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HD项目的博士生培养计划
一、目标
本项目之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会计学高级研究型人才,创造符合本国人民利益的会计与财务知识。所谓科学精神,指研究之问题可证伪,研究之方法可重复,研究之结果可检验。所谓符合本国人民利益,指研究可以增进中国人民的福利。本项目乃因应于本土要求之国际化。本土化需求为体,国际化方法为用。通过国际化会
本项目的具体目标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根据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立足我院建立顶尖商学院的战略部署,以国内外会计学前沿为导向,以国内外同行评价及毕业生实际业绩为标准,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会计学理论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原创的学术勇气、熟练运用国际主流会计研究方法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与境界的国际化高级会计学科研教学人才,使南京大学会计学系在中国高校进入名至实归的一流行列。
本项目之所以名为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培养制度国际化、师资阵容国际化和学术方法国际化。在培养制度上,引进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制度、硕博连读制度
二、招生形式
本专业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录取条件录取新生。
1.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2.硕博连读:已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入学后前两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未通过者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三、学习年限
硕博连续研究生:5年。
在职博士生:5年。
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出申请,经商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同意可以提前毕业。
四、录取考试科目设置
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外语,面试科目为外语面试和专业面试。
五、培养程序
一般博士生(指非硕博
1、入学。
2、基础和专业课学习,在第2学期末提交学年论文。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2学期末举行。首次未通过中期考核者,将在下一学年获得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未通过者,可在随后学年获得最后一次补考机会,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博士生在通过中期考核之前,不得开题进入论文阶段。
4、博士论文阶段。包括开题报告、预答辩等。
5、校外专家双向匿名评审。
6、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
会计学博士生课程分为校公共课、理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任意选修课4个部分,以下分列之。
(一)校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2.英语(含学术交流英语和听力)
(二)理论基础课
1. 管理学
2. 经济学
(三)专业理论课
甲、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1
1.研究方法论
2.会计与财务理论
专业必修课2
1.会计理论研究
2.财务理论研究
乙、专业选修课
1.会计学经典文献选读
2.财务学经典文献选读
(四)任意选修课
甲、专业方向课
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2.会计与资本市场
3.制度财务学研究
4.管理会计研究
5.非营利组织会计
以下为学生必须修满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具体安排:
课程 | 学分 |
理论基础课 | 6 |
专业必修课 | 8 |
专业选修课 | 3 |
校公共课为必修课,根据学校安排开设,一般在第1学期或第2学期。
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均为必修课程,必须全科合格;专业选修课为选修课,每个学生至少修满3个学分。考虑到部分在职博士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实践和理论经验,每位博士生导师可以同意至多1名在职博士生免修专业必修课2。
专业方向课为选修课,由各导师自行确定开设时间,每门专业方向课为3个学分,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跨学科选修课也由博士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本方案对意选修课不作具体规定,但本项目认为这些课程对于会
具体课程安排与学分设定参照会计学系相关规定执行。
理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校公共课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由于外聘师资的日程安排非本系所能控制,部分课程因此存在第三学期才能开设的可能性),完成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后即进入中期考核阶段。博士生导师在第一学年必须全力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即海外大学通常所谓之博士生阶段的资格考试(Qualify Exam)。通过资格考试
八、导师制度
一般博士生在招生录取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硕博连读生在中期考核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师可以选择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小组成员可以由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者参加,指导小组成员的名字可以出现在博士论文的封面。
九、博士生论坛
博士生论坛是博士生国际化项目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博士生提供一个研究交流平台,通过讨论与交流,提
十、学术交流
为训练博士生学术能力,促进博士生学术交流,向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及其他学术机构推广我校会
1.论文被学术会议接受并报告,报告人为该博士生;
2.作者第一单位署为南京大学会计学系,或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并在论文附注中标明“本论文受南京大学国际化会
3.参加的学术会议为:
中国会计学术年会(教育分会年会),及中国会计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限于经费,每个博士生每年参加会议不得超过2次,每次费用不得超过2000元,每年的总费用不得超过3000元。参加会议之后必须按照会计系统一规定进行公开学术报告后才准予报销。
十一、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中期考核通过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确定论文题目。
2.开题报告。选定论文题目后,组织审议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博士生须在第四学期举行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须在第五学期举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至少应包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回顾与述评;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时间安排。开题报告将以学术讲座形式公开进行,相关专业的3位教授(至少2名博士生导师)参加。
3.论文写作。论文开题通过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学位论文计划表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并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博士生在科研工作进行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4.论文预答辩:预答辩以学术讲座形式公开进行,相关专业的3位教授(至少2名博士生导师)参加。预答辩时,博士生须就开题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进行专门的汇报。
5.论文修改。根据预答辩的建议和导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修改。
6.论文提交。预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将经过修改的导师同意定稿的论文提交给会计学系博士研究生秘书,一式6份,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泄露论文作者或指导教师的信息。此外,须提交开题报告和预答辩各位委员所提问题和建议的目录,并一一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思考、解决和回答这些问题。
6.校外专家匿名评审。校外评审实行双向匿名制度,评审专家不得少于5位,其中至少3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校外专家的职称至少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匿名评审实行两票否决制。校外匿名评审专家由各博士生导师推荐组成,项目主任选择决定。匿名评审实行导师推荐与该导师学生回避制。
7.论文答辩申请条件。通过校外专家匿名评审的博士学位申请者,须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且所发表论文的作者第一单位署为“南京大学会计学系”或者“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并在论文中注明“本论文受南京大学国际化会计学博士生项目资助”。
8.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至少2位是外单位的专家,至少3位是博士生导师。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由该论文的指导教师确定答辩委员,论文封面上出现的导师成员不得出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委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十二、学术道德
博士研究生和在就读的任一阶段,一旦被发现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将被取消博士研究生资格。这些行为包括: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2.弄虚作假、捏造研究发现;
3.一稿多投,造成恶劣影响;
4.其他经系学术委员会认定的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
十三、生效时间
本培养方案自
IAPHD项目的课程设置、学分与师资
会
(一)校公共课
1.马列
2.外语
(二)理论基础课
1.管理学
2.经济学
(三)专业理论课
甲、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1
1.研究方法论
2.会计与财务理论
专业必修课2
1.会计理论研究
2.财务理论研究
乙、专业选修课
1.会计学经典文献选读
2.财务学经典文献选读
(四)任意选修课
甲、专业方向课
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2.会计与资本市场
3.制度财务学研究
4.管理会计研究
5.非营利组织会计
以下为一般博士生课程安排的具体介绍(不含任意选修课):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讲教师 | |
校公共课 | ||||
马列 | ○ | ○ | ○ | |
外语 | ○ | ○ | ○ | |
理论基础课 | ||||
管理学 | 36 | 2 | 本院 | |
计量经济学 | 36 | 2 | * | |
信息经济学 | 36 | 2 | * | |
专业必修课1 | ||||
研究方法论 | 18 | 1 | * | |
会计与财务理论前沿 | 54 | 3 | 全体博导 | |
专业必修课2 | ||||
会计理论研究(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 | 36 | 2 | * | |
财务理论研究(含公司财务、公司治理与资产定价) | 36 | 2 | * | |
专业选修课 | ||||
会计学经典文献选读 | 54 | 3 | 全体博导 | |
财务学经典文献选读 | 54 | 3 | 全体博导 |
注:打○表示这门课由学校决定其开设学期、主讲教师、学时及学分;打*者表明这门课程暂定邀请海外会计、财务或经济学者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