乡教师流动的动因分析及均衡配置策略. 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
254.孟子孝道思想浅析. 文教资料. 2013年第5期。
255.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分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
256.基于顶层设计理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
257.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258.孟子孝道思想分析.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期。
259.应试教育现状分析思考. 长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
260.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疏离到融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2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意蕴之解读.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年第1期。
262.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探讨.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14年第10期。
263.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第10期。
264.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分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第9期。
265.关于“美丽中国”背景下高校生态德育现状及对策思考.临沂大学学报.2014年第8期。
266.四川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综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267.我国近十年生态德育发展研究综述.当代教育论坛.2014年第6期。
268.基于社会结构的角度审视教育公平问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269.《南非2011-2025教师教育与发展综合战略规划框架》的解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年第6期。
270.关于“美丽中国”背景下加强生态德育的思考.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71.社会道德失范成因探源.长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72.大学校长专业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
273.基于个体行为动机讨论道德情感的内在分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274.道德-人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的高级形式.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75.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的评估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276.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政策变迁及其出路探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77.激励理论与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路径研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278.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农村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
279.论触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正策略,赤峰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230.论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其现实意义,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
231.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的差距及均衡配置,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
232.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教育科学研究(C类),2015年第5期。
233.卓越、公平和包容:面向所有人的高质量教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234.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35.孔子的师德观对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启示,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2期。
236.美国学院高中课程计划及其启示,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37.领域理论视角下我国大德育体系的几点思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238.心智模式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德育,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5期。
239.关于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启示,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第3期。
240.异地高考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中文核心),2015年第2期。
?
二、出版的主要著作
独著、合著与主编著作10余部,主要有:《教育沉思录》《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道德教育原理》《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德育原理》《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新论》《现代教育学》。其中,《德育原理》(独著)和《现代教育学新论》(主编)先后入选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由于反思性、理论性、实践性和现实针对性较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喜亭先生为此欣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孙喜亭先生认为:该书“对我国当代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与研究”,并“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学校德育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又从实践层面进行了全面反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论述中对我国比较权威的德育论专家和德育学著作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颇为新颖的见解”,“作者大量地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家和伦理思想家以近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家等关于德育的一些观点和言论,并作了十分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作者还往往运用哲学、逻辑学、词源学等的跨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分析德育的一系列重要概念,使德育理论研究中关于概念的分析上升到科学与规范的高度”,全书“逻辑严谨”,“语言表达生动明快,从容自如,明晰畅达”,“给人以清风拂面的感觉”,“这些,无不显示出作者较好的学术功底、宽泛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亚庆先生也为此在《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8期上刊发了《德育研究的探索与思考——读冯文全专著<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感》的书评文章,阐述了论著的诸多理论创新与特色,国内部分博士生培养单位把该书列为博士生必读学术著作。2006年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3期的专栏文章对其在德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重点点评与介绍,从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现代教师论》(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2.《现代教育学》(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3.《教育学》(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参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6.《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
7.《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版。
8.《教育学》(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9.《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0.《现代教育学新论》(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11.《机遇与挑战——四川素质教育新探索》,(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12.《教育学》(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3.《四川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合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4.《德育原理》(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15.《现代教育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
16.《道德教育原理》(学术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17.《教育沉思录》(学术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三、科研项目
1.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BEA150074),2015-2019.
2.西部地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2YJA880023),2012-2015。
3.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编号:SC15A024),2015-2017。
4.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SC08Z13),2008-2010。
5.四川省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SC11A008),2011-2013。
6.人的本质、素质与素质教育(主研),省哲社“九五”重点课题,1995—1997。
7.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CJF14068),2014-2015。
8.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主研),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2006。
9.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主研),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992—1994。
10.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2004—2006。
11.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主持),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5—2007。
12.儒家德育思想与学校德育改革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2006—2008。
1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大课题([2008]410),2008。
四、获奖及荣誉称号等
1.著作《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2007。
2.系列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以教育学科专家组全票通过的优势获四川省政府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2010;同时荣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2011。
3.科研成果《从和谐社会视角看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发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权威刊物上的相关系列论文[独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教育学科组全票通过的高度肯定而被省政府授予三等奖,独立,2009。
4.“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探索”教学成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届优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2010。
5.教育学本科专业《德育原理》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4年5月,第一完成人。
6.道德教育原理,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12月,独著。
7.著作《现代教师论》,四川省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
8.论文《教育优先发展之战略地位论略》,南充市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1998。
9.论文《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看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南充市社科界优秀成果奖,独立,1999。
10.论文《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教育》,四川省教育学会一等奖,独立,2001。
11.论文《邓小平教育思想探要》,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一等奖,独立,2002。
12.著作《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
13.论文《四川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
14.论文《孔子的“道义”与“功利”思想辨析》,南充市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三等奖,独立,2005。
15.著作《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16.论文《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效率问题与解决的基本思路》,四川省教育厅第十二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2006。
17.论文《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的系列论文)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2008。
18.论文《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获四川省教育厅第13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08。
19.论文《四川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及对策探讨》(《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2期)四川省教育厅第十四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2010。
20.被评为“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以表彰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2007。
21.被学校授予“教学名师”光荣称号,以表彰其在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2008。
22.以个人科研成果连续三年位列西华师范大学文科教授第一名的业绩,被学校评为“首席教授”,以表彰其在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2008。
23.被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以表彰其在政治思想品德、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等方面的优异表现,2008。
24.由校长陈宁教授作总学术领衔人,冯文全教授、杜学元教授作学术领衔人申报的“高等教育学”以其突出的科研成就、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8。
25.领衔申报的“教育学团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010。
26.被四川省教育厅聘为“四川省第十三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08。
27.被聘为四川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职务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副组长),2008。
28.以其国内同行公认的学术成就当选为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8。
29.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以表彰其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方面作出的突出成就,2009。
30.《现代教育学新论》(主编)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颁发的第一届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2009。
31.领衔申报的“教育学专业” 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
32.以其多年在德育研究领域深入持续而系统的研究及其丰硕的科研成果,当选为四川省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0。
33.以其在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哲学和教育经济学等领域丰硕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11。
34.主持主讲的省级精品课程《德育原理》以其突出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被四川省教育厅两度推荐上报国家精品课程,2009、2010。
35.领衔申报的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
36.领衔申报的教育学一级学科目录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德育原理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1。
37.领衔申报的教育学专业成功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2012。
38.《论孔子对老子德育思想的借鉴——基于《论语》与《道德经》的解读》论文获得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39.2013年10月被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40.2013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聘为评审专家及一等奖答辩评审委员会专家。
41.2013年10月被南充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推选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42.《德育原理》(独著)和《现代教育学新论》(主编)先后入选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5.
43 2014年10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44.2015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聘请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中小学地方教材专家审定委员会委员及教材评审组副组长。
45 2015年9月被教育部聘为2015年度****通讯评审专家。
46 2015年11月被教育部聘为2015年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五、学术活动
近年学术交流活跃,多次应邀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
1.2005年8月,在内蒙古“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年会”上,其论文《多学科视角下德育本质的反思》被会议简报重点评价与报道。
2.2005年12月,在中央教科所于重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论坛” 大会上,作为8位主讲嘉宾之一,作了《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教育哲学思考》的40分钟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与赞赏。
3.2006年10月,在青岛“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上,被推选为大会“理论研究”会场主持人。
4.2006年12月,在无锡“全国教育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上,作为6位主题发言人之一(其他5位主题发言人全部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江南大学5所“211工程”大学),作了《新形势下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5.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上,被推选为大会“专题研究”会场主持人。
6.2008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上,被推选为全国教育经济学年会常务理事。
7.2008年11月,在云南出席“全国教育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关于教育学院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的发言与观点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
8.2008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出席“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家高端论坛”大会,其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9.2009年3月,出席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作为常务副会长主持会议并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其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10.2009年10月,出席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分组会上作了《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提交的会议论文受到与会的CSSCI来源期刊编辑的高度关注,并向本人采稿和征稿。
11.2009年11月,出席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作大会分会场“教育与人性改造”的主持人,其主持和主导性发言受到《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CSSCI来源期刊编辑部专家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向本人索稿。
12. 2009年12月,出席在广州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大会分组会上作了《关于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13.2010年8月,出席在西藏召开的全国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14.2010年12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在大会上作了《关于高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理性思考》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15.2011年9月,出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提交的会议论文《论孔子德育思想对老子道德哲学思想的借鉴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被大会确定为主题发言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16.2011年11月,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在大会上作了《定期轮换制度下教师利益补偿机制探讨》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17.2011年11月,出席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在大会上作了《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的思考》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18.2011年12月,出席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被推选为副会长。
19.2011年9月,承办并出席在西华师范大学举办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在大会上作了《美国学习考察见闻》发言,其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20. 2011年12月,出席在福州召开的全国教育硕士2011年度工作年会,在分会场上作了《关于专业硕士学制改革》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21.2011年11月24日,出席四川省教育学会德育专委会2011年学术年会并作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22.2011年12月7日,出席2011年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研讨会并作分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23.2012年7月27日,出席全国教育学院院长会议并作分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24.2012年11月2日,出席教育经济学高层国际论坛暨2012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并作分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25.2013年9月15日,出席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并作大会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26.2013年11月8日,参加中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并作分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27.2013年11月14日,参加四川省教育学分会举办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被当选为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作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28.2014年7月13日,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并作分组报告。
29.2014年10月17日,出席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并作报告。
30.2014年9月27日,参加全国教育学院院长会议并作分组报告。
31.2014年1月10日,参加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并作分组报告。32.2015年10月29日,参加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并作主题报告。
33.2015年12月18日,出席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五届换届大会,当选为副会长和常务理事。
六、研究生培养
于2000年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01年始带硕士研究生,并于2014年6月受聘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领衔导师,以及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等专业硕士生领衔导师及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以及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专业硕士生导师。指导毕业研究生13届共210余人,毕业教育硕士60余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中国教育学刊》、《四川大学学报》、《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信息化》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教育文摘周报》等刊物全文转载。其中,提前毕业近10人,20余人考上博士研究生,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其中10余人已晋升教授职务,20余人担任处级以上干部职务。学生以其优异的成绩、扎实的知识及理论基础、质量较高的科研成果及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与能力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遍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山东、陕西、辽宁、河南、四川等省市的高校。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多人,在读教育硕士生20余人。本人以敬业的精神、宽泛而扎实的学科知识与理论功底、精心的指导和富有启发性、批判性与深刻性的教学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
七、教学
主要从事《教育学》《逻辑学》《教育原理》《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教育专业英语》《经济伦理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课程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讲课以其知识的广博性、理论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观点的新颖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生动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联系方式
电 话:**; **
手 机:**;
电子邮件:fengwenquan6666@163.com
?
?
相关话题/教育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冠副教授
黄冠,出生于1983年,云南昆明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副教授,2008年在校任教后承担《教育电视编导与制作》、《影视后期剪辑》、《远距离教育与教育电视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影视鉴赏》、《风景摄影》、《动画制作》、《电声媒体与教育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主要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斌副教授
黄斌 副教授黄斌(1981-),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主要担任《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联系方式:**@qq.com。一、发表论文1.川渝电化教育史初探,《电化教育研究》,2013(12):114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向磊副教授
向磊,出生于1981年7月,湖北荆门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在校任教后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主要科研成果 先后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主要论文如下: 1.远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小红副教授
王小红(1978—),女,重庆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研究;2001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心理教育方向)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获得“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海茹副教授
杨海茹,1979年2月,河南灵宝人,教育技术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等研究,教育技术学教研室主任,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支部书记。2002年,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曹蕾博士
曹蕾,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媒体综合应用、绩效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 863项目1项,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项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朴钟鹤副教授
简介 朴钟鹤(1978— ),男,辽宁铁岭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201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于同年7月起在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承担《比较教育学》、《国外初等教育比较》、《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要科研成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文少保副教授
文少保,男,1975年生,湖南衡阳人,民盟盟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7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为商学院)毕业后,供职于湖南省《工商之友》杂志社。六年的记者、编辑工作中,在《南方周末》、《光明日报》、《深圳青年》等全国报刊公开发表文章达100多万字,三次获得全国好文章一等奖,文章被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越
吴越,女,1974年生,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年7月至2004年9月在中学任教;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专升本脱产学习;2006年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考入华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夏茂林副教授
夏茂林简介?夏茂林(1973—),男,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德育原理和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并到中学从事英语教育工作。2004年9月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6-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