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同时学风严谨,拥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2.掌握科研设计、立项、实验操作及撰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3.瞄准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前沿及国内外动态,在妇产科领域至少一个方向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具备坚实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同时在临床医疗和教学方面均能全面发展。
1.围产保健
2.妇科学(妇科内分泌、妇科内窥镜、妇科肿瘤)
已获学士学位的医疗系本科毕业生,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复试合格者,择优录取。
3年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学分 | 学时 |
英语 | A类 | 4学分 | 64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A类 | 2学分 | 32 |
自然辩证法 | A类 | 2学分 | 32 |
医学统计学 | B类 | 3学分 | 48 |
分子生物学 | B类 | 3学分 | 48 |
高级细胞生物学 | B类 | 3学分 | 48 |
妇产科新进展 | C类 | 学分 | |
母胎医学 | C类 | 3学分 | 48 |
妇科肿瘤学 | C类 | 2学分 | 32 |
细胞基因操作 | D类 | 2学分 | 32 |
现代生物学技术 | D类 | 3学分 | 48 |
医学文献检索 | D类 | 2学分 | 32 |
质谱选论 | D类 | 2学分 | 32 |
疼痛学 | D类 | 2学分 | 32 |
人体断层解剖 | D类 | 2学分 | 32 |
遗传分析导论 | D类 | 3学分 | 48 |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 D类 | 3学分 | 48 |
生殖生物学 | D类 | 3学分 | 48 |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 | D类 | 2学分 | 32 |
实验动物学 | D类 | 2学分 | 32 |
六、培养方式
1.导师研究生双向互选(3月内完成)
2.导师制定培养方案,配备导师指导小组。
3.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32分),至少完成一篇反映本专业方向国内外动态的文献综述。
4.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选题、立项、开题报告,实验及论文写作和答辩。
5.应参加本学科的临床实习至少半年,以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七、考核方式
中期考核应由导师及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实习及课题准备或开展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并给予指导和督促。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和价值,与临床联系密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抄袭舞弊行为。至少在统计源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著。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两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组成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正确判断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事项表
事项 | 时间 | 相关人员 |
入学报到 | 每年9月(详见通知书)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选择导师 | 第1学期结束前 | 院学位委员会 |
进临床 | 第2学期—— | 导师 |
中期考核及开题 | 第3学期末 | 院各学科负责人 |
学位论文答辩 | 第6学期 | 导师、院学位委员会 |
申请学位 | 学位委员会开始前 | 院学位委员会 |
毕业典礼 | 毕业当年6月份 | 学校相关部门 |
注:申请学位的发表的文章必须见刊后方能获得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