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高尚,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凝聚态物理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
掌握凝聚态物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或应用背景.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各自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各自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及基础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一)的研究方向:
(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4)铁电、介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6)介电超晶格、金属超晶格及应用(7)磁学、磁性材料物理(8)自旋电子学(9)纳米材料科学与物理(10)超导电子学与物理(11)生物凝聚态物理(1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13)软凝聚态物理(14)表面、界面及相关物理(15)光电转换材料物理(16)强关联电子物理学(17)团簇结构与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二)的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2)薄膜设计、生长、表征与器件
(3)微波、光波吸收材料
(4)稀土-过渡簇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及应用
(5)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工艺
(6)超导器件与新材料
(7)清洁能源材料及器件
(8)功能材料的设计与计算机模拟
三、招生对象
l.硕士研究生: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士连读:
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人学后前二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优秀者经物理学院推荐,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合格者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
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提前攻博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高等量子力学 (5学分)
固体理论 (4学分)
凝聚态物理导论 (4学分)
C类:
固体物理实验 (3学分)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衍射术(2学分)
D类:
群论 (4学分)
相变物理 (4学分)
固体磁性 (4学分)
衍射物理 (3学分)
团簇物理学 (3学分)
固体中内耗与超声衰减 (2学分)
纳米结构与材料 (2学分)
薄膜物理 (2学分)
光散射物理 (2学分)
超导物理与器件 (4学分)
凝聚态光物理 (2学分)
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2学分)
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2学分)
Mathematica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2学分)
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衍射物理
相变物理
光散射物理
团簇物理
凝聚态光物理
固体中内耗与超声衰减
固体磁性
低维凝聚态物理
纳米结构与材料
超导物理与器件
计算物理
非线性物理
六、培养方式
I.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博连读研究生,人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培养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l.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973高科技项目、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相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
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博士
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位(其中至少有1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学位论文应约请5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至少有2位是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两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2人,至少有3名博导),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博士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凝聚态物理培养方案(一)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申请博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有一篇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或有两篇以上在SCI、EI索引源刊物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凝聚态物理培养方案(二)申请硕士学位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并且申请人至少有一项申请专利的证明或经过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申请博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并且申请人有发明专利申请号(排序前三名),或至少有一项经过省部级以上(含厅局)鉴定的应用成果(排列前三名)。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参考书目
冯端、金国钧《凝聚态物理》
冯端等《金属物理学》第一,二,三,四卷
闵乃本《晶体生长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