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伊始,宗仁发老师就文学写作问题展开话题。对于现当代文学写作如何有现场感,他表示,与作家见面的机会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到期刊中寻找文学现场感。期刊是文学创作的第一现场,它所发表的获奖文学作品,也标志了期刊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他还说道,期刊的使命是去寻找伟大的小说,能够代表民族精神、载入文学史的作品。宗仁发老师还提到,青年作家的成长是从杂志中走出来的,是期刊推崇出来的,因此杂志的传播与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宗仁发老师在提及小说的写作时说:“就如毛姆所说‘故事是一个小说家扔给读者的性命攸关的绳索’,小说拉动读者需要绳索,而绳索就是故事。”因此,他认为小说就是要讲故事,一位小说家应该具有三重身份,分别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魔法师。讲故事的人让小说充满跌宕起伏的情节;教育家让小说对社会、对人有启迪作用;魔法师让写小说具有技巧性。宗仁发老师说:“将这三者完全结合在一起,那作品会大放异彩。”
接着,吴义勤老师提出了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问题。他表示,每一个时代都很强调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但如今的文学批评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首先是全媒体时代下,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相较九十年代初,文学适应市场能力的逐渐增强, 缩短了其适应期,呈现爆发性增长,文学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因此,文学批评跟不上文学发展的脚步,导致如今文学批评失语。
其次是文学阅读的方式发生变化。吴义勤老师说:“如今,由读书、读期刊向电子阅读的转变,体现了审美方式的转变,会影响对文学价值的判断。”电子阅读的网络小说,是一种加速的阅读方式,讲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走向,而放弃语言、细节的描写。用传统文学来评判,必然会产生矛盾。
最后,吴义勤老师指出:“当今对文学批评的理解,还是需要坚持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如今社会认为文学批评不够尖锐、锋利,但他认为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应该在找缺点的同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对文学正面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在这个时代,应在文学与读者之间架一座有效的桥梁,告诉读者文学作品的价值。
他认为批评家的能力,首先还是体现在正面的发现和阐释文学价值的能力。其次,强调文学批评的精神,敢于对名家名作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前提和标准。
批评家要进行自我重新定位,遵循基本的批评能力,尊重审美差异性,尊重作家的劳动。
吴义勤老师与在场老师们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讨论,并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冀望青年学子在从事文学批评工作时,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自己对文学的理想和追求。
在本次讲座中,吴义勤、宗仁发两位老师悉心梳理了文学写作与批评的相关问题,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