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 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具体的专业已研究方向上应具有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2、 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与教学的能力。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 专业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知识、改造和保护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科学思想史(2)科学哲学(3)STS
三、 招生对象
1、 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且经复试合格者。
2、 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
四、 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两年半
2、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 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 (3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
C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3学分)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3学分)
西方科学哲学 (3学分)
D类:
科学史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
当代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 (3学分)
数学哲学 (3学分)
系统科学哲学 (3学分)
科学思想史 (3学分)
科学与文化(3学分)
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3学分)
现代逻辑方法论 (3学分)
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 (3学分)
现代科技伦理 (3学分)
经济哲学研究 (3学分)
跨学科选课 (3学分)
(二)博士阶段
博士外语
第二外语
专业外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科学技术哲学专题研究
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
科学哲学文献研读
科学技术前沿哲学问题
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研究
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
科学哲学的后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思想研究
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
自然观研究
西方科学哲学研究
环境哲学研究
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
现象学与科学技术问题
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关系研讨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当代西方政治法律哲学
六、 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 博士研究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条件成熟时聘请外校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
3、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 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 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核。
2、 专业课采取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提前攻博,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 博士生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方面,强化严格的开题报告,把握好论文的质量。开题报告不合格者,建议系里推迟或取消其答辩资格。
八、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硕士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博士论文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
论文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该计划在导师审阅后经系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 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论文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要在校定重要期刊发表一篇论文,
十、 质量监测
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并对毕业后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