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1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
软物质物理专业(07022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从事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交叉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软物质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承担一定的助教任务。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侧重凝聚态物理与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 试图应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实验手段研究化学和生命等物质, 主要科研方向为:(1)聚合物凝聚态物理(2)物质聚集和生长动力学 (3)软凝聚态物质的自组装、自组织(4)生物凝聚态物理。
三、招生对象
1. 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2. 理论物理、生物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优秀者经物理系推荐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为软物质物理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合格者仍按原来专业硕士生规格培养。
四、学习年限
提前攻博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外语
凝聚态物理导论
低维凝聚态物理
软物质物理
理论生物物理
纳米结构与材料
高分子物理
分子细胞生物学
专业英语
六、培养方式
博士生招生录取必须明确导师,入学后由导师和相应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和
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
公共课(外语和政治)、基础课以讲授为主,自学为辅。专业课采用讲授和阅读相关
的专业文献相结合的方法。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还可采用面试和写专题综述报告的方式。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
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973高科技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博士生在完成论文工作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博士学位论文应约请5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至少有2位是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外单位的专家不少于2人,至少有3名博导),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博士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