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120501)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成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信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分布化趋势,对浩瀚无垠、凌乱分散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发展崭新的自动化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自动搜索技术。图书馆学正是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学科之一。
图书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敬业进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图书馆自动化新技术,对本学科发展中的前沿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一定进展,满足社会各界对文献信息评价、采集、组织、开发和利用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图书馆学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图书馆学是研究科学文献的收集、整理、保藏和读者利用以及文献信息交流和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管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研究、信息咨询、图书馆自动化研究、文献计量研究、数字信息与网络检索等。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
1.博士点:文献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信息咨询研究、古书版本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决策与咨询研究、期刊与文献计量学研究、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数字图书馆研究等。
2.硕士点: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管理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决策与咨询研究、期刊与文献计量学研究、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文献检索与利用研究、目录学研究、信息咨询、电子出版物研究、电子信息与网络检索研究、阅读文化与文化传播、数字图书馆研究等。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2年或2年以上,并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历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基础知识和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学位论文质量,本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 硕士阶段
(1)A类课程
英语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自然辩证法 2
(2)B类课程
1205B0100 信息科学原理 3黄奇 孙建军
1205B0200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3 苏新宁
(3)C类课程
120501C01 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2 陈雅
120501C02 数字图书馆技术 2邵波
120501C03 文献学研究 2 陈雅
(4)D类课程
120501D01 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与管理 2邵波
120501D02 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 2欧石燕
120501D03 专类工具书研究2郑建明
120501D05 信息咨询2 郑建明
120501D06 中国古典文献学 2郑建明
120501D08非书资源管理与技术 2 徐雁
120501D09 外国图书馆管理研究 2刘树民
120501D11 数字出版研究 2邵波
120501D12 非正式出版物研究 2 徐雁
120501D13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2 王昊
120501D14 阅读文化学2徐雁
120501D16 数据库新技术2 王昊
120501D17 西方目录学研究2 郑建明
120501D18 现代出版技术 2 邵波
120501D19 连续出版物研究 2叶继元
120501D20 信息资源建设 2叶继元
120501D21 出版经济学研究2杨海平
120501D22 名著与畅销书研究 2徐雁
120501D23 图书馆法专题研究 2 陈雅
120501D24信息资源评价研究2叶继元
120501D25 学术规范与知识创新研究2叶继元
2. 博士阶段
当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学术思潮
外语(一外为英语,二外选修:其中,一外为其它语种,二外必修英语)
专业英语
120501X0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前沿研究 3 全体导师
120501X02 科学活动与科研方法3 叶继元
120501X03 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源郑建明
120501X04 当代图书馆学前沿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 叶继元
120501X05图书馆理论研究郑建明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培养中应关心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强调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能的提高,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鼓励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还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两个月内进行中期考核。在教研室组织下,组成有导师参加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情况,研究能力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确定能否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选定论文课题,选题应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或本学科的发展有一定意义,论文题目确定后,应在相关教研室组织开题报告,由有关专家评定课题的可行性,并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表。
完成的论文应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或突破,表现论文作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要通过计算机实现算法的论文,必须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入学一学期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开题报告至少在答辩前一年进行,预答辩与正式答辩的时间间隔至少一个月。
九、学位论文检测与匿名评审
学位论文检测与匿名评审是提高研究生质量、规范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手段。
1.学位论文检测在研究生院组织下统一进行。根据论文检测重复率R的数值,分别做如下处理:
(1)R<5%,可直接参加论文答辩;
(2)5%≤R<15%,论文需修改,直至满足R<5%的条件,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3)R≥15%,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推迟半年答辩。
2.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由系统一组织。为保证匿名评审有序进行,凡在当年5月底前需进行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在该年度4月10日前将定稿的论文文本交到系研究生秘书处。
匿名评审的专家、学者由系统一确定。
匿名评审的结果如出现“不合格”或分数在60分以下,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该研究生推迟半年答辩。
十、答辩和学位授予
正确执行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五章和第六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申请者在论文答辩前至少应有1篇学术论文已在正式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如到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一年内补足。
申请博士论文者应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量化指标,可在一年内补足。
十一、质量监测
1.硕士研究生学分达到32或32以上;
2.通过研究生外语学位考试;
3.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全面实行中期考核、论文检测与匿名评审;
5.在校期间硕士有1篇以上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博士有3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6.学位论文答辩通过;
7.毕业后不定期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8.了解对在校期间的培养工作意见,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